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自己.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811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提升自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怎样提升自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怎样提升自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怎样提升自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怎样提升自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提升自己.docx

《怎样提升自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提升自己.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提升自己.docx

怎样提升自己

怎样提升自己

关于《360doc文摘》,写在前面的话

【360doc个人图书馆】是免费的知识分享社区,致力于让用户更便捷地收藏、管理与分享好文章。

经过十年的积累,用户收藏文章总量已达两亿篇。

《360doc文摘》是从用户收藏的海量文章出发,借由某个具体的切入点并由此展开话题,精选用户收藏的相关文章,再经过整理制作而成。

虽然篇幅不长,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为用户提供相对体系化的知识。

希望在这个阅读碎片化的时代里,让你我的智慧在《360doc文摘》汇聚。

亲爱的馆友们,如果喜欢就献花转藏吧!

如果有更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吐槽评论,我们期待你的反馈哟~

推荐序——为什么你没有百万年薪?

“你和年薪百万的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每隔几天,都会有一篇类似的文章登陆各大媒体门户,吸引着10w+的点击量。

其实,把这类文章都看遍后,你会发现它们说的其实是一回事。

所有“和年薪百万的人之间的区别”,都可以归结为效率上的区别;所有通往成功的转变方法,都能归结为四个字:

提高效率。

这种效率包括方方面面。

你别不信。

试想,同样是工作,高效的人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工作,你却沉浸在朋友圈中任时间流逝,最后只能在下班前把工作匆匆赶完;

同样是顾家,高效的人专心地陪孩子嬉戏,你却一边逛着淘宝一边敷衍着孩子,最后发觉自己买了一堆不实用的东西,又要再找时间去退货;

同样是社交,高效的人或跟知心好友喝茶,或跟生意伙伴驰骋,你却总去参加各式各样的饭局Party,交换了一堆再也不会联系的微信号;

同样是解决问题,高效的人会查阅资料,会请教前辈,会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你却只会闷着头自己想,最后连一个靠谱方案都拿不出来;

同样是看了“干货”文章,高效的人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纳入自己的实践系统,而你热血沸腾地勾勒宏伟志向,却在第二天闹钟响起时习惯性地赖了床。

——数数自己中的“枪”,是不是明白为什么成功会光顾高效的人了?

又或者,你也想成为高效能人士中的一员?

本期360doc文摘将带你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的逐步实现高效。

只要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实践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360doc个人图书馆】编辑部

目录

一、时间管理:

时间都去哪了

每天5点起床的人生,我真的赚翻了

一个不能更简单的“时间管理法”

读完工作效率翻三倍,从此以后不加班

下班后两小时,决定你将会成为怎样的人

二、社交技巧:

你会不会说话

不会聊天的人,如何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在讨论中怎样提出反对意见,不会让对方讨厌你?

如何练就高薪人士的高效沟通技巧?

三、思维转变:

打破思维的墙

为什么说绝大多数人都是“低品质勤奋者”?

牛人都是如何思考的?

5个让你受益终生的思维习惯

结构化思维应该如何训练?

很少人知道的“赛马理论”,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

每天5点起床的人生,我真的赚翻了

作者:

梁爽

今早和同事共进早餐,我精神已经很抖擞了,她还睡眼惺忪地没胃口,感觉我俩之间隔着时差。

她一身起床气地嘟囔着总也睡不够,问我一般几点起床,我回答,05:

00am。

看她长大的嘴巴,我知道她彻底醒了。

我早起的习惯,惊动了很多细心的读者,有人还到我的微博下留言,起那么早不困吗?

晚上几点睡呀?

怎么坚持早起呢?

我这个神秘的天蝎座决定不再神秘地讲讲自己晨型人设的养成术。

我读中学时,早起的习惯被迫彩排。

作文格写错了,练习簿涂改了,我就撕掉重写,追求完美是内心脚本,导致我完不成作业时,只能定好次日闹钟早起狼狈猛赶。

那时为了避免早起的痛苦,誓死戒除作业强迫症。

我读大学后,早起的习惯正式剪彩。

一是东部地区天亮早,对光线敏感的我自动早醒;二是同寝室有个学霸起床很早,她报名中级口译后,每天早起朗读英语。

我喊着“老学霸带带我”尾随她早睡早起,那时我俩清早轻手轻脚地洗漱完毕,找个风景优美的校园一角便开始学习。

尝到进步大、状态好的甜头后,从此早起固化成我的生活习惯。

后来工作了,结婚了,我每天早上5点左右依然自然醒。

1、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美好生活体验

我醒后不会赖在床上胡思乱想或翻来覆去,而是做两个平板支撑后迅速起床,因为有几个爱妃在等我翻牌:

看书、写文、锻炼或做早餐。

我喜欢在5-7点之间阅读,手机哑巴了,配偶还在睡,没有搅扰,静谧温馨,这是我和作者的私人约会时间。

作者在书中分享经验或表达观点,而我以共振共鸣或不同看法来回应作者,我边看书,边做笔记,过脑且走心,高效且专注。

灵感出没时,我就写文章。

在这个时段里,思绪最易厘清,心情最能沉淀,我常常敲击键盘都敲出节奏感,写到该出门上班了还意犹未尽。

当身体疏于照顾时,心生内疚的我不惜用清晨时间来弥补。

感觉缺乏运动了,就会铺开瑜伽垫,小声地放着舒缓音乐,让自己在一呼一吸间吐纳,在一拉一伸中强韧;

感觉缺营养了,或煮杂粮粥,或榨豆浆,或泡花茶,用食补来增强体质。

每天早上的两个小时,让我远离一切信息熵,可以淡定从容、有条不紊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种体验真美好。

2、长期坚持早起,会活出升级版的自我

你一定听过科比·布莱恩特的名言,“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他说:

每天洛杉矶早上四点仍然在黑暗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矶街道上。

一天过去了,洛杉矶的黑暗没有丝毫改变;两天过去了,黑暗依然没有半点改变;十多年过去了,洛杉矶街道早上四点的黑暗仍然没有改变,但我却已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我的大学学霸舍友,大学四年坚持早起学习,中级和高级口译都过了,后来去了她梦寐以求的名校读研究生。

我以前有位做外贸的朋友,负责南美市场,她告诉我她四点半起床发邮件,这是她和国外客户同频交流的时段,她的业绩也是扛把子级别的。

很多高产作家早上四五点钟起来写作,村上春树凌晨四点左右起床写小说,灵魂有香气的李筱懿也是四点多起来写文章。

每份坚持,都是伴随着痛苦和收获,把早起的时间充值到改变人生的一万小时定律中去,最后化作更强健的肌肉,更优秀的成绩,更出色的业绩,以及更多产的成果,他们都变成了升级版的自己。

3、晨型人的早起配方大公开,如何不痛苦的早起并保持高效?

01

早起倒逼自己养成早睡的好习惯

晚上刷手机睡不着的人早上闹钟叫醒不来,而很多早起的人都能早睡,这是睡眠守恒定律。

有个标题叫“晚睡,是想和自己多呆一会“,我多想说早起也能啊,而且从科学的角度上更健康,夜猫子的身体素质哪能PK过晨型人?

我的学霸室友晚上十点睡觉,早上五点起床,几乎每天夜跑,我羡慕死她的好状态了,从皮肤到气色,从身材到成绩。

我现在11点不睡,就觉得眼皮上被抹了胶水。

睡眠质量奇好,一碰枕头就能不省人事,夜里雷雨交加我一概不知,上下班路上也要见缝插针地眯一会。

02

早醒后找到迅速进入状态的方式

《大方》杂志采访村上春树时,村宝说“写长篇小说时,基本都是凌晨四点左右起床,从来不用闹钟,泡咖啡,吃点心,就立即开始工作。

重点是,要马上进入工作,不能拖拖拉拉。

我的经验是,醒来还在床上翻来覆去,容易一整天都头晕脑胀;早起后拖着不干正事,我会因为浪费时间精华而深感沮丧。

而如果我醒来后做两三个平板,出卧室后干搓脸半分钟,头脑清晰后,马上投入到看书、写文、锻炼或做早餐中去,那开了个好头的一天就有好彩头。

03

思考性事项>操作性事项>不重要事项

早上精力充沛,状态上佳,适合学习和思考。

比如用来深入阅读、练习外语、听公开课、建立知识体系等,比如平时被推着走的自己,可以静下心来想想人生的轻重缓急。

操作性事项如果不急,没必要用这个时段来做,回复邮件会让人觉得工作超长待机,用来做家务处理杂事更是把早晨大材小用。

还有些不太重要的事,像是上朋友圈商学院,刷微博热门八卦,如果把这些琐事前置到一天之计,那真是把早晨暴殄天物了。

04

不妨从早起半小时开始试试

前几天,编辑群里的小易问我,她忙于钻业务、写稿子、提升自己,强烈感觉时间紧张,她也看上早起这块肥肉,但是试着早起后反而更没精力。

没有早起习惯的人突然早起一两个小时,大多会把一整天的状态搞得很夹生,还高喊”早起毁一天“,错误的方法白瞎了一颗想自我突围的心。

我建议不妨从早起半小时开始试试,甚至一刻钟,循序渐进,配合早睡,慢慢调整生物钟,起床后做你最感兴趣的事,然后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早起方案。

相信我,早起也是会上瘾的。

早起于我如同夏至,因为那天太阳到达北回归线,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它拉长了我的白天,让我更有生机,更感光明。

我想到熊培云的诗句,“你是你的沧海一粟,你是你的万千可能之一种”,早一点起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成为更好自己的可能性也会更大一点。

——来自馆友Hydrangea紫阳的馆藏Hydrangea紫阳

ID:

19192312

星级:

当前馆藏:

71篇

建馆时间:

2014年09月02日

图书馆访问量:

378次

一个不能更简单的“时间管理法”

作者:

古典

自年初开始,我开始坚持每天在微信群里发“清晨三件事”,竟已37天。

有趣的是,我默默的发也不拉拢谁,慢慢的竟已有一百多人一起“发”了起来。

这想法最早来自某本时间管理的书,上世纪某个牛逼的企业求助管理大师效率翻倍的方法。

对方让他每天把最重要的三件事写下,然后做完就划掉一个。

然后大师信心满满而神秘的说——显然也因为这个方法太简单以至于不好意思收费——你先跑一年,一年以后按效果算钱。

一年后,这哥们收到了三万美金的支票。

当年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感叹大师的聪明——要知道,我尝试过各种自我管理的方式,发现两个秘诀——第一,好用的都是最简单的。

因为每天人能够回归到“自我管理”的位置的时刻实在太短。

就好像在路上走着,能停下来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走,如何走会更好的时刻不占过程的百分之一,一旦这个方法笨重而繁琐,就根本不去执行啦。

于是想试试了。

试试就是试试,别问我试试是谁。

但第二天咧着嘴醒来的时候,又忘记了。

这是我领悟出来的第二个秘诀——只有真正忙到缺时间的人,才需要时间管理。

其实大部分热衷于时间管理的人,根本不是时间管理的方法不对,而是他们的问题在其他环节:

要不效率实在太低,要不想做的事情太多太杂太乱,少做事就有时间了——怎么说的,以大部分人效率之低,根本就没有到需要管理时间的地步。

终于到今年年初,事情越来越多,我觉得需要来点时间管理。

于是我每天早晨会列出当天需要做的三件事并发到群里去。

格式大概是这样:

“37/100#清晨三件事#昨天的回顾今天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

这里面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1、早上想

最好的制定时间,就是早上刚起来,床气刚刚散去。

此时大脑还没有被信息刷屏,能分辨轻重缓急。

窗外阳光灿烂,繁(cao)忙(dan)的一天恍如隔世,能定出更加靠谱的计划。

所以我把这个方法叫做清晨三件事。

或者临睡前也是非常好的时机。

所以,要么早上刚起,要么临睡前。

如果你完美主义可以分两次,或者早上晚上找个时间就好。

2、写下来

以前也有早上起来想想每天干什么的习惯,但没记录,没发布,也不可能有回顾。

这样一天下来,“目标损耗”的情况就常常出现了。

(目标损耗就是我们由于不愿承认计划和现实差距而产生的偷偷降低目标标准的行为,比如你心里计划背100个单词,实际背了50个,你会安慰自己这也还不错。

三件事情做了吗?

说没做也做了,说做了好像又没做。

很多时候,第二天的事情又淹没过来,无暇顾及,再见到这件“重要的事”已经是好久之后。

真正的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带来的内疚感,比本身不做这个事情的损失好像还要大。

所以,写下来!

3、加进度

给你的计划加上“进度”,试试坚持100天。

比如第16天的计划前标明16/100。

这样有两个很明显的好处:

只要简单加上这样的计数进度,就更加容易持续下去,减少半途而废的可能。

同时,仅仅是每天看着数字增加这件事本身,就让人多了些成就感,因为有“看得见”的进度和效果。

4、发出去

一直到这里,这还是一个自我时间管理工具,但是一旦你公布出去,就不一样了。

对于我来说,我会每天早上把计划发到生涯规划师微信群里面。

其实一开始,我写出来也不好意思发群,因为一方面涉及一些隐私,可能会影响工作;一方面做不到第二天被人看到很不好意思。

但是一想到今年新精英的战略有一句叫“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还是一咬牙一跺脚投入了群里面。

想不到收益很多。

第一收益就是公众承诺带来的执行力

无论再忙再想休息,我还是会去发三件事,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

一件写下来的事情,你总不好意一连三五天总拿出来吧,实在有负我个人成长导(hu)师(you)的盛名,所以只好对自己说:

“装逼就是祸,写了就要做”

一旦做了,又总忍不住要做好才拿出手,所以如果计划制定的不靠谱,往往干到很晚才休息,然后在回顾的时候写:

“下次打死不乱定计划了!

这种事情来回几次,慢慢的居然让我养成了两个很好的心态:

今日事今日毕;指哪打哪不贪多。

前者用来修炼心安,后者让我对自己的能力体力有所察觉,指哪打哪,打不到不指,时间一长,自信满满。

第二收益是获得协作

很多同事看到我写今天下午要做某事,会提前和我约时间;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会议,会主动要求参与;群里同学对我做的事情有建议及时说一句,会很有帮助——有次在群里谈到与NCDA的主席沟通,结果群里AMY就给了我很多相关信息和建议,因为他们有人刚谈过。

如果是一个公司里的人都这么做,基本效果类似每天早上开了一个精益创业站立会,效率倍增。

互联网团队往往不在一起上班,更应该考虑。

第三收益是带来领导力

行动是最好的领导力。

我在我自己的大学同学群天天发,几周以后,他们也开始打卡。

榜样力量无穷啊。

第四个收益是带来资源

光是讲清楚你想做什么,在一个高支持度的社群就已经能获得很多支持了。

比如中学生生涯课程众筹课在业内是一个奇葩,20多天时间里,在根本没人招生的前提下,大家人拉人自己开了一个不在新精英排课计划内的班。

这事的缘起就是有一天我写了一个清晨三件事,有一件是“中学生涯备课”。

然后有人问起,有人提议,有人牵头,一堆人参与,20天以后,课开成了。

这一个月,我从自己发的三件事里面勾搭到的人包括:

3个企业的高管建议者、2个合作伙伴、1个跑步教练、1个设计高手、1个医生、1个律师还有很多各行业的好朋友。

你的三件事,也反映着你的焦点,你的特色,也会受到群体的力量。

如果你真的缺乏资源,你也可以在里面寻求帮助,大家的资源多到你想不到。

不过慎用,目测一个月一次到两次大家比较喜欢,但是每周来一次,就有点讨人嫌了——自己不想办法吗?

至于会不会有隐私泄露的问题?

——我自己会想一下什么能发,什么需要改个名字,比如用字母代替名字,把会议的名字模糊掉等方法。

总体来说即使有风险,沟通的收益也比风险大。

——来自馆友kenrosy的馆藏kenrosy

ID:

22033677

星级:

当前馆藏:

50篇

建馆时间:

2015年02月23日

图书馆访问量:

823次

读完工作效率翻三倍,从此以后不加班

作者:

高地清风

如果你是喜欢加班的创业老板,或是自愿屈从老板胁迫的员工,或是周期性临时任务加班人员(比如电商双十一加班),请点右上角关闭本页。

此文专治白天拖着不干活或者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到了晚上加班加点到痛苦不堪的拖延症加班患者。

你为什么加班?

时间都去哪儿了?

加班说白了就是你的工作任务在八小时内没完成,需要加时赛。

那问题不是出在任务上就是在你身上,我们来一一分析:

1.第一个问题就是低估了工作量

活没干完最常见的现象是低估了任务量,活越干越多。

而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种情况:

收到的任务没记录

就是因为没有记录所有要做的事情,导致任务有遗漏和忽略,甚至遗忘,等到下班或他人问起才突然想起来。

没办法只有加班。

如果你频繁出现这种状况,可能这份工作就有点危险了。

复杂的任务没拆分

首先,大脑对于复杂的任务会有认知负荷,就会天然的逃避拖延。

其次,复杂任务如果不拆分,最后很难准确估计时间。

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完成复杂任务需要四步,每一步又需要两三个环节,可能还得对接三五个人,简直是个深坑。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任务膨胀”现象。

这个坑很深,大家一定要避免。

计划外紧急任务

更多的情况是你不找事情但事情来找你,本来我这个计划好好的,正准备进入“工作霸王”模式,但是突然老板说:

“你来干点这个活儿”,你的同事说:

“这个该怎么办啊?

”使得你原先那种满满的斗志一下子就像气球放了气一样,你看着密密麻麻的那张计划表,你知道,好,今天我不可能做完了。

(当然,你可以拒绝,具体方法参考昂sir文章,传送门在此。

2.第二个原因是低估任务耗费时间

有个定律叫做候世达定律:

“做事所花费的时间永远永远永远比你预计的时间要长很多,即使已经考虑了候世达定律本身。

为什么?

因为你除了要考虑前面的任务膨胀还得考虑你完成任务的用时。

悲剧的是,绝大部分时候,我们总是高估自己的:

高估自己能力

这种情况是一方面对任务缺乏了解又对自己盲目自信造成的。

以为自己很快能搞定,做起来发现hold不住,需要很多时间。

还有就是把所有的任务都安排在同一天,但人不是机器,不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状态。

低估意外干扰

计划外任务也是干扰,但还算任务。

最可怕的是无意义的干扰,有数据显示,进入深度编程状态后的程序员被打断后需要平均要花15分钟才能回到工作状态。

如果代码复杂,时间会翻倍。

除此之外还有你自己突然冒出来的无关工作的想法造成的内在中断。

比如你突然想起还有一个事儿或者灵感,你怕忘了,要拿个本子记下来。

这个过程本身也会耗费时间。

未来盲目乐观

有研究证明大脑在考虑未来的时候通常是很乐观的,于是我们特别喜欢“虐待”未来的自己。

通常任务来了先是东搞西搞,看今天时间不多了就说:

“没事,明天就有空来做了。

”拖了几天后开始焦虑恐慌,直到最后那一刻,你终于无处可逃的时候,在死限(deadline)临近时哭着把事情做完。

现在流的汗和泪,都是当初脑子进的水。

应对原则和方法对策

应对原则是心法,要真正认可并放在心里。

只要遵循照做,就一定会有收货。

我们来看任务处理的四项基本原则:

1.记录原则

除了吃喝拉撒的日常琐事,其它都建议随身记录一下。

除了避免遗忘以外,记完大脑就会立刻轻松很多。

记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能让问题显现。

这里推荐一个APP叫“嘀嗒清单”,记录任务,还设定优先级,很方便。

2.拆分原则

任务拆分做到位就已经在时间管理方面超越80%的人了。

拆分是比较费脑子的,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能有效规避任务膨胀,大大提升复杂任务的执行动力和执行效率。

如果嫌麻烦而逃避,很可能会事倍功半。

而且脑子不用会变傻的,多做拆分还能预防老年痴呆症。

3.时间悲观原则

不要对自己拥有的时间太乐观,我们的时间分为用来完成任务的“可用时间”和吃喝拉撒睡、发呆、分心、娱乐等等“不可用时间”。

我做过一个调查,每天用于完成任务的时间不到7个小时,这还不包括外部因素的“占用时间”和内部“中断时间”。

自己拆分任务算到最后,真正的自由时间不多。

4.缓冲原则

就是不要把任务量安排满,最多安排三分之二的工作量如果把任务排满,你就没有为机遇、可能性留出空间,肯定会被虐的非常非常惨的,越是新手越是喜欢一天吃个胖子。

最重要的不是安排了多少计划,而在于时间的高效利用率。

听完那么多原则感觉整个大脑都不太好了,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把时间当做情人。

没错,就是把时间当成你的男神或者女神,然后充满激情的去追求它。

我们来看

推倒时间情人的两个大招

第一条:

限制工作时间

限时工作法来自StevePavlina,是通过抽样记录时间的使用情况,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限制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

有人说听起来很像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详细了解请阅读《奇特的一生》),其实是有不同的。

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有三个问题:

首先,频繁重复记录时间这个行为本身的成本很高,很难坚持。

其次,柳比歇夫只有记录没有输出,很难把问题显化出来。

因此很难产出改善策略。

第三,柳比歇夫过于传奇,他的成功属于个案,没有重复性。

限时工作法更容易复制,第一步:

抽样记录时间获取样本。

你不用做大量重复的时间记录,每半年记录一星期就可以了,如果想提升工作效率就记录工作时间做了哪些事情,总之只记录你想改善的部分。

第二步:

输出结果。

就是让时间看得见。

把记录的结果数据分成两类,一类是有效一类是无效,哪些对你工作真正有效的抓住重点的就是有效,哪些偏离重点的不能产生效果的就是无效,然后除以一个比例就可以了。

(效率比=有效时间/总的时间)

第三步:

通过压缩工作时间来提升效率比。

通过输出的数据,你会发现加班这种延长工作时间的选择实在是太愚蠢了。

你会把强迫自己努力工作的压力感和拖延工作的焦虑感转向提升工作效率的成就感。

当你压缩工作时间后,大脑认识到工作时间很紧迫,你突然间就会变得极有效率。

当Pavlina使用这个办法后把效率比从25%猛增到90%,后期稳定下来也是三倍的增效。

第二条:

逆向日程表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发明的一种逆向日程记录方式。

往往我们日程表里记录的全是工作、学习任务等等,看到密密麻麻的日程,上班的心情可能比上坟还糟糕。

但如果日程表是要去哪玩、约会、娱乐,你会感觉分外期待。

工作日早晨困的起不来,而假期出游日天还没亮就兴奋醒了。

逆向日程表就是记录下班时间后的让你充满期待的日程安排。

当你发现如果想要玩个痛快就必须几点下班,如果你常委屈自己放弃爱好时间,就把日程换成跟异性的社交活动吧。

一旦你决心不加班,你的大脑也会立刻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感,就不会被汪峰或其他热点干扰。

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当你谨记四大原则并熟练使用俩项目大招后,久而久之你会形成关注时间性价比的习惯和非特殊情况绝不加班的工作风格,你的工作也一定会有起色。

曾经玩过一个游戏叫做《异域镇魂曲》,我认为它是所有游戏当中最深刻、最伟大的一部。

里面有一句话叫做“时间不是你的敌人,永恒才是你的敌人”。

所以,缺乏紧迫感才是你的敌人,而时间永远是你最美的情人。

——来自馆友sias16846的馆藏sias16846

ID:

413468

星级:

★★★★★

当前馆藏:

285534篇

建馆时间:

2009年10月24日

图书馆访问量:

199万次

下班后两小时,决定你将会成为怎样的人

作者:

特立独行的猫

我叫特立独行的猫,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