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9961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一.语言运用(每小题3分)

⒈下列词语中,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扁(piān)(长)舟玉簟(diàn)(竹席)渌(lù)水(清澈)

B.田父(fù)(农夫)刈(yì)(砍)旗玉扃(jiōng)(门户)

C.踟蹰(chíchú)(徘徊不前)凝睇(tì)绐(dài)欺骗

D.剽(piāo)(抢劫)掠锱(zī)铢仆(pū)(倒)地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面对教材的多样化,有的专家提出了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的理念,可谓切中肯綮。

B.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C.相信只要有踌躇满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海南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

D.集合哨响了,同学们急匆匆地赶往操场,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书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诗人醉了,就让心灵在李白的山水边或是王维孟浩然的田园中,感受着远古而浪漫的宁静与安祥,自由地呼吸、睡觉、做梦。

B.虽然张继笔下的寒山寺寄托着他个人科举挫败和羁旅生活的凄凉,但今天的人们依然在寒山寺的钟声里,忧伤在空气中平平仄仄地飞翔。

C.因为文化的质量,在于它恰到好处的品质,而不是简单做加法,只有文化成果的数量,所以文化可以养心,像细雨润物般养成一个民族的气质和心灵。

D.唐诗是一幅工笔的花鸟,是写意的山水,是精美的人物画卷。

它灵气而耐看,将气质的华丽隐于朴素的文字之后,简约的表达,渲染着耐人寻味的意境。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往往是走路读、吃饭读、睡觉读,上厕所也读。

从连环画、童话、神话,到《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再到《唐诗三百首》《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

B.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其实,能够影响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

我们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平和沉静,脚踏实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什么时候,哪一位大手笔的艺术家,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奥秘。

日本井上靖的《敦煌》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也许应该有中国的赫尔曼·黑塞,写一部《纳尔齐斯与歌德蒙》,把宗教艺术的产生,刻划得如此激动人心,富有现代精神。

D.照《红楼梦》中妙玉的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

那末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

记不起哪一位英国作家说过“茶只能产生散文”,而咱们中国诗,酒味茶香,兼而有之,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陈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人们称为“信史”。

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所写成的。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B.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春秋时期文哲大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C.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

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他因《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成大家”,成就千古美名。

“孤篇压全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

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社科文阅读(每小题3分)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主要是指以徽州(古又称新安郡)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人们之间对象性而形成的特定生活结构体系。

同任何文化一样,它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内隐的心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并且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辉煌的富于鲜明特色的成果,影响播及全国各地。

徽州尽管处于山越之地,但其主体文化却并非山越土著文化。

“自昔战乱,中原衣冠多避地来此”,为徽州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根基。

崇山峻岭的屏闭翼护又使徽州地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区域,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包括汇聚于此的南北各地多种文化因此互相碰撞,互相选择,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

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悠久。

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二程与朱熹皆与徽州有极深渊源;儒学观念和儒学礼义对徽州社会各阶层影响至深,所谓“道学渊源在新安久矣”,并且逐步发展成新安理学等体系和流派。

儒学兴盛,加上徽州相对隔绝的地理条件,使这里的家庭文化十分凝重,“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擅入者。

其风最为近古……虽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

家庭、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其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规范体系基本建筑于家族本位上,是传统文化家国同构原则的典型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排斥商业精神的,但徽州山多田少地瘠,因此,外出经商是谋生的重要手段。

“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著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他们在长期商业经营实践中创造出股份式、承揽式等经营方式,并在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划分、利润分配等各方面有所创新与发展。

徽商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还直接刺激了数学、地理水文学的发展,如程大位(算法统宗)、黄汴《一统路程图记》等。

这些生产方式上的变革与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萌现了早期科学精神与近现代化因素的某些端倪。

徽州文化正是以儒学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三大基本内核,在正统中原文化基础上通过商业实践熔铸变通,发展成为一种完整严密、自成体系的多层次文化系统,并演化为当地特有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系、行为模式和广博精深的诸种具象文化风采。

6.对徽州文化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州文化是汇聚于徽州的南北各地多种文化互相碰撞,互相选择,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独立封闭的地方文化。

B.徽州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内隐的心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在诸多文化层面都有辉煌创造,影响播及全国各地。

C.徽州文化以儒学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三大基本内核,具有完整严密、自成体系的文化系统,演化成特有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系、行为模式和其他各种文化具象。

D.徽州文化具有家庭文化的凝重的特点,家庭、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其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规范体系基本建筑于家族本位上,绝无杂姓迁入。

7.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州尽管处于山越之地,但其主体文化却并非山越土著文化,而是以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为主并包括汇聚于此的南北各地多种文化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

B.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悠久。

儒学观念和儒学礼义对徽州社会各阶层影响至深,所谓“道学渊源在新安久矣”,并且逐步发展成新安理学等体系和流派。

C.自古以来多战乱,使中原的百姓纷纷避居徽州,为徽州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根基。

D.徽商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还直接刺激了生产方式上的变革与科技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萌现了早期科学精神与近现代化因素的某些端倪。

8.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州文化初步整合传统宗族社会伦理道德与商业精神的矛盾,使宗族伦理与商业精神有了并行不悖的可能。

B.徽州文化所崇尚的宗法礼教精神可能会使社会凝固板结,阻滞着社会结构的转型、更新;其突破传统、变异自我的尝试可能会导致失败。

C.徽州文化中积淀凝聚着极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铭刻着传统文化尝试探索自身突破自我的印记。

D.徽州文化崇尚商业精神,致使徽州地区农业生产落后。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每小题3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

“善哉!

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謋然己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

“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合于桑林之舞舞蹈②技经肯綮之未尝尝试

B.①批大郤,导大窾顺着②善刀而藏之拭擦

C.①视为止,行为迟行动②臣以神遇接触

D.①依乎天理天然道理②如土委地卸落

10.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C.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D.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

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

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最终的顿悟;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就算技艺再高超在关键地方也要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庖丁解牛》全文阐明了如何使技艺达到得心应手境界的道理。

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并且反复实践,积累经验,才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

其一,探寻“道”。

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尊重规律。

其三,谨慎小心,收藏锋芒: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简而言之,“依理——谨行——藏锋”。

D.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

“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形有声有态;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每小题3分)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

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遭母丧)。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曰: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

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舅李常过其家过:

经过

B.闻者壮之壮:

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俾:

使,让

D.举以自代举:

举荐

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不以迁谪介意

不以迁谪介意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13.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不以迁谪介意

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A.

B.

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

D.

1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全文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

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B.黄庭坚做过校书郎校对整理了《神宗实录》,《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

因此遭章敦、蔡卞妒忌,与其党羽诬陷《神宗实录》不实之辞,最后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但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

C.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矛盾。

后来赵挺之执政得势,他的心腹转运判官陈举就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幸灾谤国,,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

D.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浑然天成,人们说他的诗学习于杜甫,文章能和苏轼相比。

苏轼也非常欣赏黄庭坚。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

(2)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16.课内文言文翻译(6分)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17.默写(13分)

(1)千岩万转路不定,。

(2),深林兮惊层巅。

(3),使我不得开心颜!

(4),江月年年望相似。

(5)鸿雁长飞光不度,。

(6)斜月沉沉藏海雾,。

(7),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翔鸟鸣北林

(9)人生亦有命,!

(10),此恨绵绵无绝期。

(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2)戎马关山北,。

(13)垆边人似月,。

四.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8-19题(每小题3分)

菩萨蛮(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8.选出与这首词的内容相吻合的诗句。

()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B.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C.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19.选出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

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心理。

B.词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

鸣筝声声,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

“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

C.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

D.下阕后两句收束全词,“断肠”与“幽恨”照应,将弹奏感情推向高潮。

“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

(三)比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20题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0.比较分析这两首诗在主旨、写法上的异同。

(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

①红蓼liǎo,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②缬xié1.有花纹的纺织品。

2.眼花时所见的星星点点。

21.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分)

22.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

(4分)

五.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惠普前任女掌门卡莉·菲奥里纳是男性主导的硅谷中最亮丽的—道风景,两度荣登《财富》“最有权威的女企业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卡莉出生于美国德州—个带有欧洲血统的家庭。

母亲是—位艺术家。

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亲—直是她最崇敬的人。

母亲热爱生活,卡莉从小就受母亲影响,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坚强、博学和热爱生活,并受益—生。

卡莉童年时代随父母游历了不少国家,不仅开拓了眼界,更培养了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这对她的成长也不无影响。

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以外的任一文体),确定标题;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⒈D.(A.扁(小)B.父(fǔ)C.睇(dì))

2.A(B“弄巧成拙”说家长“弄巧”错了;C.“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者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不能形容精神,使用对象错误,根据语意可用“志在必得”;D.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3.D.(A.“自由地呼吸、睡觉、做梦。

”的主语有歧义。

B.改:

感受到忧伤在空气中平平仄仄地飞翔。

C.因果倒置

4.D.(A.他往往是走路读,吃饭读,睡觉读,B.改:

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中说:

C.改:

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奥秘?

5.B.战国6.A(错在“封闭”)

7.C项错在“百姓”是“世族”8.D

9.BA.舞,节拍C.行为行动因为D.天理天然结构

10.C11.B.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

12.A【解析】过:

造访。

13.【答案】B【解析】“时”句表现他对百姓仁爱,“至”句反映他仕途被排挤、打击的命运。

14.B项中强拉因果

15.

(1)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

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

(教授1分,大意2分)

(2)黄庭坚性情很孝顺,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

(笃1分,大意2分)

16.

(1)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骨节间的空隙)宽宽绰绰地,它对于刀刃运转必定是有余地(无厚,薄的刀刃或不厚的刀刃1分,恢恢乎,宽宽绰绰地1分,大意1分)

(2)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独,难道1分,不愧于心,句式1分,大意1分)

17.默写(13分)

(1)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2)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5)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6)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9)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1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8.C19.A无心理描写

20.主旨相同之处:

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悲愤。

(1分)

主旨不同之处:

《书愤》这首诗悲愤中有至死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的豪情。

(1分)

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都有直抒胸臆的写法。

(《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书愤》中的“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都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

)(2分)

(或用典抒情的写法。

《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用典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书愤》中的“出师一表真名士”用典明志。

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蜀相》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衬托荒凉之境,写诗人的寂寞之心。

”(1分)

《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用白描的手法形象地概括了两次战斗的胜利(1分)

(或《书愤》中“早年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比表达诗人空有抱国之志的悲愤。

21.上阙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22.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③想象。

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

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

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

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

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华。

留他再任教。

苏轼曾经看到他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超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外,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

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

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

当时课颁盐筴,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

遭母丧。

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有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

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

黄庭坚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

黄庭坚回答道:

“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

”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

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属枉法轻处。

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

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

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