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1580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二.docx

《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二.docx

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二

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

(二)

1.太阳中风证的临床表现是

 A.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B.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

 C.虚烦不得眠,卧起不安,甚至胸中有窒塞感

 D.身热、汗出,气喘,咳嗽,咯痰,舌质红苔黄

 E.心悸、头晕,身体肌肉瞤动,震颤,站立不稳,发热

 

2.下列各项中,属太阳病主症主脉的是

 A.恶寒发热,头痛脉浮

 B.头身疼痛,恶寒无汗

 C.头项强痛,恶寒脉浮

 D.恶寒发热,汗出脉浮

 E.恶寒发热,无汗脉紧

 

3.少阳病本证的临床表现是

 A.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B.呕吐不止,剑突下急迫感,烦躁

 C.胸烦满,烦惊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难以转侧

 D.腹满而吐,食不下,大便泄泻,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

 E.恶寒,发热,头痛,便溏,脉浮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太阳中风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2.【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3.【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少阳病本证的临床表现是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细目三  少阳病证

 

要点一  少阳病提纲

 

原文: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病证,是指邪气侵扰胆腑,邪正分争于半表半里之间,以致枢机不利,气失条畅所表现的证候。

 

要点二  少阳病本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

 

少阳病证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一)  临床表现

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欲呕,脉弦。

辨证要点:

本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辨证要点。

 

(二)  治法方药

(1)治法:

和解少阳。

(2)代表方剂:

小柴胡汤。

(3)药物:

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大枣、半夏。

 

(三)  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鉴别要点

小柴胡汤证为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证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治宜和解少阳,疏利气机。

大柴胡汤证为邪犯少阳,兼有里实,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治宜和解少阳,兼泻里实。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为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表里三焦为病,证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治宜和解泄热,重镇安神。

上述诸汤证均为柴胡证类,但病机、症状不同,临床宜加详辨。

 

要点三  少阳病兼变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

 

(一)  大柴胡汤证

 

大柴胡汤证是指少阳病不解,邪入阳明,化燥成实而出现的临床证候。

 

1.临床表现

呕吐不止,剑突下急迫感,烦躁。

辨证要点:

本证以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为辨证要点。

 

2.治法方药

(1)治法:

和解少阳,泻热通腑。

(2)代表方剂:

大柴胡汤。

(3)药物: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

 

(二)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是指伤寒误下,邪入少阳,邪气弥漫,烦惊谵语的临床证候。

1.临床表现

胸烦满,烦惊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难以转侧。

辨证要点:

本证以烦惊谵语、小便不利为辨证要点。

 

2.治法方药

(1)治法:

和解枢机,驱邪畅气。

(2)代表方剂: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3)药物:

柴胡、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半夏、大黄、牡蛎、大枣。

 

(三)  大柴胡汤证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鉴别要点

 

大柴胡汤证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均为邪犯少阳,枢机不利。

但大柴胡汤证兼阳明里实,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症外,尚有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痞硬、腹满痛、大便不解等症。

大柴胡汤证除和解少阳外,还可通下里实,方药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而成。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兼邪气弥漫三焦,扰动心神,尚有烦惊谵语,小便不利等症,旨在和解枢机,驱邪畅气,方药为小柴胡汤去甘草,加龙骨、牡蛎、铅丹、桂枝、茯苓、大黄而成,两方虽以柴胡命名,但制方有大小,所针对病机、症状有差异,临床宜鉴别应用。

 

细目四  太阴病证

 

要点一  太阴病

提纲原文: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太阴病证是指脾阳虚弱,寒湿内生,以腹满而痛、不欲食、腹泻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要点二  太阴病本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一)   临床表现

腹满而吐,食不下,大便泄泻,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脉沉缓或弱。

辨证要点:

本证以腹满时痛、腹泻等虚寒表现为辨证要点。

 

(二)  治法方药

 

(1)治法:

温中健脾,散寒燥湿。

(2)代表方剂:

四逆汤或理中汤。

(3)药物:

甘草、干姜、附子(四逆汤)。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理中汤)。

 

要点三  太阴病兼变证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一)  太阴病兼表证

太阴病兼表证是由风寒外束,脾阳不足而出现的临床证候。

 

1.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痛,便溏、脉浮。

辨证要点:

本证以恶寒、便溏、脉浮为辨证要点。

2.治法方药

(1)治法:

轻散表寒。

(2)代表方剂:

桂枝汤。

(3)药物: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二)  太阴腹痛证

 

太阴腹痛证是由太阳表证误下,邪陷太阴,脾伤气滞络瘀而出现的临床证候。

1.临床表现

腹满时痛,食不下,拒按。

辨证要点:

本证以腹痛拒按为辨证要点。

 

2.治法方药

轻者

(1)治法:

轻者通阳益脾,活血和络。

(2)代表方剂:

桂枝加芍药汤。

(3)药物: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重者 

(1)治法:

通阳益脾,活血和络,泻实导滞。

(2)代表方剂:

桂枝加大黄汤。

(3)药物: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大黄。

  

细目五   少阴病证

 

要点一  少阴病

提纲原文: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证,是外感病过程中的后期阶段,全身性阴阳衰惫所表现证候的概括。

 

要点二  少阴病寒化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附子汤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

 

(一)   四逆汤证

 

四逆汤证是指心肾阳气虚衰,阴寒独盛,病性从阴化寒,以畏寒肢凉、下利清谷等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1.临床表现:

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脉微细。

 

2.辨证要点:

本证以畏寒肢厥、下利清谷、脉微细等为辨证要点。

3.治法:

急救回阳,温经散寒。

 

4.代表方剂:

四逆汤。

药物:

甘草、干姜、附子。

 

(二)  真武汤证

 

真武汤证是指少阴阳虚,水饮不化,水气泛溢而出现的临床证候。

 

1.临床表现:

腹痛,下利清谷,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或肢体水肿,心悸。

 

2.辨证要点:

本证以腹痛、小便不利、水肿为辨证要点。

3.治法:

温阳利水。

 

4.代表方剂:

真武汤。

药物:

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

 

(三)   附子汤证

 

附子汤证是指阳虚寒湿不化,留着肢体关节,阳虚偏盛的临床证候。

1.临床表现:

身体、骨节疼痛,手足寒,背恶寒,脉沉。

2.辨证要点:

本证以身体痛、骨节痛、手足寒为辨证要点。

3.治法:

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4.代表方剂:

附子汤。

药物:

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

 

(四)  四逆汤证、真武汤证、附子汤证的鉴别要点

 

四逆汤证为典型的少阴寒化证,系因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脉微细,但欲寐,自利口渴,小便色白,四肢厥逆,欲吐不吐。

真武汤证为阳虚水泛证,系因肾阳亏虚,水气泛滥所致的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或小便清长,或呕。

附子汤证系因肾阳虚衰,寒湿内盛所致的背恶寒,口中和,身体痛,骨节痛,手足寒,脉沉。

附子汤与真武汤药味大部分相同,皆用附、术、苓、芍,所不同处,附子汤附、术倍用伍人参,重在温补元阳;真武汤附、术半量,更佐生姜重在温散水气。

 

要点三  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

 

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证)是指心肾阴虚阳亢,病性从阳化热,以心烦不寐、舌尖红、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一)  临床表现

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心烦不得眠,以及阴虚证候为辨证要点。

 

(二)  治法方药

(1)治法:

滋阴降火。

(2)代表方剂:

黄连阿胶汤。

(3)药物:

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

 

(三)  黄连阿胶汤证与栀子汤证鉴别要点

 

黄连阿胶汤证与栀子豉汤证均以心烦、不得眠为主症,但有虚实之分,不可不辨。

栀子豉汤证属无形邪热扰于胸膈,表现为心中懊恼,反复颠倒,或胸中窒或心中结痛,苔黄,证属实,故宜清宣郁热;黄连阿胶汤证为阴虚火旺,火因水虚而生,表现为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证属虚,治宜滋阴泻火。

 

细目六  厥阴病证

 

要点一   厥阴病

提纲原文: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证指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表见为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的证候。

 

要点二  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乌梅丸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一)  临床表现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脉微,四肢厥冷,呕吐或吐蛔,病者静而复时烦,得食而呕。

辨证要点:

本证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为辨证要点。

 

(二)  治法方药

(1)治法: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2)代表方剂:

乌梅丸。

(3)药物:

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要点三  厥阴病寒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一)  临床表现

手足默寒,脉细欲绝。

 

(二)  治法方药

(1)治法: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2)代表方剂:

当归四逆汤。

(3)药物: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

 

细目七  六经病证的传变

 

(一)  传经

 

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称为“传经”。

其中若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太阳病证一阳明病证一少阳病证一太阴病证一少阴病证一厥阴病证,称为“循经传”;若是隔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者,称为“越经传”;若相互表里的两经相传者,称为“表里传”,如太阳病传少阴病等。

 

(二)  直中

伤寒病初起不从阳经传入,而病邪直入于三阴者,称为“直中”。

 

(三)  合病

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的病证,称为“合病"。

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等。

 

(四)  并病

伤寒病凡一经病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者,称为"并病”。

如太阳少阴并病,太阴少阴并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