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docx
《第5章《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章《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
40第5章自测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第5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自测题
5.1填空题
1.一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40dB,而加入负反馈后变为6dB,它的反馈
深度为dB。
2.已知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为1mV,输出电压为1V。
当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以后,若要求输出电压维持不变,则输入电压必须增大到10mV,此时的反馈深度
为,反馈系数为。
3.在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已知Au80,负反馈系数Fu1%,
Uo15V,则Uid,Uf,Ui。
4.有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放大倍数|A|为100,若|A|变化10%,则闭环
放大倍数
|A|变化1%,这个放大电路的闭环放大倍数
f
|A|为,反馈系数F
f
为。
5.某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开环放大倍数
4
|A|10,反馈系数
u
|F|0.001。
u
则闭环放大倍数
|A|为,若因温度降低,静态点Q下降,使|Au|下降10%,
uf
此时的闭环放大倍数
|A|为。
uf
6.欲通过交流负反馈的方法将某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由fH0.5MHz提高到不
低于5MHz,则引入的反馈深度|1AF|至少为;若要求引入上述反馈后,闭
环增益不低于60dB,则基本放大电路的开环放大倍数至少为。
7.已知某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中频放大倍数为100,上限截止频率fH4kHz处
的放大倍数为;若给该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的上限截止频率变为
fHf5kHz,则此放大电路的中频放大倍数变为;引入的反馈系数F
为。
8.某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当中频输入信号Ui3mV时,Uo150mV。
而在
无反馈的情况下,Ui3mV时,Uo3V,则该负反馈电路的反馈系数为,
反馈深度为;若无反馈时的通频带为5kHz,则引入反馈后的通频带变
为。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41
9.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当环路放大倍数20lg|AF|0dB时,相移
o
AF245。
由此可知,该电路可能处于状态。
答案:
1.34dB。
2.10,0.009。
3.0.1875V,0.15V,0.3375V。
4.10,0.09。
5.909.09,900.83。
6.10,10000。
7.70.7,80,0.0025。
8.0.019,20,100kHz。
9.自激。
5.2选择题
1.直流负反馈是指。
A.只存在于直接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B.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C.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D.只存在于阻容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2.如果放大电路在引入负反馈后,其输入和输出电阻都减小了,则所引入的是
负反馈。
A.电压串联;B.电压并联;C.电流并联;D.电流串联。
3.射极跟随器是负反馈。
A.电压串联;B.电压并联;C.电流并联;D.电流串联。
4.某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为2V,输出电流为4mA,反馈电
压为50mV。
该放大电路的反馈系数等于。
A.0.025;B.0.085S;C.12.5Ω;D.0.5kΩ。
5.设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净输入电流等于2μA,开环电流放大倍数等
于500,电流反馈系数等于0.08。
这个放大电路的输入电流等于。
A.1mA;B.80μA;C.82μA;D.78μA。
6.已知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深度为10,开环时的上、下限截止频率分别
为100kHz和100Hz,该放大电路闭环时的通频带等于。
A.99.9kHz;B.999.99kHz;C.999kHz;D.9.99kHz。
7.如果希望减小放大电路从信号源获取的电流,同时希望增加该电路的带负载
能力,则应引入负反馈。
A.电压串联;B.电压并联;C.电流并联;D.电流串联。
8.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放大倍数A10000,反馈系数F0.0004,其闭
环放大倍数
A。
f
42第5章自测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A.2500;B.2000;C.1000;D.1500。
9.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_____。
A.AF2nπ,|AF|1;B.AF(2n1)π,|AF|1;
C.AF2nπ,|AF|1;D.AF(2n1)π,|AF|1。
答案:
1.B。
2.B。
3.A.4.C。
5.C。
6.B。
7.A。
8.B。
9.B。
5.3判断题
1.共集(或共漏)放大电路由于Au1,故没有反馈。
()
2.既然深度负反馈能稳定放大倍数,则电路所用的元件都不必选择性能稳定的。
()
3.因为放大倍数A越大,引入负反馈越强,所以反馈通路跨过的级数越多越好。
()
4.负反馈只能改善反馈环路内的放大性能,对反馈环路之外无效。
()
5.串联负反馈不适用于理想电流信号源的情况。
()
6.若放大电路的负载固定,为使其电压放大倍数稳定,可引入电压负反馈,也
可引入电流负反馈。
()
A
7.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由于f
1
F
,与管子参数无关,因此可以任意选用
晶体管来组成放大电路。
()
8.负反馈能展宽放大电路的通频带,即能使放大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和下限截
止频率都得到提高。
()
9.若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了自激振荡,那么它一定发生在高频或低频区。
()
答案:
4、5、6、9对;1、2、3、7、8错。
习题
5.1对于电压增益为40dB的放大电路,施加反馈系数为
1
10
的负反馈。
试求:
(1)
反馈深度;
(2)闭环增益。
解:
(1)由G20lgAu40得Au100,
1
1AF110011。
10
(2)Af
A
100
1AF11
9.9。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43
5.4试判断题5.2图所示各电路的本级和级间所引入的反馈,并指出交流负反馈
类型。
(a)(b)
(c)(d)
(e)(f)
题5.2图
解:
图(a):
R引入第1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e1
R和
e2
C引入
e
第1级直流负反馈;
R引入第2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Rf和Cf引
e3
入1—2级间交流正反馈。
图(b):
R、Ce1和Re2、Ce2分别引入1、2级直流负反
e1
馈;
R引入第3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Rf引入1—3级间直流负反
e3
馈和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
图(c):
R引入第1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
e1
馈;
R和Ce2引入第2级直流负反馈;Re3引入第3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
e2
负反馈;Re3、Rf1和Re1引入1—3级间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Re2、
44第5章自测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C和Rf2引入1—2级间直流负反馈。
图(d):
R3引入第1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
e2
流串联负反馈;R4引入第2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R8引入1—2级
间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
图(e):
A1构成电压跟随器,引入了电压串
联负反馈;R4引入第2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R2引入1—2级间直
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
图(f):
R3和R6分别引入1、2级直流负反馈和
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R7引入1—2级间直流和交流正反馈。
5.5试推导出
dA1dA
f
A1AFA
f
的表达式。
若一个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增益
A5000,反馈系数F0.05,当温度变化使开环增益变化了5%时,求闭环增益
的相对变化量。
解:
推导过程请见教材。
dA1dA1
f
A1AFA150000.05
f
(5%)0.02%
5.6已知放大电路的正半周增益为800,负半周增益为1000,现加入反馈系数
为0.5的反馈网络后,该电路对正、负半周的增益各为多少?
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
解:
正半周增益为Af
A800
==1.995
1AF1+8000.5
负半周增益为
A
f
A1000
==1.996
1AF1+10000.5
结论是负反馈可以改善非线性失真。
5.7某放大电路开环增益的波特图如题5.5图
所示,现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中频时的反馈深
度为20dB,试求引入反馈后的闭环增益及上、下
限截止频率。
解:
由图可知
20lg|A|60dB得
um
|A|1000;由已知条件
um
20lg1AF20dB得
m
1AF10。
故Af
m
A
1000
1AF10
100
。
又由图可知
lgf2,
L
2
fL10Hz;lgfH5,
5
fH10Hz。
故
56
fHf(1AmF)fH101010Hz,
f
Lf
f
100
L
1AF10
m
10Hz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45
5.8电路如题5.6图所示。
(1)分别说明由R3和R10引入的两路反馈的类型及各
自的主要作用;
(2)指出这两路反馈在影响该放大电路性能方面可能出现的矛盾是
什么?
(3)为了消除上述矛盾。
有人提出将
R断开,此办法是否可行?
为什么?
10
你认为怎样才能消除这一矛盾?
解:
(1)
R引入了1—3级间
3
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直流负反
馈用于稳定静态工作点,交流电流
串联负反馈用于稳定第3级放大
电路的集电极电流,同时提高了输
入电阻。
R引入了1—4级间的
10
交直流负反馈,其中直流负反馈用
题5.6图
于提供基极偏置的同时稳定各级
静态工作点,交流电压并联负反
馈,用于稳定放大电路输出电压的同时减小了输入和输出电阻。
(2)两路级间反馈中,
R使输入电阻增大,R10使输入电阻减小。
表明引入反
3
馈的目的不明确,即输入电阻是增大还是减小呢?
(3)若
R断开,将使T1失去基极偏置而不法放大。
解决的方案是,欲增大输
10
入电阻,可保留R3这一反馈支路,而将R10反馈支路并联一个旁路电容,使该支路
只引入直流反馈即可。
这样既解决了两路之间
的矛盾,又保证T1正常工作。
5.9在题5.7图所示电路中,试分别按下
列要求将信号源
U、电阻
s
R正确接入该电路。
f
(1)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2)引入电压并
联负反馈;(3)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4)引
题5.7图入电流并联负反馈。
解:
(1)a—d、b—c、j—e、i—h。
(2)a—c、b—d、j—e、i—h。
(3)a—c、b—d、j—f、i—g。
(4)a—d、b—c、j—f、i—g。
46第5章自测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5.8在深度负反馈的条件下,估算题5.2图(b)、(c)、(d)电路的闭环电压放
大倍数。
解:
因为这三个电路既有本级反馈,又有级间反馈。
但从反馈效果而言,级间
反馈远大于本级反馈,为此在计算中常常忽略本级反馈的影响。
在图(b)中,
R引入了级间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
f
R
c3
II
fc3
RR
fc3
,
RR
c3s
UIRI
sfsc3
RR
fc3
,
UoIc3(Re3//RL),
A
usf
U(R//R)(RR)
oe3Lfc3
URR
sc3s
在图(c)中,支路
R引入了级间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f1
R
e3
UIRIR,UoIc3Rc3,
fRe1e1c3e1
RRR
e1f1e3
A
uf
UR(RRR)
oc3e1f1e3
URR
fe3e1
。
在图(d)中,R引入了级间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
由0UoIfR8得UoIfR8,
8
A
usf
UIRIRR
of8f88
UIRIRR
sisfss
。
5.9在题5.9图中,已知Rf130kΩ,Rf247kΩ,Re11.5kΩ,Re22kΩ。
(1)电路中共有哪些反馈(包括本级和级间反馈),分别说明它们的极性和组态;
(2)如果要求只引入一个交流反馈和一个直流反馈,应该如何改变?
(3)在第
(2)
小题情况下,上述两种反馈各对电路性能产生
什么影响?
(4)在第
(2)小题情况下,假设
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估算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解:
(1)本级反馈有2路:
R和Re2分别
e1
引入1、2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
馈。
级间反馈有2路:
R引入级间直流负反馈
f1
题5.9图
和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R引入级间直流负反
f2
馈和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
(2)在
R的反馈支路上串联上一个电容Cf1,在Re2两端并联上一个电容Ce2。
f1
(3)Rf1和Cf1反馈支路引入的是级间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以稳定输出电压
和提高输入电阻。
R、Re2和Ce2引入的是级间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
f2
点。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47
(4)
R和Cf1反馈支路引入的是级间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在忽略T1发射极
f1
电流的情况下,根据分压公式
R
e1
UU
fo
RR
f1e1
得
A
uf
UURR
ooe1f1
UUR
ife1
5.1030
5.2
21
。
9.10反馈放大电路如题5.10图所示。
(1)说明电路中有哪些反馈(包括本级和
级间反馈),各有什么作用?
(2)在深度负反馈的条件下,写出电路的闭环电压放
大倍数的表达式。
(3)若要稳定电路的输出电流,电路应做何改动?
写出修改后的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
题5.10图题5.10解图
解:
(1)本级反馈有3路:
R2引入第1级的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它不仅稳定静态工作点,还稳定输出电流和提高输入电阻;
R和C2引入第1级直流
3
负反馈,起稳定工作点的作用。
R和C6引入第2级直流负反馈,起稳定工作点的作
7
用。
电容
C引入第2级的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起稳定第2级输出电压和减小输入
5
电阻的作用。
级间反馈有2路:
C4、R4和R2引入级间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起稳定级间输
出电压和提高输入电阻的作用。
R5、R7和C6引入级间直流负反馈,起稳定工作点
的作用。
(2)
C、R4和R2引入级间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在忽略T1发射极电流的情
4
况下,根据分压公式
R
2
UU
fo
RR
24
得
A
uf
UURR
oo24
UUR
if2
。
(3)修改的办法一是去掉原电路中
C、
4
R的级间反馈支路;二是去掉原电路
4
中的
C,这样R5、R7将引入级间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
6
因为是深度并联负反馈,一则满足
II,二则近似认为输入端短路,即
if
48第5章自测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Ub10。
此时
I
i
UUU
sb1s
RR
ss
,即
UIRIR。
sisfs
对于
R、R7支路而言,可等效为题5.10解图所示的电路。
因为
5
R
7
II
fe2
RR
57
,
UoIc2RLIc2(R6//R8)。
此时修改后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为:
A
usf
UI(R//R)I(R//R)(R//R)(R+R)
oc268c2686857
R
UIRIRRR
7
sfs()7s
e2s
R+R
57
5.11放大电路如题5.11图所示。
试判断反馈的极性和组态;如果是交流负反馈,
请按深度负反馈估算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题5.11图题5.11解图
解:
本级反馈有2路:
R引入第1级的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2
R
7
引入第2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R和C5引入第2级直流负反馈。
8
级间反馈有2路:
由于C5的旁路使R4、R8和C5支路仅为直流负反馈;又因C3
的隔直,使
R、C3和R7引入了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
3
与上题的计算方法相同。
UIRIR;对于
sisfs
R、
3
C和
3
R支路可等效为题
7
5.3解图所示电路,此时
R
7
II
fe2
RR
37
。
又因为
UoIc2RLIc2(R6//R9)。
所
以该电路的闭环源电压放大倍数为
A
usf
UI(R//R)I(R//R)(RR)(R//R)
oc269c2693769
R
UIRIRRR
7
sfs7s
e2s
RR
37
5.4反馈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如题5.12图所
题5.12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49
示。
(1)判断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
(2)若反馈系数|F|0.1,求电路的开环放
大倍数|A|为多大。
解:
(1)不会自激振荡。
(2)由图可知,该电路是一个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在低频范围内,放大电路的
环路增益为20lg|AF|80dB,
4
|AF|10,由于|F|0.1,则
5
|A|10。
5.11已知某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频
率特性曲线如题5.13图所示。
(1)试问有几级电路
组成;
(2)若反馈系数
F,判断闭环后电路
u0.01
是否能稳定工作?
如能稳定,请求出相位裕度;如
产生自激,则求出在
o
45相位裕度下的Fu?
解:
(1)该电路由三级组成,其中在
f100kHz,特性斜率变化
40dBdec(20dBdec2),即有相同的两级。
(2)当
o33
180时,20lg|Au|60dB,|A|10,|AF|100.01101,
u
表明电路将产生自激。
若要求
o
m45,则有
o
A135,对应20lg|Au|66dB,
1
20lg||66dB
F
u
,
66
1
|F|lg0.0005。
u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