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果树病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9920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果树病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蔬菜果树病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蔬菜果树病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蔬菜果树病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蔬菜果树病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蔬菜果树病害.docx

《蔬菜果树病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果树病害.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蔬菜果树病害.docx

蔬菜果树病害

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

 

霜霉病

角斑病

病斑形状与大小

多角形;大,连成片

多角形;小,不连成片

病斑颜色和穿孔

色较深,黄褐色,不穿孔

色较浅,灰白色,易穿孔。

病征

紫灰色或黑色霉层

病斑水渍状,产生乳白色菌脓

病叶对光的透视度

有透光感

发病部位

叶片

叶片和果实

苹果轮纹病与炭疽病的识别

1. 发病期轮纹病一般比炭疽病发病时间稍晚一些,常在果实接近成熟期进入发病盛期,贮藏期病情亦较重,而炭疽病在近熟期和贮藏期虽然也有部分果实发病,但其发病盛期却是在果实生长后期(7-8月份)。

2. 轮纹组成轮纹病的病斑是由大小不同、深浅交替的褐色圆环组成,而炭疽病的病斑轮纹是由黑色小点一圈圈排列而成.

3.病部果实形状轮纹病的果实病部不变形,病斑面平齐、不凹陷,而炭疽病的果实病斑凹陷。

4.病斑部位溢出物在病斑发展的后期,当空气湿度较大时,轮纹病病斑处有浅白色体液溢出,而炭疽病果实病斑部位溢出物是粉红色粘液。

5.病果味轮纹病的果实,有酸臭味;而炭疽病的果实,病部组织有苦味。

番茄、马铃薯晚疫病(tomatolateblight)

1.症状

为害部位:

苗期至成株期都可发病。

为害番茄茎、叶和果实,以叶和青果受害最重。

茎秆:

病部水渍状,稍凹陷,后变褐色,缢缩变细,植株易折断。

果实:

近果柄处形成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渐变为暗褐色至棕褐色,边缘明显呈云纹状,病部较硬,一般不变软,潮湿时长出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马铃薯晚疫病Sporulationonundersideofpotatoleaflet

Potatotuberswithlateblight

■鞭毛菌亚门,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Bary。

病菌孢囊梗分枝明显,每隔一段着生孢子囊处有膨大的节。

孢子囊柠檬形,大小为21~38×12~23(微米),一端有乳突,另端有小柄,易脱落,在水中释放出5~9个有2根鞭毛的肾形游动孢子,失去鞭毛后,形成球形休止孢子,萌发出芽管,侵入寄主。

2.病原

■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3℃,孢子囊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9~22℃。

在低温10~13℃下形成游动孢子,在温度超过24℃时孢子囊多直接萌发成芽管。

病菌侵入寄主的适宜温度为10~15℃,气温上升达25℃左右时,病斑出现最快。

孢子囊形成要有97%的相对湿度。

萌发与侵染都要有水滴。

■病菌寄主范围较窄,侵害番茄和马铃薯。

■越冬:

病菌主要在马铃薯的病薯内越冬;在北方,除马铃薯外,病菌还可在温室番茄、马铃薯上越冬;在南方,田间的番茄、马铃薯可成为病菌的冬季寄主。

3.发病规律

4.防治

■采用抗病品种:

已育出上百个抗病品种,大大减轻了晚疫病的威胁。

■建立无病留种田:

留种田除严格进行化学保护外,还应增高培土,注意排水,防止病菌随雨水渗入土中侵染新薯。

提倡割蔓晒地两个星期后收获,在入窖、播种前淘汰并处理好病薯。

■加强田间管理:

定植前仔细检查剔除病株,并喷1次药。

雨季及时排涝,降低田间湿度。

发现中心病株,摘除病叶、病果,全田喷药。

■喷药:

根据气象条件和发病中心的出现进行晚疫病流行的预测预报,及时对发病中心附近及低洼地进行化学防治。

常用药剂有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普力克水剂、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

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4-5次。

如何识别番茄病毒病?

根据发病规律应如何防治?

番茄病毒病(tomatovirusdieases)

1.症状

(1)花叶型叶片出现明脉、轻重花叶、斑驳和皱缩,顶叶变小,叶细长狭窄或扭曲畸形。

果实:

果小质劣,多呈花脸。

(2)条纹型可发生在叶片、茎蔓和果实上。

叶片上为茶褐色斑点或云纹斑。

茎秆上产生坏死条纹斑。

果实:

不规则褐色下陷油渍状坏死斑。

(3)蕨叶型■叶片:

黄绿色顶芽幼叶细长,呈螺旋形下卷,并自上而下叶片全部或部分变成蕨状叶。

叶片背面叶脉紫色,微现花斑。

■植株:

矮缩、丛枝。

2.病原主要为TMV(花叶病)、番茄花叶病毒ToMV(条纹斑)、CMV(蕨叶病)。

■TMV寄主范围很广,有200多种寄主植物。

与马铃薯X病毒混合侵染,可造成条斑型症状。

靠接触(机械摩擦)传毒,蚜虫不传毒。

■ToMV是TMV的另一个株系,其物理性状与TMV相似。

■CMV寄主范围很广,可侵染45科124种植物,不耐干旱、寄主干燥72h便失去活性。

蚜虫(如桃蚜、棉蚜等)传毒。

3.病害发生规律番茄花叶型(TMV)和条纹型(ToMV)的初侵染源主要是越冬野生寄主植物、带有病残体的土壤以及被病毒污染了的种子,其次是吸烟者污染的手和衣服。

传播途径主要是机械摩擦。

番茄蕨叶型(CMV)的初侵染源为多年生的野生植物或栽培植物。

主要由介体蚜虫(如桃蚜、棉蚜等)传播,也可由摩擦传染。

●影响发病的因素:

气候:

花叶型发生适温20-25℃(5月上中旬-6月上中旬);条纹型在雨水多的年份利于发病;蕨叶型在高温干旱(蚜虫)的气候条件下利于发病。

管理:

土壤中钙、钾元素缺乏利于花叶病发生。

品种:

品种之间抗病性有差异。

4.防治

(1).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消灭或减少传染来源

清除田间越冬杂草,使用无毒播种材料(种子处理:

清水浸泡3-4h,10%磷酸三钠20-30min)或进行种苗热力处理以杀死病毒,消灭或减少带毒的越冬介体。

(3).防止田间传播 防治传毒昆虫,如早期及时治虫,把传毒昆虫消灭在其传毒以前,或使用银灰色薄膜避蚜方法防止昆虫传毒。

注意田园卫生,防止人为摩擦传毒,如番茄在定植、绑蔓、打顶抹叉时,应先健后病,手和工具要消毒等。

防虫药剂:

3%天达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40-50ml/亩;4%天达蚜虱速克1000倍液,30-40ml/亩;0.4%杀蚜素水剂200~400倍液。

(4).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培育无病壮苗。

(5).化学防治在定植前后各喷一遍NS-83增抗剂100倍液,可显著提高番茄的抗病能力。

在发病初期立即喷施病毒钝化剂,控制病情的发展。

1、如何区别茄科植物细菌性青枯病和真菌性维管束萎蔫病害(枯萎病、黄萎病)?

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

一般在苗期不表现症状,要在结果以后才开始表现症状,至盛夏时发病最为严重。

病株初期仅部分幼叶表现萎蔫,同时下部老叶轻微黄化,其根、茎部维管束被害后变褐腐烂,而根部则呈水渍状;后期茎的外部亦可部分呈现褐色病变。

切断病茎,用手挤压即可从断面的变色导管部分泌出污白色粘液。

根据此项特征,即可与真菌性的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或黄萎病(Verticilliumalbo-atrum)相区别。

后期病株随着更多叶片的萎蔫与枯死而导致全株死亡。

番茄发病后首先是顶部叶片萎垂,接着下部叶片枯萎,中部叶片反应最迟。

病株开始仅在中午萎垂,傍晚恢复,经2~3天即全株萎垂死亡。

植株虽然有时落叶,但仍很少黄化而保持绿色。

病株根部常变褐腐烂,茎部表皮粗糙并可产生很多长短不等的不定根;髓部在潮湿时变褐腐烂或呈“空心”,干燥时则仅木质部变为紫褐色,病叶有时叶脉可变黑。

茄子黄萎病verticilliumwiltofeggplant

茄子黄萎病又称半边疯、黑心病、凋萎病,是为害茄子的重要病害。

1.症状

●叶片:

初期叶缘及叶脉间出现褪绿斑,叶缘上卷变褐脱落,叶片大量脱落呈光秆。

●茎:

剖视病茎,维管束变褐。

●植株:

病株逐渐枯死,病株初在晴天中午呈萎蔫状,早晚尚能恢复,经一段时间后不再恢复。

植株半边发病,呈半边疯。

发病严重年份绝收或毁种。

2.病原

●半知菌亚门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

●病菌分生孢子梗直立,细长,上有数层轮状排列的小梗,梗顶生椭圆形、单胞、无色的分生孢子。

●可形成卵圆形、褐色厚垣孢子;黑色微菌核。

●寄主范围:

茄科植物、瓜类、棉花、芝麻、大豆及向日葵等38科180多种植物。

MicrosclerotiaofVerticilliumdahliae

inplanttissue

3.发病规律

●越冬:

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6~8年。

也可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

●传播:

田间随水及农具传播;远距离随调种传播。

从根部伤口或根尖直接侵入。

●影响发病的因素:

★气候:

气温20-25℃,土温22-26℃,遇到阴雨天气、久旱土壤降雨天气或大水浇灌均发病重。

气温28℃以上时病害受到抑制。

★栽培管理:

与非寄主轮作发病轻;肥水管理不当发病重;定植过早,栽植过深,地下害虫多发病重。

4.防治

●选种抗病品种:

茄子对黄萎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实行检疫:

无病区引种对种子检疫。

●培育无病种子或种子处理:

与茄子褐纹病相同。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追施肥水,避免大水漫灌,雨季及时排水等。

●搞好田园卫生:

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病残体。

●药剂防治:

育苗时,苗床土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g/m2;定植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灌根,每株约250mL。

5-7天1次,连续2次。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Downymildewofcrucifers

■危害时期:

整个生育期都可受害。

■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留种株茎秆、花梗和果荚。

■分布:

全世界凡有十字花科蔬菜栽培的地方均有发生。

气候潮湿、冷凉地区易流行。

■寄主范围:

主要危害白菜、油菜、花椰菜、甘蓝、萝卜、芥菜、荠菜、榨菜等蔬菜。

1.Symptoms

叶片:

发病初期,正面出现淡绿色小斑,扩大后病斑呈黄色,扩展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

空气潮湿时,在叶的背面相应位置布满白色至灰白色稀疏霉层。

花轴:

受害后呈肿胀弯曲呈“龙头”状,故有“龙头病”之称。

花器:

花瓣肥厚,绿叶状,不能结实。

种荚:

瘦小,淡黄色,结实不良。

潮湿时,上述受害部位表面产生白色至灰白色的霜状霉层。

花叶菜:

花球顶端变黑,失去食用价值。

2.Pathogen

■鞭毛菌亚门霜霉属,寄生霜霉Peronosporaparasitica(Pers.)Fries。

■菌丝无隔膜。

■孢囊梗锐角二叉状分枝,末端小梗细而尖锐,略弯曲,无色。

■孢子囊椭圆形,无色,单胞,萌发时直接产生芽管。

■卵孢子黄至黄褐色,球形,厚壁,外表光滑或略带皱纹。

3.Diseasecycle■越冬北方地区:

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留种株或窖藏白菜上越冬,是春季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的主要初侵染源。

南方地区:

病菌以孢子囊在多种植物上危害,终年不断。

■传播:

卵孢子和孢子囊主要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卵孢子或孢子囊萌发后产生芽管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条件适合时,潜育期3-4天。

有多次再侵染。

4.ConditionsforDiseaseDevelopment

■气候条件:

低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气温16~20℃,田间湿度(>70%)越大,昼夜温差大,忽冷忽热的天气病害易流行。

■栽培条件:

连作;秋季播种早;施肥、田间种植密度不合理等会加重病害的发展。

■品种抗性:

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

一般疏心直筒型品种较抗病,圆球形和中心型品种较感病。

5.Controls■利用抗病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适期播种:

秋季常发病区可适当晚播,避开多雨高湿季节。

※栽种时高垄栽培。

※加强肥、水管理:

施足底肥,培植壮苗;白菜包心后不要大水漫灌等。

※选种及种子消毒※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摘除病叶,带出田间烧毁,然后喷药保护。

■药剂防治:

选用下列药剂喷雾:

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1、如何识别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软腐病,根据病害侵染循环、发生特点提出防治措施。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Bacterialsoftrotofcrucifers

■分布:

我国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的地方均有发生。

■寄主范围:

除十字花科蔬菜外,还危害马铃薯、番茄、辣椒、大葱、洋葱、胡萝卜、芹菜、莴苣、豆科、葫芦科等的多种蔬菜,鸢尾、唐菖蒲、仙客来、百日草、马蹄莲、风信子等花卉植物。

其中受害最重的是白菜,其次是萝卜和甘蓝。

1.Symptoms

■共同特点:

多从伤口部位开始发病,初呈水渍半透明状,以后病部发展成明显的水渍状,上面有污白色的菌脓。

病部内部组织除维管束外,全部腐烂,呈粘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

■甘蓝和大白菜多在包心期以后发病,发病初期外叶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后期基部腐烂,外围叶片不再恢复,瘫倒在地,露出叶球。

秋菜收获后引起烂窖。

2.Pathogen

■欧文氏菌属,胡萝卜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

■菌体短杆状,周生鞭毛2~8根,G-,兼性厌气。

在4~36℃之间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7~30℃,在pH5.3~9.3之间都能生长,但以pH7.0时生长最好。

致死温度50℃,不耐干燥和日光。

3.Diseasecycle

■越冬

※带有病残体的土壤和肥料。

※带菌越冬的媒介昆虫(黄条跳甲、长蝽象的成虫、菜蝶与大猿叶虫、小菜蛾、蝼蛄、金龟甲幼虫、蝇幼虫和根线虫等)。

※在北方,带病的留种株,菜窖内外和附近病株残体。

※在南方,大田里从春到冬都种植的各种寄主植物。

■传播途径:

昆虫、风雨、灌溉水和肥料等。

■侵入途径:

伤口、自然裂口。

■有潜伏侵染及再侵染。

4.Conditionsfordiseasedevelopment

病害的发生与伤口愈伤能力、温湿度、虫害及栽培管理有关。

■伤口种类及愈伤能力:

裂口及虫伤对病害的影响最大。

愈伤能力强、速度快发病轻。

不同品种的愈伤能力不同。

不同生育期愈伤能力不同。

■雨水和温湿度:

多雨的年份或大水漫灌,使根茎基部积水,有利于病原细菌的传播和发育,不利于寄主植物的伤口愈合,发病重。

2、哪些农业措施能提高大白菜对软腐病的抗性?

■栽培管理:

※高畦种植:

高畦种植的蔬菜一般发病较少。

※前作或间作作物为大、小麦、豆类或葱蒜、韭菜类蔬菜的发病较少。

※大量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作基肥的菜地发病较多。

※翻耕和晒土:

播种前或移植前土地经过翻耕和晒土几次的发病较少。

※播期:

播期早,发病重。

※不同生育期感病程度不同:

幼苗愈合能力强,发表轻。

■选择抗病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

轮作、勿施用以烂菜堆制、尚未腐熟的土杂肥;翻晒土壤;起高畦;小水勤浇,不可漫灌、串灌。

■及时防治虫害,减少人为伤口。

5.Controls

■药剂防治: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株,用草木灰或生石灰对病穴周围土壤消毒。

然后喷药保护。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Virusdiseaseofcrucifers

华北和东北地区大白菜受害严重,称为“孤丁病”或“抽风病”;芜菁、芥菜、小白菜、菜心、榨菜、萝卜和大白菜等普遍发生。

1.Symptoms

■大白菜:

幼苗:

首先表现为绿色深浅相间的花叶症状,其后表面皱缩不平,心叶扭曲畸形,在叶脉上出现许多坏死斑点或条纹。

感病严重的植株出现矮化、畸形,不能结球。

感病较轻的植株虽然能结球,但叶脉上出现许多褐色的坏死斑点。

采种株,重者花苔尚未抽出即死亡,轻者花苔抽出较迟,短而弯曲。

新叶明脉、花叶,叶片小而硬。

老叶主脉上产生坏死斑。

花梗上产生纵横裂口,花瓣色淡,果荚瘦小弯曲,籽粒不饱满,发芽率低。

■甘蓝:

※幼苗,叶片上产生直径为2~3mm的褪绿圆斑。

后期呈花叶。

※成株,老叶背面有黑色的坏死斑。

病株发育迟缓,结球较迟且疏松。

2.Pathogens

■主要为芜菁花叶病毒(Turnipmosaicvirus,TuMV),全国各地主要病原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CMV):

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

华北、东北和广东

■萝卜花叶病毒(RMV)和烟草环斑病毒(TRV):

东北公主岭

■白菜沿脉坏死病毒(CVNV):

西安地区。

■TuMV

病毒粒体为线状。

致死温度55~66℃,体外存活期1-4天。

寄主范围:

十字花科蔬菜外,还系统侵染菠菜、花生等。

已发现的野生寄主有酸桨、繁缕、荠菜、苍耳、苣荬菜、蔊菜,可侵染豆科的一些植物。

3.Diseasecycle

■越冬

病毒主要在贮藏中的采种株、越冬根茬菜、冬季田间栽培的蔬菜(菠菜)及多年生杂草(荠菜、凤花菜)上越冬,为次年春季初侵染源。

春季以后主要由蚜虫将病毒传播到春种的十字花科蔬菜上,再依次传到夏菜和秋菜上。

另外,田间地头的杂草也是重要的寄主。

■传播

TuMV和CMV均可由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

土壤和成熟的种子不能传播病毒。

侵入后,高温环境下,光照率60%以上,可缩短潜育期,气温28℃左右,潜育期最短,一般为8~14天,气温越低,潜育期越长,10℃时潜育期在25~30天以上。

4.ConditionsforDiseaseDevelopment

■气候条件:

以温度和降雨量及降雨天数的影响最大。

遇干旱高温,病害严重发生。

原因:

①不适于菜苗正常生长发育,抗病力下降,发病重;

②有利于蚜虫大量繁殖和迁飞;

③利于病毒增殖;

④高温缩短病毒病的潜育期。

大雨对蚜虫有冲刷和淹死的作用。

北方大白菜播种前后,遇暴雨和阴雨连绵发病轻。

■耕作与栽培管理:

※十字花科蔬菜互为邻作或和其他毒源植物邻作,病害发生严重;

※秋菜早播,正遇高温干旱,蚜虫发生多,发病重;

※白菜和油菜不同生育期抗病性不同,苗期尤其7叶期前是易感病期,侵染越早,发病越重,7叶后危害明显减轻;开花后期不感病;

※前期肥水不足,幼苗根系发育弱,发病重。

■品种抗病性:

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显著差异。

大白菜中,青帮品种比白帮品种抗病;杂交品种比一般品种抗病。

油菜中,甘蓝型抗病力高于芥菜型,芥菜型高于白菜型。

但抗病性强的品种往往品质欠佳或生育期较长,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5.Controls

■发病严重地区选用抗病品种;

■清除田间带毒杂草;

■合理布局:

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或在邻近种植;

■加强栽培管理:

适期晚播,避开蚜虫的盛发期;秋菜出苗前,集中力量消灭夏菜或田边畦埂杂草上的蚜虫,切断毒源。

秋菜出苗后,每隔5-7天喷药1次,连喷3-4次。

■防蚜:

驱蚜或诱蚜(长30×70cm,高50cm,涂上10号或11号机油,或凡士林)或药剂治蚜虫。

■钝化剂:

病毒A600倍液;病毒灵600倍液等喷雾。

1、苹果树枝干病害有哪些?

说明各自的症状特点。

以苹果树腐烂病为例,说明枝干病害的综合管理措施。

苹果树腐烂病Applevalsacanker

◆又称烂皮病,是苹果树枝干上的重要病害。

◆危害:

主要危害树龄10年以上的结果树,也能危害幼树或苗木,主干和大枝受害显著重于小枝。

受害严重的果园,死树和毁园现象时有发生。

◆寄主范围:

除危害苹果外,还可感染沙果、海棠和山定子等苹果属植物。

1.症状

◆有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种类型症状。

◆溃疡型

◆在冬春发病盛期和夏秋衰弱树上发病时,一般呈溃疡型。

◆主要发生在树体主干和大枝上,尤以结果树主枝与主干分叉处最多。

◆病部红褐色,水渍状,稍隆起,近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组织质地糟烂,发出酒糟味,用手指按压即下陷,并流出红褐色汁液。

掀开表皮可见树皮内层已完全腐烂,病变范围远比外表所见的大。

◆随着苹果树展叶开花进入生长期后,病部扩展渐停,失水下陷,颜色变深,呈黑褐色,而病部四周的健康组织木栓化隆起,形成溃疡。

其后病组织内产生外子座突破表皮,露出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雨后或天气潮湿时,涌出桔黄色卷须状孢子角。

◆秋季,病斑上产生较大、颜色略深的黑色粒点(内子座及子囊壳)。

◆大枝发病后期,树皮失水,干缩凹陷,病健交界处龟裂,病皮色深,其上密生小黑点,为分生孢子器。

◆枯枝型

◆多发生在2-4年生小枝、果台或干桩上,病变蔓延迅速,全枝迅速失水干枯死亡,病疤不隆起,不呈水渍状,边缘也不明显。

后期病部产生很多小黑点。

◆果实:

病斑暗红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具轮纹,边缘清晰,病组织软腐状,有酒糟味,病斑中部小黑点(病菌子座),潮湿时涌出橘黄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

苹果树腐烂病症状特点:

“皮层烂、酒糟味、小黑点、黄丝冒”。

2.病原物

◆有性态:

子囊菌亚门黑腐皮壳属

苹果黑腐皮壳ValsamaliMiyabeetYamada

◆无性态:

半知菌亚门壳囊孢属

苹果壳囊孢CytosporamandshuricaMiura。

◆外子座:

锥形、穿破表皮的小型疣状物。

◆分生孢子器:

位于外子座内,成熟时形成几个腔室,各室相通,有一个共同的孔口,产孢能力可维持两年。

◆分生孢子角:

◆内子座:

秋季在外子座下面或其周围形成,大型疣状物,与寄主组织之间有明显的黑色界线。

◆子囊壳:

每个内子座中形成3~14个;球形或拟球形,具长颈,顶端有孔口,内壁着生子囊层。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32℃。

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4~28℃,子囊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19℃左右。

3.病害循环

◆越冬:

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角及子囊壳在病树组织及修剪下的病残枝干上越冬。

◆传播:

翌春遇雨时,大量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从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中排出,通过雨水飞溅和昆虫活动传播,从伤口、叶痕、果柄痕和皮孔侵入。

◆寄生性很弱。

◆苹果树地上部树皮普遍带菌。

◆当侵染点组织健康、树势强壮时,病菌又停止扩展,处于潜伏状态。

◆当树体或其局部组织衰弱、抗病力低下时,病菌迅速生长,产生毒素,杀死其周围的活细胞,并向四周扩展蔓延,使皮层组织腐烂。

4.发病因素

◆树势强弱是影响的关键因素:

立地条件差,栽培管理不当,其他病害危害等。

◆冻害:

周期性的冻害是诱导腐烂病流行的主导因素之一。

◆寄主愈伤能力:

树体的愈伤能力与抗病性关系密切,愈伤能力强的品种或单株抗病菌扩展能力也较强。

5.防治

应采取以加强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及时清除病变组织和潜伏病菌等为重点,结合涂药保护和病斑治疗及防治枝干害虫等综合治理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

(1)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防止氮肥过量。

8-10月份应加强叶面喷肥,可增加树体营养积累,增强抗病性,明显降低来年春季腐烂病发病率。

(2)科学修剪,慎用环剥、环切技术,防止创伤过多过重。

(3)严格疏花疏果,因树定产,防止树体超负荷挂果,营养消耗过度造成树体衰弱。

(4)搞好果树防寒,减少冻伤。

果树冬季涂白是防冻的有效措施之一,还可防日灼和杀菌。

涂白剂的配方:

生石灰2份,固体石硫合剂0.5份,食盐0.5份,水10份,再加少量动物油。

涂白时要将下部各主枝基部和中心干中部以下全部涂白。

(5)防治早期落叶病和叶螨等各种食叶害虫,避免因叶片受损而养分不足,树体衰弱。

◆刮斑治疗:

从2月上旬至5月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

要定期检查,发现病疤及时刮治。

刮治时,

(1)要彻底刮尽病部组织(带菌木质部),在其周围刮去0.5-1cm健康皮;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