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27《李商隐诗两首》优质课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133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27《李商隐诗两首》优质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27《李商隐诗两首》优质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27《李商隐诗两首》优质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27《李商隐诗两首》优质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27《李商隐诗两首》优质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27《李商隐诗两首》优质课教案.docx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27《李商隐诗两首》优质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27《李商隐诗两首》优质课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27《李商隐诗两首》优质课教案.docx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7《李商隐诗两首》优质课教案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一、实词

1.一词多义

①迷

②莫

点拨 ①迷恋,沉醉/分辨不清/沉醉于一物一事的人/迷惑

②不能/没有谁

2.古今异义

①一弦一柱思华年。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望帝春心托杜鹃。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①古义:

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今义:

指青少年时代。

②古义:

伤春之心。

今义:

指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

③古义:

迷惘,茫然。

今义:

形容失意的样子。

二、名句积累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三、课文理解

《锦瑟》

1.诗中用了哪些典故?

有什么作用?

点拨 诗中共用了5个典故。

“锦瑟”语出《汉书·郊祀志》,“庄生梦蝶”语出《庄子·齐物论》,“望帝化鹃”语出《华阳国志·蜀志》,“沧海遗珠”语出《新唐书·狄仁杰传》《大戴礼记》《博物志》,“蓝田玉”语出《长安志》。

通过这一系列的典故设置了一组意象,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叹。

(也有人认为,是表达了爱情的悲剧。

2.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的诗后说: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以《锦瑟》为例,分析一下梁启超为何会这样说,他所提到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应怎样理解?

点拨 因为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比如《锦瑟》,世人对它的主题便有多种理解,比如“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对亡妻的深情悼念”,“作者的自伤”等。

尽管如此,这其中朦胧的境界,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它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为了表现惆怅莫名的情绪,李商隐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

《锦瑟》中所呈现的,就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

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

这些意象所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境界,而是错综纠结于其间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着这些情思的心象。

《马嵬》(其二)

3.你能分析一下本诗章法结构的特殊之处吗?

点拨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

“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

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

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4.分析《马嵬》(其二)的巧对。

点拨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

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

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

如“驻马”是指军队停留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

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一、中心主旨

《锦瑟》

对于这首诗的题旨,千百年来莫衷一是。

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

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

《马嵬》(其二)

这是一首咏史诗,以马嵬事变、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为题材,批判唐玄宗荒淫失政而招致祸乱败亡的结局,抒发了诗人对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是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

二、写作特色

《锦瑟》

1.用典象征。

本诗中间四句并列运用的典故所描绘的四幅象征画面,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蕴涵着人生的所有境界:

物我两忘心

沉梦幻的境界,超越生死心向未来的境界,人琴俱亡心寄云峤的境界……凡此种种构成了一种神秘的朦胧之美,可以说该诗的妙义是取之不竭的。

《锦瑟》的魅力还体现在用典的独特性上,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即使你明白了典故的内涵仍然无法探知诗旨所在,因诗中的典故具有发散的暗示性,能引发人们多方面进行联想,沟通读者所经历的各种人生体验。

2.清丽的语言。

鲁迅在致杨霁云的信(1934年12月20日)中曾说:

“玉谿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

”这是对李商隐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

李商隐的语言艺术从这首诗中也可见一斑。

例如开头写诗人形容瑟及瑟音,用的只是“无端”“一弦一柱”等,语言清丽,却使人可以想象出那音调的凄婉悲怨来。

中间两联所描绘的图景也同样具有清新明丽的特点,其中有栩栩然而飞的庄周的化身——蝴蝶,有杜鹃的声声哀鸣,有海上鲛人的泪光珠光,有晴空下升腾着的玉气。

每一幅都有浓浓的抒情和丰富的意蕴,意味无穷。

《马嵬》(其二)

艺术上,主要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

颔联中用“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心情和处境已跃然纸上。

用“鸡人报晓筹”的安适生活同“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作对比,也暗示了主人公渴望重变昔日的安乐。

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经破灭。

颈联中“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

“当时”指七夕玄宗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

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

而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

尾联中也包含强烈的对比。

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没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三、结构图解

《锦瑟》

哀伤的基调,迷离的意境

《马嵬》(其二)

讥讽

四、古今对译

锦 瑟

马嵬(其二)

(45分钟,9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琴弦 船舷 谄媚 垂涎三尺 鲜为人知

B.沧海苍茫怆然创巨痛深满目疮痍

C.宵柝拓展落魄拓扑学唾手可得

D.畴昔胡诌雏形未雨绸缪踌躇满志

答案 C

解析 A项“谄”读chǎn,“鲜”读xiǎn,其他读xián;B项分别读cānɡ,cānɡ,chuànɡ,chuānɡ,chuānɡ;D项“诌”读zhōu,“雏”读chú,其他读chóu。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缘分    凄婉    意蕴    栩栩如生

B.惆怅苍海逍遥恬不知耻

C.消逝蝴蝶住军白雪皑皑

D.决别悼念缱绻面面相觑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识记,重要在于形近字和同音字,关键是要结合词义确认字形。

B项“苍海”应为“沧海”,C项“住军”应为“驻军”,D项“决别”应为“诀别”。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

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

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

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

四十年

答案 D

解析 “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4.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B.蓝田日暖玉生烟

C.空闻虎旅传宵柝D.不及卢家有莫愁

答案 C

解析 这是写当时真实的唐玄宗、杨贵妃的逃难生活,是诗歌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5.默写。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

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

(2)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

(3)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2)心有灵犀一点通

(3)东风无力百花残

二、文本阅读(15分)

阅读《马嵬》(其二),完成6~7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6.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请举例分析。

(7分)

答案 对比手法在诗中用得很多,如颔联和颈联,运用对比,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跳跃。

“六军同驻马”与“七夕笑牵牛”两相对照,意义丰富,耐人寻味。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40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妻子莫愁,对比鲜明,意义深刻。

7.《马嵬》(其二)一诗的颈联说: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这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两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很有深意,找出来并试加分析。

(8分)

答案 此联用了对比手法,将“此日”的狼狈与“当时”七夕的恩爱对比。

“笑”字用得有深意,语含讽刺。

当时笑牛郎织女一年只一度相会,而今六军驻马,赐死杨贵妃,从此永诀,想一年一度相逢亦不可得了。

三、课堂延伸(18分)

阅读李商隐的《端居》,完成8~9题。

(9分)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

闲居。

②素秋:

秋天的代称。

8.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

请简述理由。

(4分)

答案 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也可。

9.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回答,如互文手法,言之成理也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0~11题。

(9分)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