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地小学沐浴阳光课堂引导学生有效探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3689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0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发地小学沐浴阳光课堂引导学生有效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发地小学沐浴阳光课堂引导学生有效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发地小学沐浴阳光课堂引导学生有效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发地小学沐浴阳光课堂引导学生有效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发地小学沐浴阳光课堂引导学生有效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发地小学沐浴阳光课堂引导学生有效探究.docx

《新发地小学沐浴阳光课堂引导学生有效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发地小学沐浴阳光课堂引导学生有效探究.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发地小学沐浴阳光课堂引导学生有效探究.docx

新发地小学沐浴阳光课堂引导学生有效探究

沐浴阳光课堂,引导学生有效探究

——二年级数学《探索规律》课例研究报告

北京市丰台区新发地小学课例研究小组

执笔人:

徐学敏、李晓燕、胡燕春

2010年3月,随着小学规范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我校参加了由北师大专家指导组、丰台教育分院小学教研室与10所小学合作,共同开展的——利用课堂观察技术,进行课例研修活动。

课例研究流程

课例研究小组成员分别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课例研究背景

丰台区新发地小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例研究小组。

经过课例研究小组的共同研究,确定以二年级《探索规律》一课为研究内容,在专家的指导下,确定以“沐浴阳光课堂,引导学生有效探究”为研究主题。

执教老师是二年级组的李辉老师。

教材及学情分析:

《探索规律》一课是京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教学内容。

在前三册教材中,学生已经陆续接触了一些关于图形及数的变化规律的内容,本册探索规律专栏安排的内容是紧密联系本册中学习的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安排——解决最简单的利用余数就能确定的周期性问题,旨在体现《标准》中指出:

“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这些要求。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探索规律的一些基本技能,并且对于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已有初步感知,这些都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由于本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学生居多(80%),这些孩子聪明、活跃,但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提高,学困生的比例较大,这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针对教材及学情的特点,我们研究确定了从“课堂提问”、“教师理答”、“语言流动”、“时间分配”、“学生投入状态”等不同视角进行课堂观察与研究。

三、课例研究的基本过程

为了在教师原有经验基础上反思与重构,我们在教师独立备课上课的基础上,通过课题小组的同伴互助,及专家引领的形式下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现场观察与指导,通过对三轮课的课堂观察与改进,执教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三轮课教学目标前后变化对照表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借助余数确定周期性规律问题的方法。

2、渗透和培养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表达、探索、推理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存在数学规律,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来识别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掌握借助余数,确定周期性问题的策略。

2、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找到余数大小与图形位置的关系。

3、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来识别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并能清晰地表述规律。

2、借助有余数除法相关知识,根据余数大小来确定图形位置间的对应关系。

3、借助有余数除法,来解决简单的周期性问题。

4、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关注、聆听每个学生,让学生充满自信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

1、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借助余数确定周期性规律问题的方法。

2、渗透和培养有序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表达、探索、推理的能力。

借助余数,来确定的出现周期性问题的策略。

借助有余数除法,引导学生根据余数大小来确定图形位置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余数相同时所在的位置在不同组中是相同的,渗透同余的思想。

余数是几就是每组的第几个,没有余数时就是本组的最后一个。

余数是几就是每组的第几个,没有余数时就是本组的最后一个。

(感受余数大小与图形位置的对应关系。

后测分析

正确率84%,其中选用画图法9.6%,计算法32.3%,其他方法的42.1%。

运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目标没有达成。

正确率87%,画图法16.6%,计算法83.3%,其他方法0%。

目标基本达成。

正确率77.4%,画图法0%,计算法100%,其他方法0%。

目标已达成。

1.第一轮课——目标空洞,难以达成。

执教老师凭借自身的原有经验制定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师的课后访谈了解到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存在困难。

“以往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习惯照搬教参单元教学目标中的原话”这是教师访谈时提到的。

在这节课上,教师按照自己的原始教学设计进行教学。

通过课堂观察及课后检测,发现教师急于告诉学生解题的结论,而忽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教学目标基本没有达成。

在课后的专家指导环节,周卫教授及教研员马明燕老师对执教教师进行了询问。

李辉老师在解答教学目标时反映出了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这是影响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

目标的达成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学情,才能定准目标,定准目标才能进一步的落实目标。

在谈到进行学情调查时,专家组的两位老师也都明确地提出,课前调查,不仅仅是几个数字所反映出的学生原有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是怎样想的,哪些是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哪些对于学生的理解可能造成影响都是教师要准确把握的。

2.第二轮课——目标清晰,可操作性强。

在第一轮课的基础上,教学目标进一步调整,可操作性强。

课题组成员就教学内容和研究主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集体交流,共同探讨,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

李辉老师对于学情调查也在以往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访谈的环节,通过实践反映出,在教学目标明确,学情把握准确的基础上,教学产生了显著的变化。

教师把教学重点转向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识别—猜测—验证”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

在课后研讨的环节中,专家组成员在肯定教师的基础上,根据新的问题又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学生虽然经历了探究的完整过程,但探究的环节中,教师只关注到了对知识的传授,没能很好的与课例研讨“沐浴阳光课堂,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主题相联系,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没能让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使每个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第三轮课——目标完整,有机整合,可操作,可监控。

在前两轮课的基础上,课题组再次集体交流,就第二轮课存在问题与第三次课的改进措施开展研讨。

这次不仅把目标制定得更加完整、清晰,而且与我校的校园文化“向阳文化”紧密联系,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使教学过程更加丰满。

不仅突出了对数学规律的探索过程,而且体现出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通过课堂实践,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落实。

“今天的课我上的非常愉快,不仅学会了探索规律,而且老师的微笑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想奖励给老师一个微笑。

”这是课后总结阶段一个学生的发言。

“我都激动得要跳起来了”第三轮课后执教教师激动地说。

四、课堂观察与分析

1、教师提问类型

教师提问类型的频次分析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常规管理性问题

10.9%

14.5%

13.9%

记忆性问题

6.1%

9.1%

11.6%

推理性问题

79.3%

61.8%

58.1%

创造性问题

3.7%

14.5%

16.3%

从表中数据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老师在前两次讲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进行了问题的整合,根据课堂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能有层次的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从而减少了重复性的和琐碎的追问。

另外,本节课问题的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多种方法验证,进而沟通方法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节课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提出清晰具体,从学生分工合作方法、学习内容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交流,使学生有效互动。

最后谈收获时,学生喜欢老师的微笑,可以看出本节课教师的提问充满了阳光,深受学生的喜爱。

建议:

教师还应注重抓住课堂生成性的问题,进行顺学而导,通过提问,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

教师不要过多的抢学生的话头,提出引导性的问题,需要耐心聆听学生把话说完,让学生更充分的思考,留给学生独立表达的空间,避免教师繁琐的问答引导。

2、教师理答方式

教师理达方式的频次分析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8.6%

9.5%

0%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2.9%

0%

0%

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31.4%

19.0%

0%

追问

31.4%

19.0%

60%

转问

11.4%

4.8%

13.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11.4%

42.9%

26.7%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9%

4.8%

0%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教师在课堂理达能力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都是能予以回应,第三轮课上教师“不理睬或消极批评”次数为0。

充分体现了和谐课堂,充满阳光。

教师本课问题出示比较明确,没有重复过教师自己的问题,学生能够听明白教师的表达方式。

在学生回答后也能够及时追问,并有一定深度,而且指导了学生说话要完整。

本次教师更加有意识的让学生提出质疑了,在课的最后,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质疑能力。

建议: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教师的教学离不开问题,学生的学习离不开问题,但教师过多的关注自己如何启发式提问,却忽略了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应该在课堂中为学生多创设一些提问题的空间,使学生不仅会听,会想,会算,还要善相会问。

3、教师语言流动

对教师语言流动的观察与诊断(第一轮)

讲台

 

 

 

 

 

对教师语言流动的观察与诊断(第二轮)

讲台

对教师语言流动的观察与诊断(第三轮)

讲台

无人

无人

无人

无人

无人

相式在课堂中为学生多创设一些提问题的空间,使学生会说问题,但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三轮课的对比能够反映出,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在逐渐增强,发言面更广。

这也是体现把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理念的体现。

建议:

进一步体现对学困生的关注。

4、学学生集中投入状况状态

根据非投入状态、一般性的投入状态、非常投入状态三方面进行观察量表设定。

观察按时间抽样,每隔5分钟观察一次,全课分成8个时间段来观察进行量化分析。

学生集中投入状态观察统计

时间段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5

100

100

100

10

96.8

96.7

100

15

93.5

93.3

96.7

20

83.8

93.3

96.7

25

93.5

93.3

100

30

87.1

90

96.7

35

87.1

90

90.3

40

87.1

86.7

100

平均数

90.3

92.92

97.6

我们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状态的因素很多,如:

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对课堂时间的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语言、学生听课习惯的养成等等。

执教老师在前两轮课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各环节学生投入状态的数据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状态在逐步提高,这对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体现阳光课堂的理念提供了条件。

5、后测数据

后测

轮次

正确率

画图

计算

其他

1

84%

9.6%

32.3%

42.1%

2

87%

16.6%

83.3%

0

3

77.4%

o

100%

0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周期性问题的方法掌握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与三次课的调整是密不可分的。

但从正确率来看,三个班的情况略有不同。

根据对错例的分析,这里面有计算错误,也存在周期数找错的问题,这也是以后进一步进行课例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6、教学时间的分配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第一轮)

教学环节

主要内容

所用时间

组织教学

上课:

常规性问好。

10秒

导入

1、做游戏2、让学生评价老师表现。

2分10秒

新授

1、引导学生观察组图,并让学生猜测。

8分10秒

2、引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8分钟20秒

3、再次出题并解决。

9分30秒

练习

看图填空,再做喜洋洋游戏

8分30秒

总结

谈学习收获。

2分10秒

组织教学

下课。

11秒

用时共计

49分11秒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第二轮)

教学环节

主要内容

所用时间

组织教学

上课:

常规性问好。

5秒

导入

1、放歌曲,做游戏2、让学生评价老师表现。

2分10秒

新授

4、观察组图,复习规律。

7分40秒

5、猜想,探索规律

14分钟10秒

6、渗透同余1

9分20秒

7、解决同余2,无余数

9分40秒

练习

解决问题,再做喜洋洋游戏

4分10秒

总结

谈学习收获。

3分10秒

组织教学

下课。

5秒

用时共计

50分30秒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第三轮)

教学环节

主要内容

所用时间

组织教学

上课:

常规性问好。

45秒

导入

1、放歌曲,做游戏2、让学生评价老师表现。

2分30秒

新授

3、观察图,复习规律。

5分50秒

4、探索规律

13分钟20秒

5、渗透同余1

6分30秒

6、解决同余2,无余数

8分20秒

练习

解决问题,再做喜洋洋游戏

6分10秒

总结

谈学习收获。

4分15秒

组织教学

下课。

5秒

用时共计

47分45秒

从三轮课教学环节时间对比来看,教师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对时间把握能力在逐渐提高。

但整堂课用时累计时间过长,仍有超时现象,这也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7.阳光课堂要素观察与分析

第二轮课:

(1)师生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课程选材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兴趣,产生积极愉悦的心情;老师的微笑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与关爱,传播知识的热情温暖了每个学生的心灵,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最好的展现;学生高高举起的小手,回答问题的踊跃表达了学生们对知识积极的渴望;师生互动频繁,教师的鼓励话语更加激励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个别同学积极性不高,课堂表现较沉闷,教师对其的关注程度也有待提高。

(2)关注全体,尊重差异,让阳光洒满每一张笑脸,让每个孩子有尊严的生活

教师的讲授与提问大部分针对所有的同学,示意举手、坐正、眼神交流、班级巡视等也顾及到了全体;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了不同的评价,对学生的各种解题方法也给予了一定的赞扬,因材施教,尊重差异;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都微笑的给学生改正,增强他们的自信,顺其自然的提高学生的水平。

教师的提问多局限于前排学生,以及个别学生,对后排关注较少,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被提问到,这是应该急需改进的地方。

(3)让每个人日有所得,日有所进

学生从先前的写一写、画一画、数一数等到后来的用除法计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由前测只有1个学生用除法做对到后测25个学生都会用除法做对;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会对学生的人际交流等综合素质有良好的影响。

(4)相互传播阳光,接受阳光

阳光,可以是知识、学习方法和关爱。

教师热切的把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微笑着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敢于质疑;学生同伴间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方法互相考察对方,共同进步。

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没有对学生所有的方法进行总结,答错的学生没有第二次回答的机会。

第三轮课:

(1)师生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本节课中老师与孩子的积极性都是非常高的。

老师面带微笑、热情洋溢的顺利完成了课程的讲授,几乎90%以上的学生都是抬头挺胸认真听讲了整节课,并且90%以上的学生都主动举手回答了问题。

老师鼓励性的话语在课上充分的得到了体现,不管孩子的回答正确与否,老师都是以鼓励为主,没有一次打消孩子的自信心,并不时鼓励学生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最后的话语更加体现了师生积极的心态“老师的微笑让我开心,我们也要还给老师一个微笑”。

(2)关注全体,尊重差异,让阳光洒满每一张笑脸,让每个孩子有尊严的生活

教师的提问与眼神基本上关注了大部分学生,与上节课相比这节课明显的增加了对后排学生的提问;对学生的不同方法给予了一定的赞扬,体现了创新精神;老师整节课没有批评的话语,对于学生的错误都微笑的给学生改正,增强他们的自信,顺其自然的提高学生的水平。

教师的提问仍稍偏重于前排学生,以及个别学生,有10名学生一次都没问到,应该继续改进。

(3)相互传播阳光,接受阳光

阳光是知识和心灵的沟通。

这节课中老师和同学从识别规律到探索规律到利用规律解决问题,一起经历了这个过程,互相学习到了知识与快乐。

学生们之间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孩子的自主性得到了提高,说的写的也都有了明显的增多,并且锻炼了沟通协调能力。

(4)让每个人日有所得,日有所进

老师还没有讲完的时候有的学生就已经完整的把所有要讲述的内容给描述了出来,说明知识的目标已经很好的达成了。

学生在课结束时的总结可以看出基本上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且还学到了阳光课堂的意义。

但课中老师仍有明显的过度控制倾向,学生自主的发散思维不足,值得继续思考。

四、活动启示

1、课堂观察技术让教师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

平时在学校的研讨活动中,我们也会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帮执教教师找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也能达成共识。

但在后面的听课活动中,同样的问题仍然会再次出现,对执教者的影响不是很深刻。

但在这次课例研讨活动中,在集体交流的环节。

在大量的数据面前,教师深深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李辉老师当听到自己一堂课中提问100多次的数据时,深感琐碎的提问影响到有效探究的进行。

在后面的几次教学设计时,加强了对问题的设计,使探究更加深入。

课堂观察技术不仅促使执教者科学地看待自己的教学,也辐射到每一名参与者的课堂教学。

记得在后期的听课活动中,我欣喜地看到一些参与者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问题的设计,更加关注教师的理答,更加关注是否让阳光洒满每一张笑脸……

2、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学情,切合研究主题,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

从第一轮课学生的茫然,教师的无奈,到第二轮课师生的有效探究,再到第三轮课师生共同体验阳光课堂的欣喜,这充分验证了周教授及马老师关于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的重要性。

3、阳光教师成就阳光课堂,阳光课堂孕育阳光少年

通过对三轮课阳光课堂要素的观察,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笑脸,积极性的评价,对人的全面关注,是实现阳光课堂的关键。

五、尚存问题

1、从管理层的角度来说,引导教师进一步学习课标,将新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通过课例研究我们深感教师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还有些不足,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事关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

我们应进一步引导教师学习课标,把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引向深入。

2、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深入的钻研教材,准确的把握学情,是教师应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通过课例研究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

利用课堂观察技术,可以使教师准确的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可以充分的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进一步弥补教师对教材认识。

只有教师充分的了解教材,把握学情,教学效果才能凸显。

3、教师仍需进一步理解我校向阳教育的理念

让我们的课堂成为相互传播阳光,接受阳光的平台,让每一个参与者感受阳光,建立自信,绽放笑脸。

六、课题组成员的反思与收获

在听课指导中我该做些什么

新发地小学李晓燕(副校长)

2010年3月29日,我校开展“课例研究”的第一轮课的研讨活动,由李辉老师执教二年级数学《探索规律》。

课后,北师大周卫教授、教研员马明艳老师及几所学校的校长、教学干部结合听课进行了研讨。

研讨时,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对李辉老师讲的课给予了非常充分地肯定,同时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这是一次智慧的碰撞与交流,大家时而静神凝视发言者,时而低头记下精要的点评,时而点头以示共鸣。

尤其是教研员马老师和周卫教授的发言更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使大家在困惑的迷雾中看到了清晰的方向。

教研员马老师指出:

本节课目标没有达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教材。

即,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规律?

学生学习规律的价值是什么?

周卫教授则思路清晰地引导大家梳理了一条“探索规律”的步骤:

观察——识别——猜测——验证,并且重点指出了每个环节的细节、关键点。

所有在场的人都被两位专家精辟的指导吸引了,我一下子顿悟:

是呀,教师一直是在就规律,找规律,低头埋在教材之中,但是对如何引导学生找规律却没有清晰地“探索”思路。

教学只有“登高”才能“望远”,“登高”才能“俯瞰”,只有教师自身思路清晰,才能引领学生学会思维。

说实话,听了李辉老师的课,我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参加课后研讨的。

因为这堂课不太成功,预设的目标没有达成,课上得有些辛苦。

这些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课后的测评及对学生访谈中就了然。

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我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因为这不仅是对李辉老师一节课的评价,更是对学校教学管理者工作的一个折射(虽然这次课是李辉老师的独立设计)。

研讨活动之后,李辉老师说:

“我现在明白自己的课失败在什么地方了,因为自己站得太低了,思路也不清楚,如果早知道这些,就不会……”看着她由于兴奋、懊恼而涨红脸,我的心里有些心疼,有些不忍。

这段日子以来,李辉老师为了准备这节课,每天都钻研到深夜,有时候都夜里一点多钟了才休息。

为了这节课,她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因为课例研究要求第一次课由执教者独立备课)。

其实,和之前比较,她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呢。

于是,我忙安慰她:

“你已经很不错了,面对那么多的专家、领导、教师们讲课,做到语言流畅、自然,机智地处理突发事件,换了我们上课也很难做到的。

”听了我的话,她的脸更红了。

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在不断地思索:

我们教学管理者在听课指导教学的过程中该做些什么呢?

我以往的听课是简要记录课堂教学过程,课后评课更多是凭以往经验点评。

这样的听课、评课对教师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更多的是效果呈现的过程缓慢,或者不显著。

这次的听课研讨活动,使我意识到教学管理者的听评课在教师教学提高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实践指导作用。

这是引领教师将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

因此,我感到自己在今后听评课的指导过程中应该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有准备地听课

课例研究活动中,程序要求每个听课的教师必须备课,即使是周卫教授也不例外,他同样认真地钻研了教材。

课后研讨的如此深刻,其中一点应该就是听课人的课前准备吧。

不了解是没有发言权的,不深刻理解是没有深刻感受的。

在这一点上,我平时还是比较欠缺的,更多的是边听边想,或者课前简单地看看教学内容。

那么,课前应该准备什么呢?

对于这一点,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每种说法自有其存在的道理。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有几点是必须特别关注的:

一是,看教材,看课标,明确目标阶段及领域目标。

二是,居高审视审视教材,明确:

知识点的含义;学习的价值。

三是,思考:

知识形成(学生学习)是怎样一个过程。

四是,大体设计。

也就是说,只有指导者站得高,才能引领教师站在高处审视教材。

只有指导者对教学内容有清晰的思路,才能启发教师条理分明,并且举一反三,从而达到谙熟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规律。

如果听推门课,没有时间提前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