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轻型井点降水工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3486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技术轻型井点降水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工艺技术轻型井点降水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工艺技术轻型井点降水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工艺技术轻型井点降水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工艺技术轻型井点降水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艺技术轻型井点降水工艺.docx

《工艺技术轻型井点降水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技术轻型井点降水工艺.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艺技术轻型井点降水工艺.docx

工艺技术轻型井点降水工艺

SGBZ-0111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轻型井点降水分项工程。

2、施工准备

2.1、施工机具

(1)滤管:

Φ38~55mm,壁厚3.0mm无缝钢管或镀锌管,长2.Om左右,一端用厚为4.0mm钢板焊死,在此端1.4m长范围内,在管壁上钻Φ15mm的小圆孔,孔距为25mm,外包两层滤网,滤网采用编织布,外再包一层网眼较大的尼龙丝网,每隔50~60mm用1O号铅丝绑扎一道,滤管另一端与井点管进行联结。

(2)井点管:

Φ38~55mm,壁厚为3.0mm无缝钢管或镀锌管。

(3)连接管:

透明管或胶皮管与井点管和总管连接,采用8号铅丝绑扎,应扎紧以防漏气。

(4)总管:

Φ75~102mm钢管,壁厚为4mm,用法兰盘加橡胶垫圈连接,防止漏气、漏水。

(5)抽水设备:

根据设计配备离心泵、真空泵或射流泵,以及机组配件和水箱。

(6)移动机具:

自制移动式井架(采用振冲机架旧设备)、牵引力为6t的绞车。

(7)凿孔冲击管:

Φ219×8mm的钢管,其长度为10m。

(8)水枪:

Φ50×5mm无缝钢管,下端焊接一个Φ16mm的枪头喷嘴,上端弯成大约直角,且伸出冲击管外,与高压胶管连接。

(9)蛇形高压胶管:

压力应达到1.50MPa以上。

(10)高压水泵:

100TSW一7高压离心泵,配备一个压力表,作下井管之用。

2.2、材料

粗砂与豆石,不得采用中砂,严禁使用细砂,以防堵塞滤管网眼。

2.3、技术准备

(1)详细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分析降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和采取的对策。

(2)凿孔设备与抽水设备检查。

2.4、平整场地

为了节省机械施工费用,不使用履带式吊车,采用碎石桩振冲设备的自制简易车架,因此场地平整度要高一些,设备进场前进行场地平整,以便于车架在场地内移动。

3、操作工艺

3.1、井点安装

3.1.1、安装程序

井点放线定位——安装高位水泵——凿孔安装埋设井点管——布置安装总管——井点管与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与检查——正式投入降水程序。

3.1.2、井点管埋设

(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测量控制点,测量放线确定井点位置,然后在井位先挖一个小土坑,深大约500mm,以便于冲击孔时集水,埋管时灌砂,并用水沟将小坑与集水坑连接,以便于排泄多余水。

(2)用绞车将简易井架移到井点位置,将套管水枪对准井点位置,启动高压水泵,水压控制在O.4~0.8MPa,在水枪高压水射流冲击下套管开始下沉,并不断地升降套管与水枪。

一般含砂的粘土,按经验,套管落距在1000mm之内,在射水与套管冲切作用下,大约在10~15min时间之内,井点管可下沉1Om左右,若遇到较厚的纯粘土时,沉管时间要延长,此时可采取增加高压水泵的压力,以达到加速沉管的速度。

冲击孔的成孔直径应达到300-350mm,保证管壁与井点管之间有一定间隙,以便于填充砂石,冲孔深度应比滤管设计安置深度低500mm以上,以防止冲击套管提升拔出时部分土塌落,并使滤管底部存有足够的砂石。

凿孔冲击管上下移动时应保持垂直,这样才能使井点降水井壁保持垂直,若在凿孔时遇到较大的石块和砖块,会出现倾斜现象,此时成孔的直径也应尽量保持上下一致。

井孔冲击成型后,应拔出冲击管,通过单滑轮,用绳索拉起井点管插入,井点管的上端应用木塞塞住,以防砂石或其他杂物进入,并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灌砂石滤层,该砂石滤层的填充质量直接影响轻型井点降水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砂石必须采用粗砂,以防止堵塞滤管的网眼。

2)滤管应放置在井孔的中间,砂石滤层的厚度应在60~1OOmm之间,以提高透水性,并防止土粒渗入滤管堵塞滤管的网眼。

填砂厚度要均匀,速度要快,填砂中途不得中断,以防孔壁塌土。

3)滤砂层的填充高度,至少要超过滤管顶以上1000~1800m,一般应填至原地下水位线以上,以保证土层水流上下畅通。

4)井点填砂后,井口以下1.0~1.5m用粘土封口压实,防止漏气而降低降水效果。

3.1.3、冲洗井管

将Φ15~30mm的胶管插入井点管底部进行注水清洗,直到流出清水为止。

应逐根进行清洗,避免出现“死井”。

3.1.4、管路安装

首先沿井点管线外侧,铺设集水毛管,并用胶垫螺栓把干管连接起来,主干管连接水箱水泵,然后拔掉井点管上端的木塞,用胶管与主管连接好,再用10#铅丝绑好,防止管路不严漏气而降低整个管路的真空度。

主管路的流水坡度按坡向泵房5‰的坡度并用砖将主干管垫好。

并作好冬季降水防冻保温。

3.1.5、检查管路

检查集水干管与井点管连接的胶管的各个接头在试抽水时是否有漏气现象,发现这种情况应重新连接或用油腻子堵塞,重新拧紧法兰盘螺栓和胶管的铅丝,直至不漏气为止。

在正式运转抽水之前必须进行试抽,以检查抽水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管路是否存在漏气现象。

在水泵进水管上安装一个真空表,在水泵的出水管上安装一个压力表。

为了观测降水深度,是否达到施工组织设计所要求的降水深度,在基坑中心设置一个观测井点,以便于通过观测井点测量水位,并描绘出降水曲线。

在试抽时,应检查整个管网的真空度,应达到550mmHg(73.33KPa),方可进行正式投入抽水。

3.2、抽水

轻型井点管网全部安装完毕后进行试抽。

当抽水设备运转一切正常后,整个抽水管路无漏气现象,可以投入正常抽水作业。

开机后一个星期后将形成地下降水漏斗,并趋向稳定,土方工程可在降水10d后开挖。

4、质量标准

4.1井点管间距、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组井点管和接头中心,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4.2井点埋设应无严重漏气、淤塞、出水不畅或死井等情况。

4.3埋入地下的井点管及井点联接总管,均应除锈并刷防锈漆一道;各焊接口处焊渣应凿掉,并刷防锈漆一道。

4.4各组井点系统的真空度应保持在55.3~66.7kPa,压力应保持在0.16MPa。

5、成品保护

5.1井点成孔后,应立即下井点管并填入豆石滤料,以防塌孔。

不能及时下井点管时,孔口应盖盖板,防止物件掉入井孔内堵孔。

5.2井点管埋设后,管口要用木塞堵住,以防异物掉入管内堵塞。

5.3井点使用应保持连续抽水,并设备用电源,以避免泥渣沉淀淤管。

5.4冬期施工,井点联结总管上要覆盖保温材料,或回填30cm厚以上干松土,以防冻坏管道。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土方挖掘运输车道不设置井点,这并不影响整体降水效果。

6.2、在正式开工前,由电工及时办理用电手续,保证在抽水期间不停电。

因为抽水应连续进行,特别是开始抽水阶段,时停时抽,井点管的滤网易于阻塞,出水混浊。

同时由于中途长时间停止抽水,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会引起土方边坡塌方等事故。

6.3、轻型井点降水应经常进行检查,其出水规律应“先大后小,先混后清”。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检查。

6.4、在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和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门以控制流水量,当地下水位降到所要求的水位后,减少出水阀门的出水量,尽量使抽吸与排水保持均匀,达到细水长流。

6.5、真空度是轻型井点降水能否顺利进行降水的主要技术指数,现场设专人经常观测,若抽水过程中发现真空度不足,应立即检查整个抽水系统有无漏气环节,并应及时排除。

6.6、在抽水过程中,特别是开始抽水时,应检查有无井点管淤塞的死井,可通过管内水流声、管子表面是否潮湿等方法进行检查。

如“死井”数量超过10%,则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应及时采取措施,采用高压水反复冲洗处理。

6.7、在打井点之前应勘测现场,采用洛阳铲凿孔,若发现场内表层有旧基础、隐性墓地应及早处理。

6.8、如粘土层较厚,沉管速度会较慢,如超过常规沉管时间时,可采取增大水泵压力,大约在1.O~1.4MPa,但不要超过1.5MPa。

6.9、主干管应按本交底做好流水坡度,流向水泵方向。

6.10、如在冬季施工,应做好主干管保温,防止受冻。

6.11、基坑周围上部应挖好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

6.12、井点位置应距坑边2~2.5m,以防止井点设置影响边坑土坡的稳定性。

水泵抽出的水应按施工方案设置的明沟排出,离基坑越远越好,以防止地表水渗下回流,影响降水效果。

6.13、如场地粘土层较厚,这将影响降水效果,因为粘土的透水性能差,上层水不易渗透下去,采取套管和水枪在井点轴线范围之外打孔,用埋设井点管相同成孔作业方法,井内填满粗砂,形成二至三排砂桩,使地层中上下水贯通。

在抽水过程中,由于下部抽水,上层水由于重力作用和抽水产生的负压,上层水系很容易漏下去,将水抽走。

7、质量记录

7.1井点管施工记录。

7.2井点降水记录。

8、安全标准

8.1冲、钻孔机操作时应安放平稳,防止机具突然倾倒或钻具下落,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8.2已成孔尚未下井点前,井孔应用盖板封严,以免掉土或发生人员安全事故。

8.3各机电设备应由专人看管,电气必须一机一闸,严格接地、接零和安漏电保护器,水泵和部件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严禁带电作业。

9、环保措施

9.1做好井点降水出水的处理与综合利用,保护环境节约用水。

深井大口径降水方案

一、   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1.2.1工程地质特征

1.2.2水文地质特征

1.2.3降水深度分析:

降水深度应根据设计工程结构的埋置深度、设计降低水位至最大埋深管沟槽底下的距离(一般槽底最低标高以下0.5m)和工程的实际要求来分析。

一、   降水施工

2.1管井降水设计参数的确定

2.1.1井距(8~12米);

2.1.2井深(槽底最低标高下1~2米);

2.1.3管井成孔直径600mm,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井管,外径400mm、内径300mm;井管与井孔之间填滤料,滤料为2-3mm豆石或干净砾石,井管口高出地面0.3m,并加井盖。

2.1.4降水井中心线距开挖上口线2m;

2.1.5井内放置2m3/h潜水泵,将水抽至地面集水池。

2.1.6排水采用塑料管将降水井抽出的水直接排入道路永中部位开挖的排水沟(排水沟用塑料布铺盖)流入沉淀池,在排入现况雨水管或雨水沟内;

2.2降水时间的确定

降水井在施工完成后开始降水,直到要求停止降水时为止。

降水一定时间后,观察地下水位达到要求降低深度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

2.3管井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3.1管井施工工艺流程

 

2.3.2施工准备

(1)详细调查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走向及埋深),关闭、阻断渗漏水源。

(2)调查场地周围雨、污水管线,清除管道淤泥,安排排水通道。

(3)组织项目人员进行开工前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4)水、电齐备,场地平整后,人员、材料、设备进场。

(5)连接水、电,安装调试设备。

(6)规划现场平面布置,合理安排成井施工设备和施工顺序。

2.3.3放井位:

(1)按设计要求和井位平面图布设井位并测量地面标高,井位与设计要求偏差≯300mm,井位遇有地下障碍物需进行破碎,当因障碍物影响而偏差过大时,应与设计人员协商。

(2)定井位应由专业测量人员进行,井位应设置显著标志,必要时采用钢钎打入地面下300mm,并灌入石灰粉,定位完毕请监理组织验收。

2.3.4挖泥浆池:

根据场地条件在红线内距降水井3m处适当位置挖泥浆池,每2口井共用一个泥浆池。

废浆应及时外运并作妥善处理,保持现场环境卫生。

2.3.5挖探坑:

为清除井位下障碍物,应在井位处挖探坑,直径800mm,深1.0~1.5m,当井口土质松散时,须设置护筒,避免泥浆侵泡、冲刷导致孔口坍塌。

2.3.6成孔:

管井采用反循环钻进工艺成孔,地层自然造浆护壁。

根据第一口井成孔情况,确定局部钻进到砂卵石地层时,是否采用膨润土护壁成孔。

孔径不小于600mm,钻孔应保持圆正垂直,孔深不小于设计深度,正偏差≯200mm。

2.3.7换浆:

井管下入前应注入清水置换泥浆,并用水泵或捞砂管抽出沉渣,使井内泥浆密度保持在1.15~1.25g/cm3。

2.3.8吊放井管:

井管采用无砂砼管,在混凝土预制井托上放置井管,在底部中间设导中器,四周栓8号铁丝,缓缓下放,当管口与井口相差200mm时,接上节井管,接头处用玻璃丝布粘贴,以免挤入泥砂淤塞井管,竖向用2~4条30mm宽竹条绑扎井管管身,固定井管。

底端井管作为沉砂管,以上3.0m井管外包一层40目尼龙网,作为过滤管段。

在粉土、粉细砂地段也应缠一层40目尼龙网,避免堵塞井壁。

为防止上下管节错位,在下管前将井管依方向立直。

吊放井管要垂直,并保持在井孔中心,为防止雨、泥砂或异物进入井中,井管要高出地面300mm,井口加盖。

2.3.9填滤料:

(1)井管下入后立即填入滤料。

滤料沿井孔四周均匀填入,宜保持连续,将泥浆挤出井孔。

填滤料时,应随填随测滤料填入高度,当填入量与理论计算量不一致时,及时查找原因。

不得用装载机直接填料,应用铁锹下料,以防不均匀或冲击井壁。

洗井后,如滤料下沉量过大,应补填至井口下1.5m处,其上用粘土封填。

(2)滤料必须符合级配要求,合格率要大于90%,杂质含量不大于3%。

2.3.10洗井

(1)成井后,借助空压机清除孔内泥浆,至井内完全出清水止,再用污水泵反复进行恢复性抽洗,抽洗次数不得少于6次。

(2)洗井应在成井4小时内进行,以免时间过长,护壁泥皮逐渐老化难以破坏,影响渗水效果。

(3)洗井后可进行试验性抽水,确定单井出水量及水位降低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2.3.11水泵安装:

(1)潜水泵用钢丝绳吊放,泵的端部至井底距离不小于0.5m。

(2)安装并接通电源,每井附近设置电闸箱,预埋电缆,做到单井单控电源,并安装时间水位继电自动抽水装置和漏电保护系统。

2.3.12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图

(1)降水井剖面图(如下图)

          

(2)降水井平面图(略)

2.3.13抽降:

(1)联网抽降后应连续抽水,不应中途间断,水泵、井管维修应逐一进行。

开始抽水时,因出水量大,为防止排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可有间隔的逐一起动水泵。

(2)抽水开始后,应做抽水试验,检验单井出水量、出砂量及含水层渗透系数。

当出砂量过大,可将水泵上提,如出砂量仍然较大,应重新洗井或停泵补井。

  

2.3.14水位观测:

(1)为了控制了解在抽水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同时为土方开挖提供可靠的依据,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

拟定在每一管线设   φ50mm钢制观测管,与主孔并在一起进行安装,抽水前应进行静止水位的观测,抽水初期每天早晚7点观测2次,水位稳定后应每天观测1次,水位观测精度±2cm,并绘制地下水水位降深曲线。

(2)在不利于地下水的渗流影响降水质量的情况下。

在施工过程中,在槽体的两侧设置降水边沟,边沟上口0.4m,下口0.3m,沟中填满碎石滤料。

沿槽体纵向每50m设置一口集水井,边沟中的地下水流至集水井后,用水泵抽出,经沉淀池后排入现况雨水沟。

2.3.15降水周期:

沟槽开挖前10天沿线开始降水,在所有结构回填完成后才可撤泵停止降水。

2.3.6降水不能降至预期水位时的补救方案:

(1)加强降水井的抽水力度及效果。

降水井经长时间抽水可能造成淤井、死井现象,可采用洗井设备重新洗井至抽水正常。

(2)加大抽水泵的功率,采用大功率泵抽水。

(3)在原有降水井之间补打降水井。

三、降水施工保证措施

3.1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1.1现场成立降水管理组,由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对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严格控制。

3.1.2布设降水井时,井位应根据图纸严格选定,须避开地下结构和欲埋设管线位置。

3.1.3进场材料按要求进行复试,机械设备要严格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使用。

3.1.4降水施工期间应保证连续供电,在发生供电障碍时应立即启用现场发电设施供电,避免因停电造成井内水位上升,影响施工。

3.1.5降水井在施工完成后和降水期间,井口加设井盖,防止落入杂物,在井位插警示标志,防止其它施工对井管造成损坏,并由专人进行维护。

3.1.6现场必须备用不少于30台潜水泵,维持降水人员随时检查水泵的工作情况,及时更换运转不良的水泵。

3.1.7加强观测工作,对地下水位、水流动态、地面沉降等进行详实记录,并及时进行汇总、分析。

3.2辅助降水措施

场区内第一层台地潜水和局部第二层层间潜水若不能完全通过降水井排出,土方开挖见水时可采用明排法排水,即在沟槽内沿槽边挖排水沟,并间隔一定距离挖集水坑,坑内下入钢筋笼过滤管,管外填充级配砂石,在管内下泵抽水。

在坡壁渗水处应插入导水管,将坡壁水排入下面的排水沟。

3.3雨季施工措施

3.3.1临时用电措施

(1)建立健全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电工值班巡查制度,落实临电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

(2)做好施工用电安全技术交底。

(3)所有电动机具、机械、电气设备必须由专职电工或持证的操作手进行操作和维修,非电工或操作手不得随意动用机电设备。

(4)雨天要遮盖各种机电设备,并随时检查。

(5)电工要做好值班及维修日记。

(6)工地使用的所有电器必须保证质量合格。

3.3.2机械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现场雨季施工机械管理制度,落实机械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

(2)所有机械必须由专职操作手操作和维修,按操作规程操作,严禁非操作人员随意动用机械。

(3)机械管理人员必须对操作手做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

(4)所有机械做好使用及维修保养记录,必须每天检查确定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

操作人员应做好交接班记录。

(5)机械管理人员要注意做好雨天对机械设备的遮盖,并检查电源、电路是否安全,以防漏电伤人。

3.3.3料具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现场料具管理制度,落实料具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

(2)现场料具堆放必须按规定的位置,严禁乱堆乱放。

(3)根据进度要求,提出材料需用计划,及时组织进场。

凡雨天运输困难的材料,要考虑有一定量的储备,防止出现停工待料现象。

(4)石料集中堆放,并要用苫布遮盖,同时做好周边的排水,以防止施工时堵塞料管。

(5)每道工序完工必须做到活完料净场地清,按指定的地方码放好。

3.3.4安全防护措施

(1)现场要有健全的安全领导小组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

(2)施工前应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施工中应明确分工,统一指挥,设专人负责。

(3)施工现场用电应严格按照用电安全管理规定,加强电源管理,预防发生电器火灾。

(4)对基坑周边的检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并加强该地段的安全措施。

3.3.5技术资料管理

(1)降水井洗完井后,应及时检查降水井实际深度并做好记录,降水期间应每天检查抽水情况,观测基坑周边地下水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2)资料填写字迹清楚工整,内容符合要求,签字手续齐全。

(3)每天的观测记录按甲方和监理要求报送。

(4)建立健全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电工值班巡查制度,落实临电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电工要做好值班及维修日记。

(5)施工现场用电应严格按照用电安全管理规定,配电箱要采取防雨雪措施,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6)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施工中应明确分工,统一指挥,设专人负责。

四、管井降水设计参数计算公式

4.1管井降水井深度计算:

计算公式:

Hw=Hw1+Hw2+Hw3+Hw4+Hw5+Hw6

上式中:

Hw——降水井深度(m);

Hw1——基坑深度(m);

 Hw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m)

Hw3——ir0;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5;r0位降水井分布范围的等效半径或降水井排间距的1/2(m);

Hw4——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m);

Hw5——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m);

Hw6——沉砂管长度(m);

4.2管井出水量计算:

计算公式:

Q=nQ’=n[πK’/(2H-Sw)Sw]/[In](d’/πrw)+(πR/2d’)〕

式中:

Q—基坑出水量

Q’—降水干扰单井出水量(m3/d);

S—基坑设计水位降深值(m);

Sw—降水干扰井设计水位降深值(m);

r0—n(r1,r2,r3…rn)1/2一降水干扰井群分别至基坑中心点的距离(m);

n—降水井个数;

h—抽水前与抽水时含水层厚度的平均值(m);

L’—基坑长度(m);

L—过滤器工作部分长度(m);

d'—降水干扰井间距之半(m);

rw—降水井半径(m);

R—影响半径(m);

4.3降水水位计算

计算公式:

Sx=H-〔h12+X/R(H2-h12)〕1/2

式中:

Sx—距井排处的含水层厚度(m);

H—潜水含水层厚度(m);

h12—降水井排处的含水层厚度(m);

X—任意点至井排处的距离(m);

R—影响半径(m);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计算实例

井点降水,实例,施工

一、总涌水量计算

1.基坑总涌水量Q(m3/d),即环形井点系统用水量,常按无压完整井井群,

用下式计算公式:

    

(2H―s)s          

Q=1.366K              

lgR―lgx0                      

2.单井井点涌水量q(m3/d)常按无压完整井,按下计算公式:

          (2H―s)s

q=1.366K

                lgR―lgr

式中:

K—土的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s—水的降低值(m);

R—抽水影响半径(m),由现场抽水试验确定,也可用下式计算:

R=1.95s√H•K

r—井点的半径(m);

x0—基坑的假想半径(m,当矩形基坑长宽比小于5时,可化成假想半径x0的圆形井,按下式计算:

x0=√F/π

F—基坑井点管所包围的平面面积(m2);

π—圆周率,取3.1416;

二、井点管需要根数

井点管需要根数n可按下式计算:

    Q

n=m    

q

式中q=65π•d•l3√  K

式中:

n—井点管根数;

m—考虑堵塞等因素的井点备用系数,一般取m=1.1;

    q—单根井点管的出水量(m3/d);

d—滤管直径(m);

l—滤管长度(m);

三、井点管平均间距

井点管平均间距D(m),可按下式计算:

      2(L+B)

D=          

n-1

求出的D应大于15d,并应符合总管接头的间距(一般为80、120、160mm)要求。

式中:

L—矩形井点系统的长度(m);

    B—矩形井点系统的宽度(m);

四、例题

某工程基坑平面尺寸见图,基坑宽10m,长19m,深4.1m,挖土边坡1:

0.5。

地下水位-0.6m。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该处地面下0.7m,为杂填土,此层下面有6.6m的细砂层,土的渗透系数K=5m/d,再往下为不透水的粘土层。

现采用轻型井点设备进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机械开挖土方,试对该轻型井点系统进行计算。

解:

(1)井点系统布置

该基坑顶部平面尺寸为14m×23m,布置环状井点,井点管离边坡为0.8m。

要求降水深度s=4.10-0.6+0.5=4.0m,因此,用一级轻型井点系统即可满足要求,总管和井点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由井点系统布置处至下面一层不透水粘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