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材内容的动态生成.docx
《论音乐教材内容的动态生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音乐教材内容的动态生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音乐教材内容的动态生成
论音乐教材内容的动态生成
摘要:
教材不只是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用书,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资源,教材内容不只是静态的知识体系,也是一个持续生长和开放的“生态系统”,更是教师与学生以预设的文本为中介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教师教学只有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才能选择丰富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生成多重价值的音乐教材内容,捕捉“非预期”因素的音乐教学事件,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
教材内容 动态生成 教材开发
一、教材内容动态生成的涵义
无论是基于传统教材观,还是现代课程资源视野下的教材开发与使用,作为课程内容的最重要载体,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体现了课程设置的目标以及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成为人们认识和评判课程改革实效性的主要依据。
(一)教材不只是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用书,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而是为开展教学活动使师生互动产生知识而提供的一种范例和素材。
作为范例,教材不只是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用书,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资源中诸多例证中的一部分。
教材的作用在于以它所提供的范例为情景,促进学生在获得知识结论的同时,形成某种基本的观念和思想。
某一种观念和思想形成的范例和途径是多样的,但由于教学过程中的差异性存在,知识的掌握和观念的形成可以选用不同的范例、采用不同的路径。
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应拘泥于教材中的知识元素,凡是符合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任何素材都是有效的教学资源。
纳入教材内容范畴的范例不是唯一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丰富、更新和发展。
这是教材内容动态生成的最基本的涵义。
(二)教材内容并非凝固不变的文字符号,而是师生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从呈现方式来说,教材具有确定性特征,即学习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组织等相对固定。
但在使用过程中,教材又明显具有不确定性。
这是因为,教材内容不是独立于学习主体外,以客观真理的姿态摆在学生面前、等待学生去掌握的凝固不变的文字符号,而是必须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进行主动建构、感悟和体验,才能获得其意义。
也就是说,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和它实际所蕴藏的可能性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或者说教材内容的价值与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活动和体验相关,离开了具体生动的教学过程,教材内容就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文字符号。
(三)教材内容不局限于静态的知识体系,更是一个持续生长和开放的“生态系统”
教材内容不局限于静态的知识体系。
相对于可供学生学习的内容而言,教材所能呈现的内容极为有限。
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总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用自己的方式生成对教材内容意义的理解。
既然教材表面所呈现的内容和它实际所蕴藏的可能性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思路获得不同的感悟和体验。
这种体验本身就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教师的知识阅历、教学态度和情感理念既影响其对教材的处理,也影响着学生对教材的“文本体验”。
“文本体验”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使其个性不断发展。
反过来,它又会进一步使师生的体验更丰富,使教学的意义不断生成。
这种相互促进作用不断循环,使得教材内容不断生成,成为一个持续生长的、开放的“生态系统”。
二、音乐教材内容动态生成的示例分析
(一)音乐课堂教学案例一
春节过后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老师和学生聊了一些过年中的趣闻乐事,说到家乡敲锣打鼓、歌迎新年的话题,看到学生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中,老师改变了事先上音乐理论课的设计,临时决定和学生一起欣赏春节题材的民族器乐曲《春节序曲》。
欣赏完后,让学生演唱中部的抒情乐段,没想到有一个学生唱出了:
新年到,放鞭炮,一起来唱歌,多热闹。
这个学生激起了老师的教学“灵感”,干脆让学生围绕新年的主题为这段音乐配歌词。
几分钟以后,大家完成了几个歌词版本的春节序曲的写作,最后通过大家讨论,定稿为:
新年到,欢乐多,一起来唱歌:
灯笼红,彩灯炫,大家合欢乐:
全家团聚,载歌载舞,身心愉悦把年过。
就这样,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一次创编,接下来的演唱每个人都很尽兴地投入。
这节课,让老师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与同学们融为一体,体验创作的乐趣,是一次很畅快的体验。
音乐课堂教学,打乱教材编排顺序,重组教材、激活教材,有利于学生的表现和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种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行为,是正确的和科学的。
(二)音乐课堂教学案例二
这节音乐课是教唱歌曲《清晨我们踏上小道》。
在大家齐唱到第二段时,有一位男生跟着音乐节奏吹起了口哨,这时老师不但没有这位批评学生,相反表扬这位学生有创意,这首歌在这里加上口哨做伴奏很有新意。
教师问:
同学们还能有其他方式来为这首歌伴奏吗?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做:
用拍掌、用捻指、两支笔互相敲击…就这样一节唱歌课变成了为歌曲编配伴奏课,学生的兴趣很高,超出了老师预期的效果。
音乐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多解性和非语义性,决定了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中会出现教师难以预料的情况。
教师的教学,不应使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
这种生成,强调的是课堂教学的动态性、灵活性和不可预期性。
因此,真正有生命意义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表现了音乐学科自身动态生成的特点。
三、音乐教材创造性的开发与使用
音乐教材生成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以教材文本为基础和中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共同创造价值与意义的过程。
音乐教材生成过程的四个基要素包括:
预设的教材文本、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学生和教材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教材生成过程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
音乐教学过程,教师应在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音乐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不为现有的教材内容束缚,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使教学过程成为教材内容的持续生成与意义建构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并获得身心发展的过程。
(一)明确发展要求,选择丰富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
现代社会强调人们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之间的平衡。
由此,在音乐课程与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开发与使用中,必须考虑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人文精神、音乐知识与审美能力、主体意识与情意因素。
同时,要启发学生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爱护并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实施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动态生成的教材价值观显示,教材只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范例或案例。
同一个课程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范例或案例:
同一本教材,可以用来实现不同的课程目标。
因此,音乐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师要明确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分析音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发展特征和基础,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作品中所蕴涵的音乐美,精心创设艺术化的教学氛围,用教师对音乐教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学生共同探索音乐美的内涵,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理解事物意义,促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分析学生特征,生成多重价值的音乐教材内容
教材中的知识具有多重价值。
这种多重价值具体表现为知识具有智力价值、情意价值和应用价值。
音乐教学目标应该是以知识技能为载体,以过程方法为途径,最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
我国《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初中音乐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了音乐课程的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价值。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
要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这表明,我国基础教育音乐教育改革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改变音乐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使学生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重视音乐知识的智力价值,更要深人分析和挖掘音乐情意价值和应用价值,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情景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学习,全面实现音乐课程教学目标。
(三)运用教学规律,捕捉“非预期”因素的音乐教学事件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与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复杂的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互动过程中的各因素都处于积极状态,因而就会有许多新的、不可预料的事件生成。
由于教学行为主体之一的学生个体存在生活经验、个性特点、认知方式等差异。
这些差异成为生成性教学行为的生长点和重要资源。
学生的“旁逸斜出”和“离经叛道”充满着不可预知的附加值和有意义的衍生物。
因此,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需要捕捉“非预期”因素的教学事件。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前者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后者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真正成功的音乐教学,预设和生成是融为一体的,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
那么,在音乐课堂中如何进行预设与生成呢?
首先应加强音乐教学设计,自觉“预计”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期性”的音乐教学事件的生成。
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状态,例如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情绪表现、情感体验、合作能力与质量、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生成性教学行为的生长点和重要资源。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一种“行云流水”式的理想化的课堂:
一是要注重音乐教材资源的开发,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灵活化、丰富化、真实化和生活化。
二是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应注重学生的情意目标和应用目标,如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等等。
三是设计出“弹性化”的教学方案,这种方案,不要过于具体和详细,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
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并训练提高思维的反应品质。
学生针对教材知识,充分表达各自的见解,每一位学生在听取他人的意见时,又在不断的丰富着自己。
教师对学生的见解,甚至是“异端邪说”,通过倾听,教师成为课堂生成信息的“重组者”,在给予辩证地评价和鼓励的同时,发表教师自己的见解,通过多向交互作用,必然会推进教学过程优化发展。
教师要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全面系统地认识现象之间的关系,对问题迅速、快捷地分析与处理,快速检索,从而发现问题的本质,及时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即使学生的问题偏离了原来的教学目标,也要使问题成为教学生成的新的“生长点”。
再次,要选择适当的生成内容调整教学。
选择的生成性内容,应满足一定的需要和适合一定的限制及范围。
一是生成的音乐教学内容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二是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利用教师和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音乐经验和音乐知识技能,使之与音乐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学生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提高艺术修养。
三是课堂动态生成的音乐教学目标既要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也必须考虑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
总之,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采取得当的措施,应情境而变,应学生而动,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才能使教学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音乐教材内容的动态生成目标才能实现。
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