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民素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3713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民素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民素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民素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民素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民素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民素质.docx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民素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民素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民素质.docx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民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民素质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

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素质

  

  

 

目录

一、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1

(一)农民的技术素质1

(二)经营管理素质2

(三)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素质2

二、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3

三、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5

(一)更新观念,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5

(二)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带头作用5

(三)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6

(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重点落实农村义务教育6

(五)大力推广职业技术教育,健全农民培训制度和体系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民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

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会缺乏根本的动力支撑。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经营能力,培养知识化的新型农民,为增产增收和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

  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必须有符合形势要求的具体内容。

在新形势下,对农民在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我们党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从农民增收的愿望出发,从建设新农村的宏伟战略出发,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可以说,从实际讲,提高农民素质本质上包括提高农民做事做人两种能力,具体包括:

  

(一)农民的技术素质

  即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的能力。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而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

只有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才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如在农产品方面,农民需要掌握农产品深加工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相关标准、安全生产的相关内容以及农产品冷冻、冷藏、保鲜等方面的先进技术。

  

(二)经营管理素质

  即农民从事农产品营销、管理农村社会的能力。

建设新农村需要的新型农民不但是农业生产者,也必须是农业的经营者和农村的管理者。

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有关农业经营管理的教育与培训,不了解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就难以适应现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必须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

比如在农产品营销方面,农民需要准确及时掌握市场的动态,分析市场需求,找准营销渠道。

同时,农民特别农村基层干部要实现农村经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三)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素质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即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使农民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从而提高农民获取、吸收、交流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目前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据说,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

思想道德修养素质指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能力。

例如,农民要衷心拥护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方针政策,崇尚科学,发扬民主,弘扬团结互助、助人为乐、勤俭节约、勤劳朴实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才能真正找到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第一,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来看,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偏低是制约新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

我国农村目前的现状是,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少、农民健康状况较差、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民的市场参与能力较差等。

据统计,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7%,接受过正统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

农民素质低,不仅影响先进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使传统经济生产难以向现代生产转化,也影响农民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参与。

  第二,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上来看,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生产发展靠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搞活农村流通市场;增加农民收入靠农民的统一协调、勤劳智慧和艰苦创业;乡风文明、村容整洁靠广大农民树立新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民主管理村级事务需要农民提高参与基层民主事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新农村建设最终还要体现亿万农民群众所具有的新素质、新观念、新精神、新生活的层面上。

忽略新农民这个主体素质的提高,再好的硬件条件,再美的优良环境,也会失去它们建设和存在的最终意义。

  第三,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环境上来看,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创造文明、祥和、安定的农村社会环境的需要。

一些农民由于素质低,生活空虚,没有理想,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民主法制观念缺乏,利己主义观念膨胀,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社会环境改善、社会风气净化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提高农民素质,可以使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自觉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从新农村建设的人口资源优势上来看,提高农民素质是缓解新农村建设人口压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新农村建设中土地、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

如何将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合理转移与农村劳动力的自身素质紧密相关,无论是农村城镇化,还是发展乡镇企业,就业者的受教育水平是实现就业的前提。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素质不高的农村劳动力难以适应非农产业的要求,只能滞留在农业部门。

如果农民具备了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就具备了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基本条件,同时可缓解新农村建设人口压力。

第五,从新农村建设的产业结构优化需求上看,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

按照优质化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农民要改变过去的单纯种植、养殖,而要向农、牧、副、渔、工、商、服务等产业多方面发展。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农民素质的作用被充分地展示出来。

素质越高,对农业生产的调整能力也就越强。

反之,结构调整可能变为盲目调整。

  三、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更新观念,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

  观念和意识是实践的先导,只有全新的观念,才会有全新的实践和全新的发展。

提高农民素质,是落实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新形势下要正确掌握农民的实际动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用竞争的观念,以农村经济发展的眼光决策和定位有关农民素质提高工作,承担起组织实施的责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带头作用

  提高农民素质,需要农村基层干部以身作则。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要加强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贯彻执行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增强为农户的服务意识,带头学习为农户服务的基本知识,切实当好人民公仆;转变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从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转为指导服务的工作方式,用教育引导、示范服务、民主协商的方法,正确处理和解决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

  以创建文明村镇为主导,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整治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把勤劳、善良等中华传统美德和民主、科学等现代文明意识统一起来教育农民,同时对广大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重点落实农村义务教育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投资是各项投资中收益率最高的,尤其是在农村。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对于公民来讲,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

从新农村建设的长远着眼,必须把农村义务教育当作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来抓,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中央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能力促进农村新增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五)大力推广职业技术教育,健全农民培训制度和体系,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直接培养懂技术、会种田的新型农民,大力发展推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才能为发展高效农业输送适用人才,切实推动新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纵向上要健全并完善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横向上要适应第一、二、三产业的职业技术需求以及劳动力的转移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农民技术骨干,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

但仍然存在着对农民科技培训重要意义认识仍不到位,投入、激励、监督等机制不健全,没有法律保障,有限的农民科技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等情况。

所以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统筹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应该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农民培训工作,把农民培训规划列入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把农民培训工作放在国民教育的优先地位来发展。

培训新型农民观念要更新,内容和方法要创新,对新型农民的培训应该不断探索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方面的新路子、新方法和新思维,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只有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群众素质培育上去了,整体素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也必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参考文献: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央和中央部委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与报告汇编[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李水山.什么是新农村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6-04-19.

3、唐永波.两会聚焦之农民问题[N].新农出版社,2006-04-01.

  4、郑作广.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着力培育新型农民[N].光明日报,2006-04-22.

  5、毕艳芳.关于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清江论坛,2007

(2).目录

第一章总论5

1.1项目概要5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8

1.3综合评价8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1

2.1项目建设背景11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

第三章建设条件16

3.1项目区概况16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21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26

4.1市场分析26

4.2销售策略、营销方案和模式29

4.3风险分析30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32

5.1建设任务和规模32

5.2建设规划和布局32

5.3工艺(技术)方案32

5.4建设内容35

5.5实施进度安排36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38

6.1环境影响38

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38

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40

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40

7.2劳动定员40

7.3经营管理模式41

7.4经营管理措施41

7.5技术培训42

7.6劳动保护、安全卫生与消防42

第八章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44

8.1投资概算依据44

8.2投资概算44

8.3资金来源46

第九章财务评价47

9.1财务评价依据47

9.2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和附加估算47

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48

9.4财务效益分析49

9.5不确定性分析50

9.6财务评价结论51

第十章社会效益评价52

10.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52

10.2农业产业化经营52

10.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54

10.4其它社会影响55

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56

11.1可行性研究结论56

11.2问题与建议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