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
2020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答案】C
【解析】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作为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使每位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得到发
展。
故选C。
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答案】C
【解析】在教育心理学中,“高原现象”一词源于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
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
练
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
中间的停顿期称高原期或高
原现象。
故选C。
3、()是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A、道德知识的掌握
B、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C、道德信念的形成
D、道德情感的丰富
【答案】C
【解析】道德信念的形成是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故选C。
4、古代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混合教学
【答案】A
【解析】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
故选A。
5、新入职的王老师想去优秀教师李老师班上听课,学习经验。
李老师笑容可掬地说:
“你是名牌大学毕业
的高材生,我的课上得不好,就不要去听了。
”这表明李老师()。
A、缺乏专业发展意识
B、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C、能够尊重信任同行
D、鼓励同事自我提升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李老师不接受新老师听其课程,没有体现帮助新同事,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故选B。
6、认为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学习,获得间接经
验的学习理论是()。
A、认知发现理论
B、认知同化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C
【解析】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
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而产生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占有重要地
位。
无论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奖惩,个体都会产生观察学习,只是受奖的行为更易被观察者所模仿。
故选
C。
7、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著的()。
A、《教育学》
B、《新教育大纲》
C、《论共产主义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答案】B
【解析】杨贤江教育专著《新教育大纲》是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的教育著作。
故选B。
8、学校教育是()的最重要的途径。
A、社会生产
B、科学研究
C、科学知识再生产
D、技术研发
【答案】C
【解析】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之一体现在其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其中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
产的最主要途径,因为它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故选C。
9、教师辱骂学生侵犯了学生的()。
A、生命权
B、健康权
C、人身自由权
D、人格尊严权
【答案】D
【解析】人格尊严是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如教师不得正确学生进行辱骂、
体罚、变相体罚等。
10、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答案】B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是最古老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迄
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
故选B。
11、在现行的学生学业评价中,()占主流地位。
A、测验法
B、行动观察法
C、实验法
D、评定法
【答案】A
【解析】以测验为核心的认知学习评价是学生学业评价理论研究中最早和最成熟的部分。
在现行的学生学习
评价中,测验法依然居主流地位。
故选A。
12、青年初期是世界观()。
A、形成时期
B、初步形成时期
C、初步成熟时期
D、成熟时期
【答案】B
【解析】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所以青年初期是世界观初步形成
时期。
故选B。
13、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A、导人、详述和汇总
B、导人、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答案】A
【解析】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入、详述和汇总。
故选A。
14、“孟母三迁”反映了下列哪个因素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答案】B
【解析】环境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我国古代对此早有研究。
墨子提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
黄”。
而“孟母三迁”更是说明古人重视环境对人的熏陶。
故选B。
15、德育的知行统一原则要求()。
A、理论重于实践
B、实践重于理论
C、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答案】D
【解析】德育知行统一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统一,即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故选D。
1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A、整体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答案】A
【解析】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符合人身
心发展的整体性的特点。
故选A。
17、对质量与能量、遗传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属于()。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符号学习
【答案】C
【解析】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其中,原有观念和新观
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即下位学习(或称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和并列学习(或称组合学
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
关系时产生的。
如学习质量与能量、遗传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
故选C。
18、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美国后再学习国家的概念,这种学习叫做()。
A、归属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表征学习
【答案】B
【解析】中国,美国都是国家的例子,因此是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属于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
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
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表征学习,指学习
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故选B。
19、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美国后再学习国家的概念,这种学习叫做()。
A、归属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表征学习
【答案】B
【解析】中国,美国都是国家的例子,因此是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属于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
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
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表征学习,指学习
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故选B。
20、“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
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尔弗牵
【答案】B
【解析】《学记》曰: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不能牵
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启发学生思考,但不要提供给学生最终结果。
故选B。
21、“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B
【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客观事物有不同的部分与属性,但人们在知觉时,并不把它知觉为个别孤立的部
分,而是把它们组织为有一定意义结构的整体。
“窥一斑而知全豹”是比喻看到的只是一部分或比喻可以从观
察的部分推测到全貌。
故选B。
22、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四书五经
B、“六艺”
C、“七艺”
D、文法、修辞
【答案】B
【解析】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是“六艺”。
考生需注意准确审题,题干要求选择的是中国奴隶社会
时期的教育内容。
故选B。
2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代学生观的范畴?
()
A、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B、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C、教师要尊重学生,师生之间要平等相处
D、视学生为被动的客体、管辖的对象、装知识的容器
【答案】D
【解析】现代学生观包括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学生发展的主体观、师生之间的平等观三方面的内容。
题中D
项所述属于传统学生观。
故选D。
24、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答案】D
【解析】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故选D。
25、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的地域范围是()。
A、在全国范围适用
B、只在本地区适用
C、只在本校适用
D、在外国也适用
【答案】A
【解析】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教师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教师资格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
部门统一印制。
故选A。
26、下列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与一般道德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其中,道德是个性,教师职业道德是共性
B、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
C、道德作为社会共同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
D、道德是随着社会集体的发展而发展的,教师职业道德则更主要的、更具体的还是在教师职业领域中形成
和发展的,是与教师这一行业密切相关的
【答案】A
【解析】A项说法错误,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其中,道德是共性,教师职业道德是个
性。
故选A。
27、()是影响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
A、遗传素质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主观能动性
【答案】B
【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遗传是个体发展
的物质前提。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
导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故选B。
28、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体现了教师的()
角色。
A、授业、解惑者
B、示范者
C、管理者
D、心理医生
【答案】B
【解析】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里,学生学习的对象都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即所谓“润物细无声”。
这体现了教师的示范者角色。
因此本题选B。
29、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时,()提出“庶一富一教”的思想。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A
【解析】“庶、富、教”出自《论语•子路》。
“庶、富、教”思想是孔子重要的政治经济思想之一,也是其仁爱
精神的反映,三者各自构成一个相对完满的整体,并且三者之间构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发展系统。
故选A。
30、一位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还是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对
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在克服困难中自觉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以实现既定目
标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题中该学生的道德意志需要提高。
故选C。
3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目的相背离的,下列选项中不利于克服这种消
极现象的是()。
A、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B、积极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
C、加速开展素质教育,废止考试制度
D、加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
【答案】C
【解析】D项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本身没有错,错在应试教育中的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
考试作为
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不能废止,但若很好地改进考试
制度,会有助于克服这种消极现象。
故选C。
32、妈妈为小楠和小董榨了两杯同样容量的鲜果汁,分别装在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杯里,妈妈让小楠先拿,
小楠说“我要这杯多的”,小董在旁边说“其实两杯是一样多的”。
根据两姐妹的回答,可以判断出小楠和小董分
别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答案】B
【解析】前运算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之一为思维不守恒性。
本题中小楠还未形成守恒的概念,小董已形
成守恒概念,因此小楠处在前运算阶段,小董处在具体运算阶段。
故选B。
33、新课改强调学习评价要淡化甄别,重视()。
A、选拔
B、评优
C、发展
D、检查
【答案】C
【解析】新课改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要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
故选C。
34、历史上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复式教学
【答案】B
【解析】个别教学是现代学校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
故选
B。
35、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
【答案】B
【解析】情绪记忆又叫情感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题干中,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时
愉快的心情属于情绪记忆。
故选B。
36、学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一般是依据()进行赔偿。
A、主观故意
B、参与程度
C、伤害程度的大小
D、有无过错
【答案】D
【解析】学校是否有过错,是决定着学校是否承担在学校负有管理职责范围内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
的准则。
故选D。
37、在语言性教学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读书指导法
D、讨论法
【答案】A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
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
故选A。
38、“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身心发展的()提出来的。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D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并研究
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
故选D。
39、()是调整教师劳动和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A、依法执教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关爱学生
【答案】A
【解析】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
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关爱学生是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
教师个人言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故选A。
40、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故选C。
41、有人建议邢老师对违纪学生进行罚款,邢老师拒绝了建议,体现了邢老师()。
A、乐于奉献
B、因材施教
C、依法执教
D、廉洁从教
【答案】C
【解析】邢老师没有对违纪学生进行罚款,体现了邢教师能够依法执教。
故选C。
42、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高于
B、接近
C、不低于或者高于
D、同等于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
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故选C。
43、自尊、自爱、自豪、自卑等形容词体现的是有自我意识中的()。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监控
D、自我反思
【答案】B
【解析】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
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
故选B。
44、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反应,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观念是
()。
A、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B、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C、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
【答案】A
【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根据这一规律,德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应该要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
(2)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
心理内部矛盾运动,如可以通过道德讨论的方法、活动性道德教学模式、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的道
45、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答案】B
【解析】在古代社会,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
与班级教学(或集体教学)相对,
是指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故选B。
46、如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结构化程度很高,又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加以掌握,他们最宜采
用的学习形式是()。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合作学习
D、互动学习
【答案】B
【解析】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
受。
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的发现,只是需要将新的学习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相联系。
面临高难
度、高结构知识的时候,适宜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根据题目选项得知为接受学习。
故选B。
47、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是()。
A、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B、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C、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D、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答案】B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
故选B。
48、教师尊重家长的正确方式方法是()。
A、学生犯了错误,让家长来学校惩罚学生
B、主动联系,及时沟通
C、将“调皮捣蛋”的学生交给家长,管教好了再送回来
D、让家长到学校和家长共同商量怎样体罚学生
【答案】B
【解析】A、C选项都有明显地责怪家长,D选项违背了教师不能体罚学生的法律规定,只有B选项才是尊
重家长的方式,对于学生的教育需要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
故选B。
49、丁老师在工作中常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
丁老师的行
为体现了哪种效应?
()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效应
D、投射效应
【答案】D
【解析】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
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丁老师把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投射到学生身上,是投射效应的体现。
故选
D。
50、美国课程理论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
A、课程内容
B、教学方法
C、课程目标
D、教学评价
【答案】C
【解析】在泰勒看来,确立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最为关键的一步。
故选C。
51、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的关系是()。
A、二者完全等同
B、二者有一定联系
C、二者相类似
D、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C
【解析】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的目标是解决现实生活遇到的问题,教学的过程要与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过程类
似,教学的环境是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问题情境。
故选C。
52、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
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答案】D
【解析】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校长全权代表学校并负责赋予校长决策
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同时健全学校领导机构新机制。
故选D。
53、改革评价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核心价值取向是()。
A、综合性取向
B、选拔性取向
C、发展性取向
D、同一性取向
【答案】C
【解析】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有明确的表述: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
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
自信。
”故选C。
54、如果个体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任务难度,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答案】C
【解析】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等。
同时,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以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
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难度属于外部、不可控和稳定的归因。
故选C。
55、“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而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持这
种知识观的是()。
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B、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C、符号学习理论
D、生成学习理论
【答案】A
【解析】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认为知识并不是
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
故选A。
56、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是
()。
A、元认知
B、感知
C、记忆
D、思维
【答案】A
【解析】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是元
认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
又相互联系的成分:
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故选A。
57、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
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A、道德动机
B、道德评价
C、道德行为习惯
D、积极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