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15fad4327bce45199ed2b16fdc3b8ebc.docx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15fad4327bce45199ed2b16fdc3b8eb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15fad4327bce45199ed2b16fdc3b8ebc.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枣强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15fad4327bce45199ed2b16fdc3b8ebc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枣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嫛、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B.中原地区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C.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D.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
2.甲骨卜辞中,有商王祈求禾、黍、稷、麦、稻获得好收成的记录,有向上帝、祖先、神灵祈求降雨、得到好年成的记录,有督促“小精臣”“多尹”等官员去指挥田间生产的记录,还有商王本人参加籍田活动的记录。
这些记录说明当时
A.农业历法知识丰富
B.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C.农业人口较为缺乏
D.农业是唯一经济活动
3.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备。
”这源于宋代
A.宋代土地买卖普遍
B.士地私有产权受到法律保护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
4.曹魏时期,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曾锻铁“以自赡给”;西晋开国功臣石苞也“贩铁于邺市”。
他们的做法
A.丰富了手工业的生产门类
B.使盐铁官营政策陷入破产
C.反映了私营手工业的进步
D.是对农耕经济的有益拓展
5.《西京杂记》(西京指西汉长安)载:
“金华紫罗面衣,织成上襦,织成下裳,五色文绶,鸳鸯襦,鸳鸯被,鸳鸯褥,金错绣档,七宝綦履。
”这从侧面反映出西汉时期
A.纺织品的种类较多
B.纺织工艺水平较高
C.纺织业的分工细密
D.消费观发生了变化
6.下表是中国古代前期冶金业发展的重要史实。
据此可知
春秋晚期
发现人工冶炼的铁器,是日目前已知最早的冶铁遗物
秦朝
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了约4万件青铜铸造的兵器,铁兵器很少
汉朝
汉武帝推行冶铁业官营,汉代冶铁使用煤为燃料,用水排鼓风
南北朝
出现灌钢法,制作兵器更加坚韧锋利
A.铁器的出现不应早于东周时期
B.秦汉时期大规模制造兵器成为可能
C.军事战争导致冶金技术的突破
D.官营制度推动冶金业服务社会生产
7.东汉班固在《西都赋》中写道: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闻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这反映出汉代都市商业
A.经营时间不受限制
B.呈现繁荣发展的局面
C.市坊没有明显界限
D.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8.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如下表:
中国与欧洲人均GDP比较(安格斯·麦迪森制表,单位为国际元)
公园1年
950年
1300年
1700年
中国
450
450
600
600
欧洲
550
422
576
924
由此表反映的中国明朝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经济发展缓慢
B.经济增长停滞
C.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增长趋缓
9.据记载,明初“风尚诚朴”,“中产之家,前房必土墙茅盖”。
到明代后期,“鄙为寒酸,贫者必用绸娟色衣”,“日用会社婚葬,皆以俭省为耻”。
这一变化反映
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宋明理学正统地位动摇
C.市民兴起瓦解等级秩序
D.下层民众易染奢靡风气
10.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
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
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
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市场形成
D.促进资本主义商业产生
11.顾炎武指出,汉唐土地多为“豪民”所有,宋以后占有土地的多称“田主”,这一变化
A.导致自耕小农衰退
B.促使政府土地政策调整
C.利于土地兼并缓和
D.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12.1865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摺》中说:
“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以为之区处。
”这说明李鸿章
A.认为洋务运动没有实行的必要
B.认为洋务运动会诱导近代工业的兴起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主张政府立法阻止国人创办近代工业
13.张赛说:
“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
……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
”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B.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14.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B.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C.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D.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15.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
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
《申报》评论:
“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
这一举措客观上
A.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抵制了欧美列强经济侵略
C.促进了民用工业快速发展
D.推动政府放宽了实业限制
16.“洋商见我工商竟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令停市,上年(1886)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于洋商者。
”上述史料说明得主要问题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中国民族工业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压迫
17.1932年“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冠,落在了荣氏兄弟的头上,荣氏兄弟能够成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主要得益于
A.国内的和平环境
B.政府的经济政策
C.优越的社会制度
D.提倡国货运动
1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的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就陷入的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官僚资本主的形成严重制约民族资本的发展
B.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呈波浪形态
19.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的绝妙注脚。
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对应的时期正确顺序应该是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一战”期间
③甲午战争后
④国民党统治后期
A.④③②①
B.③②④①
C.①④③②
D.①③②④
20.1913年国内外煤、面粉在中国市场比例如下表:
据此可知
煤
面粉
华商产量
5743千吨
39.41%
2036万包
37.84%
国外进口量
1691千吨
11.61%
674万包
12.54%
外商产量
7137千吨
48.98%
2666万包
49.54%
A.辛亥革命推动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B.中国重工业发展开始超越轻工业
C.一些行业可见帝国主义侵略特征
D.民族工业经济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21.下表是1894年前新式企业实存资本构成表(资本单位:
万元),反映了中国经济
国家资本
外国资本
买办、官僚资本
一般绅商股本
资本数额
2932
768
806
1086
占比
43.44
11.38
11.94
16.09
A.实办阶级力量弱小
B.民族资本主义大发展
C.受制于外国经济
D.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
2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中国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23.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每解放一座城市,党中央都派人员将该地区官僚企业原封不动地接管下来,截至1952年,共接管2400多家银行,2858家工矿企业,还有交通运输招商局系统所属企业和十多家垄断性的内外贸易企业:
还通过多种形式,把帝国主义在华企业逐步变为国有,这些做法
A.仿照苏联经验发展国营经济
B.兼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
D.使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完全确立
24.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
他们的感受是:
“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A.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B.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25.1954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几种:
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
资本家所有制”。
这表明当时中国
A.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迅速
B.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C.公有制尚未占据主导地位
D.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26.1956年9月,陈云提出“主体”与“补充”思想,“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正在探索经济管理体制
B.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试图逐步恢复市场经济
D.鼓励私营经济的独立发展
27.为改善市场供求关系,从1953年起,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1978年国家开始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贸市场,此后各地逐渐消了粮食供应制度。
这一变化表明
A.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
B.农村副业获得较快发展
C.政府对经济的有效调整
D.国家经济体制发生变革
28.中国社会科学院1980年到1981年,连续举办了三个大型讲习班,分别是:
“数量经济学讲习班”、“国外经济学讲座”和“发展经济学讲习班”。
同时期大批商校的优秀毕业生由政府派遣去欧美留学。
由此可知当时
A.改革开放急需经济专业人才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C.科教兴国战略实施需求人才
D.中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29.1977年6月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大力支持、推广肥西县“包产到户”和风阳县小岗村“包干到户”的做法,积极推动全省农业管理体制变革。
材料表明万里的主要贡献是
A.彻底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推动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C.推广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度
D.加速农村改革新道路探索
30.1983年,在一份关于如何处置私营业主超出规定雇用帮工的请示报告上,邓小平批注:
“放两年再看”;1985年,他的意见还是“再看看”:
1987年,中共中央“5号文件”最终去掉了对雇工数量的限制,而那时,私营业主雇用大量劳动力的现象在社会上已没有争议了。
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对是否给私营企业放权仍犹豫不决
B.不做政策上明确界定是合理的改革思维
C.民众对于改革的思想认识已经彻底解放
D.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
31.中共十四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一贡献主要表现在
A.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C.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D.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32.台湾同胞为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作出重大贡献,也分享了大陆发展机遇。
下方为1978-2000年大陆与台湾贸易总额统计表(单位:
亿美元)。
时间
1978年
1984年
1988年
1992年
1993年
1997年
2000年
贸易总额
0.46
5.53
27.21
74.1
143.95
198.8
305.3
促成1992年以后两岸贸易总额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推动海峡两岸贸易迅速扩大
②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促进两岸的经贸合作
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加强区域合作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3.为了更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状况,某学者根据1981—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的数据绘制成下图。
能正确反映该图信息的一项是
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占支出比重变化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基本达到
B.改革开放后住房商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C.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
D.需求增加对住房消费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34.以下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描述正确的是
A.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随即流行
B.恋爱自由与婚姻自主是清末民初风尚
C.断发与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政治色彩
D.改良旗袍成为了城镇女性的日常着装
35.“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
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
仰内务部通令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
该材料说明
A.民众的思想观念已彻底发生变化
B.移风易俗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C.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剪辫易服活动
D.政府倡导开启民智首在剪辫
36.“具大神通,经纬纵横。
匪夷所思,惯传消递息,捷于影响。
穿河贯汉,事更离奇,欲报平安,暗牵线索……纵万里关山信不迟,笑鱼笺雁帛,无斯火速……”这段材料说明通讯工具具有什么特点
A.传达信息快
B.信息传播的准确
C.信息传播的内容丰富
D.电讯业发展迅速
37.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车
马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据《上海研究资料》)
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8.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初刊登在上海《申报》头版整版华人创办的华成烟公司的“美丽”烟广告。
这表明
A.九一八事件后中国开始全面抗战
B.民众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满怀信心
C.中国民族香烟业的发展异常艰难
D.民族矛盾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增强
39.美洲和东卬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基本改变了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新阶段”最主要的含义是
A.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B.引起殖民扩张
C.交往扩大,使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
D.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40.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说”。
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C.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41.“历史宽恕了他,因为在玉米中保藏着大量的财富……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他”作出的主要贡献是
A.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
B.第一次到达印度
C.开始种植玉米
D.从中国掠夺了大黄彭金
42.下图是1500年世界各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后亚洲经济受冲击较小
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中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欧洲殖民者的势力已渗入亚洲地区
43.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
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商业贸易的成熟
C.工业革命的成果
D.手工业的发达
44.在评价早期殖民活动的作用与后果时,有学者指出“有受益者,也有受害者”。
以下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西欧国家提供海外市场,促进其资本主义发展
B.奴役殖民地人民,给他们带来深重的灾难
C.对西欧国家和殖民地的发展的影响主要都是积极方面的
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45.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三角航程,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B.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C.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6.下表是17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活动片段,这表明当时
商品类别
胡椒
豆寇
丁香
生丝
蓝靛
印度收购单价(每磅)
3便士
3便士
9便士
7便士
13便士
伦敦销售单价(每磅)
20便士
78便士
72便士
20便士
60便士
A.英国操纵了国际市场的价格
B.印度商品在英国的利润较高
C.转口贸易是英国贸易主要手段
D.英国贸易利润依赖于本国市场
47.工业革命期间,欧洲居民的食物类支出的比例一直偏高,约占收入的一半左右,但呈下降趋势;其他支出,特别是衣着、居住、奢侈类支出比例则有所上升。
这表明工业革命推动了
A.消费结构的变化
B.产业结构的变化
C.就业结构的变化
D.阶级结构的变化
48.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
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A.圈地运动的进行
B.石油工业的发达
C.蒸汽动力的应用
D.电器的广泛使用
49.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
%)
地区年份
1699—1701
1702—1774
1804—1806
1834—1836
1854—1856
欧洲
83.6
45.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
13.3
46.9
49.4
34.7
28.1
非洲、近东、亚洲、澳洲和拉美
3.1
8.1
13.3
29.0
43.0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英国逐渐失去了工业垄断的地位
B.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
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
D.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市场
50.1860年,英法两国签订《英法条约》规定:
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把对白兰地、葡酒征收的关税降低到殖民地产品的水平;法国降低英国煤炭及亚麻品的关税,在1864年达到商品价值的30%,以后不超过25%,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折射出
A.重商主义思想导致贸易政策调整
B.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条约的保护
C.工业化与对外贸易关系相互促进
D.工业革命发展推动贸易自由化
51.据记载,以机器为核心的工厂曾引起了激烈的武装抗议。
1811至1816年间,英国爆发了卢德运动。
手工业工人认为机器是他们低工资和失业的罪魁祸首,他们结成组织,捣毁纺织机器。
运动在被镇压后很快销声匿迹。
这表明
A.英国工厂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
B.工业化进程中阶级矛盾有所激化
C.手工业工人不能接受技术革新
D.工人们追求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
52.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
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A.万能蒸汽机、火车机车
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汽轮
D.电话机、内燃机
53.卡特尔是通过签订各种销售协定所组成的垄断联盟。
它是德国整合当时存在的大量中小企业的最普遍形式,1870年6个,187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迅速增加,1890年猛增到210个,在1900—1903年的危机期间,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卡特尔在德国的发展说明它
A.有利于扩大企业生产
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C.仅仅适用于德国社会
D.易引起周期性经济危机
54.如图是1764-1850年英国商品价格指数和英国男性工人实际工资指数对上述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①价格指数的不断攀升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结果
②工业化和工厂制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劳动需求
③工业革命总体上导致工人生活水平的普遍恶化
④工业革命的发展有利于工人实际收入的改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55.下图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A.生产严重过剩
B.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C.物价快速上涨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6.针对1929年的经济危机,有的学者认为:
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
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57.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
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
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竞高达90%。
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
B.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D.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
58.奥巴马上台后,勉强通过了新医保法案,为中产阶级建立全国性的医疗保健系统,并试图通对富人提高税收来筹集资金。
奥巴马的这一政策
A.体现了美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是对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
C.使奥巴马政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D.是罗斯福新政等社会福利政策的延续
59.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组建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吸收了275万名男青年从事造林、筑路、森林防火和土壤保持等工作。
美国政府当时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A.大大恢复了银行的信用
B.有利的恢复了农业生产
C.比较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
D.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