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在身边》课堂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028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科技在身边》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科技在身边》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科技在身边》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科技在身边》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科技在身边》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科技在身边》课堂教学设计.docx

《《现代科技在身边》课堂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科技在身边》课堂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科技在身边》课堂教学设计.docx

《现代科技在身边》课堂教学设计

《现代科技在身边》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现代科技在身边》是山东省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下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框。

本框涉及的主题是联系学生生活积累,感受现代科技给生活和社会带来的新变化。

本框共有两目:

  1、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通过学生观察生活,列举实例,感受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2、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放眼古今中外,纵观上下五千年,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教学重点、难点:

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到科技对生活和社会的巨大作用;初步培养科学的生活态度;做一个爱学习的好少年。

  2、知识目标:

  懂得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科技及其对我们的影响,认识科技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

  3、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理念

  本框以生活中以及历史上的科技实例为载体,反映科技  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信息搜集与处理、交流与合作、探索与发现,使学生获取知识,体会科技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从而激发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1、知识获取是一个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交流与合作、探索与发现的过程。

  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重要变化是: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敢于表达、展示自己的能力,关注个人;还要尊重他人,倾听不同声音。

在关注个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提高个人和集体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鼓励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互相交流、合作,从而达到知识共享。

  2、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新课程中倡导的教学观尊重、赞赏;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教师,关键是要放开,和学生的心灵平等对话,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才会有交流的局面,从而使教学变成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的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以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

  四、教学活动

  

(一)课前准备

  学生:

通过报刊、杂志、电视节目或上网查阅资料收集生活中的科技事例;有条件的学生参观科技博览馆,感受科技带来的变化;了解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表现及影响。

教师:

收集科技方面的图片、资料;制作课件。

  

(二)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师:

展示“生活场景”(课件1):

假设你有一个亲友在外省,请你想一个与远方亲朋好友联系的方式。

生:

七嘴八舌回答。

如:

写信、拍电报、上网聊天、发电子邮件、发手机短信、打电话等。

(此处让个别学生尝试自己的方式,如:

现场在电脑上发电子邮件、短信等)

  师:

结合亲身感受,谈谈我们的通讯工具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是什么力量使我们的通讯工具呈现出这种变化趋势?

  生:

回答。

越来越快,便捷等;科技力量。

师:

引导总结出新课题:

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板书)

(此环节通过创设“说”的情景与话题,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观察、认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目的之二是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2、交流合作,完成教学

  [第一目:

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

  

(1)信息交流,自由展示

  师:

展示“信息发布台”(课件2):

请你根据自己的观察,说说生活中与科技有关的东西或事件(如信息方面、交通方面、生命健康方面、饮食方面等)。

  生:

各抒己见,七嘴八舌。

液晶电脑、基因蔬菜、MP3、网络等。

  师:

根据学生回答和教师的收集,整理出“大视野”(课件3)。

在课件上展示:

手机、数码相机、纳米洗衣机,掌上电脑、磁悬浮列车、微波炉、电动自行车等(详细资料见附录1)。

(此环节通过学生的信息收集与交流,注重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学会展示自我,尊重他人,提高能力。

  

(2)合作探究,你我共长

  师:

这些生活中的科技对你有影响吗?

带来怎样的变化?

(课件2)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选代表回答。

  生:

讨论;选代表回答。

  师:

展示“我的发现”(课件4),根据学生发言引导总结出:

新科技产品的不断问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此环节通过学生的讨论学习,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人必备的品质)

  (3)迁移延伸,创新思维。

  师:

展示“我的思考”(课件5):

科技推动着生活不断发展,那生活中科技进步的原动力是什么?

  生:

各抒己见

最初需求、欲望(理想)需求、欲望(理想)

师:

引导:

人树洞树上高楼大厦;

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

  归纳:

“意外收获”(课件6):

生活中科技进步的原动力:

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和欲望;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为了实现理想;意外发现。

  师:

展示“未来设想”(课件7)结合你对现在生活新的需求和欲望(理想)及你想改变的生活方式,谈谈随着科技的发展,5年、10年、20年、50年后人们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

  生:

各抒己见,规划未来。

  师:

展示“大开眼界”(课件8),教师收集到的未来科技与生活的资料(附录2);播动画片《鼹鼠的故事》中的主人的生活片断、《快乐星球》片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人发展的不竭动力。

此环节通过设计“我的思考”、“意外收获”、“大开眼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维性、开拓性,做到师生共长。

  过渡:

科技进步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更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共同研究。

  [第二目:

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1)忆史交流、合作学政。

  师:

展示“历史的天空”,(课件9):

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三次科技革命的表现和影响展示并交流一下,并思考你们从中悟到了什么?

  生:

交流信息。

  

(2)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生:

我的探究“悟到了什么?

”自由发言。

师:

展示“探究后的思考”(课件10)出示以下几个材料:

材料一:

  A.经济增长中资金、劳动力和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的国际比较(%)。

国家统计年份资金投入贡献份额劳动力贡献份额技术进步贡献份额

中国1952年~1982年513019

美国1946年~1956年121771

日本1952年~1966年201565

原苏联1965年~1975年132463

B.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间1929年~1947年1948年~1973年1974年~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今

贡献率31%33%40%80%—90%

科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日益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据估计,以科技为核心的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为5%~20%,而目前这一比例已上升到80%~90%。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新发现和新发明得到应用后创造的价值,要超过科技投入的10倍。

C.世界经贸组织在1996年度的报告中说:

29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GDP的50%是通过知识经济实现的。

自1993年以来,在美国工业增长中,约45%是由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带动的。

在此后的三年中,高新技术产业在美国GDP增长中的贡献率为27%。

西方科技产品利润率是中国的许多倍。

可见科技知识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截至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45%,其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贡献率分别为42.4%、31.4%、42%和45%,使我国成为世界粮棉油生产和畜禽、水产养殖第一大国,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提升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

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的单产分别比世界平均水平高60%、40%和10%,特别是杂交优势利用技术的重大突破,带来了水稻种植的新飞跃。

据统计,截至去年,全国人均蔬菜占有量已达311.1公斤,远超过世界人均105公斤的水平。

是世界人均水平的近三倍。

专家们测算,蔬菜产业的成果,60%的功劳要在蔬菜科技的进步身上。

 

通过这些资料,你认识到了什么?

生: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师:

展示“探究后的发现”(课件11),师生共同归纳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科技进步,为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利的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高科技迅速成长,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劳动生产水平的提高,有力的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师:

展示“对我们的启迪”(课件12):

结合课内和课外知识,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国科技发展方面的知识有多少?

对中国有何影响?

给我们哪些启迪?

生:

自由回答

师:

中国科技成果展示台(附录3)

(此环节主要通过“历史的天空”、“我的探究”、“探究后的思考”、“探究后的发现”、“对我们的启迪”等环节,使学生做到政史结合,在相互交谈、合作学习中体会科技的力量。

尤其是教师的有效引导,使教学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我们的启迪”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为祖国科技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过渡:

科技的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以上几方面,还有很多…

(3)现场调查,更多收获。

师:

展示“现场调查”(课件13):

作为一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听老师讲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的方式很多很多…

请问你还有哪些好的学习方式?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要求立即填写,上交)

生:

填调查问卷

师:

整理,公布结果

利用电视、广播、录像、网络等方式学习;科学技术带来的新变化,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科技进步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收集的能力,养成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方式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

同时认识到科技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过渡: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识到了科学技术作用巨大,那你有何打算?

3、知识延伸,内化素质

师:

展示“我的打算”(课件14),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你打算怎样为科技进步做贡献?

生:

各抒己见

师:

归纳总结。

作为一名中学生要做到:

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讲科学,爱科学;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展示在课件14上)。

师:

人物创新:

说出你知道的几位创新发明同学的名字,并试着讲一个他们的科技创新的故事。

生:

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鼓励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如:

“你知道的真多啊”等)

(此环节的设计重在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意识,培养从小热爱科学的习惯)

4、自我总结,整理提高

师:

展示课件“我的收获······;我的疑······”(课件15)

生:

七嘴八舌

5、思维训练,发展提升

(1)感悟践行

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致力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了“三系杂交水稻”,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他研究培育的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03年,杂交水稻为中国累计增产5000多亿公斤。

从以上材料中,你获得哪些感悟?

(本题属开放性题目,可围绕以下几方面思考:

中国科技的发展、科技发展对中国的影响、青少年的做法等)

(2)生活中的奇思妙想

课题要求:

用废旧报纸制作一把有靠背的椅子,椅面高度不低于40厘米,看谁的承重更多?

特别提示:

A、所用报纸数量不限。

B、报纸间可借助胶来实现连接。

C、椅子形状不限。

在同等承重情况下,以椅子本身重量轻者为胜

(学生分组自由设计)

6、总结全课

师:

同学们,茫茫宇宙,大千世界,奥秘无穷,我们生活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里,感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和文明,感受世界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不断学习,为中国的腾飞,为世界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7、实践活动

把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科技材料、事例收集起来,办一期黑板报或壁报。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成功之处在于转变理念,不再是学生围着教师转,而是教师围着学生转,教为学服务。

教学过程是平等对话的过程,在整堂课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和活动,让课堂教学成为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其次,我认为本节课转变了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我认为本节课体现了教师的“促进者”作用。

在整节课中教师的活动不多,但教师要不断的看,积极的听,感受学生的所思、所为,随时掌握学生情况,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自己去搜集、观察、研究、探讨,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这样的课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附录一:

1、短信:

空中飘满“小纸条”

1993年,最早的英文短信出现了。

中文短信直到1995年才面世。

1998年以后,短信服务日益成熟。

于是,走在大街上,呆在办公室里,到处都是短信的铃声响个不停。

即使是在家里,也难逃短信的势力范围。

短信最大的好处是便宜。

如今的短信,已经成为个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许多人,逢年过节不再写信打电话,谈情说爱不用写情书煲电话粥,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传纸条而代之以发短信……短信改变了许多人的交际方式;短信还被利用来参与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订阅每天的即时新闻或股票息……短信也提供了另一种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从大的方面说,短信俨然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最近看到一个统计,说中国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共发送了900亿条短信,以我国手机用户2亿户计,那么就意味着每个手机用户平均一年发送450条,也意味着电信等行业从中获得了超过90亿元的收入。

不仅移动电信从中获得大量的服务提供费,其他行业也蜂拥而上。

PDA,固定电话,还有互联网,都已经成为了提供短信应用与服务的平台,可以发送照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彩信业务也应运而生。

短信当然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2、网络:

更多的“网民”

全球互联网使用者已超过6亿,中国网民也将达到6000万之巨。

网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运用网络,除了收发邮件和看新闻、电影,大多是与工作学习相关的资料检索,还有下载软件、网络游戏等。

3、数码相机:

让胶卷“下课”

当今,传统相机(胶片相机)被一种电子摄影装置――数码相机取代。

数码相机主要是光电传感器、记录芯片、图像处理等部件。

数码相机算得上一种高技术产品,它必然是一种综合创新。

从2000年开始,第一代数码相机,起初是200乘300的。

再后来奥林巴斯较高级的数码相机,有210万象素,感觉好极了,尤其是在暗光下。

一般的室内开会,用它拍摄不用闪光。

另外还有富士PinePixS602等。

再过5年世界上90%的照片将是数码相机拍摄的。

据介绍,数码相机的好处是:

1)省钱,充足电就行,拍得不好删除就是了。

2)环保,节省资源。

3)快速,可以适应急需。

4)色彩表现胜过一般的胶片相机,当然不及专业相机。

5)适合于大批量拍摄。

6)图片容易不失真地长期保存。

目前的问题是:

1)坏了难以修理,修理要价极高,而且一年后这种型号就不再生产了。

2)快门速度不够,抓拍时常遇到问题。

3)耗电也大。

4)许多功能华而不实。

5)洗印照片较贵。

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数码相机日新月异。

现在能找到的缺点,几年内都可能解决。

4、DV:

即使不能成为张艺谋

数码摄像机(DV)既满足了人们记录人生的渴望,又帮我们省掉了刻苦钻研拍摄技术的种种麻烦。

“高科技”的力量就是在于可以让普通人轻松成为“高手”,不用研究什么景深、焦距、对比度等等的专业术语,有了DV,既使“业余”也没有关系。

那扇小小的显示屏使我们拍到的就是看到的,只要手指头够灵活,电池充足,就可以全程保存“过去时”。

5、信用卡:

一卡走天下

猛然发现我们的生活已经是半数字化了,口袋里的各种电子卡多了起来。

出门乘车时用交通卡,购物时用信用卡,看病时用社会保障卡,家里的水电煤和电话账单也直接从银行划账了事。

现在的电子卡品种之繁多,恐怕难以一一列举。

单单银行的信用卡就有很多。

口袋中带着一大堆卡自然比带着一大堆钱方便、安全,尤其是出差或旅游时,但是,要记住那么多的密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政府已经推出了社保“一卡通”、交通“一卡通”和银行卡“一卡通”等“一卡通”工程,这样就可以将各种名目繁多的卡集中在几张卡里,用起来自然方便得多。

一旦这些“一卡通”工程完成后,通往完全“一卡通”或“无卡通”的日子也不会远了,到那时,“数字化生存”就更近了一些。

6、磁悬浮:

80年后环游地球

说起2002年的上海,最出彩的事情莫过于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和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的开通。

前一件事让人们想像着8年后的上海,后一件事则使人们想像着80年后的世界。

上海磁悬浮示范线通车后,马上有人提出可以修建上海至杭州的磁悬浮线路,如此一来杭州的西湖就成了上海的后花园,而上海浦东的国际机场也成了杭州的国际机场。

另一种美好的想象是如果上海和北京之间有了磁悬浮,那么上海人就可以早上出发,中午时分赶到北京吃烤鸭,下午开个会,看个展览,见见朋友,或者玩上一阵之后,当天就可以赶回上海。

其实,不仅上海人存在如此美好的想象和向往,在欧洲,类似的想法同样盛行。

瑞士人正在洛桑开展一项1/10的模型试验,计划在地底150米深处相对真空的管道中建造磁悬浮网,像一个管道邮局系统将瑞士的各个主要城市连接起来。

德国人则提出在中东欧地区建立一个地面磁悬浮网的计划,将柏林、里昂、布达佩斯、莫斯科等中东欧的主要城市连接起来。

德国版的磁悬浮未来故事之一是在柏林的市中心上火车,仅仅3个小时之后就在布达佩斯的市中心下了车,喝上一杯咖啡,采购少许东西,然后,晚上又回到了柏林。

欧洲人还对有人提出的巴黎—上海磁悬浮线路充满期待。

科技界的无冕之王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磁悬浮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除了几条拟建的磁悬浮线路外,最具想像力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提出的真空磁悬浮线路。

这种磁悬浮线路将建造在地底下的真空管道里,设计速度可达每小时二万二千五百公里,几小时内就可以绕世界一圈。

也许到那时,太平洋都成了谁家的养鱼塘,去美国留学的女士先生们也不再算计着买打折飞机票,而改乘磁悬浮了。

不仅如此,美国人已经在开发磁悬浮汽车和磁悬浮飞机了,甚至是利用磁悬浮发射航天器。

日本人则早就在开发磁悬浮轮船,即使是先前很少谈及的中低速磁悬浮也被提议用来作为城市内的轨道交通系统。

也许80年后,汽车不用坐了,火车不用坐了,轮船不用坐了,飞机不用坐了,出门就坐磁悬浮吧,既快速又安全还环保,火车、轮船和飞机也不用在春运期间争抢客源了,因为磁悬浮已经一统江湖了(当然,不排除有另外更好的交通技术出现。

)!

7、转基因食品:

悄然端上餐桌

近10年的时间,转基因技术改造过的食物,已经悄悄地端上我们的餐桌。

中国自己生产的转基因食品虽然很少,但进口的恐怕不再是少数,比如我们现在吃的色拉油绝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

而美国市场上,转基因食品有近万种,英国有7000多种,甚至像冰激凌这类产品中都含有转基因,现在是想不吃都不行了。

转基因食品畅销世界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便宜:

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的价格仅相当于中国普通大豆的一半。

今天人类所掌握的转基因技术,已经可以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按人的意志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简单地来说,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产生新的物种。

比如说,把西红柿的基因嫁接到土豆的基因上去,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植物,地面之上结西红柿,地面以下长土豆。

有些玉米、大豆或棉花在被“嫁接”了某种基因(常常是细菌的基因)后具有了抗莠、抗虫害或抗寄生真菌的特性。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始于1996年。

当年全世界的种植面积仅为430万英亩。

到2002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已达1.45亿英亩。

目前,全球已有16个国家的600万农民以种植转基因作物为生。

美国是世界上生产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和50%以上的玉米、小麦是转基因的。

8、克隆技术:

换器官就像换汽车配件

2002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家、著名的克隆人组织Clonaid协会主席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地利用克隆技术产下了一位名叫“夏娃”的女婴。

自从1997年“多莉”诞生以来,科学家们已先后克隆出绵羊、牛、老鼠、山羊、猪、兔子和猫等7种动物,克隆人不过是科学发展顺理成章的下一步。

美国目前就有370个培育试管婴儿的诊所,大多数类似诊所都具备制造克隆人的原始生物材料和设备,而克隆技术的巨大应用潜力吸引了众多生物技术企业投身其中,可用来克隆人的基础设施正在成。

当然,克隆人类的行为在世界各国都遭到了同声谴责。

无论从伦理上还是从社会心理上,人们都无法接受这种“违背了自然本质,把神圣的人降格为物,从而使人成为技术操纵的对象”的产物。

但是,如果我们克隆的不是整体的人,而是人体某一器官,克隆技术就可能挽救千百万人的生命。

目前科学家正尝试着利用干细胞技术克隆人的器官——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一个胚胎干细胞分化发育出来的,如果在干细胞发育的过程中诱导它往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展,比如你需要肾,就让它往肾的方向发展,你需要肝,就让它长成肝——那不知就能救活多少人的性命,因为这样克隆出的人体器官,决不会与你产生排斥反应。

这种“诱导”干细胞的技术,乃是今天世界干细胞技术的尖端,它可以真正救人的命,又不触犯人类的伦理道德。

所以,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政府在禁止生殖性克隆(即克隆人)的同时,都不禁止治疗性克隆。

所以,将来可能会有这样一天,你的所有器官,都像是汽车配件一样,坏了就换上一个新的——这样会让你长命百岁吗?

对于那些靠试管婴儿技术也无法生育的夫妇,克隆技术可以使他们得到自己的亲生孩子。

但是,目前克隆技术对人类更实际的意义其实不在于帮人类生孩子。

科学家们说,克隆技术的第一个好处是能够更便宜更有效地生产那些带特殊基因的转基因动物,用于给人类治病。

而且,克隆技术也可以帮助人们多快好省地繁殖对于那些特别优良的动物品种,比如看到哪头奶牛产量极高,就可以“克隆出成千上万头来”。

9、DNA检测技术:

一纸检测报告会改变什么

我们已身处生物技术世纪,DNA检测技术一下子成了一件工具。

从亲子鉴定到犯罪嫌疑人的认定,确凿无疑的检测报告,心中自是忍不住念着科学技术的好儿:

这DNA真是个好东西。

生活中的故事印证了它,比如发生在美国的连环枪击案,为了找出凶手,将其绳之以法,警方真是费尽心力,差一点连铁鞋也跑穿了。

与此同时,法院的科学家们也没闲着,有了现代高技术的武装,好几般武艺上下左右地开弓,而DNA检测就是这好几般武艺之一。

由于这项检测只需借助一小片组织即可实现,因此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媒体曾援引美国洛杉矶庭辩实验室主管巴里·菲斯科的话说,“你甚至可以从帽带或者眼镜的鼻梁架上取到需要的完好DNA证据”。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心情也并不总是往好的一边改变。

在南京,一名10来岁的小男孩身患绝症,需要父亲伸出援助之手。

关键时刻,当爹的却是犹豫再三:

万一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不是不值得吗?

于是,他硬拉着老婆、孩子去做了亲子鉴定。

事已至此,无论结果如何似乎都不再重要,为人的最基本准则已然被打破,而对婚姻与情感造成伤害的不是那一纸检测报告,而是不信任强加于人。

其实DNA检测技术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并且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找到更多更广的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