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亭口乡路家村地面电法勘探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1134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武县亭口乡路家村地面电法勘探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武县亭口乡路家村地面电法勘探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武县亭口乡路家村地面电法勘探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武县亭口乡路家村地面电法勘探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武县亭口乡路家村地面电法勘探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武县亭口乡路家村地面电法勘探报告.docx

《长武县亭口乡路家村地面电法勘探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武县亭口乡路家村地面电法勘探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武县亭口乡路家村地面电法勘探报告.docx

长武县亭口乡路家村地面电法勘探报告

长武县亭口乡路家村

地面电法勘探报告

 

咸阳兴海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二OO八年七月八日

 

长武县亭口乡路家村

地面电法勘探报告

 

项目负责:

张兴成

技术负责:

吉高超

报告编写:

吉高超

审核:

王生安

 

咸阳兴海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二OO八年七月八日

 

一、工作概况:

长武县亭口乡路家村位于县城西南约25公里处,海拔高程约在1150m左右,地貌上属渭北高原黄土塬沟壑区,地下水埋藏深且贫乏。

东边邻泾河川道,地形比较平坦开阔。

为解本村烟草灌溉困难,县烟草局欲在本村围内钻凿深井一眼,为确保成井的准确可靠性,我公司在本区范围内进行地下水电法勘探,目的是选择最佳井位,凿井深度、预测可能出水量。

根据对该区域已有资料的分析和现场实际踏勘,为确保工作质量和精度,采用物探方法—四极对称电测深法,由于工作测点布设受到地形地貌的限制,只能根据地形地貌进行重点测量,加大测点(或极距)的密度等方法,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勘探技术

1.野外测量技术工作方法

本次勘查设计以该区地表450m以内的地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区域已有的资料分析和现场勘查,我们采用TD4自动电阻率系统物探仪进行野外测量,做了视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测得视电阻率值(ρs)、极化率(η)、衰减度(D)、激发比(J)曲线进行综合分析。

测深点极距选取原则为AB/2:

MN/2=3:

1的等比装置,最大供电电极AB/2=450m,跑极方向一般平行地形走向。

2.质量分析及评述

本次测区共完成测点1个,质量相对误差0.87%,在曲线有明显变化的低阻或高阻采用不同点位,不同观测方式(改变电极接地位置),不同条件观测(改变供电电流)等方法。

确保测量的准确率。

三、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

1、自然地理及地质构造

本县地处陕西省北部,东邻旬邑县、西北与甘肃省接壤,南接彬县。

地貌上为渭北黄土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塬各半,高差明显。

地貌大体分为山地、黄土高原、河谷平原。

地表植被良好。

根据地质构造单元划分,本县处在台凹的偏南部,台凹被坳褶断束环绕。

台凹中部出露中生界地层,褶皱和断裂稀少,台凹为一大型向斜构造,长轴走向南北,两翼不对称。

次级褶皱以短轴背斜、鼻状背斜等平缓拱形隆起为主,本县属次级褶皱区的低褶皱曲带,地面断裂少,褶皱宽平,背斜呈短轴状。

褶曲形态不规则,线性延伸不明显,上三叠系顶侵蚀面对盖层褶曲形态有影响,背斜轴部一般出露白垩系底部,局部为侏罗系上部地层。

2、地层岩性

本县区域发育中、新生代陆相地层为特征,从出露地层自下而上分为:

三叠系(T)

(1)、下三叠统(T1)

刘家沟组(T1L):

是河流相为主的灰白、紫红及紫灰色砂岩,夹有少量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以及多层不稳定砾岩。

与下伏二叠系上统孙家组为连续沉积。

和尚沟组(T1h):

是一套以湖泊相为的棕红、桔红、紫红泥岩,以富含钙质结核为特征。

与下伏刘家沟组连续沉积。

(2)、中三叠统(T2)

纸坊组(T2Z):

与下伏和尚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岩性可分为两段,下段为姿色、黄绿色块状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上段为暗紫色粉质泥岩夹页岩、细砂岩。

同川组(T2t):

下段以黄绿、灰绿、黄色细砂岩为主夹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上段为灰黑、灰绿色页岩、油页岩、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

与下伏纸坊组整合接触。

(3)、上三叠统(T3)

胡家村组(T3y):

与铜川组连续沉积,岩性以灰色、灰绿色厚层块状中粒砂岩为主,夹泥质岩,有煤线,油页岩。

为主要含煤层。

永坪组(T3y)为灰绿、黄绿色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

侏罗系(J)

(1)、下侏罗统(J1f):

岩性为杂色铝土页岩,厚层状,块状砂、砾岩等。

偶见煤线与油页岩。

与下伏上三叠统为整合到平行不整合接触。

(2)、中侏罗统(J1y)

延安组(J2y):

分两个岩性段。

下部为宝塔山砂岩组,由细粒、粗粒砂及含砾岩组成;上段为枣园段,为砂岩、页岩泥岩不等厚互层,夹煤线或煤层。

本组以含大量暗色页岩、泥岩为主要特征。

与富县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直罗组(J2z):

主要是一套黄绿、灰绿色砂岩及蓝色、灰紫色等杂色泥岩、泥质粉砂岩。

与下伏延安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白垩系(K)

下白垩组为志丹群(K1z),以湖泊相为主、河流相为副的沉积组合,自下而上分为:

宜君组(K1z1):

为一套山麓相的杂色砾类夹层岩、泥岩条带或砂岩透镜体,是志丹群的底砾岩。

与下伏侏罗系地层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

洛河组(K1z2):

为一套河流相的紫红、灰紫色粗中粒长石砂岩,斜理较为发育,与下伏宜君组连续沉积。

罗汉洞组(K1z5):

岩性下部为桔红色细砂岩,紫红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灰白色细砂岩。

第三系(N)

第三系发育不全,只有上新统(N2)出露,主要分布在中生代的夷平面上,够成黄土塬的基础。

岩性为河湖相深红、紫红及棕红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含钙质结核,底部有砂砾岩,与下伏白垩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第四系(Q)

第四系发育较好,从下统至全新统都有出露,主要为黄土堆积,构成黄土高原之骨架;次为风积沙、河湖积及冲、洪积的粗粒沉积。

(1)、下更新统(Q1)

多掩埋于地下,不整合在第三系之上,自下而上分为:

三门组(Q14):

河湖相沉积,与下伏基岩为不整合相接触。

岩性为棕红色、蓝灰粘土、砂质粘土、粉细砂、中砂及砂砾石层。

午城组(Q12):

岩性为浅棕色、桔红色石质黄土,夹钙质结核层与黄土状砂质粘土层,质地致密,古土壤层密集。

(2)、中更新统(Q2)

主要为黄土堆积,下部为浅棕黄色粘土层,上部为浅黄褐色黄土状粉砂土层,夹多层棕红色古土壤层,岩性稳定,厚度变化较大。

(3)、上更新统(Q3)

马栏组(Q32):

分布在黄土塬,梁顶部,为风成灰黄色黄土,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4)、全新统(Q4)

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组成各地的最新覆盖。

黄土塬区以风成、冲积及坡残积次生黄土层为主。

3、水文地质条件

本县地下水受地质构造、岩性、地形和降水等因素的控制,形成了山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两个水文地质分区。

山区地下水主要存于基岩裂隙中。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地下水赋存于深厚黄土的空隙裂隙中,由于塬边沟壑纵横,侵蚀严重,储存条件差,且多转为径流。

因此地下水较为贫乏。

测区属渭北黄土塬沟壑区,东边紧邻泾河川道,浅层水从泾河底部排泄,泾河两岸出露砂岩为棕红色,节理不发育,完整性强,致密。

该区地表全被第四系黄土覆盖,黄土层厚度约数十米,夹多层古土壤和钙质结核;下部为早新世洪积黄土状亚粘土与砂、砾、卵、亚砂土等不等厚互层,粗粒岩性及厚度在区域分布上不稳定,一般随基岩面起伏而变化,通常在基岩面低凹地带较厚,靠陷伏基岩梁和分水岭变薄。

基岩主要为白垩系、侏罗系地层,以砂岩为主,上部夹有第三系砾岩层、不等厚层。

该区主要含水层:

(1)浅埋的第四系下部黄土中潜水,大约埋深分布在125—170m、250—300之间,富水性较好,但不均一,有部分黄土裂隙水从沟底排泄。

(2)基岩裂隙水:

主要含水为砂岩裂隙水,富水性大小取决于砂岩颗粒粗细、厚度、裂隙发育程度有关,本区地下砂岩节理发育比较明显,裂隙比较发育,其含水性相对较好。

四、电探资料的解释:

本次主要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构造并结合测量曲线综合分析反映:

ρs曲线从25—300m一直下降,视电阻率值从59.63ΩM下降到26.24ΩM,分析此段地层为黄土、亚粘土、亚砂土含数层古土壤层,激发极化曲线反映在125—175、275—300m左右含有黄土裂隙水。

300—450m,此段ρs曲线上升较快,视电阻率值从26.24ΩM上升到34.45ΩM,分析此段地层为砂页岩,主要以砂岩为主,夹有薄层砾岩,结合激发极化曲线反映,在350—400m左右含有裂隙水。

(附测量曲线图)

五、结论与建议

1.根据对当地地形地貌的踏勘和本此实地测量曲线结合已知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测区主要含水层在125—175m、275—300m、左右的黄土裂隙中和基岩面的风化破碎层中;基岩含水主要在350—400m左右的砂岩裂隙中。

如果在测点处钻凿深井,深度应为400m左右,预计出水量在7吨/小时左右。

2.本区域地下水极其贫乏,在钻井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凿井技术规范严格施工,以防影响该井的出水量,初孔钻成后,应进行孔内电测井,进一步分析地层、含水层位置、深度及出水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