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堂学习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0819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4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堂学习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堂学习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堂学习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堂学习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堂学习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堂学习设计.docx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堂学习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堂学习设计.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堂学习设计.docx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堂学习设计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

(1)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第一个国家政权________出现。

(2)标志:

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思考1 为什么将夏朝视为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2.商朝

(1)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

(2)制度:

实行______________制度

①含义:

内服是________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________管辖的地区。

②特点:

商王对附属国实行有限控制;弥漫着____________。

二、封邦建国

1.背景

(1)公元前1046年,________建立西周。

(2)摄政的______大举实行分封。

2.目的:

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

3.内容

(1)______是最高统治者。

(2)__________是分封主体,分得______、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3)异姓分封包括______、______、先代贵族等。

(4)诸侯还要对______进行分封。

思考2 周代的分封制有哪些特点?

 

4.作用

(1)通过分封,______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2)周王确立了__________的地位,有效控制各诸侯国。

(3)使贵族集团形成“周王—________—卿大夫—____”的等级序列。

思考3 西周分封制有何局限性?

 

三、宗法制度

1.目的:

巩固_________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______之间的矛盾。

2.内容

(1)以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

(2)确立严格的________、________体系。

3.特点: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结合。

思考4 宗法制的特点。

 

4.作用

(1)保障了贵族“____________”特权。

(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国”与“家”结合。

(3)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5.保障:

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是________,即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思考5 西周的宗法制度有何局限性?

 

                  

探究一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材料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戴冠冕的夏禹”和“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

   图一          图二

问题

(1)观察图一夏禹的装束,你认为夏禹的地位已经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夏禹双手捧圭、头戴冠冕。

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

 

 

 

(2)殷商时期甲骨卜辞的大量出现,说明了商朝政治的什么特点?

 

 

 

 

 

探究二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材料一 史载: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材料二 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材料三 西周社会结构示意图

问题

(1)依据材料一,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2)根据你对材料二、三的理解,你认为分封制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探究三 西周时期的宗法制

材料 2011年是孔子诞生2562年,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是国际孔子文化节的核心内容。

2010年9月28日,祭孔大典在孔子故乡山东曲阜孔庙举行,来自国家、省、市有关领导、海内外的儒学专家、孔子后裔、孔子崇拜者数万人参加这一典礼。

这反映出中国人具有较强的宗族观念。

问题 宗族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制度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探究四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名师点拨 分封制与宗法制总体上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周王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

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再依次分封。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等级秩序,那么宗法制则以特定内容和原则的宗族传统观念使这个等级秩序得到稳固。

它们共同为维护统治、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典型例题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乃褒封……大禹之后于杞。

……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这表明西周分封的对象包括(  )

A.先代贵族、功臣、亲族

B.部落首领、周王子弟

C.商代贵族的敌人、功臣

D.周王的兄弟一辈

思维流程

答案 A

解题技巧 材料型选择题的解题通常有三步:

首先从题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其次是回扣所学知识印证题干要求;最后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筛选最佳选项,答案既要合乎提干要求,又要符合所学知识。

变式训练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1.

(1)夏朝 

(2)公共权力 王位传子2.

(2)内服与外服 ①商王 附属国 ②神权色彩

二、1.

(1)周武王 

(2)周公3.

(1)周王 

(2)同姓亲族 土地 (3)功臣 姻亲(4)下属4.

(1)周人 

(2)天下共主 (3)诸侯 士

三、1.分封制 贵族2.

(1)嫡长子继承制 

(2)大宗 小宗3.血缘纽带 政治关系4.

(1)世卿世禄5.周礼

思考

1.大量的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夏代已出现凌驾于社会公共权力之上的王权,国家机构也初具规模。

2.

(1)分封的对象多元化,以周王室贵族为主。

(2)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3)“土地”与“义务”是周天子同诸侯之间的纽带。

3.分封制下,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势力。

随着诸侯势力的日益强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分封制日益遭到破坏。

4.

(1)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5.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王与诸侯的血缘关系会逐渐淡薄,靠血缘关系难以维系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变化:

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说明夏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国王;这一变化说明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家天下”的时代。

(2)特点:

商朝是神权色彩浓厚的王朝。

探究二

(1)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密切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联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探究三

(1)源于宗法制。

(2)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3)积极影响:

有利于家庭和睦团结,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影响:

过分强调家族意识,过分重视人际关系,使平等意识受到约束,不利于当今文明社会的发展。

还导致任人唯亲现象的出现。

解题方法探究

变式训练 C [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宗法制的概念及特点,搞清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

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在周王室范围内,周王正妻所生之子为嫡子,其中只有嫡长子(嫡长孙)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

所以①项错误,②项正确;在诸侯国内,也是只有嫡长子(嫡长孙)才能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所以③、④两项正确。

]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背景

(1)春秋时期

①一些贵族擅自________,小宗不断取代________。

②周王室逐渐失去____________的地位。

(2)战国时期

①战国中期以后,国君先后改称“____”。

②为增强国力、称霸天下,各国纷纷变革,逐步废除旧制度。

(3)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起来。

思考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怎样的?

 

2.过程:

先后消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统一的大帝国。

思考2 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特点:

权力的____________。

2.内容

(1)皇帝制度

①开端:

秦王________改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②特点:

________至上,大权总揽;实行“家天下”的____________。

思考3 皇帝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有何特征?

 

(2)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辅佐________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负责________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________。

②九卿分管国家和________的各种事务。

③作用:

中央官员相互配合牵制,军国大权由皇帝最终操纵。

思考4 秦朝中央官制有何特点?

 

(3)郡县制度:

地方分______、______两级,郡设________、郡丞、郡尉,县设县令、县丞和县尉,县以下设______、______等基层机构。

思考5 秦始皇为什么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置郡县?

 

(4)选官制度:

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法律:

秦法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________。

3.影响

(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________________。

(2)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____________的基础。

(3)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后世继承,提高了____________,强化了对________的控制。

(4)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________与________影响深远。

探究一 “始皇帝”与三公九卿制

1.

秦始皇

材料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这样形容秦朝的皇帝制度:

“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问题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皇帝制度的主要内容。

 

 

 

2.阅读材料:

材料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

“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问题

(1)秦始皇为何如此在意丞相出行车骑的多少?

 

 

 

 

(2)这则小故事说明了什么核心问题?

 

 

 

 

3.材料

问题 上图为秦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享了国家最高权利?

为什么?

 

 

 

探究二 郡县制的确立

1.材料 柳宗元说:

“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

问题 两个“制”分别指什么?

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2.

材料 明朝思想家李贽: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问题 结合右图,你如何看待秦始皇的功与过?

 

 

 

 

 

 

探究三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材料 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问题 试概括这一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名师点拨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应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前期主要是积极作用,后期消极影响更为明显。

 

 

 

 

 

 

 

史料 (见右图)

云梦睡虎地秦简

信息 这是在1975年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出土的秦代竹简,属文物史料。

简文墨书秦篆,一般写在蔑黄上,少数两面墨书,字迹大部分清晰可辨。

内容以秦代法律、文书为主,另有《编年记》等,共9种。

简文反映了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方面的情况。

价值 简文墨书秦篆,佐证了秦代以篆为标准字体。

秦简的法律内容对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有重要价值。

简文反映的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正是中国从诸侯割据向中央专制集权制的转变时期,秦简为研究这一历史时期提供了可信史料,也是校核古籍的重要依据。

这批秦简保留了秦律的许多内容,它的发现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世界法制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迁移应用

 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

“甲兵之符,右在________,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

                                    

A.皇帝B.太尉C.御史大夫D.丞相

思维流程

答案 A

方法指导 近年来图表类的题目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教材中的图表以及图表类的题目要多加关注。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1.

(1)①分封 大宗 ②天下共主 

(2)①王2.韩 赵 魏 楚 燕 齐

二、1.高度集中2.

(1)①嬴政 ②皇权 皇位继承制 

(2)①皇帝 监察 军务 ②皇家 (3)郡 县 郡守 乡 里 (5)工具3.

(1)贵族分封制 

(2)王朝制度 (3)行政效率 地方 (4)政治 社会

思考

1.

(1)奴隶社会解体,封建社会正在形成。

(2)分封宗法制崩溃。

(3)各国争霸,兼并战争不断。

(4)国家由分裂割据趋向统一。

2.

(1)长期的诸侯割据混战,人民渴望统一;

(2)兼并战争的进行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3)各国变法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4)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等。

3.

(1)内容:

最高封建统治者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皇位世袭;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由皇帝下令调动。

(2)特征: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独断。

4.

(1)以兵权为中心,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皇帝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国与家同治。

(3)中央官职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确保皇帝大权独揽和对人民的统治。

5.

(1)吸取了东周以来因分封制造成分裂割据,威胁中央的教训。

(2)秦统一后,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

(1)皇权至上,皇帝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

(2)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

(1)秦始皇害怕专制皇权受到威胁。

(2)说明了中央集权制下皇权至高无上,秦朝法律严酷。

3.没有分享。

因为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探究二

1.

(1)分别指分封制、郡县制。

(2)周王朝实行分封制,造成后期诸侯割据纷争,最终导致周王朝统治结束;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秦朝实行的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秦亡于郡县制的说法是错误的。

2.功大于过。

(1)功绩:

结束长期的战乱纷争,统一中国;建立一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中国2000多年;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2)过错:

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民力;焚书坑儒钳制文化;法律严苛导致农民起义。

探究三

(1)积极:

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秦汉—宋元),积极作用是主流。

表现在:

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建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

(2)消极:

在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消极因素突出,尤其是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危害尤甚。

表现在:

钳制思想文化、特务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无度等,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程标准]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确立

(1)时间:

________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2)内容

①三省:

________省负责起草诏令,________省负责执行,________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

____、户、____、兵、____、工六部。

(3)作用

①相互牵制和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____________。

②分割________,避免权臣专权,加强了________。

思考1 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

其积极作用是什么?

 

2.演变

(1)宋代:

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三司分割相权。

(2)元代:

只设________,长官为________,六部归入中书省。

3.评价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深刻变化。

(2)既明确了______________,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____________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考2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西方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制度的根本不同点在哪里?

 

二、选官制度

1.战国至汉初:

实行__________制度。

2.汉武帝时期:

实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原因:

为适应____________需要设立的。

(2)内容

①__________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

②征辟制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________征聘人才。

(3)评价

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____________的需要。

②容易任人唯亲,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容易形成小集团。

3.隋唐时期:

实行__________

(1)背景:

隋朝统一后,________没落,依据________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社会需要。

(2)过程

①__________时规定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后分设不同科目推荐人才。

②隋炀帝时设__________,以________取士。

③____代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________举行的考试选官的制度。

(3)影响

①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________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____________。

②促进了____________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③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____________之一。

思考3 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主要解决了什么矛盾?

 

三、监察与谏议

1.目的:

维护__________的正常运转,保证官僚队伍的__________和________。

2.历程

(1)________时期,确立起官员监察制度。

(2)隋唐时期,形成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负责谏议和封驳。

(3)宋代,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________。

(4)________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

①中央设有__________,分设____________,又设______________。

②地方设负责监察的是____________。

3.评价

(1)积极方面:

在整顿________,打击地方____________,维护中央集权,谏正________过失,防止决策________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消极方面:

不能从根本上约束________的无上权力,也未杜绝官僚队伍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

思考4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体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一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演变

1.材料 下图为秦与隋唐中央官制示意图。

   图一        图二

问题 比较两图,看图二与图一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说明了什么?

 

 

2.材料 《朱子语类》云:

“唐制: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问题 结合材料和上图分析,它反映的是哪一制度?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 史书记载,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问题 试概括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探究二 选官制度的演变

1.材料 在东汉时,有民谣唱道: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问题 民谣反映的是哪一制度?

出现这些弊端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 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

“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选举之弊,至此而及。

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

”“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

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腹。

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科举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3.材料 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

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

“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美国汉学家卜德说:

“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问题 他们对科举制度高度赞扬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 素有“中国第一考”美称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历来都是“考碗族”狂热追求的对象。

问题 有人说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是对科举制的继承和批判,对此应该怎样理解?

 

 

 

探究三 监察和谏议制度

 问题 如何认识古代中国的监察和谏议制度?

 

 

 

典型例题 (2010·广东文综)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思维流程

答 案 为 D

答案 D

解题技巧 历史学科解题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排除法,本题中该方法较为典型。

解决这类题目要首先将有明显错误的选项找出,这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找到较易判断的选项,然后作出正确判断,予以排除,本题即成功了一半,然后再综合分析剩下的选项,最终作出正确选择。

变式训练 “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

”(《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  )

A.先秦的世袭制

B.汉代的察举制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D.隋唐的科举制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1.

(1)隋唐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