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项目申请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36928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项目申请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研项目申请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研项目申请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研项目申请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研项目申请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研项目申请书.docx

《教研项目申请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项目申请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研项目申请书.docx

教研项目申请书

表1

项目编号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

西方文论框架下的英美文学建构

主义教学理念研究

主持人:

申请学校:

申请时间:

2011年3月

结题时间:

2013年3月

项目类别:

一般项目

主持人联系电话:

E-mail:

 

黑龙江省教育厅制

一、成员

主持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讲师

主要教学改革与科研经历

教研方面:

教研项目:

“基于元认知体验教学理念的实用英语写作提示教学法研究”,黑龙江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立项,2009-2010,参与实践研究,已结题。

科研方面:

科研项目:

1.主持“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莫里森笔下黑人母亲的主体性”,院级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立项,基金5000元,2006.12---2008.12,已结题。

2.“马拉默德作品中的犹太文化母题——‘牺牲与救赎’”,院级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立项,基金5000元,2006.12---2008.12,撰写相关文字材料,已结题。

科研论文:

2006.8“文化殖民主义影响下黑人与本土文化的疏离”,《黑龙江社会科学》(第二作者)

2007.12“奴隶制压迫下黑人母亲主体性的维护”,《活力》(第一作者)

2008.3“奴隶制藩篱中黑人母亲主体性的缺失”,《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独立作者)

2008.4“重现的记忆——创伤的表征”,《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学报》(独立作者)

2008.5“《我之死》中的牺牲与救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二作者)

2008.12“精神荒原中黑人母亲主体性的建构”,《林区教学》(独立作者)

2009.5“悲剧瑕疵的映现”,《首都教育学报》(独立作者)

2010.5“从新历史主义视阈看莫里森笔下的‘大母亲’原型”,《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独立作者)

项目组其他成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单位

职称

学位

项目分工

讲师

硕士

撰写论文

讲师

硕士

撰写论文

讲师

硕士

撰写论文

讲师

硕士

撰写论文

讲师

硕士

资料收集

二、立项依据

1.选题意义和应用前景

现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美的培养,他们在心理上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希望在学校教育中感受美,体现美,得到美的熏陶;而英美文学中所蕴涵的对文化的感悟,对人生的启迪本身就是美。

阅读优秀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本身就是体验美的过程。

遗憾的是,尽管大学生对美有强烈的向往,在社会大环境、高校教育重心改变及学生急功近利思想等因素影响之下,逐渐失去了对“英美文学之美”的爱与追求。

更有甚者,近几年,大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喜爱几乎降到了冰点。

不得不感叹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尴尬与危机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应对这一困境,除了从社会环境、教育思想找原因外,我们更应该从英美文学教学自身去找原因。

比如,我们应自问:

英美文学课究竟应该如何设置,英美文学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更有效地吸引最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诚然,英美文学课程结构和教师授课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目前流行于各高校的英美文学课程结构是英美文学史+文学作品选读。

总体来讲,这个课程体系的特点在于对英美文学发展史链的重视,有学者甚至要求英美文学史教材要更加全面。

英美文学课程过于重视文学史,必然导致这样一个现象:

学生整天面对枯燥的对英美文学历史背景、事件、人物、作品、思潮及其评论的知识性记忆,根本没时间阅读完整的文学作品,也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中美的喜爱和追求了。

此外,大多数英美文学学习从早期诗歌等古典作品开始,由于早期作品难度较大,要么生词太多,要么背景遥远,要么篇幅太长,文学课往往上成了语言课,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解读经书式的精解语言难点,对于作品只能介绍故事梗概,缺少对作品的审美解读,使得生动活泼,美轮美奂的文学作品被解析得支离破碎,失去了文学作品应有的艺术魅力。

这样一来,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印象和了解就是“历史记忆+词汇记忆”,毫无美和兴趣而言。

在了解了导致英美文学教学处于今天困境之后,我们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拿出有效的办法,推动英美文学的教学,以便走出困境。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将西方文艺理论作为分析和研读文学作品的框架,使学生在研究文学作品时,能够建构一个理论框架,再次基础上,引入个方面相关知识,做到跨学科的学习,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自身的研究能力,同时增加了学习英美文学课的兴趣和主动性。

 将文学理论作为英美文学教学的框架极为合理。

一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英美文学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因此,文学理论本身就是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

二是,文学理论与文学教学关系紧密。

文学理论对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思潮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和总结,特别是20世纪西方的文学理论发展迅猛,更迭纷繁,影响深远,使文学研究具有了泛理论化的倾向。

因此,教师在讲解文学史、文学作品以及介绍当今文学发展动态时必然要涉及到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对文学教学理念的形成,对教学主要环节的认识以及对具体文学文本的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受文学理论的启示,英美文学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借助各种媒介方式,不断创造生动的文学情景,以分析文学作品为中心,与学生交流文学感受的一个动态的过程。

正是由于文学理论的系统性和与文学教学的紧密关系,将

其应用于指导文学教学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英美文学的教学目标。

因此此种教学理念将是未来英美文学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具有广阔、长远的应用前景。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英美文学及教学改革的研究话题多样。

国外的学者劳伦斯·布尔教授针对目前美国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的现状写了题为《(跨国界)美国文学研究的新走势》的论文。

在简要地回顾了美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之后,他指出传统的美国文学主要是由盎格鲁血统的美国白人作家创作,即使在一些经典作家的作品中涉及到其他族裔,但关注的重点并没有放在其他族裔对传统的主流美国文学的影响之上。

但是随着20世纪60、70年代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学生运动、反战运动等的蓬勃兴起,传统的主流文学与非主流文学的界限已经不那么明显。

美国文学中的族裔文学,如非裔美国文学、亚裔美国文学、犹太裔美国文学、墨西哥裔美国文学以及印第安文学等等逐渐地与传统的主流文学共享同一个舞台。

七八十年代出现了经典作品大论争,往日的经典作品面临被修订的挑战。

造成这种论争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美国文学研究的范围具有的多样化和不连贯性,我们无法对其进行整齐划一的概括;二是美国文学从来没有仅仅局限在美国的地域之内。

因此,随着美国文学研究在世界各地的扩展以及更多的移民作家对美国文学做出的贡献,美国文学研究的趋势更多的向跨国界的或比较性的研究发展。

布尔从总体上列出了方法各异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

1)超越国界的对单个作家或作品的重新阐释;2)以翻译和跨文化交流为重点的研究;3)国际范围内对文本的传播和跨文化交流(包括大西洋两岸、太平洋两岸和美洲大陆等地带);4)反映世界范围内文化流动性的研究以及5)跨国界的生态批评研究。

Jeffrey教授在“Mimesis:

ImitationandDesireinArtandAdvertising”中,从艺术模仿生活、生活模仿艺术、现实主义以及艺术、广告和模仿欲望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个人观点。

他认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艺术模仿生活”的原则最能体现西方艺术的基本理念。

但是这一原则的对立面,即“生活模仿艺术”,自二十世纪初起广为流传。

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就曾提出不止是艺术,就连文化价值也因“生活模仿艺术”这一观点的提出而被重新定位。

Jeffery教授认为这一观点暗示出当今艺术与金钱,特别是广告的联系。

这些理念可以被英美文学的授课教师借鉴,从而将文学最前沿的知识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

目前,国内有一些知名学者对于英美文学教学撰写了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和论文。

王守仁教授以《中国语境下的美国文学教学》为题,梳理了中国美国文学教学的历史与现状,指出现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脱离了当下中国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并着重从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对美国文学课程建设提出了建议。

他指出,现今许多学校英美文学课采取的文学史加选读的方法不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的分析和感悟能力。

要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文学课不仅要从智力上更要从情感上使学生意识到阅读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

张冲教授结合其在复旦大学的教学经验,在《发掘美国文学的当代与当地意义——谈美国文学的教学》中指出由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与美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对美国经典文学进行阐释时需要适当的调整。

他强调,美国文学课能够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便是将美国文学与当代和当地的经验产生关联,而这需要教师和研究者对文学文本及其背景的全面、正确、深入地把握和对学生适时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领会更广泛和更深刻的人性和文化问题。

同时他还指出文学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优势把更多的学生吸引到文学课堂中来。

林燕平在其著作《英美文学教育研究》中探讨到,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学习应紧密结合。

在实施英美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应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倡导敢于向权威挑战,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

在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语言优美、清新隽永的美文,更注重把文学作品的研读与人生问题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创造性地阅读文学作品。

截止到2011年3月18日,在中国知网所收集到的关于英美文学教学方面的期刊论文有338篇。

其中,多数论文论题为英美文学教学与文化的关系、现代网络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语料库与英美文学教学的关系、素质教育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及如何走出英美文学教学困境研究等。

关于借鉴西方文论进行英美文学教学的文章大约在10篇左右,但多为读者反映理论、结构主义、形式主义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国优秀硕博论文网上,英美文学教学研究的论文为3篇。

包括语料库与文学作品欣赏,读者反映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和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主体意识。

由此可见,国内从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西方文论角度进行教学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并不多见且不够全面,本项目将会涉及到美学研究、后殖民主义、权力话语理论、拉康镜像理论等多种西方文艺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本项目的研究可以填补此方面的空白。

3.项目研究基础

目前国内已有研究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应用读者反应、建构主义和伦理学、心理学等理论来指导文学教学。

在国外,英美新批评奠基者瑞恰兹在剑桥大学任教时曾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他选择不同的诗但隐去了作者的姓名让学生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倾向于高度评价蹩脚的诗,而对好诗视而不见。

于是他写了《实用主义批评》一书,用“细读法”的理论来指导文学教学。

正是由于文学理论的系统性和与文学教学的紧密关系,将其应用于指导文学教学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英美文学的教学目标。

国内外教学工作者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本项目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项目实施方案与计划

1.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文学理论的借鉴作用首先体现在为英美文学教学提供基本的教学理念。

所以,本课题主要研究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如何建构以西方文艺理论文框架的教学理念。

研究内容:

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什么是个颇受争议的问题。

美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著名的文学四要素:

作家、作品、世界和读者。

这一理论精辟地概括了文学理论研究的所有领域,其实也规定了文学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师在文学课不能只强调其中某一要素而应该从这四个方面灵活地组织教学。

作为英美文学课初学者,学生往往喜欢去寻找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意义或者了解作者的生平细节以及作者留在作品中的蛛丝马迹。

教师应该纠正学生这样的思维模式,改变以往过多介绍作家传记和文学史填鸭式的讲授方式,将文学四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生动地开展文学教学。

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和实质也可以从文学理论中得到启示。

俄国著名的形式主义理论家罗曼·雅各布森将某个“言语”事件或某一种语言传达行为的构成要素划分为6种,表明任何信息的交流从发送者开始,终点是信息的接受者。

两者的信息交流需要接触,方式有视觉、口头、电子等,接触以信码为形式,如文字、语言和图象等,信息需要一个合适的语境,如图一:

语境(context)

信息(message)

发送者(addresser)⋯⋯接受者(addressee)

接触(contact)

信码(code)

图1 信息交流

英国文论家拉曼·塞尔登在他的《当代文学理论导读》的序言中借用该理论来概括西方文学理论。

他认为讨论文学可以将图1改为:

接触(contact)

作家(writer) 作品(writing) 读者(reader)

信码(code)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研究角度,他们分别代表的文学理论是:

马克思主义(Marxist)

浪漫主义(Romantic) 形式主义(Formalist)

读者反应(Reader-oriented)

人文主义(Humanist)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t)

受此启示,文学课教师可以借鉴上述理论来描述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

情景(context)

教师(teacher) 作品(text) 学生(student)

接触(contact)

信码(code)

  课堂是英美文学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学习文学作品,接触的方式主要是口头的传授和讨论以及作品的阅读和交流,而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过程实质上是语言的解码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体的关系是互动和互为主导的。

教师将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感受与学生交流,学生参与文本意义的发现和阐释,这是个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文学作品),教师和学生的主导作用可以能动地转换。

比如当作品语言比较晦涩,思想内涵或文化深层结构不为学生熟悉和理解时,教师就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理解层次和思想层次进行课堂导入和深化;当学生可以利用当前的参考资料去理解文本和交流文学感受的时候,学生应成为文学课堂的主导,这样就可以避免教学的僵化和偏颇。

课堂以外也是师生的文学交流重要接触方式。

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网络和电子媒体等方式创造各种丰富、生动的情景来辅助文学教学,比如电影、网络课程、网上讨论、朗诵演出、文学创作等。

这样,英美文学教学可以定义为教师借助各种媒介方式,不断创造生动的文学情景,以解读文学作品为中心,与学生交流文学感受的一个动态的过程。

文学理论还可以帮助教师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文学作品分析。

现象学理论家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由四个不同性质的层次构成的有机系统,依次是语音层、意义单位层、被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方面层。

根据这个理论,教师在讲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时就可以按照这四个层次的先后顺序分别从音律效果,字、词、句(行)、段(节)在语境中的意义,客体再现的想象空间和“未确定点”的不断填充的过程中发现和阐释作品的意义。

 文学理论的借鉴的作用还体现在帮助分析英美文学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

首先,作为文学教学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从心理学和美学的认识高度主动在课前排除干扰文学教学和学习的杂念。

这一点在以前的理论讨论中往往被忽视,但在教学实践中却非常重要。

文学欣赏是不带功利目的的审美过程。

美的特点在于不涉及利害和欲念,需要长时间的凝视、欣赏和体验。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以高消费为特征的商品社会的重压下无法再徜徉于文学之美。

黑格尔曾说“,时代的艰辛使人对于平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外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牺牲在里面。

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

教师在面临诸如职称、科研、教学等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

他们能否在各种压力下找到精神的自由,保证充沛的精力和充足的时间去钻研文学文本和设计教学方案是开展文学教学的重要前提;学生同样也面临着考试和就业的压力,他们对文学课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在各种压力下所保持的心理状态也是成功教学的重要环节。

文学教师必须在课前排斥自身以及学生的功利思想,以一种积极的审美态度来欣赏文学作品,使师生在课堂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和谐状态,这是文学课的最高境界。

其次,文学作品的分析应该成为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的中心。

以往的英美文学教学大多是按文学史、作家生平、作品概述以及写作风格和技巧的介绍等顺序进行的。

这样,学生对作家的作品只能是囫囵吞枣,缺乏感性认识。

以强调文本为中心的形式主义、新批评和结构主义等文学理论以及比较文学的视角可以帮助教师走出上述教学方式的误区,树立以文学作品分析为中心的教学思路。

英国新批评家燕卜荪认为一个较长文本中的任一组成部分如同微观宇宙反映宏观宇宙那样能够缩微地反映出该文本的整体特色。

同样,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部分文本的“细读”也可以帮助他们比较直观地领悟到整部作品的主要特色。

 

文学理论也可以指导学生对具体文本进行文学批评。

这是属于文学批评的范畴,也是英美文学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教师在分析文学作品和布置期末论文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介绍一些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帮助学生深层次和多角度地认识文学文本,开阔他们的视野。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将文学理论作为英美文学教学的框架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思路。

文学理论对文学教学理念的形成,对教学主要环节的认识以及对具体文本的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以变应变,根据文化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打破陈规,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语言掌握方面有所长进,丰

富知识,了解文化,继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造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具体实施计划

2011年8月完成调研工作和资料收集工作

2011年9月完成方案确定工作,确定应用新的教学理念的班级

2011年9月-2011年11月,第一阶段项目试验

2012年11月-2011年12月,完成项目试验计划得出结论

2012年1月,总结分析试验结果,撰写论文

2013年3月结题,完成研究报告、论文

 

3.拟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主要保障条件

研究途径与方法:

拟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把西方文论框架下的英美文学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应用于部分班级的实际教学当中,并把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实际教学相结合,8个教学周后,将实施此种教学理念的授课班级的授课效果与以传统方法进行授课的授课班级的授课效果进行比较,提取例证,证明此种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有效性与先进性。

保障条件:

在对此种教学理念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已赴中国国家图书馆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同时购买了此领域研究的最新书籍,同时从万方数据库中查阅了大量的论文资料,具备了较充足的研究条件。

此外,在教学的基础上,有丰富的科研基础支撑。

在研究过程中,还获得了单位学科内部的大力支持。

 

四、项目成果

1.实施范围、教学受益面

此种教学理念将应用于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美文学教学中。

应用此教学理念不仅可以改革英美教学的传统模式,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培养其科学研究的能力,强化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还可以促进英美文学授课教师将科研与教学改革相结合,从而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预期成果形式及数量

1)研究报告

2)相关论文(3篇)

3.预期的主要创新之处

利用西方文艺理论建构英美文学的教学框架,将多种理论应用于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分析中,并总结这些作品的异同,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英美文学教学理念的创新。

此外,将西方文论为框架的英美文学教学理念应用于部分班级中,通过对比研究教学效果,总结出此种教学理念的优势和科学性,并将具体实施情况以个案研究的形式撰写成论文,这在英美文学教学研究领域是具有创新性的。

 

五、经费预算

支出科目

金额

 

学校财务部门盖章

调研费

资料费

电子设备费

论文版面费

材料费

管理费

1000元

500元

1000元

1500元

500元

500元

合计:

5000元

自筹经费情况

六、评审意见

学校推荐意见

 

学校盖章主管领导签字

年月日

省教育厅审批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