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
《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万州二中高2021级高二上期中期考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很多经典文学作品最近被贴上了“毁三观”的标签:
《红楼梦》写的是“富N代的爱恨情仇”,《包法利夫人》写的是“爱慕虚荣的白富美”,《追忆似水年华》被认为是“体弱多病的高富帅写了本无病呻吟的碎碎念”……经过时代检验的经典作品怎么在一些读者眼中变成了“毁三观”的作品呢?
标签可能是彰显特质,也可能是偏见障目。
标签会使人无视作品的内在价值,缺乏深入了解的动力。
作品是作家无声的申辩。
包法利夫人自杀是时代的悲剧,福楼拜深刻揭露了造成这一恶果的各种因素,这种对个人、社会的批判不是“爱慕虚荣”的标签所能囊括的。
马克思的女儿在英文版《包法利夫人》导言中指出:
福楼拜的这部作品的实质是道德的,健康的;我们见到了邪恶,但没有被它所感染。
人需要审视自身的存在状况,而文学正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文学的世界里不是简单呈现好人与坏人的对立,那里只有人的棱镜,作家没有站在道德的彼岸。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德行有亏就是“毁三观”?
难道高大全就好?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在塑造生动立体的人物、展现人的复杂性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触及道德的边界,对逾矩、背德、困境的描绘,同时也是对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呈现。
文学以不同于科学的方式揭示出生活中某一事件的普遍性,披露生活本质的一棱一面,都是意义生成的基石。
文学作品对人性的剖析、对救赎的探索,对读者有着重要的警醒、借鉴意义。
文学作品在时间的链条上点亮智慧,让读者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和生命的可能性,在心灵的对话中,用艺术形象去涵养、发展、健全人格,让世界在人们的心中不再模糊,让读者心理成长。
从《俄狄浦斯王》到《背德者》,其中的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引发读者共鸣、带来反思,最终产生心灵的净化,正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
文学的文献价值在于它是时代的纪念碑,《红楼梦》中的时代风云、《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世态人情,都是作品得以成为世界经典文学的过硬理由。
文学既再现生活,也造就生活;既照亮远方,也照亮深渊。
文学中建基于大地的世界,经由读者得以呈现。
当作者与读者的心境在碰撞中生成意境,作品对读者敞开了,读者因简化而遮蔽的行为是对作品的不尊重。
读者的评判应该是以理性为基础的质疑,从更高更广的维度审视作品、自我、生活、时代,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
只顾贴“毁三观”的标签,却没有细想人性的复杂、生活的百态,确实有失偏颇。
现实主义文学特别关注人的生存困境:
悖谬、失落、迷茫……现实主义展现着人的个性、共性、复杂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所呈现的正是从揭示社会谬误案例到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的心路历程。
在“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在时代现场秉笔直书。
正如作家加缪所说,写作“是为了使人们至少能回忆起这些人都是不公平和暴力的牺牲品,如实地告诉人们他在这场灾难中所学到的东西,并告诉人们:
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
(选自2018年10月26日《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无视作品的内在价值,缺乏深入了解作品的动力,读者难免会给所读作品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
B.文学作品为了真实呈现人的生存状态,会描述人的个性、共性、复杂性甚至人的逾矩、背德、困境。
C.好的文学作品会巧妙地表现善恶对立,不回避对道德底线的触碰,能够用艺术形象涵养、发展、健全读者的人格。
D.肤浅、片面、标签式解读,缺乏理性质疑,这些问题存在于所有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中,影响读者理解作品价值。
2.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作品与读者关系的层面,阐述了作品对读者的影响以及读者对作品准确解读应该具有的态度。
B.文章围绕文学的文献价值这一核心,结合经典作品论述脱离文献价值来评判文学作品是失之偏颇的。
C.文章引用马克思女儿和加缪的观点,意在强调准确把握作品的本质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
D.文章由文学作品标签化现象切入,先揭其危害后析其原因。
较之原因的分析,对危害的揭示更直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尽管有揭露和批判,但并不影响读者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从而引发共鸣、反思。
B.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现实主义文学更应该真实的展时代风云,绘社会百态,写人生悲喜。
C.如果忽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多样,以道德审判者自居,作家就难以创造立体、丰满而真实的文学形象。
D.任何一部文学经典,无论怎样表现社会荒唐人性丑恶,其本质必定是美的善的,都体现文学的应有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从提着食盒送餐上门,到电话点菜,再到网络或手机APP叫餐,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外卖正以横扫世界的态势,改变着人们的餐饮消费习惯。
中国已成为全球餐饮外卖量最大的国家。
外卖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给环境也增加了负担——每天,送餐员将成千上万份外卖送上人们的餐桌,其中有大量塑料制成的外卖餐盒。
在环保组织看来,这些一次性餐具,不仅浪费,而且带来了环保风险。
塑料垃圾污染,是令世界各国头疼的问题。
那么在国外餐厅外卖的食物一般采用什么样的包装?
怎样才能两全其美呢?
澳大利亚餐厅外卖食物一般使用纸袋或纸盒,为了迎合亚洲人的饮食习惯,使用餐盒的也不在少数。
如购买日本寿司时,他们会用不含双酚A的塑料餐盒。
不仅如此,所有超市里的外卖塑料餐盒上都标有不含有双酚A标识。
英国的外卖非常普遍,一次性打包盒、塑料袋已经成为城市的头号垃圾。
英国使用的一次性餐具大多可以降解回收,或者是纸质,以及能够用微波炉加热的材料,不过英国政府对此并没有强制规定。
在欧洲的其他国家,对于一次性餐具也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法国近期通过一项新的法律,要求碟、碗、杯、叉等一次性餐具必须基于生物原料进行制作,而非使用基于石油制品的原料。
这一禁令将于2020年生效。
日本的外卖餐具很多并不是一次性的,像盖饭、乌冬面等一般是用瓷碗或者漆碗送来,客人用餐完毕后会把碗冲洗干净放在门外,餐厅派人取回餐具。
日本有严格的垃圾处理规定,外卖使用的一次性餐具在个人使用后要按照该地区的垃圾处理方法来分类丢弃,然后由地方政府负责回收这些分类好的垃圾。
(摘编自2018年6月20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
2014-2018年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
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
继到店堂食、回家吃饭后,网络外卖已成为不少城市居民的第三种常规就餐方式,但重油、重盐的外卖难免给身体增加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称,英国人的肥胖形势之严峻好比一颗“公共健康的定时炸弹”,这引起了很多健康专家的担忧。
据英国医学杂志调查,在过去的十年中,英国人外出就餐的比率增加了29%,与此同时,外卖店的数量急剧增加,特别钟情于外卖的英国人每年消费金额高达294亿英镑。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导致超重和肥胖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外卖店的员工或邻居肥胖的几率是常人的两倍。
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流行病学专家托马斯博士认为,外出就餐往往不如家庭烹饪健康,在城镇尤其是工作场所采取措施限制外卖店,可以对人们的饮食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成人在外用餐或叫外卖很可能导致比在家吃饭多摄入35%的邻苯二甲酸盐,干扰内分泌,对青少年影响更大。
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人们不必彻底拒绝外卖,而是要认识到在家吃饭可以减少摄入邻苯二甲酸盐,尽可能吃自己烹调的食物。
忙碌的现代生活,叫外卖在所难免,如何才能吃得更健康?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择正餐时,尽量选低油低脂低盐的餐品,在非正餐选择上要多选新鲜的水果或蔬菜制品,而不要经常喝含糖饮料。
(《新华文摘》2018年第17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全球餐饮外卖量最大的国家,但塑料垃圾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B.从2014年到2018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但增速持续放缓。
C.外卖市场增速放缓,表明投资者已从最初的狂热渐渐趋于冷静理智甚至退出。
D.研究表明,英国人的肥胖形势非常严峻,这应与他们钟情于外卖有直接关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科技助力下,外卖发展更为迅猛,他不仅为人们带来便利,还改变着人们的餐饮消费习惯。
B.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国家都对外卖食物包装提出了严格要求,有效控制了塑料垃圾污染。
C.在外用餐或叫外卖会导致比在家里吃饭摄入更多的邻苯二甲酸盐,所以人们应尽可能在家吃饭。
D.重油、重盐的外卖,会给身体增加负担,所以在城镇尤其是工作场所,限制外卖店是必然趋势。
6.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准备投资餐饮外卖行业,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给他提出几点建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944年的月光
蓝月
夜很静,月光温柔地洒向大地,洒向窗棂,照着熟睡中的人们,偶尔的几声狗吠让小村庄多了几许生气。
霍平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看见母亲窗前晃动的身影,他知道母亲是不放心自己。
母亲不想自己去当兵,但是,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自己一个堂堂热血男儿怎么可以龟缩在家里?
那天,母亲把霍平安叫到跟前,说,平安,你也老大不小了,该娶媳妇了。
霍平安说,娘,不着急。
母亲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娘已经替你说好了亲事,姑娘很不错,家底清白……
娘,你怎么也不问我一下?
霍平安急了,慌忙打断了母亲。
问你什么?
母亲严厉地看着他,婚姻大事,哪家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娘,现在兵荒马乱的,我就算娶上媳妇也过不上安稳日子。
又不是你一个人兵荒马乱,别人还不都在过日子?
娘,如果每个人都明哲保身,咱们国家就没有希望了!
有国才有家呀,娘……
不要和娘说什么大道理,国家有没有希望不是你一个人能决定的。
娘为什么给你起名叫平安?
还不是希望你一辈子平平安安。
娘年纪大了,等不起……
娘……
别说了。
一月后成亲。
母亲的语气不容商量。
霍平安知道母亲这一记杀手锏,就是为了留住自己。
母亲就自己一个儿子,父亲早逝,自己是霍家的独苗,母亲紧张,情理之中,可是……霍平安看向窗外,看着暂时还祥和的月色,他知道这样的祥和很快就会被战争破坏。
只有把小鬼子赶出中国,母亲和乡亲们才能过上真正平安祥和的日子。
这些天母亲天天盯着,转眼一月就快到了。
霍平安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嘴上起满燎泡……
母亲终于回房,熄灯了。
等了半小时左右,霍平安佯装轻轻咳嗽一声,母亲房间没有动静,他赶紧溜下床,稍微打点了一下行装,然后双膝跪地,心中默念,娘,恕儿子不孝,等赶跑了小鬼子,我一定给您娶一个好儿媳。
霍平安起身大踏步融入了夜色之中。
他不知道,有一双眼睛正目送着他离去,是母亲。
母亲流着泪,咬着唇,硬是没有让自己发出一丁点声音。
母亲抬起头,望着弯弯的月牙子,喃喃道,月亮呀月亮,你一定要照着平安呀!
这一天是1944年5月26日,从这天开始,月光一直出现在母亲的梦中。
终于,传来了小鬼子无条件投降的好消息,母亲万分欢喜千分忧愁,月光依旧,平安没有回来。
母亲站在村口从早盼到晚,从晚盼到早。
这天,母亲站在院子里,抬头看着月亮,问,月亮呀,你天天看着平安,他现在到哪了?
月亮无声,照着母亲雪白的头发。
院门“哗啦”一声开了,一位年轻人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
那人见了母亲,扑通一声跪下了。
他磕了一个头,叫道,娘。
母亲惊呆了,双手揉了揉自己眼睛,好让自己看得更清楚些。
可是,眼前分明不是自己的儿子!
母亲赶紧扶起眼前的年轻人说,孩子,你认错人了吧?
年轻人说,没有认错,你是霍平安的娘,就是我狗娃的娘。
狗娃从小没有娘,平安说他的娘就是我狗娃的娘。
娘,平安跟部队开拔了,我受伤不能上前线,娘,你能收下我这个儿子吗?
好,好孩子。
母亲抚摸着狗娃的手背,说,你和平安都是娘的好孩子。
狗娃非常孝顺,天天伺候着母亲,陪着母亲看月亮。
母亲说,平安那晚走的时候月亮很亮很亮,月亮站得高,她天天看着平安呢。
狗娃说,是呢。
不经意间,狗娃脸上亮晶晶一片。
狗娃说,娘,有风,风迷了我的眼睛了。
母亲一天天老去,母亲再也不能起床看月亮,母亲说,狗娃,你把窗户打开。
母亲的眼睛努力看向窗外,看着窗外的月光,母亲说,平安,娘听见你叫我了。
狗娃忍不住抱住母亲哭出了声,娘,狗娃对不起你,平安他……
母亲笑着摸了摸狗娃的头发,说,狗娃不哭,平安没有离开,他天天在月光里陪着娘呢……
母亲走了,她脸上挂着笑意,在月光的映照下那么安详,那么圣洁。
现在,狗娃已经是90多岁的老人了。
我采访他的时候,他哽咽着说,平安为了掩护我牺牲的。
说完,老泪纵横。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11期,有删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围绕着“顾国家还是顾小家”设计了霍平安和他母亲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了人物形象,并突出了文章深刻的主题。
B.狗娃知恩图报,他照顾霍平安的母亲以终老,极尽孝心。
“平安没有离开,他天天在月光里陪着娘呢……”侧面表明他得到了平安母亲的认可。
C.小说在情节设置上富有匠心,在结尾处才交待霍平安牺牲的真相,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丰富霍平安的英雄形象,一方面也设置悬念,增添了小说的吸引力。
D.霍平安母亲一直坚决不让平安参军,是出于对霍平安人身安全和家庭传宗接代的考虑,站在母亲的角度虽然可以理解,但这也冲淡了她的家国情怀。
8.文中多次出现有关月光的景物描写,结合全文,分析“月光”在文中的作用。
9.母亲态度坚决地阻止平安从军,但平安偷偷出走时母亲却未加阻拦,这样的情节设置合理吗?
请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郢见,异之,曰:
“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
”贞元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
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御史。
进累仓部员外郎。
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
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
入为度支郎中。
敬宗立,李程辅政,引为谏议大夫。
帝时诏王播造竞渡舟三十艘,度用半岁运费。
仲方见延英,论诤坚苦,帝为减三之二。
又诏幸华清宫,仲方曰:
“万乘之行,必具葆卫,易则失威重。
”不从,犹见慰劳。
鄂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
仲方曰:
“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
”发由是不死。
大和初,出为福建观察使。
召还,进至左散骑常侍。
李德裕秉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德裕罢,复拜常侍。
李训之变,大臣或诛或系。
翌日,群臣谒宣政,牙阖不启。
群臣错立朝堂,无史卒赞候,久乃半扉启,使者传召仲方曰:
“有诏,可京兆尹。
”然后门辟,唤仗。
于时族夷将相,颅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识其尸。
俄许收葬,故胔骸不相乱。
已而禁军横,多挠政,仲方势笮,不能有所绳劾。
宰相郑覃更以薛元赏代之,出为华州刺史。
召入,授秘书监。
人颇言覃助德裕,摈仲方不用。
覃乃拟丞、郎以闻。
文宗曰:
“侍郎,朝廷华选。
彼牧守无状,不可得。
”但封曲江县伯。
卒,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
仲方确正有风节,既殁,人多伤之。
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张仲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B.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C.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D.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宏辞,指“博学鸿词”科,唐代科举考试时针对进士及第者特别设置了这一科目。
B.万乘,“乘”指一车四马,“万乘”即万辆兵车,这里形容军队规模宏大,军容强盛。
C.东都,位置在东的都城,古时有些朝代设置两个都城,隋唐定都长安,设东都洛阳。
D.牧守,“牧”是指一州之长,“守”是指一郡之长,“牧守”泛指治理一方的最高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方富有才华,但仕途不畅。
他聪慧出众,科场得意,入仕后历经数朝,职位多次变动,但最终没能得到文宗皇帝的认可。
B.仲方仗义执言,为民着想。
在金州任刺史时,有宦官侵占民田,他多次上疏陈情,为百姓申诉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
C.仲方心怀国家,敢于进谏。
他极力劝说敬宗不要耗费大量的资财建造竞渡船只,敬宗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但还是慰劳了他。
D.仲方为人仁慈,富有同情心。
李训之变时,一些将相被灭族,京城中尸骸到处都是,仲方暗中派人收捡尸体加以安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友高郢见,异之,曰:
“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
”
(2)仲方曰:
“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
”发由是不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
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
②南朝狂客:
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
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15.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境、虚渺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了出来。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御风而行,飘然若仙,但仍有所待。
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做到“无待”。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国际心理健康和成瘾期刊》指出,过度自拍并把自拍传到网上可能是一种精神障碍。
爱自拍,是不是“瘾”?
最近几年出现的与高科技相关的心理疾病例如“无手机恐惧症”等,将其称之为“瘾”,有点。
网传有位男子沉迷自拍,每天都会自拍照片上传,并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在某次拍照200张也挑不出1张完美照片时,,服下安眠药,被紧急送医。
与药物成瘾,毒品成瘾相似,达到“成瘾”级别的人对自拍有严重的依赖性。
用标签来概括人类的复杂行为,会给人错误的心理暗示。
把人们对现代科技的依赖被当成是心理疾病,也遭到了很多批评。
现代科技如果令人成瘾,那么成瘾产生的机制,仍需更大量的基础研究来表明。
与人们最熟悉的“节后综合征”相似,远离了假期人们会有困倦、等较轻的症状,甚至惧怕上班,但一旦地投入工作,一切都会发生好转。
迷恋自拍的人群,(),他们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向。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骇人听闻义愤填膺三心二意专心致志
B.危言耸听恼羞成怒心不在焉专心致志
C.骇人听闻恼羞成怒三心二意推心置腹
D.危言耸听义愤填膺心不在焉推心置腹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对现代科技的依赖被当成心理疾病,也遭到了很多批评。
如果现代科技令人成瘾,那么成瘾产生的机制,仍需更大量的基础研究来证实。
B.把人们对现代科技的依赖被当成心理疾病,也遭到了很多批评。
现代科技如果令人成瘾,那么成瘾产生的机制,仍需更大量的基础研究来印证。
C.人们对现代科技的依赖被认为是心理疾病,也遭到了很多批评。
如果现代科技令人成瘾,那么成瘾产生的机制,仍需更大量的基础研究来表明。
D.把人们对现代科技的依赖当成是心理疾病,也遭到了很多批评。
现代科技如果令人成瘾,那么成瘾产生的机制,仍需更大量的基础研究来印证。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叫停自拍之后,当更有吸引力或者更重要的事情出现时,会产生焦虑等症状
B.叫停自拍之后,会产生焦虑等症状。
但是当更有吸引力或者更重要的事情出现时
C.会产生焦虑等症状,被叫停自拍之后,当更有吸引力或者更重要的事情出现时
D.被叫停自拍之后,会产生焦虑等症状,但是当更有吸引力或者更重要的事情出现时
20.《红楼梦》第103回《昧真禅雨村空遇旧》中,成就功名的贾雨村任职于甄士隐家乡,偶遇当年资助自己但现已出家为道的甄隐,说了一段话,下面是某高中生对这段话的改写,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学生承蒙您敬赠钱物才得以进京赶考,并托您老的福考取了功名。
如今到鄙乡任职,方才得知先生已出家为道。
我虽然对您老日思夜盼,但自知仅是个封疆大吏,不敢前去见您,老天真的有眼,让我在这里见到恩公,还恳求老朽能对我再行教诲,我在城中的住舍离此不远,您老如不嫌弃,学生愿意接您老到家中奉养,望我能够天天指教于您。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
21.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你对这幅漫画的感想(40字以内)。
要求:
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
(注:
旗帜上分别为“坚韧”和“节制”。
)
(1)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对宋代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
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
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