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检测1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9992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检测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模拟检测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模拟检测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模拟检测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模拟检测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检测10.docx

《高考模拟检测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检测10.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模拟检测10.docx

高考模拟检测10

高考模拟检测

语文Ⅰ(试题)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恽寿平的花鸟画北宋徐崇嗣,了明代花鸟画中的写意法,笔触洒脱飘逸,以清秀柔丽代替了以往浓艳富丽的画风,饶有机趣,画作。

A.取法 融汇 精妙绝伦B.效法融汇美轮美奂

C.效法融会美轮美奂D.取法融会精妙绝伦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B.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C.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D.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3.下列对联中,适合挂在包公祠的一组是(  )(3分)

①千秋冤案莫须有 百战忠魂归去来

②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

停车肃遗像,几人得立姓名尊

③忠贤将相 道德名家

④数点梅花亡国恨 二分明月故臣心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个大诗人一生的创作过程,好像一个跳栏选手超越一连串的高栏。

任何大诗人都始于模仿,可是他不会长久安于做一名学徒。

于是他面临第一个高栏,那便是超越他的老师。

不过他接着便会面临另一个危机,那便是,他不久就把这一季的成熟嚼食殆尽,眼看就要露出果核。

于是,第二个高栏在他面前升起。

可以说,伟大已经在那一边欢迎他了。

①这一栏跳不过,他便命定要在一片伟大的阴影里生锈以终了

②如果他终于跳过去了,那便证明他已经能超过自己

③跳过了这栏,便找到了自己,也就是说,他成熟了

④如果他跳不过去,他便命定要不断地抄袭自己,吐出一粒又一粒雷同的果核

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C.④②①③D.④③①②

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李先生,令爱这次获儿童全国大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你。

B.王浩发短信约见老同学:

“胖子,别来无恙吧!

我们很想你,周末可否一聚?

C.在接到母校百年校庆的邀请后,大家相约一起莅临母校参加庆典活动。

D.这次办理出国手续,多亏了你帮忙。

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你在家恭候。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三槐堂铭并序

苏 轼

天可必乎?

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天不可必乎?

仁者必有后。

二者将安取衷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

“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

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

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①,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

“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②,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

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

天将复兴王氏也欤?

何其子孙之多贤也?

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

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

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

铭曰:

呜呼休哉!

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既相真宗,四方砥平。

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吾侪小人,朝不及夕。

相时射利,皇恤厥德?

庶几侥幸,不种而获。

不有君子,其何能国?

王城之东,晋公所庐。

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呜呼休哉!

 ①晋国王公:

下文称晋公,王祜。

②魏国文正公:

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阅千岁而不改者     阅:

经历

B.今夫寓物于人寓:

寄存

C.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略:

大致

D.王氏之福盖未艾也艾:

到达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指出,世上谈论天理的人,往往都不等到天理最后彰显就去求取善恶回报,因而世人常常认为天理是不可捉摸的。

B.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几十年后,子孙后代中出现了很多的贤能之士,这就印证了作者的观点:

善行会有善报。

C.作者比较了王祜的后人与李栖筠的后人,认为王、李两家子孙的才能、气质、功名富贵和忠信仁厚等都不相上下。

D.铭中也指出,与王祜等相比,我辈小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知窥察时机,追求名利,哪里还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译文:

(2)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译文:

9.“三槐”与王家人有着怎样的关联?

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秋雨①叹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②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①天宝十三载秋,霖雨六十余日,田稼失收,长安垣屋颓坏殆尽,物价暴贵,人多乏食。

②决明:

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0.在前四句中,诗人是用哪些手法来写决明的?

试加以赏析。

(6分)

答:

11.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5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

(2),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直栏横槛,。

(杜牧《阿房宫赋》)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

(5),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6)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

(7)君子不以言举人,。

(《论语·卫灵公》)

(8)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锈损了的铁铃铛

宗 璞

①秋天忽然来了,从玉簪花抽出了第一根花棒开始。

那圆鼓鼓的洁白的小棒槌,好像要敲响什么,然而它只是静静地绽开了,飘散出沁人的芳香。

这是秋天的香气,明净而丰富。

②本来不用玉簪棒发出声音的,花园有共同的声音。

那是整个花园的信念:

一个风铃,在金银藤编扎成的拱形门当中,从缠结的枝叶中挂下来。

这风铃很古老,是铁铸的,镌刻着奇妙的花纹。

铃中的小锤很轻巧,用细链悬着,风一吹,就摇摆着发出沉闷的有些沙哑的声音。

春天和布谷鸟悠远的啼声作伴,夏天缓和了令人烦躁的坚持不懈的蝉声,秋夜蟋蟀只有在风铃响时才肯停一停。

小麻雀在冬日的阳光中叽叽喳喳,歪着头对准风铃一啄,风铃响了,似乎在提醒,沉睡的草木都在活着。

③“铁铃铛!

”孩子们这样叫它。

他们跑过金银藤编扎的门,总要伸手拨弄它。

勉儿,孩子中间最瘦弱的一个,常常站在藤门近处端详。

风铃是勉儿的爸爸从一个遥远的国度带回的。

从他装满问号的眼睛可以看出,他觉得这铃很神秘。

④风铃那沉闷又有些沙哑的声音,很像是富有魅力的女低音,又像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⑤勉儿常常梦见那总不在家的爸爸。

勉儿梦见自己坐在铁铃铛的小锤上。

抱住那根细链。

打秋千似的,整个铃铛荡过来又荡过去,荡得高高的!

他掉下来了,像流星划过一条弧线,正落在爸爸的书桌上。

各种书本图纸一座座高墙似的挡住他,什么也看不见。

爸爸大概到实验室去了。

爸爸说过,他的书桌已经够远,实验室还更远,在沙漠里。

沙漠是伟大的。

⑥“爸爸!

”勉儿大声叫。

他的喊声落在花园里,惊醒了众多的草木。

小棒槌般的玉簪棒吃惊地绽开了好几朵。

紫薇怀疑地摇着一簇簇有皱折的小花帽。

马缨花到早上才有反应。

在初秋的清冷中,它们只剩了寥寥几朵,粉红的面颊边缘处已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

⑦“你在这里!

铁铃铛!

”勉儿上学时照例招呼老朋友。

他轻轻抚摸铃身,想着它可能累了。

⑧风铃忽然摇动起来,幅度愈来愈大,素来低沉的铃声愈来愈高昂、急促,好像生命的暴雨尽情冲泻,充满了紧张的欢乐。

众草木用心倾听这共同的声音,花园笼罩着一种肃穆的气氛。

勉儿也肃立。

那铃勇敢地拼命摇摆着,继续发出洪钟般的声响。

声响定住了勉儿,他有些害怕。

⑨“它把自己用得太过了。

”紫薇是见过世面的。

⑩好一阵,勉儿才迈步向学校走去。

随着他远去的背影,风铃逐渐停下来,声音也渐渐低沉,最后化为一声叹息。

不久,叹息也消失了。

满园里弥漫着玉簪花明净又丰富的香气。

⑪勉儿从学校回来,走过花园,风铃沉默着。

那吊着小锤的细链僵直了,不再摆动,用手拉,也没有一点动静,他自己的心悬起来,像有一柄小锤,在咚咚地敲。

⑫他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便和妈妈一起到沙漠中了。

无垠的沙漠,月光下银子般闪亮。

爸爸躺在一片亮光中,微笑着,没有一点声音。

⑬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

⑭勉儿累极了,想带着爸爸坐在铃上回去。

他记得那很简单。

但是风铃只悬在空中,小锤子不垂。

⑮他站在爸爸的书桌上,踮着脚用力拉,连链子都纹丝不动。

铃顶绿森森的,露出一丝白光。

那是裂开的缝隙,链子和铃顶粘在一起,锈住了。

⑯如果把它挂在廊檐下不让雨淋,如果常常给它擦油,是不是不至于?

⑰“它已经很古老了,总有这么一天的。

”妈妈叹息着,安慰勉儿。

⑱花园失去了共同的声音,大家都很惶惑,玉簪花很快谢了;紫薇的绉边小帽都掉光了;马缨只剩了对称的细长叶子敏感地开合,秋雨在叶面上滑过。

⑲那只锈损了的铁铃铛被取下了,卖给了古董商,勉儿最后一次抱住它,大滴眼泪落在铃身上,经过绿锈、裂缝和长长短短的线路波纹,缓缓地流下来。

13.怎样理解第⑬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

(6分)

答:

14.第⑥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结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15.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

(4分)

答:

16.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语词的化石

周国平

尼采对于理性的批判,有一个不可不提的方面,就是对于语言的批判。

语言对于真实意义的遮蔽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混乱,已经引起现代西方哲学界的普遍注意。

逻辑经验主义由此把哲学的使命归结为分析语词的意义,使命题得到澄清。

存在主义、现象学等非理性主义流派愈来愈重视语言问题,试图探索某种对话式直接沟通的途径。

尼采的作用是提出了问题,揭露语词的遮蔽、迷惑和歪曲作用,至于如何解决问题,则要留待后人了。

尼采说,古人造一个词,便以为他们有了一种发明,但在事实上不是这样。

实际上他们造就了解决问题的障碍。

现在人们碰撞到许多化石似的语词,即使碰断一条腿,也不能破一词。

他说:

“看到事物如何称呼比起它是什么来远为重要,这使我极为劳神而且不断地极为劳神。

事物的称呼、名字和外貌,原来多半是一种错误,一种任意性,像一件衣服加于事物,与其实质全然无关——由于人们对它们的确信,它们一代代地生长,渐渐长到了事物之中,化作了事物的躯体;开始的现象最后几乎总是变成本质。

语词只能表示事物的一般,不能表示个别。

在尼采看来,问题不止于此。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语词在形成之初就带有任意性,可是一旦形成就取得了支配我们思想的威力,我们把语词看得比事物本身还重要。

生活在语词之中,与事物本身却越来越隔膜了。

尼采指出,语词中只有描写各种极端程度的内心生活的词,因此,我们就惯于在没有语词的状态中不再作精密的观察了,因为在这状态中较严密地思考是很痛苦的;甚至以为语词终止之处,我们存在的领域也随之终止。

“愤怒,仇恨,爱,同情,贪婪,认识,快乐,痛苦,这些都是极端状态;较和缓中度却常常呈现在前的内心状态,是没有语词表示的,而恰恰是这些状态织出了我们的性格和命运之网。

”“我们真正的经验全然不是饶舌的。

它们即使想要,也不能够传达自己。

因为它们缺乏语词。

”“即使是自己的思想,也不能用语词完全表达出来。

人的大部分内心生活是无意识的,它们当然不能用语词表达。

即使是被意识到的东西,例如自己的思想,或某种情绪状态,也不能用语词完全表达出来。

语词夺去了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个人性,把它们一般化了。

就拿那些有语词可表示的极端心境来说,一种痛苦不同于另一种痛苦,一种欢乐不同于另一种欢乐。

你一旦用语词来表达你的痛苦或欢乐,每个人都将按各自的经验来理解,结果还是夺走了你的痛苦或欢乐的个人性。

愈是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就愈是难以表达。

有独特个性的人每每感觉到这种不能表达的痛苦。

使尼采感到不满的是,人们不但不去揭穿语言的遮蔽作用,反而有意无意地借助语言的遮蔽作用来逃避自我,逃避深刻的内心生活。

“大家都需要语言的闹铃,人生有了这些闹铃,就似乎热闹而繁荣了……大家都害怕任何回忆或任何内向的凝视。

”在现代西方社会中,语言的非个人性使它成了操纵个人的有效工具。

商业广告,新闻广播,竞选演说,大众传播媒介,各式各样的语言闹铃响成一片。

人人争着说话,可是谁在思想呢?

愿意思想的人又到哪里去找一块安静的地方呢?

……(选自《南方周末·文化》,有删改)

17.第三段中尼采感到劳神的原因是什么?

请作简要概括。

(6分)

答:

18.尼采为什么把语言比成“化石”“闹铃”?

(6分)

答:

19.结合全文,概括尼采所揭示的语言的两个遮蔽作用及其后果。

(6分)

答: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语文Ⅱ(附加题)

本部分共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

欧公小词气亦不在其下,间见诸词集,陈氏《书录》云一卷,其间多有与《阳春花间》[注]相杂者,亦有鄙亵之语一二厕其中,当是仇人无名子所为。

近有《醉翁琴趣外篇》,凡六卷,二百余首,所谓鄙亵之语,往往而是,不止一二也。

前题东坡居士序近八九语所云散落尊酒间盛为人所爱尚,犹小技,其上有取焉者。

词气卑陋,不类坡作,益可以证词之伪。

(节选自元·吴师道《吴礼部词话》)

 《阳春花间》:

昔郢人有歌《阳春》者,号为绝唱,乃命之为《花间集》。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3处)(3分)

22.据文中信息判断,“欧公”指(人名)。

(2分)

23.吴师道判断《醉翁琴趣外篇》为伪作的依据是什么?

(不超过20个字)(5分)

答: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端午节》中的方玄绰表面上是新式文人,天天捧着《尝试集》咿咿唔唔,但骨子里浅薄、市侩,在家里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长”,在社会上是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看客”,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

B.《边城》中的边城即茶峒,位于江浙交界。

这里有山有水,是一个宁静而安详的好地方。

这地方的人淳朴、豪爽、热情,天保和傩送就是其中的代表。

C.鲁迅善于用白描手法写人物,《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和《明天》中的何小仙都留着长指甲,前者可说是不事劳作的读书人的标志,后者是虚伪冷酷本性的外化。

D.《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真正的英雄。

他捕到的大鱼被鲨鱼啃噬,他用鱼叉扎死了一条鲨鱼,他说: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

E.《三国演义》中周瑜气死后,诸葛亮引五百军士前往柴桑口吊祭,设祭物于周瑜灵前。

东吴诸将本欲杀诸葛亮,看到诸葛亮祭品太丰厚,被感动而未下手。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椿龄画蔷痴及局外”中,宝钗说:

“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什么叫‘负荆请罪’。

”宝钗话中的“你们”指的是谁?

请简要概括这里“负荆请罪”的情节。

(5分)

答:

(2)《哈姆莱特》中有三重复仇,请简述其内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5分)

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6~28题。

欣赏中国书法,意义存在于忘言之境。

在这种纯粹线条美与结构美的魔力的教养领悟中,中国人可有绝对自由以贯注全神于形式美而无庸顾及其内容。

在这片绝对自由的园地上,各式各样的韵律的变化,与各种不同的结构形态都经尝试而有新的发现。

中国之毛笔,具有传达韵律变动形式之特殊效能;而中国的字体,以千变万化的结构布置,留待书家自己去决定创造。

如是,中国文人从书法修炼中渐渐认识线条上之美质,像笔力、笔趣、蕴蓄、精密、遒劲、简洁、厚重、波磔、谨严、洒脱;又认识结体上之美质,如长短错综、左右相让、疏密相间、计白当黑、条畅茂密、矫变飞动;有时甚至可由特意的萎颓与不整齐的姿态中显出美质。

因是,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完美观念的条件。

中国书法探索了每一种可能出现的韵律和形式,这是从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的结果,尤其是来自动植物。

每种动物都有其运动机能的和谐,每种植物都有其美的素质。

中国文人接触了这些,把其神韵融会于自己的书法中。

自然界的美是动态的美。

中国书法的美是动的,它表现生动的美,具有生气,同时也千变万化无止境。

这种运动的美正是理解中国书法的钥匙。

运动的动态原理生发出一种结构原理,这是理解中国书法的要旨。

现代艺术为寻求韵律而试创结构上新的型体,然至今尚无所获。

现代艺术家们,如果你研究下中国书法,也许能够获得新的启示。

(选自林语堂《中国书法》,有删改)

26.为什么说中国“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完美观念的条件”?

请分点概括。

(6分)

答:

27.根据文意,概括中国书法中所融会的“神韵”的具体内涵。

(4分)

答:

28.在作者看来,中国书法可以给志在创新但迄今尚无所获的现代艺术家们以怎样的启示?

为什么?

(5分)

答:

答案精析

1.D [取法:

取以为法则。

效法:

照着别人的做法去做;学习(别人的长处)。

融汇:

融合汇聚,侧重于“汇集”“汇聚”。

融会:

融合,侧重于把几种不同的事物聚集起来有机地合成一体。

精妙绝伦:

精巧美妙到了极点。

美轮美奂:

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

2.C [A项“嫩蕊商量”中的“商量”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项“带得钟声到海幢”中的“带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项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

D项“草树知春”中的“知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

3.B [①是吴芳培题汤阴岳庙的对联,④是清代诗人张尔荩撰的对联,写的是明朝大忠臣史可法。

]

4.B [作答此题,可采用排除法。

本语段主要论述了一个大诗人的创作过程:

模仿老师——超越老师——找到自己——超越自己。

据此思路,结合①里面“伟大的阴影”的含义,可确定①应该在前面两个横线处,故排除C、D两项。

根据逻辑顺序,应是先“找到了自己”,然后“超过自己”,故③在②之前,故排除A项。

]

5.B [A项“令爱”是尊称对方的女儿,此处是说自己的女儿,应为“小女”。

B项“别来无恙”指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常用作别后通信或重逢时的问候语。

此处正确。

C项“莅临”是下级对上级到来的一种客套的表示,此处用在学生回访母校的场合不妥。

D项“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

此处应用“等候”。

]

6.D [艾:

停止。

]

7.C [原文的意思是“世人有将晋国公与李栖筠相比的,他们杰出的才能、正直的气质确实不相上下。

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却赶不上魏国公父子”。

]

8.

(1)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理必然会彰显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

(2)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由于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

9.①晋公亲手种了三棵槐树;②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③魏国公回到家看到槐树掩映庭院;④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

参考译文

天理一定会彰显出来吗?

但是贤能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却不一定长寿。

天理一定不会彰显出来吗?

但是仁爱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

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是正确的说法呢?

我听说申包胥说过:

“人的意志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

”世上议论天理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为天理是不可捉摸的。

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

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天理还没有彰显的缘故。

松柏生长在山林中,开始时,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经过四季而长青,历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天的意志。

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到子孙后代才表现出来,天的意志可以说是由来久远的。

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理必然会彰显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

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们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

已故的兵部侍郎晋国公王祜,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由于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

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

“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

”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于是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

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第二天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

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从上天那里得到回报,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像手持契约,亲手交付一样,我因此知道天理一定能彰显。

我没有赶上看到魏国公,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

他常常对仁宗皇帝直言进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

是上天要使王氏重新兴盛吗?

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贤能之士呢?

世人有将晋国公与李栖筠相比的,他们杰出的才能、正直的气质确实不相上下。

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却赶不上魏国公父子。

由此看来,王氏的福分大概还没有完结吧。

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以此继承了他的家风,我因此记叙了这些事。

铭文是:

啊,多么美好!

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辛勤地培植,一定要经历世代才能长成。

(魏国公)辅佐真宗,天下安宁。

回家一看,槐树掩映庭院。

我辈小人,早晨不考虑晚上。

只知窥察时机,追求名利,哪里还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

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

如果没有那些君子,国家怎么成为国家?

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居住的地方。

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

啊,多么美好!

10.反衬和比喻。

以百草的烂死反衬决明的鲜艳,把决明的叶和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坚毅挺立的形象特征。

11.

(1)头发花白、年华已逝的感伤,

(2)老大无成的悲叹,(3)对决明美好品质的欣赏和依恋,(4)身处乱世的无奈。

12.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艰难苦恨繁霜鬓 (3)多于九土之城郭 (4)侣鱼虾而友麋鹿 (5)晓镜但愁云鬓改 (6)梦回吹角连营 (7)不以人废言 (8)病树前头万木春

13.“爸爸”就像铁铃铛那样“尽情地唱过”,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地工作,透支健康甚至生命,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