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松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7227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8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宿松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安徽宿松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安徽宿松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安徽宿松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安徽宿松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宿松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docx

《安徽宿松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宿松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宿松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docx

安徽宿松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安徽宿松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LT

安徽宿松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目 录

 

产业转移出现新趋势。

一是技术革命改变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激活新一轮的全球资源配置与国际产业转移。

二是市场需求成为推动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国际企业通过海外布点建厂等方式,提高其在目标市场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份额;三是跨国公司重拾“归核化”战略,将主业关联度不高的子公司和产品线剥离出去,推动产业转移结构不断优化;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合作共建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五是我国沿海省份积极推行产业内部转移和经济“再实体化”,我省比较优势逐步弱化,承接产业转移势头放缓。

产业转型的倒逼机制作用更强。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制造业均衡发展模式被打破,我国产能过剩矛盾凸显,消化过剩产能需要较长时间。

同时,我国 “民工荒”已由东部地区蔓延到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正在走向终结,即将面临刘易斯拐点;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显著加大,多年来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诸多基础性因素已发生实质性变化。

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后,宏观调控更重视提质增效,着力深化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二、国家对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等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开发区“十二五”规划、《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工业合理布局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各类开发区清理整改前期工作的通知》等规划和文件,对开发区发展加以规范和引导,其政策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坚持方针,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坚持“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发展方针:

“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即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最终成为产城融合的新城区。

科学规划,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开发区主导产业既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也要突出区域产业特色,错位发展。

依据“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科学编制规划,改变工业企业分散、无序和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推动优势产业、关联企业和相关保障要素集聚发展,支持跨区域、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企业在集聚中重组,鼓励相邻区域的工业园区在协调中整合,形成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产业集聚、资源设施共享的产业集聚区。

鼓励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发展。

开发区要选择发展基础好、科技资源富集、工艺技术和产品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较强竞争力及带动性的优势产业作为园区主导产业。

克服片面追求工业园区规模和引资数量意识,注重园区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立足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使开发区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力引擎。

加强环保,实现园区绿色发展。

开发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严格产业准入标准,禁止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废物难处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进入开发区。

强化节能减排,推广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技术和工艺,发展循环经济。

统一建设基础设施,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发达地区的开发区发展动向

培育科学发展园区。

山东省制定《科学发展园区指导意见》,四川省制定《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江苏省制定《创新型园区管理办法》等,共同意图是引导开发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培育园区特色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配套和转型升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成为联动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平台。

实施开发区整合提升专项行动。

江苏、浙江等省积极引导和鼓励优势开发区,通过“一区多园”等形式,对其他开发区实施整合,形成若干个在全国有影响、有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

一是就近整合,依托开发区现有基础设施,采取滚动式向外延伸,形成A+A的点轴式发展模式;二是异地整合,依托开发区资本运作和人力资源优势,采取跳跃式向外拓展,形成A+B+C的组团式发展格局。

推动产业省内转移。

继广东推行产业和人口在省内“双转移”、江苏省推进苏南企业向苏北开发区定向转移之后,浙江省开始推动“浙商”回归,促进本省“实体经济”发展。

去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从组织机构、优惠政策、奖励考核等各个方面出台了系列措施,并对规模以上外出投资的企业进行限制,对我县承接浙江地区产业转移带来一定影响。

跨区域合作共建园区。

继苏南-苏北成功开展共建产业园区以来,江苏盐城-上海、上海外高桥-江苏启东、西安高新区-汉中经济开发区、广东-香港等地也纷纷开展合作共建。

发达地区与我省合作共建开发园区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仅皖江示范区就有数十个合作共建园区。

同时,国际合作共建园区也已启动,中英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合肥日经产业园等建设全面推进,苏滁现代产业园则掀起了国际合作共建园区的新篇章。

四、我省对开发区产业转型的具体要求

我省开发区经历了1989-2002年快速成长期、2003-2006年清理整顿期,2006—2012年加快发展期,目前已进入到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省政府《进一步加快全省开发区转型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开发区应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突出特色,错位发展。

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出台开发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统筹协调辖区内各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

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培育3- 4 个主导产业,省级开发区重点培育2- 3 个主导产业。

 

突出融合,一体化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大力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 “两化” 融合发展,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坚持传统产业新兴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鼓励开发区企业加大研发和资源投入,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突出创新,转型发展。

鼓励开发区创建创新型园区,完善园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要素集聚机制,进一步增强开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突出优势,集群发展。

鼓励开发区发挥比较优势,围绕骨干企业和核心产品,完善配套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体系完备的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

通过培育、引进、重组等方式,打造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突出开放,合作发展。

开发区要围绕产业升级,实施开放推动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强化招商选资、招才引智。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招商重点,实施 “点对点” 精准招商和大规模 、组团式招商。

继续深化与中央企业、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及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地 区的合作发展。

第二节 宿松开发区产业发展基础

宿松开发区坚持贯彻全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对外开放,积极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特别是皖江示范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机遇,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初步形成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对推动全县跨越发展、联动发展、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与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开发区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2005-2012年,宿松开发区实际利用内外资由1.8亿元增加到9.8亿元,年均增长27.3%,高于全县增幅14个百分点,占全县的比重由23.1%提高到53.0%。

2012年,宿松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达42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6.7亿元,分别占全县的31.3%和51.3%,比2005年提高7.8和35.5个百分点;园区汇集互益精纺、红爱服饰、春润食品、晨旺木业、锦绣经纬编等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全县行业骨干企业。

 

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宿松开发区立足比较优势,加强产业招商,培育主导产业初见成效,目前已形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

截止2012年底,四大支柱产业投资规模达24.3亿元,实现经营(销售)收入56.4亿元,分别占全区的92.8%和86.2%,产业特色十分明显。

园区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有互益精纺、锦绣经纬编、中振服饰等8家,全部集中在四大产业,并拥有“全家人”“MAY”服饰、晨旺木地板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知名品牌。

经济增长极地位基本确立。

2005-2012年,宿松开发区二三产业增加值由0.48亿元增加到21.08亿元,年均增长71.7%,高于全县非农产业增幅50个百分点,对全县二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0.9%;工业增加值由4850万元增加到19.82亿元,财政收入由1250万元增加到2.046亿元,对全县工业及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2.3%和41.5%。

综合竞争力上升到中等位次。

2005年,宿松开发区实现经营(销售)收入1.49亿元,经济规模列全省88个各类开发区中第75位,处于下等位次。

2012年,宿松开发区实现经营(销售)收入65.45亿元,经济规模列全省162个各类开发区中第75位,位次前移到中等偏上。

2012年,在我省152个各类开发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宿松开发区位列第76位,处于中间位次,比2010年提高7个位次。

二、开发区分行业发展情况

纺织服装业已基本形成产业基地规模。

2012年,宿松开发区纺织服装类企业69家,实现产值27.3亿元、税收3198万元,分别占四大支柱产业的60.5%、50.0%、69.1%;食品加工类企业15家,实现产值16亿元、税收562万元,分别占四大支柱产业的13.2%、29.3%、12.1%;机械电子类企业12家,实现产值4.7亿元、税收673万元,分别占四大支柱产业的10.5%、8.6%、14。

5%;新型建材类企业18家,实现产值6.7亿元、税收195万元,分别占四大支柱产业的15.8%、12.2%、4.2%。

纺织服装企业是目前开发区配套规模最大、数量最多、贡献最高的产业。

 

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和新型建材业发展迅猛。

从用电量来看,2007-2012年,宿松开发区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新型建材分别年均增长129.7%、36.1%、0.7%、22.1%;从用水量来看,依次分别年均增长85.1%、33.6%、-10.2%、34.6%;从用工数来看,依次分别年均67.5%、34.3%、22.6%、16.5%;从工业产值来看,依次分别年均增长111.0%、44.9%、34.3%、45.4%。

综合来看,纺织服装发展速度最快,机械电子和新型建材次之,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甚至有所倒退。

机械电子产业效益和潜力最大。

从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来看,宿松开发区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新型建材分别拥有1个、5个、0个、0个;从专利数来看,依次分别拥有0个、57个、20个和10个;从每百元工业产值实现的税收来看,依次分别为2.31元、5.14元、2.50元、1.89元;从名牌产品个数来看,依次拥有4个、0个、9个和8个。

综合来看,机械电子产业拥有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专利数最多,每百元实现的税收最多,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明显超过其他产业,但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纺织服装与新型建材业集聚程度较高。

2005-2011年,宿松县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电子、新型建材产业集聚度均大于1,同时开发区纺织服装与新型建材业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县平均增幅,说明开发区纺织服装与新型建材业呈快速扩张阶段,并带动两大行业要素向宿松县域集聚。

目前,宿松县纺织服装业已进入安徽省产业振兴规划和“861”行动计划,成为我省最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之一;新型建材市场需求量较大,发展速度较快;食品加工和机械电子产业集聚程度还有待提高。

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茁壮成长。

纺织服装业现拥有互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