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0400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儒学的危机

1.原因

(1)汉代儒学粗糙的____________以及赤裸裸的恐吓已无法控制人心。

(2)社会动荡不安和人生的苦难造成人们对宗教的渴求。

2.表现: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________迅速传播。

3.影响

(1)“____________”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2)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________、________思想,丰富和更新了儒学体系。

二、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________、程颐合称“二程”。

南宋________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

2.主张    

(1)世界本原: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________________。

其理学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2)求理方法:

把握“理”需要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

3.影响

(1)________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2)元朝曾将朱熹编著的《________________》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3)________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4)它还流传到朝鲜、越南、________,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

提出“____________”,求理的方法是“发明本心”。

2.王守仁

思想核心是“__________”,认为只要____________、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四、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1.消极

强调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____________。

2.积极

(1)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________、________等。

(2)强调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知识点一 程朱理学

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2.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

①儒家思想有关于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学生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的观念系统。

现在有人做了坏事,仍被称为“伤天害理”或“天理难容”。

朱熹认为要想知道“天理”何在,必须(  )

A.内心反省B.考察事物

C.消灭私欲D.遵守三纲五常

4.河南大学教授程民生说:

“程朱理学把自然、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很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推动这种成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B.把握“理”的方法主要是“格物致知”

C.“存天理,灭人欲”

D.“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

5.现在人们在谈到一些人和事的时候,仍然在说“天理难容”。

这说明(  )

A.这里的“天理”和程朱理学所说的“天理”含义是一致的

B.今天人们的思想仍然受到程朱理学的束缚

C.即使是在今天,程朱理学对人们的思想生活仍有影响

D.剔除封建糟粕仍然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知识点二 陆王心学

6.某校高一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7.王阳明说: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

这主要反映了王阳明的(  )

A.“致良知”学说B.“格物致知”学说

C.“心即理”学说D.“发明本心”学说

知识点三 从整个宋明理学的角度考查

8.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

直接原因是(  )

A.儒学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

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9.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注人性,更关注人的社会责任感,从这方面来讲,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B.注重气节、品德

C.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10.宋代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理学在宋代的思想界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因素是(  )

A.宗教思想的影响B.科技发展到顶峰

C.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D.朱熹等人的努力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说: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二 程颐说:

“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请回答:

(1)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何相同之处?

 

(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之处?

(只要答出两条即可)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节牌坊

材料二 有人问程颐:

“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

”他断然说:

“绝对不能。

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材料三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1)对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看法?

这一观点源于理学的什么观点?

 

(2)与材料三所提倡的修炼方法相似的是哪种思想?

说明理由并列举一位代表人物。

 

第4课 宋明理学

知识清单

一、1.

(1)天命思想 2.道教 3.

(1)三教合一 

(2)佛教 道教

二、1.程颢 朱熹 2.

(1)儒家道德伦理 

(2)格物致知 3.

(1)南宋 

(2)四书章句集注 (3)明初 (4)日本

三、1.心即理也 2.致良知 克服私欲

四、1.三纲五常 名分等级 自然欲求 2.

(1)气节 品德

(2)社会责任 历史使命

对点训练

1.C [朱熹把“理”视作宇宙万物的本原,实质是把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神圣化。

]

2.A [儒家思想到宋代朱熹时期发展到理学阶段,理学注重人自身的修养,注重对个人品德的养成教育,理学变成维护统治的工具,所以①②③的说法是正确的。

朱熹的题词不能简单地用伪善和欺骗性来评价,所以可以排除④。

]

3.B [题干的意思是问探寻“天理”的方法,程朱理学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B项“考察事物”即是此意。

]

4.A [这种成就指的是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思辨色彩,这是因为程朱理学把自然、社会、人生融为一体,即“理”在社会和人身上的体现。

]

5.C [人们常说的“天理难容”这句话实际上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这说明程朱理学在今天对人们的生活仍有影响。

但“天理难容”中的“天理”和程朱理学所说的“天理”的含义又不是完全一致的,它是一种相对模糊的概念。

]

6.C [A项是孟子的主张,B项是荀子的主张,D项是朱熹的主张,C项是陆九渊的思想。

]

7.A [从“致吾心良知之天理”可知,其反映的是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

材料强调的是“求理”的方法,并非是世界本原问题,排除C项;B、D两项分别是程朱理学和陆九渊的“求理”方法。

]

8.B [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直接原因”,并且本题的A、C、D三项本身都不符合史实。

]

9.C [通过题干可知,宋明理学在人性、社会责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所以不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

故正确答案为C。

]

10.C [理学之所以占据主导地位,关键在于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符合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趋势。

]

综合运用

11.

(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2)可取的一面:

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和谐的意识。

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及辨别能力。

(1)问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也承认“理”的存在,也是为统治者服务的;第

(2)问考查的是宋明理学的基础知识,调动、运用掌握的教材基础知识即可回答。

12.

(1)材料一、二要求妇女坚守贞节。

这是用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维系人们的思想,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源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

(2)思想:

陆王心学。

理由:

因为陆王主张: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与佛经唱词提倡的修炼方法类似。

代表:

陆九渊或者王守仁。

教材问题解答

课中思考

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

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这一理论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阅读与思考

重义轻利观念是从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观念中引申出来的。

这一观念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人的处世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与探究

神秀意为只有通过长期苦修,排除杂念,才能渐悟成佛。

程朱理学沿袭了这一思想。

慧能意思是说,佛在心内,不在心外,只要静心自悟,不必苦修,便可顿悟成佛。

陆王心学沿袭了这一思想。

可见,宋明理学与禅宗有渊源关系。

自我测评

1.理学是一种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把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学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在一起的新儒家学说。

其形成的背景:

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二是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也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

2.同: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都主张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

一是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而陆王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二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而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1)政治:

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吏治腐败。

(2)经济:

江南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经济力量增强。

(3)思想:

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4)个人:

李贽正直清廉,不愿与道学家同流合污。

2.主张

(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3)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3.影响: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知识点拨]离经叛道中的“经”与“道”是传统的封建儒学思想。

“离经叛道”就是指违反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背景: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他在明亡后,投入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致力于著书讲学。

2.主张

(1)他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3.意义: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误区警示]黄宗羲只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但是,他的思想只停留在批判君主专制上,并未对将来社会的发展提出进一步主张。

因此,作为地主阶级思想家,他只是对儒学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具有阶级的局限性。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背景

(1)生活在明末清初,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

(2)面对社会危机,放弃科举,开始探索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

2.主张

(1)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2)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3)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

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知识点拨]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所共同主张的一种学说。

(1)它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2)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3)明清之际能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可与先秦媲美的时代,是与“经世致用”的思想分不开的。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背景

王夫之生活在明末清初,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主张

(1)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3)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误区警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

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主题一 李贽的离经叛道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条件

(1)经济因素: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阶级因素:

工商业者阶层队伍的壮大。

(3)思想因素:

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进步思想家要求摆脱思想束缚。

(4)政治因素:

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2.对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的理解

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儒家传统道德,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战斗精神。

但其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二 李贽说: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藏书》

(1)两段材料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

从中可以看出李贽的思想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 ①对孔子权威的否定,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②特点:

反传统,反教条,离经叛道。

(2)为什么说李贽离经叛道?

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 ①原因:

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②时代特征:

封建社会日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成长,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用图示法理解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

→李贽的离经叛道→

主题二 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进步思想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尖锐地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3)他还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这些都是进步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2.明清进步思想家的共同思想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5)提倡学以致用的经世之学。

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原因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脆弱,使进步思想的发展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材料三 他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他又说:

“气者,理之依也。

(1)材料一中黄宗羲的比喻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答案 君臣平等,共同治理国家的思想。

(2)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他提出了哪两者之间的区别?

后人是如何高度概括他的这种主张的?

答案 ①思想家:

顾炎武。

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②概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材料三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他的独到之处何在?

答案 ①思想家:

王夫之。

②独到之处:

用“气”和“理”来比作物质实体与客观规律(或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强调物质是普遍存在的(或物质是第一性的),这使他成为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并对其做简要评价。

答案 ①共同: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②评价:

积极:

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对反对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局限:

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思想不完善,无法实现。

表格法归纳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思想家

主要思想

影响

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对后世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顾炎武

倡导经世致用,主张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

唯物思想、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启迪了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

“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应该是(  )

A.王阳明B.黄宗羲C.李贽D.顾炎武

答案 C

解析 李贽自称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下列思想家与其主张相匹配的是(  )

A.老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董仲舒——“存天理,灭人欲”

C.朱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答案 D

解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观点;“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思想观点,故A、B、C三项对应不正确;“天下为主,君为客”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是黄宗羲的观点。

3.下列各项中能体现黄宗羲思想特点的是(  )

A.“颠倒千万世之是非”B.“天下为主,君为客”

C.“经世致用”D.“天地之化日新”

答案 B

解析 A项是李贽的观点;C项是顾炎武的观点;D项说明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B项反映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4.顾炎武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思想,主要是为了(  )

A.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

B.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C.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D.通过继承和创新来发展儒家学说

答案 A

解析 李贽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

主张踏实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因此他的对症方案以培养人才为目标,而培养人才的方法就是“博学于文”。

其实质就是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

5.王夫之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他认为“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

这里的“器”是指(  )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人们感知事物的器官

C.万物发展的规律

D.进行科学试验的仪器

答案 A

解析 王夫之认为主观认识都是由客观现象引起的,故“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说明了人们认识事物要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观察研究的依据。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世之君子必曰:

“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

——顾炎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2)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3)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都肯定了人的私欲。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对物资财产的占有欲望日益强烈;封建统治的腐朽。

(3)肯定了人的私欲,使人们逐渐抛弃旧的重农抑商的观念,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解析 第

(1)问结合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归纳。

(2)问注意把他们的思想主张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从当时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

第(3)问注意经济思想,从对原有经济思想的冲击及新经济思想产生的角度分析说明。

基础巩固

1.他是福建人,他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他一生以“异端”自居,以反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

这里的他是指(  )

A.黄宗羲B.顾炎武

C.李贽D.王夫之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福建人”“明清时期”“以‘异端’自居”“反礼教、抨击道学”等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

2.《焚书·何心隐论》说到: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此话主要反映了作者(  )

A.遵循学以致用B.倡导婚姻自主

C.挑战正统思想D.鼓吹专制集权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映了明朝思想家李贽对传统的儒家正统思想的批判。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3.某思想家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

答案 C

解析 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为天下万民服务而非为君主实现其专制统治服务,该材料出自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反映出其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

4.江苏昆山的亭林公园有一位思想家的塑像,从远处看不清塑像下的名字,但是可以看出他背后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大字,彰显着他的思想火花烛照后世。

由此可以推断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

A.李贽B.黄宗羲

C.顾炎武D.王夫之

答案 C

解析 根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字可直接判断这位思想家是顾炎武。

5.“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