第四讲器官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20891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器官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四讲器官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四讲器官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四讲器官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四讲器官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讲器官叶.docx

《第四讲器官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器官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讲器官叶.docx

第四讲器官叶

第四讲——器官(叶)

第三节叶(leaf)

叶:

着生在茎节上,常为绿色扁平体,含有大量叶绿体,具有向光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的重要器官。

叶的生理功能:

叶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叶片内具有叶绿体,叶绿体在光能的作用下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吸收的太阳光能主要存在于碳水化合物中。

我们所吃的蔬菜粮食、烧的炭柴都是由光合作用而来,因此光合作用产物不仅能够供植物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也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提供其他动物和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须的食物,也是某些工业生产的原料。

所以,光合作用是生物界几乎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关键。

呼吸作用:

是指植物细胞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排出CO2,释放能量供植物生理活动的需要,由呼吸作用的定义可以看出,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反的。

但是呼吸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当然如果呼吸过度对农业生产的产量是有影响的。

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表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通过叶表面的气孔将气体散失。

蒸腾作用的意义——根系吸水的动力、矿质元素转运的动力、降低叶表面温度。

叶的其它功能:

吐水作用:

又称溢泌作用,它是植物在夜间或清晨空气湿度高,而蒸腾作用微弱时,水分以液体状态从叶片边缘或叶先端的水孔排出的现象。

水分的一种代谢方式。

如滴水观音、番茄的叶片等。

吸收作用:

叶表面吸收农药、肥料。

贮藏作用:

变态叶具有贮藏作用。

洋葱、百合的肉质鳞叶。

繁殖作用:

少数植物叶可以生不定根,具有繁殖能力。

落地生根叶缘的小植株和不定根;秋海棠的叶子,插入土中都能长成新植株。

重要的叶类中药材:

1、大青叶——清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片。

2、青黛——清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的作用。

菘蓝的叶片也是制作中药青黛的原料之一。

青黛的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马兰、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的加工品。

福建产“建青黛“最好。

秋季采收以上植物落叶,加水浸泡,至叶脱皮时,捞去落叶,加适量石灰乳,充分搅拌至浸液由乌绿色转为深红色是,捞取液面泡沫,晒干而成,研细用。

3、枇杷叶——止咳平喘药,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

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

应用也很广泛,最经常用到的是川贝枇杷膏。

4、桑叶——解表药,具有疏散风热的功效

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片。

5、紫苏——解表药,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的功效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其叶称苏叶,其茎称苏梗。

6、番泻叶——泻下药,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

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主产印度、埃及、苏丹等国,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有栽培。

番泻叶属于泻下药中的攻下药,药力猛,但是长期服用易引起继发性便秘。

有的减肥药,常润茶之类的产品中含有番泻叶,很容易引起继发性便秘,还是少吃为妙。

7、艾叶——止血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

菊科植物艾的叶。

一、叶的组成

叶片的形态虽然多种多样,但是组成却基本相同。

都是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

三部分都有的叶称为完全叶,只具有其中一或两个部分的叶片称为不完全叶。

其中最普遍的是没有托叶的叶。

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图

第一幅是完全叶,月季

第二幅是没有叶柄和托叶的不完全叶,大青叶

第三幅是没有托叶的不完全叶

叶的各部分:

(一)叶片

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一般为绿色、薄的扁平体,有上表面(腹面)和下表面(背面)之分。

叶片的全形——叶形

叶片的顶端——叶端(叶尖)

基部——叶基

周边——叶缘

叶片内分布有叶脉

图示:

1、叶基2、叶尖3、叶缘4、叶脉5、叶片背面6、叶片腹面

(二)叶柄

连接叶片和茎枝,具支持叶片的作用。

呈圆柱形或稍扁平,多有沟槽。

随着植物的不同和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的需要,叶柄形状也会产生变态。

扩大成鞘状,包茎——叶鞘,如禾本科、伞形科、姜科植物。

来看一下下面几幅图片。

叶鞘的各种形状:

(1)相当于叶柄的部位扩大形成——禾本科、姜科

(2)叶柄基部或叶柄全部夸大形成——伞形科

二者区别:

禾本科和姜科的叶鞘都包茎,而伞形科叶鞘部分包茎。

禾本科植物的叶,在观察禾本科等单子叶植物的叶时会发现,在叶鞘和叶片连接处还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在其相接处的腹面的膜状突起物称叶舌,在叶舌两旁有一对从叶片基部边缘延出来的突起物称叶耳,叶耳、叶舌的有无、形状大小常可作为鉴别禾本科植物种的依据之一。

(三)托叶

叶柄基部附属物,常成对生于叶柄基部两侧,形状多样。

在发育过程中有保护幼叶叶片作用。

托叶的形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叶片状:

茜草(图示为大叶茜草,一般植物志上对它的介绍都是4叶轮生,其实正常的叶子有两片,另外对生的两片式托叶,区分二者很容易,两片对生叶叶腋内有腋芽的就是正常叶片,没有腋芽的就是托叶)

(2)翅状:

月季、蔷薇(图示为月季的复叶)

(3)线状:

梨、桃、桑(图示为桃叶)

(4)刺状:

刺槐(图示为刺槐的托叶刺)

(5)鞘状:

何首乌、虎杖(图示为何首乌的托叶鞘)

(6)卷须状:

菝葜(图示为华东菝葜的托叶卷须,卷须像鲇鱼须一样,所以华东菝葜又名鲇鱼须)

二、叶的各部形态

包括整个叶片的形状、叶片的边缘、先端、基部以及叶脉的分布等,每种植物都有其特点,充分表现叶在形态上的多样性,也表现植物种类在形态上的特征。

(一)叶片的全形

叶片的形状和大小随植物种类而异,甚至在同一植株上也不一样。

但一般同一种植物叶的形状是比较稳定的。

叶片的形状主要根据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比例以及最宽处的位置来确定。

常见的叶片形状及其判断方式:

若叶片在发育过程中长度的生长量占绝对优势,则呈线形、剑形等;

若长度与宽度的生长量接近,或是略长一些,而且最宽处在叶片中部,则呈现圆形、阔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若最宽处偏在叶片的基部,则呈卵形、阔卵形或披针形;

若最宽处偏在叶片顶端,则呈倒卵形、倒阔卵形或倒披针形。

注:

“阔”字也可以改为“广”,比如,我们在植物志或其他植物的描述中经常可以看到“广卵形、广椭圆形”等等。

其他的叶片形状:

针形:

线形:

稻、麦

披针形:

柳、桃

椭圆形:

樟(叶背面,好观察)

卵形:

向日葵

菱形:

乌桕

心形:

紫荆(不是香港市市花,香港市花是紫花羊蹄甲,都是豆科植物,但完全不一样)

肾形:

积雪草

盾形:

凡叶柄着生在叶片背面的中央或边缘内,不论叶形如何,均称其为盾形叶(peltateleaf),如莲、蝙蝠葛、蓖麻等。

(二)叶端的形状

就叶端而言主要有以下主要性状:

(1)渐尖:

叶尖较长,或逐渐尖锐,如垂柳的叶;

(2)急尖:

叶尖较短而尖锐,如女贞的叶;

(3)钝形:

叶尖钝而不尖,近圆形,如厚朴的叶;

(4)截形:

叶尖如横切成平边状,如鹅掌楸的叶;

(5)具短尖:

叶尖具有突然生出的小尖,如胡枝子的叶;

(6)具骤尖(尾状):

叶尖尖而硬,如虎杖、吴茱萸的叶;

(7)微缺:

叶尖具浅凹缺,如苜蓿的叶;

(8)倒心形:

叶尖具较深的尖形凹缺,而叶两侧稍内缩,如酢浆草的叶。

(三)叶基的形状

主要性状渐尖、急尖、钝形、新型、截形等与叶尖形状相似,只是在基部出现。

(1)耳形:

叶基两侧的裂片钝圆,下垂如耳,如菘蓝、白英的叶;

(2)箭形:

二裂片尖锐下指,如慈姑的叶;

(3)戟形:

二裂片向两侧外指,如菠菜的叶;

(4)偏斜形:

叶基两侧不对称,如野葛的叶;

(5)楔形:

状如楔子、基部以下渐狭,如野山楂、牡蒿的叶。

(四)叶缘的形状

(1)全缘:

叶缘平整的,如女贞、玉兰、樟、紫荆等植物的叶;

(2)波状:

叶缘稍显凸凹而呈波纹状的,如胡颓子的叶;

(3)皱波状:

叶缘波状曲折较波状更大,如羽衣甘蓝的叶;

(4)锯齿状:

齿尖锐而齿尖朝向叶先端的,即指向上方或前方的,如月季的叶。

(5)细锯齿:

锯齿较细小,如猕猴桃的叶;

(6)牙齿:

齿尖直向外方的,如茨藻的叶;

(7)圆齿:

齿不尖锐而成钝圆的,如山毛榉、白栎的叶;

(8)重锯齿:

锯齿上又出现小锯齿的,如樱草的叶。

(五)叶片的分裂

缺刻:

叶片边缘凹凸不齐,凹入和凸出的程度较齿状缘大而深的。

缺刻的形式和深浅有多种。

缺刻的形式:

图表上边栏的三项就是缺刻常见的形式,也称为叶片分裂,叶片分裂是指有些植物的叶片叶缘缺刻深而大,成分裂状态。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首先是三出分裂:

叶片分裂成三部分;掌状分裂:

裂片呈掌状排列;羽状分裂:

裂片呈羽状排列。

那么这三种形式就是叶片最常见的分裂形式,也就是缺刻的形式。

缺刻的深浅,图表左边栏所标注的。

首先是浅裂:

是指叶裂深度不超过或接近叶片宽度的1/4;深裂:

叶裂深度超过叶片宽度的1/4;全裂:

叶裂深度几达主脉或叶柄顶部。

描述叶片的分裂时,要根据叶片的分裂形式和缺刻的深浅将左右边栏结合起来,像三出浅裂、掌状深裂、羽状全裂,以此类推。

(六)叶脉及叶序

叶脉:

是贯穿在叶肉内的维管束,是叶内的输导和支持结构。

主脉:

最粗大的叶脉;

侧脉:

主脉的分枝;

细脉:

其余较小的叶脉。

脉序:

叶脉在叶片上有规律地分布,其分布形式称为脉序。

脉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网状脉序:

主脉明显粗大,由主脉分出许多侧脉,侧脉再分细脉,彼此连接成网状,是双子叶植物叶脉的特征。

2、平行脉序:

叶脉平行或近于平行排列,是多数单子叶植物叶脉的特征。

3、二叉脉序:

每条叶脉均呈多级二叉状分枝,是比较原始的脉序,常见于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中的银杏亦具有这种脉序。

网状脉序又因主脉分出侧脉的不同而有两种形式:

(1)羽状网脉(pinnatevenation):

叶具有一条明显的主脉,两侧分出许多大小几乎相等并作羽状排列的侧脉,侧脉再分出细脉交织成网状,如桂花、茶、枇杷等。

(2)掌状网脉(palmatevenation):

叶的主脉数条,由叶基辐射状发出伸向叶缘,并由侧脉及细脉交织成网状,如南瓜、蓖麻等。

常见的平行脉可分为四种形式:

(1)直出平行脉(straightparallelvenation):

各叶脉从叶基互相平行发出,直达叶端,如淡竹叶、麦冬等。

(2)羽状平行脉(pinnatelyparallelvenation):

中央主脉明显,侧脉垂直于主脉,彼此平行,直达叶缘,如芭蕉等。

(3)辐射脉(radiatevenation):

各叶脉均从基部辐射状伸出,如棕榈、蒲葵等。

(4)弧形脉(arcvenation):

叶脉从叶基伸向叶端,中部弯曲形成弧形,如玉竹、铃兰等。

(七)叶片的质地

(八)叶片的表面性状:

这两部分在实践中学习

(九)异形叶性

通常每一种植物具有特定形状的叶形,但也有一些植物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状的叶形,这种现象称为异形叶性(heterophylly)。

异形叶性的发生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由于植株发育年龄的不同,再就是外界环境的影响。

金龙胆的叶片生长阶段的不同叶片形状的变化,由全缘叶片最后随着生长阶段的不同演变成类似于羽状分裂。

慈姑,在水中的叶(下部)是线形,而浮在水面的叶是肾形,露出水面的叶则呈箭形。

三、单叶和复叶

一个叶柄上所生叶片数目,各种植物也是不同的,一般有两种情况:

1、单叶:

1个叶柄上只生1个叶片。

2、复叶:

1个叶柄上生有2个以上叶片的叶。

从来源来看,复叶是由单叶的叶片分裂而成的,即当叶片的裂片深达主脉或叶基并具小叶柄时,便形成了复叶。

下面我们着重来学习一下复叶的类型,在学习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复叶的各部分名称:

复叶的叶柄——总叶柄;

复叶上的每片叶子——小叶;

小叶的叶柄——小叶柄;

复叶上着生小叶片的轴状部分——叶轴。

这幅图中展示了复叶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到总叶柄、叶轴、小叶柄和小叶。

下面来看一下复叶的主要类型:

根据小叶的数目和在叶轴上排列的方式不同,可分:

(1)三出复叶:

叶轴上着生有三片小叶的复叶。

掌状三出复叶:

顶生小叶无柄的称掌状三出复叶,如半夏、酢浆草等。

羽状三出复叶:

顶生小叶具有柄的,称羽状三出复叶,如菜豆、胡枝子叶等。

(2)掌状复叶:

叶轴短缩,在其顶端着生三片以上的呈掌状展开的小叶,如五加、人参、五叶木通等。

(3)羽状复叶:

叶轴长,小叶片在叶轴两侧成羽状排列。

(4)单身复叶:

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复叶,叶轴的顶端具有一片发达的小叶,两侧的小叶退化成翼状,其顶生小叶与叶轴连接处有一明显的关节,如柑橘、柚叶等。

单身复叶来源:

可能是由三出复叶退化而来,叶轴具叶节,表明原先是三小叶同生在叶节处,后来两小叶退化消失,仅存先端的一个小叶所成。

这是复叶的四个大类:

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和单身复叶。

下面我们具体来学习一下羽状复叶的类型:

按照小叶的数目:

单(奇)数羽状复叶:

羽状复叶的叶轴顶端只具一片小叶,如苦参、槐树等。

双(偶)数羽状复叶:

羽状复叶的叶轴顶端只具两片小叶,如决明、蚕豆等

按总叶柄分枝情况可分:

一回羽状复叶:

叶轴不分枝,小叶直接生在叶轴左右两侧,如刺槐、落花生(其实就是单数或偶数羽状复叶,是不是?

二回羽状复叶:

状复叶的叶轴作一次羽状分枝,在每一分枝上又形成羽状复叶,如合欢、云实等。

三回羽状复叶:

羽状复叶的叶轴作二次羽状分枝,最后一次分枝上又形成羽状复叶,如南天竹、苦楝等。

另外还有多回羽状复叶,较少。

复叶和生单叶的小枝区别:

(1) 叶轴的先端无顶芽,而小枝则常具顶芽;

(2)小叶叶腋内无腋芽,仅在总叶柄腋内有腋芽,而小枝上每一单叶有腋芽。

(3)   通常复叶的小叶在叶轴上排列在同一平面上,而小枝常呈一定角度。

(4)脱落时,复叶通常是整个脱落,或小叶先落,然后叶轴连同总叶柄一起脱落,而枝条一般是不脱落的,只有叶脱落。

全裂叶和复叶区分

 

全裂叶

复叶

裂片大小

顶裂片大,下裂片渐小

小叶大小一致

裂片边缘

锯齿间距不等

不整齐锯齿大小不一

缺刻程度不同

边缘整齐

小叶柄有无

无,裂片主脉与中脉相连

四、叶序

叶在茎枝上排列的次序或方式称叶序。

常见的叶序有以下几种:

(一)互生叶序

在茎枝的每一节上只生一片叶子,各叶交互而生,沿茎枝螺旋状排列,如桃、柳、桑等。

(二)对生叶序

在茎枝的每一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子。

交互对生:

对生叶相邻两叶成十字形排列,如薄荷、龙胆等;

二列状对生:

对生叶排列于茎的两侧,如女贞、水杉等。

(三)轮生叶序

在茎枝的每一节上轮生三片或三片以上的叶子,如夹竹桃、轮叶沙参等。

(四)簇生叶序

两片或两片以上的叶着生在节间极度缩短的侧生短枝上,密集成簇,如银杏、枸杞、落叶松等。

此外,有些植物的茎极为短缩,节间不明显,其叶如从根上生出而成莲座状,称基生叶,如蒲公英、车前等。

叶在茎枝上的排列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相邻两节的叶子都不重叠,彼此成一定的角度镶嵌着生,称叶镶嵌。

叶镶嵌使叶片不致相互遮盖,有利于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另外,叶的均匀排列也使茎的各侧受力均衡。

叶镶嵌现象比较明显的有常春藤、爬山虎、烟草等。

五、叶的变态

叶和根、茎一样,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而产生各种变态,常见的变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苞片

苞片:

生于花或花序下面的变态叶。

总苞片:

生在花序外围或下面的苞片;

佛焰苞:

半夏、马蹄莲等天南星科植物的花序外面的一片大形的总苞片

小苞片:

花序中每朵小花花柄上或花萼下的苞片。

苞片的作用:

1、保护花芽和果实

2、吸引昆虫传粉——蕺菜、珙桐

3、帮助散布果实——苍耳

(二)鳞叶

鳞叶:

特化或退化成鳞片状的叶。

鳞叶的存在有两种情况:

1、木本植物的冬芽(鳞芽)外的鳞叶:

常褐色,具茸毛或有粘液,保护芽的作用,也称作芽鳞。

2、地下茎上的鳞叶:

肉质鳞叶:

肥厚,贮藏营养物质,如百合、贝母、洋葱等鳞茎上的肥厚鳞叶

膜质鳞叶:

薄,常干脆而不呈绿色,如麻黄的叶、洋葱鳞茎外层包被以及慈菇、荸荠球茎上的鳞叶等。

(三)叶刺

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和其保护作用,叶或叶的部分(如托叶)变成刺状——叶刺。

(叶刺腋(即叶腋)中有芽,可发展成短枝,枝上具正常的叶。

叶刺:

小檗,仙人掌

托叶刺:

刺槐

叶尖、叶缘:

红花、构骨

 

位置、特征

茎刺

生于叶腋,有时又分枝生叶

皮刺

位置不固定,常易剥落

叶刺

叶刺腋内有芽,可发育成短枝

(四)叶卷须

叶全部或部分变成卷须,借以攀援它物。

如豌豆的卷须是由羽状复叶上部的小叶变成;菝葜的卷须是由托叶变成。

根据卷须的来源和生长位置也可与茎卷须区别。

位置

与枝条间有无腋芽

茎卷须

花枝的位置,或生于叶腋

叶卷须

叶或托叶的位置

有腋芽或叶

(五)根状叶

某些水生植物如槐叶萍、金鱼藻等,其沉浸于水中的叶常细裂变态成细须根状吸收养料、水分的作用。

(六)捕虫叶

捕虫植物的叶常变态成盘状、瓶状或囊状以利捕食昆虫,称捕虫叶。

其叶的结构有许多能分泌消化液的腺毛或腺体,并有感应性,当昆虫触及时能立即自动闭合,将昆虫捕获而被消化液所消化,如茅膏菜、猪笼草等。

复习思考题

1、叶由哪几部分组成?

2、如何区分单叶与复叶?

复叶有哪些类型?

单叶全裂与复叶有何不同?

3、具单叶的小枝和羽状复叶怎样区分

4、区分茎刺、叶刺和皮刺

5、茎卷须与叶卷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