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3998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docx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docx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对于力的知识我们要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以及力的示意图。

还要运用实验仪器进行力的测量:

主要仪器——测力计,使用方法——看、调、测、读、记。

常见考法

中考对这部分的考查,基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综合性不高的选择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一是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而对于力的测量主要是在实验探究中出现。

误区提醒

1、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2、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

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3、详析力的图示: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典型例题】

例析:

如图1,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几种说法中属于相互平衡的力是()

A.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

B.球对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C.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D.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

解析:

此题从几个方面考查学生的知识:

(1)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

(2)考查了学生是否会进行受力分析。

在题目中,出现了三个物体:

天花板、弹簧和小球,要会分析哪个力作用在哪个物体上。

A.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作用在弹簧上,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作用在天花板上,这两个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

A选项不正确。

B.球对弹簧的拉力,作用在弹簧上,而球受到的重力作用在球上,尽管这一对力方向相反,但由于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这一对力也不是平衡力。

C.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如图2,且满足二力平衡条件,C选项正确。

D.通过受力分析可知,这一对拉力分别作用在球和弹簧上,所以这一对力也不是平衡力。

答案:

C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知识点总结

本知识的难度较大,难以理解。

学习合力时要把握合力的概念,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非加即减)。

同时在学习二力平衡时也要把握概念、理解条件(一、等、反、一)、熟悉用点。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

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常见考法

中考对本知识的考查,主要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综合性不高的选择题,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一是综合性较高的计算题。

需要加深理解的有:

合力概念、二力平衡条件与浮力、简单机械考点相结合,常出难题。

误区提醒

应用二力平衡条件求相关力,应先明确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就不能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解。

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无论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这几个力的合力一定为0,由此可求出相关的未知力。

【典型例题】

例析1: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合力为400N,若其中一个的大小为300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为()

A.一定是100NB.一定是700N

C.可能是700ND.决不可能是0N

解析:

本题中,合力F=400N,分力F1=300N,求另一分力F2。

因F1、F2在同一直线上,且合力F大于F1,所以F1、F2有可能方向相反,也可能方向相同,应考虑两种情况:

(1)方向相反时F2为700N;

(2)方向相同时F2为100N。

答案:

C、D

例析2:

某同学用400N竖直向上的力提质量为50kg、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物体所受合力为______。

接着这个同学改用100N水平向右的力去拉这个物体,物体以0.5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方向为______,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

解析:

物体受到的重力G=mg=50kg×9.8N/kg=490N。

某同学所用提力400N,小于重力,不能提起,物体处于静止。

根据力的平衡概念,物体受到三个力(重力、拉力、支持力)的作用而平衡,合力为零。

当用100N水平力去拉这个物体,物体以0.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拉力和摩擦力。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两个力大小相等,即摩擦力为100N,方向跟拉力相反。

即水平向左,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到的合力为零。

答案:

0;100N;水平向左;0。

常见的力

知识点总结

重力、摩擦力、弹力是我们常见的力,对于不同的力有着不同的要求:

1、重力:

要掌握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以及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摩擦力:

要掌握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以及大小的影响因素。

3、弹力:

要掌握弹力的概念。

弹力的大小、方向。

弹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常见考法

中考试题对这部分的考查,基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综合性不高的选择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一是综合性较高的填空题。

主要考查对上述几个常见的力的理解程度。

误区提醒

1、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

(1)“有利”摩擦:

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变滚动为滑动。

(2)“有害”摩擦:

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少粗糙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相互间有挤压;

(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典型例题】

例析:

如图所示、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重12N,请在图中作出小球所受重力的图示。

解析:

这道题考查了学生是否会作力的图示,另外,题目给出了一个干扰条件,小球向上运动,此时有的同学就认为小球受的力的方向也应该向上,从而忽略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解:

球受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且力的大小是所给标度的4倍。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

牛顿因一颗苹果而有了成就,还是一颗苹果因为牛顿而出名了?

二者结合成就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常见考法

本知识主要考查对于惯性的理解,惯性定律的应用,题目的形式为选择、填空等。

内容考查的难度不大,只要能理解惯性定律即可。

误区提醒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3、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典型例题】

例析: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静止的。

B.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力时具有惯性,物体受力后,它的惯性就减小或消失了。

C.把铁锤的锤柄在地上碰几下,锤头便套紧了,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D.公共汽车刹车时车上的人站不稳,这是由于人具有惯性的原因。

解析:

A.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惯性大小与受力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C.锤头套紧不是利用锤柄的惯性,而是利用锤头具有惯性。

D.汽车上的人原来是与车一起运动的,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所以站不稳。

答案:

ABC

速度和平均速度

知识点总结

速度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一个词汇,在物理学中是一个经典的概念: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路程的多少;他的常见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而在实际研究时,速度可以分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匀速直线运动亦是如此。

常见考法

本知识的考查形式多变,选择、填空、计算等题型中考均有所见,考查的知识点不外乎以上几点,在学习时一定要理解概念,把握关键!

误区提醒

1、平均速度必须指出是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路程S和时间t之间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2、平均速度的公式:

【典型例题】

例析:

列车从甲地到乙地,先以54km/h的速度行驶了2.5h,然后停车0.5h,再以72km/h的速度行驶1h,到达终点,求列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析: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必须用全部路程除以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其中包括中间停止运动的时间。

全程的速度不要误认为是各段路程速度的平均值,而要根据平均速度的意义来计算。

答案:

机械运动

知识点总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哲学中的一句话却反映了物理学的机械运动理论。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而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却依靠参照物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因此我们要掌握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

确定研究对象、确定参照物并假定参照物不动、析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有无位置的变化。

常见考法

本知识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判断,理解参照物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误区提醒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典型例题】

例析:

在南北走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匀速向南运动,这三车中相对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A.只有甲车B.只有乙车

C.只有丙车D.甲车和丙车

解析:

对于多个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定是有一定难度的。

解题的技巧是,先选定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判定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再判定其它物体的运动状态,并加以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1)乙车上的人以乙车为参照物看到路旁的树向南运动,而实际上,树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可判断乙车是向北行驶的。

(2)甲车上的人以甲车为参照物看到乙车匀速向南运动,则可判定甲车也在向北行驶,且甲车比乙车运动得快。

故A、B、D选项是错误的。

(3)丙车上的人以丙车为参照物看到甲车向北运动,而甲车相对于地面也向北运动,则两次判断的参照物丙车和地面可能保持静止,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C

长度的测量

知识点总结

学习长度的测量是为了我们进一步的学习物理,在学习长度的测量时,要知道长度的常用单位以及她们之间的换算:

而且要掌握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需要注意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

同时要掌握几种特殊的测量长度的方法:

累积法(积短为长测量,再除以段数)、替代法(以轮代尺)、辅助工具法(测硬币直径的方法)。

常见考法

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长度的换算以及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以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刻度尺的使用以及实验的误差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刻度尺来理解长度的测量。

误区提醒

1、长度单位的换算要准确;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理解。

【典型例题】

例析:

使用刻度尺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刻度尺不能歪斜使用

B.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不能使用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尺子刻度线与被测长度线紧贴放置

解析:

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五会”:

(1)会认:

对刻度尺必须有以下三点了解后才能使用

①零刻线的位置:

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

②量程:

又称测量范围,即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如被测长度超过量程,可重复使用刻度尺或换用其它大量程的测量工具。

③分度值:

又称最小刻度。

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

其值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2)会放:

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

(3)会看:

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

(4)会读:

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

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