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709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散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古代诗歌散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古代诗歌散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古代诗歌散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古代诗歌散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散文DOC.docx

《古代诗歌散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散文DOC.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散文DOC.docx

古代诗歌散文DOC

 第九章先秦两汉的诸子与历史散文

  我们先来看第九章。

这一章讲授先秦到两汉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内容非常多,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包括:

  一、诸子散文

  

(一)《墨子》文章的特点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三)《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四)《荀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五)《韩非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二、历史散文

  

(一)《左传》叙事文学的成就

  

(二)《战国策》的特点

  (三)先秦历史散文的叙事艺术特点

  (四)《史记》的文学成就

  (五)《汉书》的特点

  一、诸子散文

  

(一)《墨子》文章的特点

  墨子散文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下三点:

  1.语言质朴。

墨家的思想,就其对整个社会文化的看法来说,是提倡质朴和实用,相应的,《墨子》的文章对一切语言文字的表达,也强调有切实的内容,以道理服人,反对无益于实用的修饰与文采。

  2.注重逻辑推理。

因为墨子注重言说的逻辑性,在逻辑思维方面很有成就。

《墨子》一书说理朴实,不事雕琢,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如《兼爱》

  3.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

为了说理,墨子常举事例,有时甚至假设事例,开创了诸子以寓言助说理的先河。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孟子是先秦诸子中散文成就很高的一位,他的散文特点主要表现在:

  1.善于辩论

  

(1)善于设置语言陷阱,即所谓请君入瓮之法。

比如孟子劝诫齐宣王行仁政,批驳农家主张,都是运用此种技巧。

同时孟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说理,如孟子与齐宣王论仁政,逼得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

  

(2)善用排比、反问、比喻、寓言等语言修辞来帮助自己说理。

《孟子》中的寓言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齐人乞墦”一段颇有小说的意味,讽刺力很强。

  2.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

  孟子的论证方式,有一种跳跃地得出结论的方式,使他的论证给人简洁有力的感觉。

比如孟子批判杨朱和墨子:

“杨朱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种论断很容易显示出一种斩截绝对的气势。

  (三)《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庄子》散文》的特点:

 

  1.用诗性语言来表达哲学思想

  庄子因为天下沉浊之人不足以与“庄语”,所以以“三言”,也就是“卮言”、“重言”、“寓言”,来展示自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的精神境界。

因此“三言”是《庄子》一书的精髓之所在,《庄子》的艺术特色皆由此而来。

  2.大量运用寓言

  《庄子》一书中寓言有二百多个,长者千言,短者二十几字,有时甚至一篇文章全部由寓言组成。

这些寓言大多是用虚构的手法创造出来的。

而且庄子的寓言叙事情节曲折,而且能把事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生动,《盗跖》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3.文章结构有“断续”之妙

  文章结构的断续之妙是指《庄子》文章大多皆由寓言连缀而成,看似不相关,实则由哲理思想一脉贯穿。

如《逍遥游》一篇,开篇就写鲲鹏变化,然后说到蜩与学鸠、斥鴳,接着又讲宋荣子、列子的故事,并引出至人、神人、圣人之“无待”境界,然后下文一口气说了许由、接舆、惠施等人的故事。

文中的这些故事看似各不相关,实则都是围绕“无己”、“无功”、“无名”这一哲理展开的。

  4.语言自由灵活,文风汪洋辟阖

  《庄子》的语言语言自由灵活,文风汪洋辟阖,如《逍遥游》开端部分对鲲鹏变化和大鹏徙于南冥的夸张描写,以及对藐姑射神人的描写就给人发想无端、汪洋恣肆之感。

  (四)《荀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荀子》散文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多长篇大论,且能围绕一个论题展开周密详备的论述,析理精微又逻辑谨严,是非常成熟的论说散文。

如《劝学》、《修身》、《礼论》、《乐论》等,都开宗明义,提出自己的主张,然后围绕此论点从各方面展开论述,以求论点鲜明。

  2.具理性思辨力量。

荀子散文已不限于一般以具体说明抽象,而是用大量确凿无疑的可靠事实,来论证某些颇为玄奥费解的科学原理。

这种议证交融,使文章更有具有理性思辩色彩,如《解蔽》等。

  3.文采斐然,长于比喻,且造语精练。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都是著名的格言,而《儒效》中对圣人的描写则传神尽相。

  (五)《韩非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韩非子散文的艺术特点表现在:

  1.举例切近现实,分析一针见血,行文逻辑严密,语言冷峻峭拔。

《韩非子》善于运用各种逻辑辩难手段,其行文的逻辑力量,远在先秦其他诸子之上。

如《五蠹》为先秦说理文的第一长篇,全篇从王者当以法为教出发,斥责“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商工之民”为毒害国家政体的害虫,行文逻辑极其谨严周详。

  2.善于运用寓言。

且多以较为平实可靠的历史事迹或现实生活为题材,实而不玄。

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或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之事,虽形制短小,但妙趣横生,意味深长。

  二、历史散文

  

(一)《左传》的文学成就

  《左传》是先秦叙事文学的高峰,它的叙事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叙事之工;行人辞令之美;人物性格之鲜明;语言言约义丰、浅近明快。

  1.叙事之工

  

(1)叙事具有明确的构思意识,一般首尾完整,结构严谨,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有条不紊。

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

《春秋》中仅有“郑伯克段于鄢”这么一句话,而《左传》则详细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包括武姜为什么厌恶郑庄公都作了交代。

尤其详尽地交代了郑伯对其弟叔段采取的谋略,整个叙述不枝不蔓,简洁明快。

  

(2)得当地处理了事件的详略轻重,主题意识明确。

如在“殽之战”中,文章依次写了蹇叔哭师、秦师骄狂、弦高犒师、晋伏秦师、晋释秦帅等细节。

不仅揭示秦师败灭原因,而且借以申发劳师袭远者必败的战争观和政治观。

既有宏大叙事,也有个体叙事,读来引人入胜。

  (3)叙事者具有全知全能的视角,并主宰叙事。

这使得《左传》不仅可以以“君子曰”方式评价事件,也使细节描写成为可能。

  2.行人辞令之美

  所谓行人,是指奉命出使的使臣。

《左传》记载了大量的使臣的言辞,他们经常称引《诗》、《书》等先王典籍,和顺以言其志,委婉以道其情。

如襄公二十六年秋七月,齐侯、郑伯因为卫侯为晋所囚之事,一起入晋为卫侯求情。

晋侯赋《嘉乐》以称道二君,齐侯赋《蓼萧》称赏晋侯恩泽及远,郑伯赋《缁衣》表达对晋侯的忠心不贰,后国子赋《辔之柔矣》劝告晋侯为诸侯盟主宜恩威并施,子展赋《将仲子兮》警告晋侯人言可畏,最终用诗劝动晋侯放了卫侯。

  3.人物性格之鲜明

  《左传》善于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变得鲜活而丰满。

以公子重耳为例,《左传》利用几个细节描写了重耳从一个颐指气使的贵族公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过程。

在重耳自狄适齐的途中,“乞食于野人”,想不到野人“举块以与之”,重耳盛怒之下,便欲“鞭之”,贵族公子的派头仍然很足。

到了齐国,贪恋舒适生活的重耳不想再奔波了,姜氏便和子犯用酒灌醉重耳,带他离开齐国。

重耳醒来后,“以戈逐子犯”,这显出重耳尚未成熟。

到了秦国,当怀嬴责问曰:

“秦晋匹也,何以卑我”时,重耳“惧,降服囚命”。

从这一个细节可以看出重耳在政治上的成熟。

  4.语言之言约义丰、浅近明快

  《左传》继承了《春秋》词约义丰的优长,如以“舟中之指可掬”来形容晋军败后争相逃命的惨状。

《左传》也擅长使用浅近明快的语言,与此前《尚书》的晦涩迥然不同,这使得《左传》成为先秦叙事文学的典范,对后世叙事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战国策》在艺术风格上介于子、史之间,这表现在:

  1.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描写了一系列“士”的形象,开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之先河。

如《冯谖客孟尝君》中,作者采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等手段刻画了冯谖藏而不露、装愚守拙、巧于试探的行为。

接着通过“冯谖署记”、“矫命焚券”、“市义复命”、“复谋相位”、“请立宗庙”等一系列情节,表现他知恩图报、远见卓识、果断善谋的性格,将一位有胆略、善筹划,同时又恃才放旷的“奇士”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2.多记策士之语,即纵横家游说之辞,彰显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的风格特点。

《秦策一》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一段,极尽夸饰,层层铺展。

先说秦国的地理优势,铺叙东西南北四方;次说秦国国富兵强;最后以称帝的前景撼动对方,而历数君王、车骑、兵法各种有利条件。

排比夸饰,气势丰沛。

语词排偶,辩丽宏富,这样的笔法对后世辞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好用譬词,尤其善于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有效地起到了说理的作用。

许多寓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狡兔三窟”、“抱薪救火”、“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等直到今天还被广泛地运用。

  (三)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特色

  1.在叙事目的上,是经由对事实的记叙总结或揭示关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经验或教训。

  2.在叙事视角上,通常采用第三人称客观叙事的方式,只描述外表可见的言行,不写或很少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3.在语言方面,史官叙事以简洁和理性化为特点。

  (四)《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例

  《史记》开创的纪传体成为中国正史的标准体例。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

这五种体例各有区别,相互配合,一起组成了庞大的历史叙事网络,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图。

  2.刻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1)在人物选择上偏好那些“倜傥非常之人”、“奇人”。

司马迁笔下的“奇人”,有的处于弱者地位却与强者的博弈中显示出刚烈气节,如刺客;有的社会地位低微而品节高尚,取得卓著功业,如滑稽、游侠;有的身居高位而不居尊自傲,如四公子;还有的遭际坎坷而忍辱负重,最终功成名就而流芳千古,如勾践、伍子胥、屈原、李广等。

司马迁对这些人物倾注了大量的感情,也寄托了自我的人生悲慨。

  

(2)不仅表现人物的外部特征,也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擅长通过人的行事来展示人的内心,尤其是富有意味的细节描写。

如《曹相国世家》三次写到刘邦的“大喜”,刻画出刘邦的多疑猜忌、萧何的谨小慎微,把君臣间微妙复杂的关系显露无遗。

《史记》还善于运用细节刻画人物性格,如刘邦微时的豪放无赖,陈平为乡人分割祭肉想到宰割天下等,都是由细琐的事件呈现人物性格。

  3.叙事艺术高超

  

(1)有“事核”的特点,也就是叙事有坚实的依据。

在《刺客列传赞》中,司马迁说:

“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

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这说明司马迁对史料的判断有自己的依据。

  

(2)精心剪裁,其叙事缜密清晰,井然有序。

《史记》中写秦、楚用兵路线,顾炎武《日知录》认为“盖自古史书兵事地形之详,未有过此者”。

《史记》的一些看似无关的闲笔,实则是巧妙布局,为下文叙事作了很好的铺垫。

如“鸿门宴”中座次的描写,便是“急煞人事,偏用缓笔写之”的“摇曳法”,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3)擅长运用“互见法”。

所谓“互见法”就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多处,而以一处的叙述为主。

这不仅避免了叙述的重复,也是为了使每一篇传记都有审美意味上的统一性。

如项羽性格非常复杂,难以用一种标准来评价他。

为了突出其英雄形象,本传对他几乎全部作正面描述。

而把他许多政治、军事上的错误放在《淮阴侯列传》中去写,借韩信之口,指出项羽的匹夫之勇、迁逐义帝、失天下之心、妇人之仁等诸多缺陷。

至于他政治上的幼稚愚蠢则多是放在《高祖本纪》中描写,并拿他与刘邦进行对比。

综合数篇,读者便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立体的项羽。

  4.语言具有洁、峻、朴的特点

  

(1)所谓“洁”,是指语言精练明洁,生动传神。

如《淮南王传》中,司马迁用“欲”、“畏”、“恐”、“念”、“亦欲”、“时欲”、“偷欲”、“计欲”等字词,把淮南王犹豫侥幸之心理情状表现得毫发毕现。

  

(2)所谓“峻”,是指语言高峻脱俗。

作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顶端,驾驭全局,冷眼旁观,对人、事作出准确的评判。

如《外戚世家》记载窦皇后与其弟窦广国失散而复聚,“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一个“助”字,意味深长,写出世态人心。

  (3)所谓“朴”便是平淡、朴质。

司马迁有时候有意利用当时通俗的语言,如陈涉故人“夥矣”之叹。

有时引用当时的俗谚、格言,如《李广传赞》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类。

这些形成《史记》之质实、朴拙、厚重的审美风格。

  (五)《汉书》的特点

  《汉书》特点表现为平实、谨严、整齐。

  1.平实是指它思想正统,不作险怪惊奇之论,叙事说理不离中正之道。

  2.谨严是指《汉书》体例一定,谋篇布局严密有法,记事详备而删减精当,尚剪裁而词少芜蔓。

  3.整齐是指语言上张弛有度,谨严重法,具有骈化的倾向。

  第十一章唐宋八大家与唐宋古文

(1)

  《第十章 唐前单篇散文》的内容只要求大家简单了解,考试中涉及的也非常少,大家简单阅读即可。

《第十一章唐宋八大家和唐宋古文》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内容则比较多,具体如下:

  一、古文与古文运动

  二、韩柳古文

  三、欧阳修的古文

  四、苏轼的古文

  一、古文与古文运动

  

(一)古文的概念

  古文是针对唐代盛行的骈文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文章体类。

因为其流行主要是在“今文”即骈体文形成以前的秦汉时期,故而被称为古文。

  

(二)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中唐时期韩愈和柳宗元倡导的反对讲究骈俪对偶、追求音韵和谐的骈文,继承和复兴先秦两汉散行单句的古文的文学革新运动。

古文运动的宗旨,从内容上来说,是排斥佛老,推尊儒学,主张文道合一,强调作文应当以明道载道为根本目的;从形式上来说,是反对骈俪文风,提倡学习先秦两汉时期的散体文,主张“词必己出”。

韩愈和柳宗元不仅提出了复古的古文理论,还在古文创作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他们领导的古文运动开启了一代文风,对当时和后世的散文发展影响深远。

  第十一章唐宋八大家与唐宋古文

(2)

  二、韩柳古文

  

(一)韩柳的论说文

  1.韩愈的论说文

  韩愈的论说文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宣导儒家思想、旨在恢复道统的作品,另一类主要是针对社会现实作“不平则鸣”。

  

(2)艺术上不拘一格,除了正面辩说之外,还善于借助比喻来阐说事理。

  2.柳宗元的论说文

  柳宗元的论说文具有以下特点:

  

(1)以政治、历史事件或人物为题材的文章,风格气势磅礴,文笔犀利,长于辩驳,立论不俗。

  

(2)带有杂文、寓言性质的论说文,这类文章相对来说更具故事性。

  

(二)韩柳的碑志、传记

  1.韩愈的碑志、传记

  韩愈的碑志、传记的特点表现为:

  

(1)碑志写法上不拘一格,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心态,又往往借人物事迹对社会现象发表议论,人物刻画能够做到“一人一样”。

  

(2)传状在叙事中或杂议论,或含抒情,注重以细节展现人物性格。

  2.柳宗元的碑志、传状

  柳宗元碑志、传记的特点表现为:

  

(1)刻画人物生动传神。

善于以典型事例传写人物生平事迹,形象生动而不失其真。

  

(2)小人物传记常借人物以针贬现实,或阐明事理,如《种树郭橐驼传》等。

  (三)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柳宗元山水游记具有以下特点:

  1.善于营造如其诗一样的意境,山水自然往往在幽泠孤寂中透着凄清幽怨。

  2.善于运用诗的语言,凝练而优美。

  3.在以往散体文多以叙事、议论为主的基础上,发展出偏重抒情的一种散文类型。

  (四)韩、柳异同

  韩愈和柳宗元在古文理论和古文创作上都有同有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理论主张来说,二人都提倡“文以明道”,文道合一。

但韩愈的“道”主要是指儒家之道,极力排斥佛老。

柳宗元的“道”主流虽是儒家之道,但统合各家,包括佛老。

  2.在情感的表达方面,韩愈主张“不平则鸣”,柳宗元则相对较为含蓄。

  3.文章风格上韩文雄浑,柳文峻洁。

  第十一章唐宋八大家与唐宋古文(3)

  三、欧阳修古文

  关于欧阳修古文,我们主要从他的古文理论和古文创作两方面掌握。

  

(一)欧阳修的古文理论

  欧阳修古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纠正了柳开等人重道轻文的倾向,提倡文道并重,强调文、道二者的相对独立性。

  2.提出了“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简而有法”的古文创作主张。

  

(二)欧阳修的古文创作

  欧阳修古文创作成就很高,其古文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体类多样。

政论、史论文义正辞严而又从容不迫,情辞慷慨而又纡徐婉转;亭台记文多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迂回曲折兴味无穷。

  2.艺术风格,概括来说是文辞简劲而又疏宕,议论准确而不繁复,剪裁有法,俊逸有致。

  四、苏轼古文

  关于苏轼古文,我们要掌握一下内容:

  

(一)苏轼的古文理论

  

(二)苏轼的论说文

  (三)苏轼的叙事记游文

  

(一)苏轼的古文理论

  1.推尊韩愈、欧阳修的文道合一观。

  2.肯定文学是个人情性的表达,认为文章是“有所不能已而作者”。

  3.强调表达的重要性,提倡“辞达”,为文章写作确立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二)苏轼的议论文

  苏轼议论文包括史论、政论和杂说几类:

  1.史论、政论文具有纵横家气息,大多翻为新论,见解新颖,文势跌宕起伏,雄放恣肆。

  2.带有杂说、杂论性质的古文,叙议结合,论说透辟。

  (三)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

  苏轼的叙事记游文是其古文创作中成就最高的部分,具有以下特点:

  1.打破各类文体的限制,将抒情、写景、叙事、议论等结合起来,看似结构松散,实则是以胸中感受为线索贯穿全文。

  2.通常并不只是单纯记述游踪,而是寓有深刻的道理。

  3.往往随意而行,如行云流水,自然畅达,而无一定的体式。

  第十二章明清古文和小品文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一、桐城派古文理论

  二、两宋小品文

  三、袁宏道的小品文

  四、张岱的小品文

  一、桐城派古文理论

  

(1)方苞曾以“义法”论文。

看重“法”,即文体对写作的规定和限制。

  

(2)刘大櫆提出以“神为主”。

以辞章为焦点,他论“神”、“气”、“势”,格外注重音节,青睐旨在抒情的歌唱性语言。

  (3)姚鼐提倡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关注意境和风格。

  二、两宋小品文

  两宋小品文的特点表现为:

  

(1)以抒写人生的情趣韵味为核心,尤其是日常生活、掌故意味浓郁的情趣韵味。

  

(2)注重回忆。

小品文描述的是已经逝去的空间和时间中的人物、风俗、社会生活的一鳞半爪。

  (3)写作目的乃是为了“消闲”,风格简约冲淡。

  三、袁宏道的小品文

  袁宏道小品文的特点包括:

  

(1)以抒写这种“趣”、“韵”为主。

袁宏道所说的“趣”、“韵”,是名士风流与洒脱风度结合而成的一种情调,一种特别适合于用小品文来承载的情调。

  

(2)在山水游记中“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把山水题材的古文改造成了小品,为山水游记带来了一种新的气象。

  四、张岱的小品文

  张岱小品文的代表作是《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其特点表现为:

  

(1)主要内容,追忆繁华往事,抒发无尽的感愤和对故国的一往情深。

  

(2)文章充满诗的境界和气质。

  第十三章赋、骈文与八股文

  本章希望大家注意以下内容:

  一、汉代散体大赋的基本特征

  二、骈文的概念和体制

  一、汉代散体大赋的基本特征

  

(1)采用问答体展开一个虚拟的故事。

  

(2)铺叙游猎、宴游、音乐等内容。

  (3)从文体特征上来说,以叙事写物为主,肆力铺排,句式齐整,已较少使用楚辞中常见的虚词和语气词。

  (4)主题思想上基本形成了曲终奏雅、劝百讽一的特点。

  (5)创作手法上铺张扬厉,语言上辞藻华丽。

  二、骈文的概念和体制

  1.骈文的概念:

骈文或称骈俪文、骈体文,六朝时称“今体”,晚唐以后又称“四六文”。

  2.骈文的体制

  

(1)讲究对偶,追求句式结构的平衡、对称。

除了每段的发句、收句,以及段中的转接句、补足句等可用散句外,其他句子一般要遵循字句相对的准则。

  

(2)在句式上多用四言句、六言句,因此晚唐以后骈文又被称作“四六文”。

  (3)讲究音韵和平仄。

骈文有用韵的,也有不用韵的。

骈文的平仄要求与近体诗基本相同,一般要求平仄相对。

  (4)讲究用典。

用典则成了这一文体的固有特点。

  (5)注重藻饰,肆力雕琢,喜用色彩浓烈、典雅富丽的词汇。

  期末考试基本情况

  一、考试目的

  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梳理、强化自己的学习成果,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全面检测。

  二、考核依据

  终结性考试的考核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古代诗歌与散文考核说明》及文字教材《古代诗文选》(陈文新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第1版),这些是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三、命题原则

  第一、命题内容严格控制在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之内;

  第二、命题内容应当体现“点”“面”结合的原则,即在注意覆盖面的同时,又应注意突出重点。

每份试卷内容的覆盖面应为教材70%以上章节,分数比例较高的题目应主要出自重点章节或为重要问题。

  第三、命题内容应当体现难度适宜的原则,较易、适中、较难三个层次的题目均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适中”层次的题目应占50%以上。

  四、其他说明

  考试方式:

开卷笔试

  考试时限:

90分钟

  特殊说明:

可以携带文字教材

  考试试题类型及解答示例

  考题类型主要有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前面两类题目为知识型或称客观性问题,主要用以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或者说对教材熟悉的程度,此类题目将占卷面总分的20%左右;后面两类题目为能力型或称主观性问题,主要用以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后面两类题目将占卷面总分的80%左右。

  一、填空

  1.《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最为著名的七律组诗。

  2.姚鼐是清代著名的古文流派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人物。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杜甫

  2.桐城派

  二、选择

  1.苏轼的《赤壁赋》在文体上属于___________。

  A.大赋  B.骚赋

  C.文赋  D.骈赋

  2.晚唐词人______________被尊为“花间鼻祖”,他对词体的定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A.温庭筠  B.韦庄

  C.李商隐  D.李煜

  参考答案

  二、选择

  1.C

  2.A

  三、简题

  1.杜甫新题乐府反映了哪些内容?

试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

1、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兵车行》。

2、揭露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如《丽人行》。

3、揭露社会动乱对百姓的伤害,如“三吏”、“三别”。

  四、论述

  1.从《诗经》到《离骚》比兴有哪些发展变化?

比兴对后世的诗词创作有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

(1)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比是打比方;兴则是以物发端,借他物引起所咏之词。

(2)《离骚》发展了《诗经》的比兴,开创了香草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