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地基静载试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1304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docx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地基静载试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docx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

XXXXXXXXXXXXXXXXXXXXXX工程桩基检验项目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

 

检测技术方案

 

 

XXXXXXXXXXXX检测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1.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XX1#、2#、3#、5#、6#、7#、8#、9#号楼工程桩基检验项目位XXX。

该工程基础采用CFG桩,桩径400mm,混凝土标号为C20。

1#、2#、3#、5#、6#、7#楼桩间距为1450mm×1350mm,8#楼桩间距为1400mm×1300mm,9#楼桩间距为1500mm×1300mm,呈矩形布桩。

桩数及桩参数见表1。

大唐名村名人居1#、2#、3#、5#、6#、7#、8#、9#号楼工程桩基检验项目参数表1

楼号

桩型

检测数量(根)

总桩数

(根)

承载力特征值

单桩

复合

单桩(kN)

复合(kPa)

1号楼

CFG桩

3

3

576

470

340

2号楼

CFG桩

3

3

280

470

340

3号楼

CFG桩

3

3

322

490

350

5号楼

CFG桩

3

3

287

470

340

6号楼

CFG桩

3

3

287

470

340

7号楼

CFG桩

3

3

322

490

350

8号楼

CFG桩

3

3

260

470

340

9号楼

CFG桩

3

3

501

470

340

2.检测依据

依据标准: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3.检测项目及目的

3.1验收性检测阶段

(1)复合地基静载试验

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单桩静载试验

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低应变法

检测桩身缺陷及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4.检测工作量

4.1验收性检测阶段

(1)复合地基静载试验:

检测数量24根,试验最大加载至极限值。

(2)单桩静载试验

检测数量24根,试验最大加载至极限值。

(3)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法)试验

检测数量30%。

5.现场试验(检测)

5.1复合地基抗压静载试验

5.1.1仪器设备

(1)试验加载装置

反力系统:

采用堆载反力装置组成,油压千斤顶加载,具体布置详见下图1。

 

图1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布置示意图

1台2000kN千斤顶,最大行程20cm;

1台超高压电动油泵站。

(2)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

荷载用液压传感器测定,试桩沉降采用位移传感器测定。

使用仪表包括:

1套RS-JYB型静载荷测试分析系统

1只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4只调频式位移传感器。

该系统控制超高压油泵进行自动加载、自动补载,自动判稳;调频式位移传感器量程0~50mm,以量测桩身在荷载作用下的垂直沉降,沉降量由调频式位移传感器测读并被系统自动记录。

5.1.2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实施细则

桩顶部宜高出试坑底面,试坑底面宜与桩承台底标高一致。

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最大加载量略大于复合地基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两倍,分级荷载为最大加载量的1/8。

具体分级详见下表。

 

荷载分级一览表

楼号

加载级数

1

2

3

4

5

6

7

8

1#

荷载(kPa)

85

170

255

340

425

510

595

680

2#

荷载(kPa)

85

170

255

340

425

510

595

680

3#

荷载(kPa)

87

175

262

350

437

525

612

700

5#

荷载(kPa)

85

170

255

340

425

510

595

680

6#

荷载(kPa)

85

170

255

340

425

510

595

680

7#

荷载(kPa)

87

175

262

350

437

525

612

700

8#

荷载(kPa)

85

170

255

340

425

510

595

680

9#

荷载(kPa)

85

170

255

340

425

510

595

680

5.1.3试验要点

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最大荷载值为预估特征值的2倍,荷载分级为最大荷载的1/8。

b.测读方法

每级加荷后,0、30……30min各测读一次,达到相对稳定标准后,即施加下一级荷载。

c.稳定标准

沉降增量Δs<0.1mm/hour。

d.终止加荷条件

当出现规范规定的情况之一时,终止加荷:

e.卸荷

卸载级数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回弹量。

5.1.4终止加载条件: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Ⅰ.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且桩顶沉降量超过40mm;

Ⅱ.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Ⅲ.当荷载加至预备最大荷载时。

5.1.5提交试验成果

(1)Q~S曲线;

(2)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5.2.1试验装置

(1)试验加载装置

本次试验采用堆载反力装置,试验均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分级加荷。

具体布置详见下图2和5.2.2。

图2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布置示意图

1台2000kN千斤顶,最大行程20cm;

1台超高压电动油泵站。

(2)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

工字钢;

1台2000kN千斤顶,最大行程20cm;

1台超高压油泵站;

2根高压油管。

(3)荷载与沉降的量测

荷载用压力传感器测定,复合地基沉降采用位移传感器测定。

使用仪器包括:

1套RS-JYB桩基静载荷测试分析系统;

1个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4个调频式位移传感器。

5.2.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实施细则

桩顶部宜高出试坑底面,试坑底面宜与桩承台底标高一致。

根据设计要求,该工程预估极限承载力,首级合并,试验时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为最大加载量的1/9。

荷载分级一览表

楼号

加载级数

1

2

3

4

5

6

7

8

9

1#

荷载(kN)

188

282

376

470

564

658

752

846

940

2#

荷载(kN)

188

282

376

470

564

658

752

846

940

3#

荷载(kN)

196

294

392

490

588

686

784

882

980

5#

荷载(kN)

188

282

376

470

564

658

752

846

940

6#

荷载(kN)

188

282

376

470

564

658

752

846

940

7#

荷载(kN)

196

294

392

490

588

686

784

882

980

8#

荷载(kN)

188

282

376

470

564

658

752

846

940

9#

荷载(kN)

188

282

376

470

564

658

752

846

940

5.5.3沉降测读时间

每级加荷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1次。

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5.2.4卸载及回弹观测

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卸载为零后,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15、30min,以后每隔15、30min测读一次。

5.2.5终止加荷条件

当试验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试验。

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小时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3)当荷载—沉降(Q-s)曲线为缓变型曲线时,桩顶总沉降量超过60mm;

4)最大加载量达到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2倍。

5.2.6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确定原则

1)根据沉降随荷载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

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荷载值;

2)根据沉降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

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3)根据沉降量确定极限承载力:

对于缓变型Q~s曲线取桩顶总沉降量S为40mm时对应荷载值;

5.3低应变法检测

5.3.1仪器设备

检测仪器设备为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制生产的FDP204PS(100318)型信号采集仪。

其成套设备包括:

(1)1台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FDP204PS(100318)型信号采集仪

(2)导线、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

(3)激发力锤;

5.3.2检测原理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应力波在一维弹性杆件中的传播理论。

该理论将桩视为一维杆件,在桩顶垂直激振后,沿桩身轴向产生一个向下传播的压缩波,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不同介质、界面(桩底或桩间缺陷),即可产生不同相位的反射波(压缩波或拉伸波),据此即可确定桩身中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缺陷的位置,通过仪器将这种反射波接收并存贮,利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加以分析就可以得到桩的完整性状况。

5.3.3现场检测

(1)桩头处理:

对检测桩均应进行桩头处理,包括挖出桩头,清理桩周场地,桩顶表面平整,用来安装传感器和激振杆锤。

(2)传感器安装:

使用黄油耦合,使传感器与桩顶面砼良好接触。

(3)激振点与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90°角,激振点和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为桩壁厚的心1/2处。

(4)根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2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记录的有效信号不少于3个。

不同检测点及多次实测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差时,分析原因,增加检测点数量。

检测布置参如图3所示。

 

图3低应变法检测布置示意图

5.3.4提交检测成果

(1)实测曲线;

(2)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6.工作进度

6.1现场检测工期

现场满足试验要求后,根据委托方要求按时进场,为确保工程进度我中心将合理安派试验人员进行连续作业。

该工程单桩和复合地基检测试验同时进行,从9#楼开始,然后8#楼,6#楼,3#楼,7#楼,2#楼,5#楼,1#楼。

检测时间为每栋楼为3-4天,共24-32天。

低应变法检测工作根据场地基坑开挖、桩头清理情况在静载荷试验工作过程中穿插进行或单独进行,不占用工期。

6.2检测报告提交时间

为满足工程进度要求,现场检测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提交初步成果通知单,作为后续施工依据。

最终检测报告可在现场检测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提交。

7.委托方需提供的服务

为保证试验工作顺利进行,委托方需提供“两通一挖一平”,即通电(380V、220V)、进出场道路坚实畅通(满足吊车工作作业面积、运输车辆的进出场要求)、验收性检测时在基坑内进行,需要建立通行坡道及周围场地平整。

低应变法检测前,需对超出桩顶标高的工程桩进行处理。

提供以下资料:

(1)工程概况;

(2)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桩基平面布置图;

(4)桩基施工记录。

 

复合地基检测报价单

1、检测数量:

依据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①、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检测数量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且不宜少于总桩数的0.5%~1%。

②、桩身完整性检测(低应变法):

不少于总桩数的30%检测。

承台桩时每个承台至少应有1根。

2、检测报价:

依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颁布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岩土工程检测实物工作收费基价表,静载试验检测收费标准为:

1、复合地基承载力4500元/根

2、单桩竖向承载力4500元/根

③、低应变检测:

免费

该工程共检测48根桩,总价优惠后为205000元;

以上报价为含税价钱。

 

XXXXXXXXXXXXX检测有限公司

2013年9月16日

 

质量承诺:

XXXXXXXX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体检测人员掌握、理解并贯彻执行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据标准开展检测工作,为社会和客户提供准确、可靠、公正的检测数据及报告,对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对客户的技术资料和专利,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当出现由于检测的失误造成客户经济损失的,本公司将承担相应的检测责任。

 

河南XXXXXXXX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地址:

XXXXXXXXXX

联系电话:

XXXX

联系人:

XXXXX

邮箱:

XX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