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3285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

《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

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

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

第1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瓶中吹气球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

  中班科学《瓶中吹气球》,这一活动的灵感来源于幼儿喜爱看的少儿电视节目“小小智慧树”,里面蕴含着许许多多的贴合幼儿生活而又有趣的科学知识。

因此,为了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瓶中吹气球的兴趣,让幼儿发现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积累科学知识,经历分析、尝试到判断的过程。

我预设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我预设幼儿的想法,经历三次尝试与分析,活动流程为:

经验的回顾(吹气球)——分两次探索得出瓶中吹大气球的秘密——借课件提升“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瓶中吹气球”比赛——延伸到日常生活。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张让幼儿自己去探究,与幼儿、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在不同的探究中发现、分析得出不同的问题。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关注身边的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动手实验与记录,得出瓶子上有洞就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

  活动难点:

  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瓶口套好气球的瓶子若干(包括无洞、少洞和多洞)。

  2、幼儿记录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3、课件《瓶中吹气球》(其中包含教师的记录表和原理动画)。

  4、气球,底托,差气球工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气球,帮助幼儿掌握吹气球的正确方法。

  1、(出示吹好的气球)师:

看看,张老师带来了(气球),你们都吹过气球的吧!

  2、请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

  师:

说说你是怎么吹的?

你看到他是怎么吹的?

  3、小结:

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然后用力,还要连续不断地往气球里吹气,才能把气球吹大。

  (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气球的出现让幼儿有将它吹大的欲望。

而且这个环节以这种形式调动起幼儿已知经验,这样幼儿就能更好地掌握吹气球的方法,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分批投放材料,让幼儿探索得出气球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大。

  师:

如果把气球套在(瓶子)上,还能吹大吗?

(记录下幼儿的猜测)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第一次投放材料:

小瓶无洞)

  师:

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幼:

吹不起来。

可能瓶子太小了,瓶口太小了,没有空气等等。

  师:

我们试下来发现瓶子里的气球都没有吹大。

讨论:

那为什么气球在这些瓶子里吹不大呢?

  师:

是不是瓶子不够大呢,张老师也不知道,这样吧,我再给你们些大点的瓶子去试一试。

(第二次投放材料:

中、大瓶有洞无洞均有)

  师:

有的气球吹大了,有的还是没有吹大,怎么会这样呢?

这里一定有秘密,你们再去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

  师:

秘密是什么?

  幼:

瓶子底下有洞洞。

  小结:

原来,瓶中的气球能吹大,秘密就是瓶子上有洞洞。

(点出洞洞)

  (分析:

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

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预设幼儿的需要,以幼儿为主体,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让他们在亲自试验中建构认识:

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大,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借助课件,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

  1、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

  师:

为什么有洞洞的瓶子气球能吹大,没有洞洞的瓶子气球吹不大呢?

  2、播放课件,总结科学原理。

  师: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听听电脑小博士是怎么说的。

  (分析:

此环节通过幼儿自由说说原因、“电脑小博士来告诉你”,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幼儿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幼儿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能更好地向幼小的幼儿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便于理解和内化。

还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使科学活动不再枯燥。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通过比较得出瓶上洞洞的多少与吹气用的力度成反比关系。

师:

我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两个瓶子,一个套红气球,一个套绿气球,哪只颜色的气球吹大更容易些呢?

为什么?

去试吧!

(第三次材料:

红绿气球,洞多洞少)

  师:

谁愿意把你的记录和发现来分享一下!

  小结:

哦,原来红气球更容易吹大,因为瓶子上的洞洞(多)(点出很多的洞洞),绿气球的瓶子上洞洞(少),吹大气球就吃力些。

  (分析:

第二环节中只有少部分幼儿吹到了有洞洞的瓶子,成功将气球吹大。

为了给每一位幼儿成功吹大气球的体验,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赋予幼儿探索的空间,给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进行一次吹气球比赛。

通过实验和记录发现红色气球的瓶子吹起来更省力。

最后通过观察瓶子身上的秘密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

  五、活动延伸。

  师:

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做实验发现了瓶上有洞洞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得大大的。

那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呢?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想一想,也去试一试,如果成功了也可以把你们成功的秘密告诉大家哦!

  (分析:

最后教师抛出的问题:

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呢?

通过这个问题与活动延伸自然衔接,让此次活动有了很好的扩展。

同时又提供了一次亲子之间、家园共育的机会。

  活动反思: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试试、比比的过程中发现瓶上有洞瓶中的气球就能被吹大,在探索发现中了解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更加关注起身边的科学,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学习如何去探究科学奥秘。

这次的活动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猜想与排除,最终建构了认识:

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大,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揭示出来的奥秘不该就这样被搁置停留在原地,所以又增加了瓶中吹气球比赛这一环节,使得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去体验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又一次提升了科学认知。

在这次的探索活动中教师虽放手但不忘指导,在幼儿遇到瓶颈之处,帮助幼儿纵向探究从而使幼儿的认识得到升华。

活动过程中,幼儿在探究之时,由于瓶中吹气球的有趣现象,很容易就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所以个别定力不足的幼儿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他完成任务。

第2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盐水的浮力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教学准备

  1、前期幼儿经验:

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2、人手一个鸡蛋、半杯温水、一根筷子、糖、盐、味精、水、抹布、脸盆。

  3、大记录纸一张。

  4、死海的录像。

  重点难点

  重点:

有序进行实验。

  难点:

了解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教学过程

  一、猜测沉浮的物品

  师:

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

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对于幼儿答案中提到的有现成的,教师进行实验。

  二、实验猜测

  1、提问:

如果把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

  2、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解读。

  3、当场把鸡蛋放进水里验证:

鸡蛋沉入水底。

  三、幼儿进行实验

  1、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

  2、出示记录表,让幼儿猜测,并记录猜测结果。

  3、把幼儿分成三组,一组给予盐、一组给予糖、一组给予味精,并告知幼儿。

  四、揭示实验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表,分别让不同实验的幼儿回答实验结果,并帮助幼儿进行记录。

  2、教师进行实验:

脸盆里装水加盐搅拌,鸡蛋浮起来

  3、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五、拓展活动:

死海的秘密

  提问:

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

  教师播放PPT,介绍“死海的秘密”。

  教学反思

  科学小实验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只是我们现在碍于幼儿园班级人数多,材料不够、操作不便等因素,使得这样的小实验不能很好的开展。

今天的活动,实验的材料也比较繁琐,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进行了分组实验的形式,给予不同小组不同的材料,汇总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让每种可能都得到了验证,满足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能清楚的得到实验的结果。

这样的形式适合于班级人数多的实验。

同时,记录表运用的也很有效,不仅帮助大家记录下实验结果,同时也能让幼儿一目了然的观察到不同材料的不同实验结果。

我们的小实验要向着有效、易操作的方向努力。

第3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空气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的兴趣。

  2、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

  活动难点:

  能够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活动准备:

  玻璃瓶、纸片、玻璃弹珠、水。

  活动流程:

  直接导入——实验操作——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力量吗?

从小实验中找答案。

  二、实验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

空气能形成压力

  1、材料介绍

  猜一猜纸片能拖住玻璃杯里的水吗?

  2、验证

  

(1)教师演示

  重点步骤讲解:

水倒满玻璃杯、用手轻压纸片、慢慢翻转。

  (2)幼儿操作

  两人一组完成实验。

  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3、实验结果

  (1)幼儿交流

  杯子倒过来水没有流出来,是谁在帮忙?

  (2)为个别实验失败幼儿纠错

  为什么水不加满,杯子倒过来水会落下来。

  小结:

杯子里的空气和外面大气压相互抵消。

  (3)小结:

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形成一股力量,我们叫它空气压力,帮助纸片托住玻璃杯里的水。

只有做了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结果。

  

(二)第二次操作:

空气压力大

  1、设疑

  装满水的玻璃瓶里如果再放入弹珠,纸片会掉下来吗?

  2、幼儿操作

  数一数,放几颗弹珠。

  提醒幼儿注意实验要点。

  3、实验结果

  幼儿交流

  放了玻璃弹珠后,纸片掉下来了吗?

  你放了几颗?

  小结:

原来空气的压力能够托起玻璃杯里那么多、那么重的弹珠,空气的压力很大。

  活动延伸:

  生活中的空气压力

  实物操作:

粘勾、汽水

  生活中有很多空气压力的存在,找一找。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多次实验,探索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

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

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第4篇、中班科学教案:

蝴蝶从哪里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蝴蝶从哪里来

活动过程

一、动画片导入

1.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老师请你们看一部很好看的动画片,你们高兴吗?

2.播放动画片-蝴蝶,幼儿观看。

二、讨论:

蝴蝶是从哪里来的

1.花蝴蝶真漂亮呀,你们知道蝴蝶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吗?

(幼儿互相说一说)

2.出示图片:

毛毛虫

教师以毛毛虫口吻:

我要找妈妈,你们知道我的妈妈在哪儿吗?

毛毛虫的妈妈是谁?

长什么样?

3.你们知道哪儿可以找到毛毛虫的妈妈?

三、ppt课件:

蝴蝶的发育过程

1.蝴蝶的一生发育要经过四个阶段:

受精卵,幼虫,蛹,蝴蝶。

2.让幼儿互相讲一讲,毛毛虫是怎么样变成蝴蝶的?

巩固对已有知识的掌握。

 受精卵,幼虫,蛹,蝴蝶。

四、知识拓展

1.你们还想知道有哪些动物宝宝和他们的妈妈长的不一样?

2.ppt课件:

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让幼儿了解青蛙妈妈的孩子是小蝌蚪。

第5篇、幼儿园科学教案:

有趣的水试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水试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初步体验量的守恒。

  

2、懂得做实验后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实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有从杯中倒水的经验。

  

2、物质准备:

——教具:

一粗一细两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学具:

粗细不同的杯子若干(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兰色的水,细杯子里盛有红色的水),粗细不同空杯子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出示粗细不同的杯子):

这两个杯子一样吗?

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杯子有粗有细。

  

——教师:

杯子里面有什么?

你觉得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

哪个多哪个少呢?

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实验方法  

——教师:

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猜得对不对呢?

  

——鼓励幼儿思考,并提出建议。

师幼归纳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难度,现在没办法做。

鼓励幼儿发现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活动  

——两位幼儿共同做实验,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个空杯子。

先猜猜两杯水是否一样多,谁多谁少,然后再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方法。

如,方法一:

一幼儿先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个标记后把水倒回去。

另一个幼儿幼儿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二:

一幼儿在自己杯子的水位处作标记,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个幼儿将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标记的杯子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三:

如果幼儿取的空杯与其中某幼儿的一个杯子一样大小,则可以让另一幼儿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两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儿实验时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将水泼出来。

同时要将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们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介绍实验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光用眼睛看,结果不一定正确,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正确的结果。

  

第6篇、中班科学教案:

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土壤里有什么

2、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

3、挖土的铲子、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

 

活动过程

一、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二、探究的问题:

土壤中有什么?

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三、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四、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五、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六、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

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七、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

1、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

2、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

3、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八、拓展思路

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第7篇、中班科学:

有趣的颜色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

有趣的颜色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能出现新的颜色,知道颜色可以变化,解决美术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2、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享受各种颜色变化所带来的惊喜。

  

3、培养幼儿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初步学会用简单的表格记录颜色的变化。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料、透明小玻璃瓶、一次性针管、棉签、记录表、未涂色的图片、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设置疑问,引起兴趣。

  

教师请幼儿观看桌子上准备的材料,并提出问题。

  

1、小朋友看,瓶子里是什么?

(颜料)有哪些颜色呢?

(红色、黄色、蓝色)  

2、老师这里还有几样东西,我们看看是什么呢?

(出示橘子、叶子、葡萄)  

请你们说说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橘子——橙色、叶子——绿色、葡萄——紫色)  

3、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画这几样东西,可是现在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怎么办呢?

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请幼儿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二、激发猜想、作好记录  

1、小朋友真能干!

谢谢你们帮老师想出了好办法!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张大的记录表,请小朋友看看记录表上有什么?

(动脑筋娃娃、小手宝宝)  

2、请你动脑筋猜一猜红色和黄色手拉手会变成什么颜色?

把你猜出的颜色用同色的蜡笔记在动脑筋娃娃的后面,红黄颜色的下面。

(教师先示范一次)  

3、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把黄色和蓝色、红色和蓝色变出的颜色记在表格中。

  

4、幼儿自己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在对应位置作记录。

(让幼儿初步学会用简单的表格记录颜色的变化。

)  

5、请作不同记录的幼儿分别讲述自己记录的情况。

  

三、参与探索、操作记录  

1、教师示范操作:

取出一根一次性针管吸入一格红色,注入透明的小玻璃瓶中;再取出一根一次性针管吸入一格黄色,也注入这个透明的小玻璃瓶中;盖好瓶盖,轻轻地摇一摇。

啊,好神奇呀!

红黄颜色手拉手变成橙色了。

快快拿起一根棉签,沾一点橙色,在记录表上作个标记吧!

(提醒幼儿要记在小手宝宝的后面,红黄颜色的下面)  

2、幼儿分别把红黄颜色、黄蓝颜色、蓝红颜色混合,进行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a.提醒幼儿一次只吸入一格颜色,往瓶中注入时要小心,不要挤在外面,注意桌面卫生。

  

b.引导幼儿说说哪两种颜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了,然后再把混合后的颜色涂在表格里。

  

四、展示记录,交流结果  

1、听音乐稳定幼儿情绪。

  

2、请个别幼儿讲述探索的过程与记录结果。

  

3、针对不同记录结果,教师进行集体演示,巩固幼儿的认识。

  

4、儿歌小结:

红黄颜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橘子;黄蓝颜色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红蓝颜色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葡萄。

  

第8篇、中班科学教案:

探索光的折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探索光的折射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

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

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

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

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

"向右看齐!

"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

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

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第9篇、中班科学教案:

好玩的淀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好玩的淀粉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会变颜色,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

2、提高观察的全面性,思维的发散性及操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淀粉水、碘酒、糖水、醋水、盐水、水、酒、针管、喷壶若干。

2、各种蔬菜水果切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1、教师:

小朋友们看,我这有一张画,你们看到了什么?

(什么也没有)

2、这里有一种神奇的药水,现在我把它喷上去,这次你们看到了吗?

(看到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幼儿自己猜)

 到底是怎么回事?

等一会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二、做一做

1、教师:

我今天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一瓶水,你们看,它和以前的水有什么不一样呢?

(白色)

 教师:

我们叫这种水为淀粉水。

我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东西,在这些东西里有一种能使淀粉水

 变颜色的,是哪一样呢?

2、我们一起来试试,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

3、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三、找一找

1、教师:

刚才我们发现淀粉水遇碘变蓝,那哪些东西里有淀粉呢?

(幼儿自己猜)

2、教师:

到底哪里有淀粉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教师巡回指导。

3、谁找到了淀粉,你是怎样找到的?

4、教师:

实验我们做完了,你们知道这幅画中的秘密吗?

 (用淀粉水画的,碘酒喷上去,就看到了)

 淀粉不仅仅有这一种玩法,还有许多好玩的玩法,以后我们再一起来研究。

五、活动延伸

 结合美术活动“奇妙的画家”,让幼儿用淀粉水绘出图画,再用碘酒喷出来。

第10篇、中班科学教:

浮力——文彦博取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浮力——文彦博取球》

活动来源:

水的浮力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同时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课题之一。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课程的特点以故事《文彦博取球》为载体设计了这个活动。

在活动中,将有关浮力的知识巧妙地贯穿于故事之中,以故事中的小朋友取皮球这一情境,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设计过程中,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操作和观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去发现。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能克服困难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