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4208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44 大小:9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单元.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单元.docx(1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单元.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单元

 

 区中心城区发展片区

语文集体备课

第四上册第一单元

 

主备人:

复备人:

学校:

班级:

四年级

 

打造精品教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单元备课

科目:

语文第一单元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

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单元

主题

自然奇观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

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组课文,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单元

重难

点及解决策略

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单元教学

方法

1、边读边想象,

2、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让学生熟读成诵

.3、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拓展阅读,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

略读课文2~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课时教案

课题

1、观潮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知识

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能力

目标

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情感

目标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准备及使用说明

课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学

方法

教学时,可以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

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

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

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

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

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

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

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复备

复备

复备

附:

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复备

一、多音字

闷  mēn(         )    号 háo(         )   笼  lǒnɡ(         )

    mèn(         )       hào(         )        lónɡ(         )

二、形近字

朝(        )沸(         )惯(         )

潮(        )佛(         )贯(         )

三、近义词

宽阔(        )平静(        )屹立(        )犹如(         )

颤动(        )依旧(        )

四、反义词

风平浪静(           )

五、我从课文中收集了许多四字词语:

(不少于8个)

背诵喜欢的段落。

课时教案

课题

1、观潮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知识

目标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能力

目标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情感

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及使用说明

熟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

方法

“读、思、议、导”结合法;“读、写”结合法;电教法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

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板书:

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

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

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

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复备

复备

复备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江面平静        出现白线 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余波西去、恢复平静

       (看)浩浩荡荡

       (听)山崩地裂

        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沸腾 深深震撼            回味、赞叹“天下奇观!

复备

比较句子: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明确:

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响。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课时教案

课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知识

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能力

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学习收集资料。

 

情感

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及使用说明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教学

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

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

(提纲式)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

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

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

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练读: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

美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复备

复备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复备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ágǔměiyùrénjìhǎnzhì

  ()()()

  juānjuānxìliúbùróngzhìyí

  ()()

 二.比一比,组词语

  玛()滔()卉()涓()

  吗()稻()奔()捐()

  拔()狭()姿()愧()

  拨()峡()资()槐()

  三.扩句和缩句:

  扩句:

列车开动了。

  长长的列车在风雪中缓缓地开动了。

  缩句:

星期天,学校举行一年一度的秋季田径运动会。

学校举行运动会。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课时教案

课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型

练习

课时

第2课时

 

知识

目标

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能力

目标

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情感

目标

在阅读和背诵中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难点:

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及使用说明

1、熟读课文

2、搜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

方法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拓展实践: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五)小练笔:

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1、师:

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复备

 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

    神奇的大拐弯      “惊叹不已”

    奇观 世界峡谷之最      “不可思议”

    瑰丽的自然博物馆    “鬼斧神工”

    地球最后一块秘境”  “无与伦比”

复备

一、把下列词语按顺序重新排列成通顺的句子,写出来

   1.像 青松 一样 在 哨兵 山崖上 屹立

   2.爸爸 在 黄沙 的 工地上 弥漫 战斗 一直

  二、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完善文章题目  愚人____瓜

    有一个人吃西瓜,不小心,把西瓜子(吞、咽)到肚子中去了。

他非常惊慌,不知怎样才好。

    他担心,西瓜子在肚子里出了芽,长了枝叶,还要蔓藤开花,慢慢地结成西瓜。

西瓜越长越大,准要把肚子(顶、弄、胀)破!

    “唉!

不得了!

这……怎么好呢?

    他越想越怕,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一天天消瘦下去了。

    他去请医生看把病因讲给医生听医生听了在心里暗暗好笑(却就)一本正经地对他说你的病好医我给你吃一点药把西瓜子化成气[]放个屁[]没事了

    他吃了医生的药,放了个屁,真的一切都好了。

  1.在()中选取合适的词,在合适的词下划线。

  2.在两个[]中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3.给第5小节加标点

  4.根据文章内容,用一个合适的字,把题目“愚人__瓜”补充完整。

  5.“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可以换成下面的哪一词?

用“__”划出来。

    

(1)日夜不安

(2)寝食不宁(3)废寝忘食

  6.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明:

    愚人的“病”好了,是因为__________。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2、搜集整理资料,写一处你知道的奇观。

课时教案

课题

3、鸟的天堂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知识

目标

1.学习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能力

目标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情感

目标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准备及使用说明

教师准备:

准备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

教学

方法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

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

不由自主地。

展示:

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

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

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