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8650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0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人教版含答案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36分)

1.(3分)用煤油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中煤油面慢慢升高,在“煤油面升高”的过程中,有关温度计内煤油的物理量不变的是(  )

A.体积B.质量C.密度D.温度

2.(3分)对于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庭餐桌的高度约为80cm

B.人正常行走速度约为5m/s

C.一名健康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kg

D.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为37℃

3.(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在大地中传播比空气快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往暖瓶中灌开水时,可以通过声的音色来判断瓶中水位高低

4.(3分)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

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中正确的是(  )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5.(3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6.(3分)回顾物理问题的研究活动,以下事例中,与“通过乒乓球与发声音叉接触不断被弹开的现象,来显示发声音叉在振动”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为了表示物质密度时对照速度的表示方法

B.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用光线来描述

C.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通过液柱高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的高低

D.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透过玻璃板观察外形相同的没点燃的蜡烛好像点着似的

7.(3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

下列对古诗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白云千载空悠悠”,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日落鸟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8.(3分)由我国成功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启发了量子通信,下列各选项中的光现象的原理与墨子的这一解释相符的是(  )

A.

海市蜃楼现象B.

平静的水面映出建筑“倒影”C.

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D.

在墙上映出手的影子

9.(3分)据专家介绍,12至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如下:

(1)长时间用眼不注意姿势或者休息。

(2)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原因引起近视。

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是(  )

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

10.(3分)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11.(3分)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农民常用一定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

B.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

C.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

D.拍摄房尾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房屋构件的道具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

12.(3分)如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二、填空与作图题(13~18题每空1分,19题4分,共22分)

13.(2分)地震给人类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地震产生的声波。

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  发出声音,及时获救,这是利用声波传递  。

14.(4分)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  (填“甲”“乙”)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cm.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手机中的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2min24s,如图所示,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  ,分度值为  s。

15.(2分)医生对高烧病人进行的物理降温方法是在病人身上擦酒精,这是利用酒精的  来降低体温。

冬天,护路工作常向路面撒盐,这是利用了  (填“升高”或“降低”)冰的熔点的方法来除冰。

16.(3分)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

(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是由于  而形成的太阳“像”。

(2)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  (选填“深”或“浅”)。

(3)湖中孔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虚像。

17.(3分)小明身高1.6m,站在1m高的竖直的平面镜前,他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全身像高  m,现只将平面镜向左侧平移一段距离,他在镜中像的位置会  (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变”),当他远离镜面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3分)我国名酒五粮液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曾经获得世博会两届金奖。

有一种精品50度五粮液,它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500mL(ρ酒=0.9×103kg/m3),则它所装酒的质量为  kg,将酒倒出一半以后,剩余酒的密度为  g/cm3.白酒的“度数”是指20℃时酒精在白酒中所占的体积的百分比,则这瓶白酒中所含酒精质量为  g.(ρ酒精=0.8×10kg/m3)

19.(2分)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BC面紧贴放置在一块平面镜上(如图)。

一束红光垂直于AB边从S点射入三棱镜,经AB面折射后,又在BC面发生反射,然后从AC面折射后射出。

请画出这个传播过程的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0.(2分)凸透镜如图所示,MN为主光轴,O点为光心,F点为焦点,请在图中画出三条光线的折射光线,并作出物点S的像点S′(注意保留作图痕迹)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22分)

21.(5分)小阳用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测量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3)小车通过全程s1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上半段路程s2的平均速度为v2,则v1  v2;

(4)小阳还想探究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上滑到低端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他应该让质量  (选填:

“相同”或“不同”)的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通过测量小车到达斜面低端所用的  来比较平均速度。

22.(6分)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将物质装入大试管中,再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图乙中  (填“A”或“B”)是冰,它在第4min是  状态,它的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

(4)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是  。

23.(6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中A、B是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

(1)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小明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蜡烛B移去,在相同位置上放上光屏,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4)小明把蜡烛A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会发现蜡烛A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结束后,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MN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

  。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24.(6分)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  ,发现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  (填”左“或”右“)调。

(2)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空烧杯的质量是90g。

(3)如图甲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丙所示,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g。

(4)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5)根据所测数据,可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上述实验操作使测出的鹅卵石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四、综合应用题(10分+10分=20分)

25.(10分)2017年6﹣9月,中俄两国“海上联合﹣2017”军事演习组织实弹演练。

如图是某舰发射火箭弹,发射后经过1.2秒击中目标,同时看到爆炸的火光,而在发射后经过了4.7秒才听到爆炸声,试求:

(1)该舰距爆炸目标有多远?

(2)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

(声速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26.(10分)小明同学捡到一块含有雨花石的冰,他先用天平称出含有雨花石的冰块总质量为430g,后用细线将冰块系好,浸没在底面积为50cm2的大量筒里的水中,水面升高了6cm,待冰完全熔化后,水面又下降了0.4cm,请你帮他计算出雨花石的密度。

(已知:

ρ冰=0.9×103kg/m3,ρ水=1.0×103kg/m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36分)

1.(3分)用煤油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中煤油面慢慢升高,在“煤油面升高”的过程中,有关温度计内煤油的物理量不变的是(  )

A.体积B.质量C.密度D.温度

【分析】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其大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而物体的体积会由于温度发生变化,所以密度与温度有关。

【解答】解:

在水银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温度升高,水银的体积在变大;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无关,所以水银的质量不变,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虽然水银的质量不变,但由于水银的体积变大了,所以水银的密度减小了,故B正确、ACD错。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质量和密度概念以及特性的了解,注意密度是与物质的温度有关的。

2.(3分)对于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庭餐桌的高度约为80cm

B.人正常行走速度约为5m/s

C.一名健康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kg

D.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为37℃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餐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

故A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

故B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

故C不符合实际;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

A。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在大地中传播比空气快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往暖瓶中灌开水时,可以通过声的音色来判断瓶中水位高低

【分析】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介于二者之间;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3)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

(4)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幅和距离决定的;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解答】解:

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所以声音在大地中传播比空气快,故A正确;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不是通过音色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熟知相关知识并能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4.(3分)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

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中正确的是(  )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

A、“嫦娥四号”停稳在月球表面上,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相对于月球表面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

故A错误。

B、“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中,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相对于月球表面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故B错误;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相对于轨道上的某个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

故C正确;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相对于“嫦娥四号”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

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5.(3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

故A正确;

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B错误;

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也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6.(3分)回顾物理问题的研究活动,以下事例中,与“通过乒乓球与发声音叉接触不断被弹开的现象,来显示发声音叉在振动”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为了表示物质密度时对照速度的表示方法

B.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用光线来描述

C.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通过液柱高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的高低

D.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透过玻璃板观察外形相同的没点燃的蜡烛好像点着似的

【分析】首先明确“通过乒乓球与发声音叉接触不断被弹开的现象,来显示发声音叉在振动”采用的研究方法,然后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明确各自采用的研究方法,最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但振动不容易直接观察;通过乒乓球与发声音叉接触不断被弹开的现象,来显示发声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A、用速度的表示方法说明密度的表示方法,采用的是类比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实际不存在的光线描述光的传播特点,采用的是模型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温度不容易直接感受,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通过液柱高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的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符合题意;

D、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透过玻璃板观察外形相同的没点燃的蜡烛好像点着似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7.(3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

下列对古诗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白云千载空悠悠”,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日落鸟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

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

A、云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雪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需要放热,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8.(3分)由我国成功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启发了量子通信,下列各选项中的光现象的原理与墨子的这一解释相符的是(  )

A.

海市蜃楼现象

B.

平静的水面映出建筑“倒影”

C.

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

D.

在墙上映出手的影子

【分析】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

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3)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平面镜成像等。

【解答】解:

墨子完成的小孔成像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A、海市蜃楼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平静的水面映出建筑“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是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墙上映出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等相关的现象在生活中均非常常见,且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应把握其实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才行。

9.(3分)据专家介绍,12至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如下:

(1)长时间用眼不注意姿势或者休息。

(2)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原因引起近视。

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是(  )

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

【分析】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

由图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丁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所以,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的是甲、丁。

故选:

B。

【点评】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

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0.(3分)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分析】

(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2)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

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

B、光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B错误;

CD、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11.(3分)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农民常用一定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

B.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

C.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

D.拍摄房尾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房屋构件的道具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

【分析】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如果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如果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如果浮力等于重力,物体悬浮。

(2)飞船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质量不可能太大,因此,在体积固定的情况下,要想减小质量,只能使密度减小。

(3)密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物质的种类、温度、气压、状态。

(4)道具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