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从是孩子06岁最应该养成的基础习惯.docx
《服从是孩子06岁最应该养成的基础习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从是孩子06岁最应该养成的基础习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从是孩子06岁最应该养成的基础习惯
服从,是孩子(0--6岁)最应该养成的基础习惯
徐珍华
爸爸妈妈们给孩子灌输的第一个习惯是什么?
是讲究卫生还是认真细致?
这些答案都不正确。
我们最应该帮孩子首先养成的习惯是“服从”。
也许对这种说法许多父母表示不理解,因为现在大家都在强调要给孩子自由。
但是有一句名言大家应该都知道:
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服从秩序基础之上的。
能够准确而且迅速地贯彻教育者的指示,并且能够对自己有一定的自制力,这是对孩子展开恰当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孩子自己纠正自己问题,养成良好习惯,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前提和基础。
由此出发,我们就应该能够明白首先帮孩子养成“服从”这种习惯的意义所在了!
事实上,服从的习惯对于孩子而言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种教育的艺术,除了伦理意义上的重要性,服从的价值几乎是无法估量的。
如果在学龄前阶段对孩子的服从习惯进行过系统的训练,那么,在小学一年级,为了对新生作出预备、解释和说明而导致的许许多多的耽搁就都可以避免,而相应的时间就可以节约出来。
这种节约和高效将对今后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造成良性的影响。
服从,不仅包括品德层面的遵从——人类社会秩序以及那些来自权威的指示和命令——还包括能够那样去做的能力。
可事实上,孩子有可能在精神上完全地服从,但是却因为缺乏足够的训练,也就没有能力去执行相关的命令。
在多年的教育中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服从的行为,并不是他们故意要那么做,而仅仅只是因为他们对命令缺乏相应的执行意识,或者是因为他们对命令与执行这二者之间的重要关系还没有足够的理解。
孩子知道上课不能随便说话吗?
知道!
但是他们能够管住自己的嘴吗?
不能!
问题的根源就出在这里。
比如,观察那些刚刚进入小学不久的孩子。
当他们听到其他教育者,比如来自老师的命令“起立”“坐下”“看着我”时,孩子们往往会茫然地看着四周,甚至对于某个清晰响亮而且十分简单的命令,也可能表现出手足无措,而且看起来他还没有任何要遵照执行的意思。
到这个年龄段,孩子自然懂得“起立”“坐下”以及“看着我”这些话到底意味着什么,同时也没有产生任何抵触的情绪或者是下意识的违抗的念头,但是他确实没有将“起立”“坐下”“看着我”的指示和他自身的“起立”“坐下”“看着我”的动作联系起来。
这些话对他而言,只是合乎文法、能够让他听懂的陈述性的语句,而并非是命令性的语句——或者说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陈述句,而不是一个命令。
这种情况下,孩子们也许就需要被要求在他听到命令的同时站起来,然后坐下去,等等。
一直到他能够将某个指示和相应的行为联系起来为止。
这种训练方式很像我们在通过发出命令的同时,将小狗摆出相应的姿势以教它“躺下”。
当在场的其他孩子在对命令和服从行为做出联系的训练时,通过对他们的模仿,他知道了应该怎么去做,并且,假如他的名字出现在命令之前,比如“约翰,站起来”或者“你,站起来”另一种情况是,也许孩子完全能执行命令,但是懒惰、自私、乖僻或者厌恶,等等坏习惯和认识,则会让他不愿意按照指示去做。
经过具体的训练,孩子很容易就会养成兼具意志和能力的服从习惯。
事实上,如果服从习惯养成得足够早,并且建立得相当牢固,那么,孩子对某件要求愿意与否并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如果孩子总是被要求服从,并且从来未被允许有其他的表现,那么服从习惯就会在他心中变得根深蒂固,甚至在某些特定时刻还会带有相当的强迫性,以至于在任何特殊的场合下所产生的不愿服从的意愿都将产生不了任何效用。
教育者的命令将被无条件地、不打折扣地执行。
只遵从教育者的引导,而不管自我的感觉怎么样——习惯的力量比其他任何暂时性或偶然性的力量都要强大得多。
因此,在服从习惯训练中,最为重要的事情是,必须通过不间断的以及高强度的要求,让孩子对教育者每一个命令都要做出恰当的执行,而千万不允许有任何的闪失。
因为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对于习惯的形成将会是致命的。
诸如“这事不能让B去做吗?
我还有好多事要做”或者“再等一等,让我把手头的事情先忙完”,此类的借口或对于服从的拖延,即使当时确实是有理由的,但是由于对服从习惯的形成带有破坏性,也不被允许发生。
当然,这里有一点要澄清的是,我们训练孩子的服从不是说要抹杀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事后孩子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但当时必须服从。
这是我们训练的另一个原则。
训练1.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命令反馈
[关键词]
模仿,命令性词语
[目的及注意事项]
培养孩子立即执行他所听到的命令的习惯。
这一训练主要是为多名孩子集体训练设计的。
所以在训练前尽量召集一些孩子的小伙伴共同进行。
[训练过程及分析]
首先告诉孩子们:
“我想看看你们可不可以在听到我的指示后,马上按照我所说的那样去做那些我要你们去做的事情。
”然后给出命令:
“起立。
”
有些孩子可能会迅速地遵从,有些则可能遵从得稍慢一些,有些则可能犹犹豫豫,环顾四周,看看其他孩子在做些什么,然后终于慢慢地站起来。
有些孩子可能对命令根本就置若罔闻,而一味茫然地四处张望,或者是聚精会神地在仔细地观察着别的什么东西,好像他们是置身于命令之外似的。
对于命令的准确服从,如果出现大量的偏差现象,那么就得马上这样说道:
“所有的孩子都站起来!
”或者,“你们都站起来!
”而且对于这样的命令还得作出进一步的补充说明:
“当我说‘起立’,我的意思是你们都得站起来,包括约翰、玛丽以及其他所有孩子。
”之后再发出命令:
“坐下!
”
五六遍或者更多遍地重复“起立”“坐下”等命令,直到所有的孩子都能明白自己需要怎么做,并能迅速、安静、不犹犹豫豫、不拖拖沓沓地遵从为止。
这种训练当然不是为了教会孩子懂得什么才是“起立”和“坐下”,而是旨在培养孩子立即执行他所明白的命令的习惯。
一个孩子知道“禁止喧哗”或者被点名要他“过来”的意思,但是除非他曾经受到过服从的训练,否则他不会总是服从,或是迅速地服从,或是落落大方地服从,而这才是严格训练下的种种练习所要灌输以及将要灌输的服从的理念。
通过诸如此类的简单而且微小的开端,可以建立和形成最复杂和有用的习惯。
然后给出选择性的命令:
“男孩,起立!
”
“女孩,起立!
”
“女孩,坐下!
”等。
你在完成以上命令的时候,要求他们首先模仿你,并以此作为指导。
这是通过模仿来进行训练。
之后再要求他们独自完成相关指示。
给出命令,但不是由你自己来完成,或者更好的是,吩咐他们闭上眼睛,并在你给出命令以及他们在执行命令的过程中都能保持眼睛的闭合。
这是为了避免对其他孩子的模仿。
他们还没有训练成功,直到他们能在不看着他们所能模仿的父母还有伙伴的前提下也能迅速做出服从的行为为止。
然后给出命令:
“举起你们的右手!
”同时举起你自己的右手,以告诉孩子们哪只手是右手。
如果你是面对他们,那么在你说“举起你们的右手”时,请举起你自己的左手,因为当他们模仿你的时候,孩子们会举起那只与你的手同一方向的手。
以同样的方式让他们举起左手,并模仿你的动作。
注意那些犹豫不决,动作开始时出错或是举错了手的孩子,然后可以单独对他们进行训练,让他们按照命令举起右手和左手。
重复这样的训练,让他们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闭上他们的眼睛。
之后再给孩子们发出其他的指示,比如:
“朝上面看。
朝下面看。
”
“面向右边。
面向左边。
”
“把两只手放在你的头上。
把两只手放在椅子底下。
把两只手放在你的身后。
”
“站起来。
用右脚站立。
用左脚站立。
”
“向右转。
向左转。
坐下来。
”
“右膝盖跪在地上。
左膝盖跪在地上。
两只膝盖一起跪在地上。
”
“拍一次手。
拍两次手。
拍三次手。
”
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以在场的所有孩子作为对象进行训练,让他们模仿你的动作。
然后,给出命令,并让他们闭上眼睛完成命令。
之后,再对他们进行单个的训练,对于那些不熟悉命令性词语或是完成命令缓慢的孩子进行专门的训练。
[反馈记录]
虽然这是对几个孩子一起进行的集体性训练,但是我们也可以对一个孩子进行单对单的练习。
想一想,如果你和自己的孩子单独练习,应该如何做?
另外进行这样的集体性训练,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训练2.非重复性的、低声的命令
[关键词]
服从力,专注力
[目的及注意事项]
让孩子能够对声音、命令保持敏锐的注意力,使其不需要受到强迫就能服从指挥。
保持语调与音量,对孩子仔细观察,可以有针对性地单独训练。
[训练过程及分析]
那些不通过许多次重复性的练习,再加上响亮的语调,甚至是吓唬的方式,就不能学会的服从行为,它的价值是很小的。
请非常低声地、相当不经意地给出上面“训练1”中的命令。
对那些没有完成服从命令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先站在一旁,直到他们可以做到专心致志为止。
此后,尝试重复上述低声命令的练习,直到命令能被孩子迅速、果断完成为止。
这种在听到柔和低声的命令后,立刻做出服从行为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命令音量大小要刚好能听到,或者是在谈及或关注其他事情的时候不经意地给出。
让孩子对声音保持敏锐的注意力,并且变得习惯起来,就好像是一个护士被训练成对她的病人发出的最轻微的动作保持警觉一样。
如果命令是在孩子们在做游戏的时候给出(孩子在任何其他时候听到命令都不会感到不舒服),或是在孩子还在做着别的什么事情的时候发出命令,并打断他的行为,在这些情况下,除非孩子曾经接受过训练,而且还经常受到惩罚,否则很少会乖乖地完成有关的命令。
如果孩子正在兴高采烈、热闹万分地玩着玩具的时候,或者是在他们完全沉浸在某种消遣的时候,这时,当他听到爸爸妈妈的呼唤,却还能毫不犹豫地立即做出反应,这对于孩子来说就称得上是一种愉悦的经历,虽然并不常见,但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反馈记录]
已经习惯于服从大声命令的孩子是否能够很快地适应这种“平常化”的命令?
仔细思考,如果孩子不能很快适应,问题出在哪里?
服从习惯?
还是专注力?
训练3.给孩子简单而精确的命令
[关键词]
服从力,准确性
[目的及注意事项]
帮助孩子锻炼对命令的分析能力和精确理解、完成能力。
这项训练主要针对的是一个孩子,如果家中有不止一个孩子,就需要在命令中加入准确的孩子的名称,以防止孩子不知道命令的针对者,最终影响服从的效率。
此外,命令的明确性和简单性很重要。
[训练过程及分析]
准备一组简单而又不同的命令,比如:
“约翰,把门关上。
”
“玛丽,把书给我。
”
“把这本书给约翰。
”
“给我端一杯水来。
”
“关上窗户。
”
“把椅子靠过来。
”等。
对孩子发出第一个命令,然后等待他精确地完成。
在孩子彻底做完以后,向孩子提问,他是不是在每个细节上都完全地遵照了指示,或者,他的这次完成命令的行为是不是已经失败。
如果已经失败了,是在哪个方面失败的。
孩子对于这项命令应该准确地完成,如果这项命令的意思存在另一种理解的可能,那么,父母就应该对其做出相应的纠正。
比如,当命令为“把窗户关上”,如果这个时候事实上有不止一扇窗户开着,而那扇需要被关上的窗户又并非与众不同,那么孩子就应该考虑到底是哪一扇窗户要被关上——应该把那扇风雨可能吹打进来的窗户关上。
如果家中有不止一个孩子,又或者训练是针对一群孩子进行的,那么就要尝试把其他孩子拉进训练。
比如,当每一次某位孩子完成某个命令之后,应该让其他的孩子对他指出需要做得更好的地方——“约翰关门时声音太响”“他不是轻轻地把门关上的”“他走向门口的时候发出了太多的响声”“他问了哪一扇门要关上”“他犹犹豫豫,花了太长的时间”,等等。
当每位孩子都依次完成了某一个命令之后,父母就应该给出下一个命令,并开始下一次轮流的训练,但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这样的训练不要太多,以免孩子们可能产生疲乏或是厌烦的情绪。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最好不要每次只进行某个单一命令的训练,也不要让每位孩子依次地完成。
因为,尽管前面的每位孩子都能毫无疑问地得到提高,但是实际上,在这个命令被几乎所有孩子都轮流地完成了一次之前,这一次的训练即有可能变得单调乏味。
[反馈记录]
孩子是否能够自己分析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呢?
如果不能,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总结?
总结后,又该如何帮孩子改正错误?
训练4.给孩子简单的需要延后执行的命令
[关键词]
服从力,专注力,记忆力
[目的及注意事项]
在锻炼孩子服从能力的同时,对他们的记忆力进行锻炼。
命令应该由简到难给出。
本训练适于对几个孩子共同进行。
[训练过程及分析]
准备一组简单的命令,并且告诉孩子们,你将要给他们每人一个命令,但是在你给出命令前,不要让谁去完成哪个命令。
之后,宣布这组命令,并在每个命令之前加上一个孩子的名字,然后在你结束此次讲话时这样说:
“现在,去做我告诉你们的事情吧!
”
[反馈记录]
孩子是否都能够很好地记住自己该做的事情呢?
如果孩子没有很好地完成命令,分析没完成的原因。
比如,从给出命令到孩子实际去做的时间间隔太长?
还是命令过于复杂?
又或者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服从习惯没有达到标准?
训练5.尝试给孩子更为复杂的双重命令
[关键词]
服从力,专注力,记忆力
[目的及注意事项]
训练孩子对复杂命令的服从性。
父母发给孩子的命令应该逐渐由简单变复杂,可以把两个命令合为一个,以后再把三个合为一个。
[训练过程及分析]
整个训练过程与训练3类似。
只不过,这次的命令应该是组合式的,开始是两个简单命令组合起来给一个孩子,以后可以扩展为三个。
就像这样:
“约翰,把那本书递给我,并把这本书放在课桌上。
”多编制一些这种命令,然后像训练3那样运用它们。
[反馈记录]
在进行过训练3后,再进行训练5孩子是够能够适应?
如果不适应,表现在哪里?
是不服从,还是遗漏了命令的某一部分?
训练6.给孩子一个否定性命令或禁止性命令
[关键词]
服从力,记忆力,专注力,自我控制力
[目的及注意事项]
锻炼孩子面对禁止性命令时的服从及自制能力。
在这种训练中,父母应该打破自己“最好不要说不”的观念,给孩子设定一些禁止性命令。
[训练过程及分析]
首先你要面向孩子,然后告诉他们你即将对他们进行服从性命令的训练。
然后你要给出一个当下很容易实现的禁止性命令。
比如“不要东张西望”,并且告诉他们,当你给出命令之后,在任何情况下,即使你又给出了一个相反的命令,他们也不能看来看去,直到你说“时间到了”为止。
当孩子理解了你的要求后,你就要开始这个训练,给出命令,并且站在他们的身后,尝试着运用种种诡计去怂恿他们回过头来看。
比如,你可以一边讲着故事,一边假装对他们做着解说,用以下的方式去说:
“杰克和吉尔去爬山,就像这个样子”(跺着脚或制造一些可以听见声响的动作。
)“去提一桶水,就像这个样子”(用粉笔在黑板上做着记号,好像是在画着什么。
)“杰克从山上摔了下来,就像这个样子”(翻倒一张椅子。
)“还摔破了他的花冠,就像这个样子”(重重地扔下一本书或其他什么东西。
)等。
也可以突然对着某位孩子的耳朵说道:
“看这边。
”或者兴奋地拍一下另一个孩子的肩膀,等等。
之所以这样训练是因为,在许多爸爸妈妈的眼里,对孩子说“不要”远不如对孩子说“要”效果要好。
当然,通常情况下,最好是说“要”,因为“不要”很容易“将观念灌输进孩子们的大脑”,而在此之前,孩子们的脑海中并没有这一类的观念。
比如,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有位妈妈撂下孩子时跟他们说了这样一句告别时的禁止性命令:
“不要将豆子放在你们的鼻子上!
”孩子会遵守这个命令吗?
要知道,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可以知道,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倾向于实现我们脑海中的任何一个观念,无论它是被贴上“要”还是“不要”的标签。
虽然我们向孩子强调了不要做某事,但在孩子的思维里,这个“不要”的命令更多时候只对那个本来要禁止的事情起到一个观念强化的作用,并且因此使得这个本要被禁止的行为更加具有强迫性。
换句话说就是,让孩子更有好奇心去尝试了。
但是禁止——对诸如此类念头的压制——是一个必须培养的重要的习惯。
尽管我们不应该太过于挑逗孩子的好奇心,即孩子不知道,也不意味着事情就不会发生。
要知道,绝大多数的法律和法规都是禁令式的——“你不该这样”。
所以,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练习对否定性命令的服从还是相当重要的。
[反馈记录]
孩子是否都能够很好地记住自己该做的事情呢?
如果孩子没有很好地完成命令,分析没完成的原因。
比如,时间间隔太长?
还是命令过于复杂?
又或者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服从习惯没有达到标准?
训练7.对禁止性命令的延迟锻炼
[关键词]
服从力,自我控制力
[目的及注意事项]
增强孩子面对禁止性命令时的自控能力。
训练时,父母应该逐渐延长禁止性命令的时间,直到孩子能够始终如一地保证对禁止性命令的服从为止。
[训练过程及分析]
告诉孩子们,你准备对他们做进一步的“不要”式的服从命令的练习。
之后,给出命令:
“不要制造出任何声响,直到我说‘时间到了’。
”
允许他们活动他们的头部、手臂和双脚;甚至还允许他们走来走去,当然对于任何一位一点儿也不能服从命令的孩子,是应该取消这项特权的。
察觉和倾听最为轻微的响动,并要求他们也这样去做,父母则必须注意任何有意或是无意的打破宁静的声音。
五分钟之后告诉孩子们“时间到了”。
和孩子们讨论讨论,为了更好地或更易于服从命令,他们可以做些什么,并且重复这个训练。
然后,告诉他们进入某种舒适的状态,这是一种他们可以无限保持下去的状态,因为他们所要保持的不仅仅只是平静,还有静止。
告诉他们,比如是在拍照,最轻微的姿势上的摆动、移动或是身体上的颤抖——呼吸和眨眼除外——都会破坏所拍下的照片。
然后告诉孩子们:
“现在开始保持安静,直到我说‘时间到了’为止。
”
两分钟之后,告知孩子们“时间到了”——这是一次相当严格的考验。
不过,进一步的训练应该让他们能够对这种状态保持五分钟的时间,或者更长。
[反馈记录]
孩子对延长禁止性命令时间的反应如何?
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否正在逐渐延长?
如果把这种游戏分散运用到生活中,孩子是否也能够遵从你的命令?
训练8.考察孩子对禁止性命令的服从情况
[关键词]
服从力,自我控制力
[目的及注意事项]
考察孩子对禁止性命令的服从情况,同时强化孩子的自我控制力,锻炼他们对突发事件及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注意,对孩子的考核和干扰一定要有突然性。
[训练过程及分析]
告诉孩子们,你准备给出“不要说话”的命令,然后,准备尝试以突然而又出其不意的举动促使他们说话或者提问。
训练开始时,告诉孩子,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闭口不言。
你可以引导他们,让他们都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哑巴,没有了说话的能力——就像动物一样不说话。
之后给出命令:
“不要讲话!
”但是你自己还是要继续说话,比如讲个故事,或是说些孩子们经常会提出问题的事情来。
如果这一招还不管用,就可以突然间问某位孩子一个问题,以此试着让他们放松警惕,或是让他们大吃一惊,从而进行训练。
[反馈记录]
孩子是否能够抵抗住干扰?
如果没有,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训练?
训练9.教孩子保守秘密
[关键词]
服从力,专注力,抑制力
[目的及注意事项]
训练孩子的自我抑制能力。
该训练可以由几个孩子共同完成。
也可以在家庭内部完成。
比如孩子、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
[训练过程及分析]
训练孩子们保守秘密,首先,向他们解释,要怎样小心才可以做到不“泄露秘密”,以至于为了保守秘密,他们绝对不能告诉别人他们有个秘密。
因为,万一他们这样做了,即使不是由他们直接将秘密说出,别人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办法将秘密从他们口里套出。
然而,如果有人知道他们拥有一个秘密,那么,他们对于每一个问题的唯一保险的回答就是:
“我没有什么话要说的。
”这是通常情况下律师告诉给他的委托人的办法。
作出“是”还是“不是”的回答其实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个聪明的提问者,通过对一些最为重要的问题的提问,借助排除的方法,最终还是能够获取那个秘密。
让某个孩子告诉另外一个孩子一个秘密,然后把后者叫来盘问,对他或者采取混合式的提问,或者诱哄他,或者激他一激,运用种种通常用来诈取秘密的方法,就像这样:
“你能让我猜上三次么?
”
“这是秘密,还是那是秘密?
”
“我知道那是个什么秘密,它就是——”
“我根本就不相信你有一个秘密。
”
“我估计你也不敢把这秘密说出来。
”
“你根本就不敢把这秘密说出来。
”
“如果你把那个秘密告诉了我,我可以告诉你其他一些事情。
”
对于以上任何一种提问,不变的回答应该是:
“我没有什么话要说的。
”
在这个游戏里,孩子们应该假装他们既不能听见也不能说话,并且尝试着这么去做——尽管父母竭尽所能想让他们犯错误,并且冷不 比如,她可能会说:
“看着我。
”孩子们当然不能听,所以也不能看。
“你想让我给你讲个故事么?
”这是个特别的刺激,会冷不丁儿地让那些不够警觉的孩子犯错。
[反馈记录]
孩子会在什么样的“引诱”下泄密?
训练10.判断性的命令
[关键词]
服从力,观察力,判断力
[目的及注意事项]
对孩子进行服从习惯的培养并不是要抹杀他们的判断力,本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将服从力与判断力结合在一起。
设计提问时,要给孩子留出思考、判断、寻找解决方法的空间。
[训练过程及分析]
父母要准备好一组命令。
这些命令在设置上,需要通过对位置、方法或某些事物的种类的省略,使孩子在完成该命令的过程中,需要对某些事情做出判断。
就像这样:
“约翰,请把窗户关上。
”(当那里有好几扇开着的窗户时。
)他不能问是哪扇窗户,而是要根据引起那个命令的条件或是原因作出判断,到底哪扇窗户才可能是命令所指的。
“玛丽,请给我一支铅笔。
”她不能问:
“我应该到哪儿去找上一支呢?
”或者“到哪儿我才能找到铅笔呢?
”而是要根据先前的经验或可能性做出到哪儿去找到铅笔的判断。
“哈利,请把我的外套拿给我。
”他不能问它在哪儿,而是要到最有可能的地方去寻找,一直到他成功找到为止。
[反馈记录]
孩子能否顺利自己作出判断并解决问题?
如果不能,父母需要进行什么程度的提示?
训练11.纯记忆类命令训练
[关键词]
服从力,记忆力
[目的及注意事项]
锻炼孩子服从力的同时,锻炼其记忆力。
在进行训练时,当孩子开始他的任务之前,应该总是让他重复相关的信息,以确认他已经正确地掌握了信息。
[训练过程及分析]
准备好一组取物的命令,包括寻找某个人以及给出某个信息,孩子可能没有必要需要多少理解——诸如此类的命令:
“去拿一本书过来,书名是——”
“到门卫那儿拿一个铁锤、一个改锥、十个钉子以及五个螺丝钉过来。
”
“去拿三个信封以及两张信纸过来。
”
“去拿一段大约一米长的绳子以及半打大头针过来。
”
[反馈记录]
孩子是否经常忘记命令的内容而拿错东西、办错事情?
当孩子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训练时,把训练内容改成难度更高的“让孩子传话”。
训练12.给孩子时间性的命令
[关键词]
服从力,记忆力
[目的及注意事项]
许多孩子对于完成当下的命令都很积极,但对于延迟性的、要求在此后某一时间点完成的事情则有可能遗忘。
本训练的目的就是纠正这种问题。
在这个游戏中,父母对给孩子的时间点必须清晰,在游戏之初,如果孩子遗忘了完成命令,父母可以适当提示。
[训练过程及分析]
父母要准备一组命令,这组命令应该在某一个时间点被完成,比如说中午十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