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化学模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256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化学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化学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化学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化学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化学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化学模拟.docx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化学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化学模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化学模拟.docx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第一次化学模拟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

第一次化学模拟考试

1.化学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器、硬币都属于纯净物

B.葡萄糖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可用作制镜子

C.往花生油中加入稀硫酸能发生皂化反应

D.鸡蛋清中加入胆矾可以使蛋白质发生盐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青铜器、硬币为合金,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葡萄糖含有醛基,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生成银,可用作制镜子,故B正确;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纳,为皂化反应,故C错误;D、胆矾为重金属盐,加入到鸡蛋清中发生变性,不是盐析,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Ag+、Ca2+、Cl-、Br-B.I-、H+、SO42-、ClO-

C.Al3+、NH4+、Cl-、CO32-D.K+、Mg2+、NO3-、SCN-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g+与Cl‾、Br‾分别反应生成AgCl沉淀和AgBr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H+与ClO‾结合生成弱酸HClO,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Al3+与CO32‾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离子间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

3.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编号

叙述I

叙述II

A

金属活动性铜比铁弱

镀铜铁制品表层划损后仍然受到保护

B

金属钠有还原性

用金属钠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含有少量水

C

Ksp(CaCO3)

用Na2CO3溶液和盐酸除水垢CaSO4

D

Cl2具有漂白性

用氯气制盐酸

 

A.AB.BC.CD.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因为金属活动性铜比铁弱,镀铜铁制品表层划损后,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腐蚀速率加快,故A错误;B、金属钠与水或乙醇都能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无法用金属钠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含有少量水,故B错误;C、因为Ksp(CaCO3)

考点: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78g的苯含有3nA个

双键

B.1L0.1mol·L-1的NH4Cl溶液中有0.1nA个NH4+

C.标准状况下,22.4LSO2与CO2混合物含有2nA个O原子

D.常温下,5.6g铁块投入足量浓硝酸中失去0.3nA个电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苯中碳碳之间形成的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大π键,不是碳碳双键,故A错误;B、NH4Cl溶液中NH4+发生水解反应,所以1L0.1mol·L-1的NH4Cl溶液中NH4+数目小于0.1nA个,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SO2与CO2混合物物质的量为1mol,SO2、CO2分子中都含2个O原子,所以标准状况下,22.4LSO2与CO2混合物含有2nA个O原子,故C正确;D、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反应停止,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

5.某小组进行电化学研究,甲同学设计如右下图的装置图,乙同学利用甲的装置桌面其他的药品与材料,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使甲同学的正极变为负极

B.设计一个新的原电池

C.在碳电极上镀锌

D.使锌电极受到保护

【答案】C

.........

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操作

A

检验Fe2(SO4)3溶液中是否含有FeSO4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入几滴0.1mol/LKMnO4溶液

B

证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取Al(OH)3于试管A、B,分别滴加氨水与盐酸

C

比较S与P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测定等浓度H2SO3、H3PO4的pH

D

除去Na2CO3中的NaCl

溶解,加入AgNO3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过滤

 

A.AB.BC.CD.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FeSO4具有还原性,能与KMnO4溶液反应,使KMnO4溶液褪色,所以可用KMnO4溶液检验Fe2(SO4)3溶液是否含有FeSO4,故A正确;B、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但不与弱碱反应,所以不能用氨水检验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故B错误;C、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的酸性强弱,比较非金属性强弱,H2SO3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所以不能通过测定等浓度H2SO3、H3PO4的pH,比较S与P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故C错误;D、Na2CO3、NaCl都能与AgNO3反应生成沉淀,所以不能用AgNO3溶液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Cl,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

7.常温下,各1L的0.1mol·L-1的HX溶液与0.1mol·L-1某一元碱ROH溶液加水稀释,两溶液pH与加水体积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X为一种弱酸,ROH为弱碱

B.a、b两点由水电离出c(H+)均为10-12mol·L-1

C.两溶液等体积混合:

c(X-)=c(R+)+c(ROH)

D.两溶液等体积混合:

c(R+)>c(X-)>c(OH-)>c(H+)

【答案】BC

考点: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离子浓度比较、图像的分析。

8.短周期元素X、T、Y、Z、R原子序数依次增大,T最内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的2倍,部分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下表。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X

Y

Z

R

主要化合价

-4,+4

-4,+4

-2,+6

-1,+7

 

A.非金属性:

Z

B.T与R可以形成化合物:

TR2

C.X与R的单质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T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

【答案】CD

【解析】试题分析:

短周期元素X、T、Y、Z、R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因为X、Y的主要化合价为+4、—4,所以X为C元素、Y为Si元素;T最内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的2倍,则T为Na元素;根据Z的主要化合价为—2、+6可知Z为S元素;R的主要化合价为—1、+7,则R为Cl元素。

A、非金属性Cl>S>Si,即Y

考点: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推断、物质的性质。

9.对乙烯基苯甲酸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合成感光材料。

对乙烯基苯甲酸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反应①:

III

(1)下列关于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化合物I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

B.均可发生酯化反应和银镜反应

C.化合物II能使KMnO4溶液褪色

D.1mol化合物II最多能与5molH2反应

(2)化合物II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化合物II在催化剂条件下生产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II可由芳香族化合物Ⅲ通过消去反应获得,Ⅲ和Cu共热的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写出化合物Ⅲ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IV是化合物II的同分异构体,且化合物IV遇FeCl3溶液显紫色,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写出化合物IV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5)利用类似反应①的方法,仅以溴苯(

)和乳酸(

)为有机物原料合成化工原料肉桂酸(

),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C

(2).C9H8O2(3).

(4).

(5).

(6).

(7).

【解析】试题分析:

(1)化合物I含有羧基,能与新制的Cu(OH)2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故A正确;B、化合物I和化合物II都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错误;C、化合物II含有碳碳双键,能被KMnO4溶液氧化,使KMnO4溶液褪色,故C正确;D、化合物II分子含有1个苯环和1个碳碳双键,所以1mol化合物II最多能与4molH2反应,故D错误。

(2)根据化合物II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

C9H8O2;化合物II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

(3)Ⅲ和Cu共热的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则Ⅲ含有醇羟基,发生消去反应可得到化合物II,所以化合物Ⅲ的结构简式为:

(4)化合物IV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说明化合物IV含有酚羟基,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则两个取代基的位置为对位,所以结构简式为:

(5)第一步为

发生羟基的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化学方程式为:

;第二步为

发生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

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0.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在高温下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NO转化为无毒气体。

(1)已知:

①2CO(g)+O2(g)=2CO2(g)∆H1=akJ∙mol-1

②2NO(g)+2CO(g)⇋N2(g)+2CO2(g)∆H2=bkJ∙mol-1

则反应N2(g)+O2(g)=2NO(g)的∆H=____________kJ∙mol-1(用a、b表示)。

(2)在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NO、2molCO,发生上述反应②,20S反应达平衡,此时CO的物质的量为1.6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前20S内平均反应速率v(NO)为____________。

②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③关于上述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编号)。

A.达到平衡时,移走部分CO2,平衡将向右移动,正反应速率加快

B.缩小容器的体积,平衡将向右移动

C.在相同的条件下,若使用甲催化剂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105倍,使用乙催化剂能使逆反应速率加快108倍,则应该选用乙催化剂

D.若保持平衡时的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0.4molCO和0.8molN2,则此时v正>v逆

④已知上述实验中,c(CO)与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Ⅰ。

若其它条件不变,将0.5molNO、2molCO投入2L容器进行反应,请在答题卡图中绘出c(CO)与反应时间t1变化曲线Ⅱ。

______________

(3)测试某汽车冷启动时的尾气催化处理CO、NO百分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

请回答:

前0—10s阶段,CO、NO百分含量没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b

(2).0.02mol·L-1·S-1(3).1.25(4).AD(5).

(6).尚未达到催化剂工作温度(或尚未达到反应的温度)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N2(g)+O2(g)=2NO(g)的∆H=∆H1—∆H2=(a-b)kJ∙mol-1。

(2)①根据三段式进行计算,2NO(g)+2CO(g)⇋N2(g)+2CO2(g)

初始浓度(mol•L‾1)0.5200

转化浓度(mol•L‾1)0.40.40.20.4

平衡浓度(mol•L‾1)0.11.60.20.4

则前20S内平均反应速率v(NO)=0.4mol/L÷20S=0.02mol·L-1·S-1。

②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0.42÷(0.12×1.62)=1.25。

③A、达到平衡时,移走部分CO2,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将向右移动,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B、缩小容器的体积,气体的压强增大,平衡将向右移动,故B正确;C、因为催化剂能同等倍数的增大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所以应选用乙催化剂,故C正确;D、若保持平衡时的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0.4molCO和0.8molN2,则浓度商Q=1×0.42÷(0.12×1.62)="4">K,所以反应向左进行,即v正

④将0.5molNO、2molCO投入2L容器进行反应,则起始时CO的浓度为1mol•L‾1,因为起始浓度变为原反应的1/2,所以反应速率减小,则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变长,因为容积为2L,为原反应的2倍,所以压强减小,平衡向左移动,则c(CO)>0.8,可画出图像。

(3)催化剂的催化作用需要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前0—10s阶段,CO、NO百分含量没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尚未达到催化剂工作温度(或尚未达到反应的温度)。

考点:

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及计算、图像的分析及绘制。

11.下面是利用工业冶炼硫酸铜(含有Fe2+、AsO2-、Ca2+等杂质)提纯制备电镀硫酸铜的生产流程。

已知:

①Fe3+Cu2+开始沉淀的pH分别2.7、5.4,完全沉淀的pH分别为3.7、6.4;

②KSP[(Cu(OH)2]=2×10-20

(1)溶解操作中需要配制含铜64g/L的硫酸铜溶液100L,需要称量冶炼级硫酸铜的质量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Kg。

(2)氧化步骤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①________________

②AsO2—+H2O2+H+=H3AsO4③H3AsO4+Fe3+=FeAsO4↓+3H+

(3)若要检验调节pH后溶液的Fe3+是否除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后需要将溶液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溶液中铜离子浓度最大不能超过______________mol·L-1。

(4)固体I的主要成分除FeAsO4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操作I为______________

(5)利用以上电镀级硫酸铜作为电解质溶液,电解粗铜(含铁、银杂质)制备纯铜,写出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6

(2).H2O2+2H++2Fe2+=2Fe3++2H2O(3).取少量溶液Ⅰ于试管,加入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不出现红色,则说明Fe3+已经除尽(4).2×10-2(5).Fe(OH)3、CaCO3(6).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7).Fe—2e—=Fe2+,Cu—2e—=Cu2+

【解析】试题分析:

(1)m(CuSO4)=64g/L×100L÷(64/160)=16000g=16Kg。

(2)溶液中含具有还原性的Fe2+,H2O2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H2O2+2H++2Fe2+=2Fe3++2H2O。

(3)Fe3+能与SCN‾反应,溶液变为红色,所以检验调节pH后溶液的Fe3+是否除尽,方法是:

取少量溶液Ⅰ于试管,加入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不出现红色,则说明Fe3+已经除尽;因为需要把溶液的pH调节至5,即c(OH‾)=10-9mol•L‾1,根据KSP[(Cu(OH)2]可得Cu2+恰好沉淀时的Cu2+浓度为:

c(Cu2+)=2×10-20÷(10-9)2=2×10-2,稀释后的溶液中铜离子浓度最大不能超过2×10-2mol•L‾1。

(4)加入Na2CO3后,CO32‾与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Fe3+开始沉淀的pH分别2.7,完全沉淀的pH分别为3.7,所以pH调节至5时,Fe3+转化为Fe(OH)3沉淀,所以固体I的主要成分除FeAsO4外还有Fe(OH)3、CaCO3;根据流程图可知经过操作I得到电镀硫酸铜和溶液II,则操作I为: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5)电解粗铜(含铁、银杂质)制备纯铜,阳极为粗铜,粗铜中Fe与Cu在阳极失去电子,所以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Fe—2e—=Fe2+;Cu—2e—=Cu2+。

考点:

本题考查化学流程的分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计算、电解原理及应用。

12.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有关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A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旋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的旋塞,发现液体流出缓慢,最终停止,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的溶液出现浑浊,该实验证明SO2具有___性。

(4)实验后,测定装置C中溶液呈碱性。

溶液为什么呈碱性呢?

大家有不同意见:

①是生成的Na2SO3水解;②是氢氧化钠剩余。

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哪种意见成立。

选用下列试剂进行实验:

Na2SO3溶液、酚酞溶液、氯水、BaCl2溶液、稀硫酸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另一小组利用装置D进行实验:

用注射器向装置D共注入vmL实验室制备SO2的空气,当溶液刚好褪色,停止实验。

该小组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

(2).没有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或分液漏斗上口活塞上的凹槽没有与分液漏斗上的小孔连通),导致无法与外界大气连通(3).氧化性(4).I(5).取少量溶液于试管,滴入几滴酚酞,然后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6).溶液先变红,然后产生沉淀,最后若红色褪去,则说明①正确;若红色不能褪去,则说明②正确(7).测定实验室空气中SO2含量

【解析】试题分析:

(1)A中浓H2SO4与Na2SO3反应生成SO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

(2)如果没有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或分液漏斗上口活塞上的凹槽没有与分液漏斗上的小孔连通),浓硫酸向下流出时,分液漏斗为密闭容器,浓硫酸体积减小,则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会导致液体流出缓慢,最终停止。

(3)装置B中的溶液出现浑浊,SO2与H2S反应生成S沉淀和H2O,SO2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该实验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4)如果是生成的Na2SO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后,Na2SO3与BaCl2反应生成BaSO3沉淀,Na2SO3的水解平衡向左移动,溶液红色退去,若是氢氧化钠剩余导致溶液呈碱性,加入足量BaCl2溶液,溶液仍然呈碱性,红色不会退去。

(5)当溶液刚好褪色,停止实验,可通过注射器读数读出剩余空气的体积,所以通过该实验可测定实验室空气中SO2含量。

考点: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