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苏大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709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苏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苏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苏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苏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苏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苏大版.docx

《计算机网络苏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苏大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苏大版.docx

计算机网络苏大版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

第1章引论

1、计算机网络源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第一代网络(50年代)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第二代网络(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将多个单计算机联机终端网络互相连接起来,形成了多计算机互联的网络;

第三代网络以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建成的网络。

2、多点通信线路就是在一条通线路上串接多个终端,多个终端可以共享同一条通信线路与主机进行通信。

各个终端与主机间的通信可以分时地使用同一高速通信线路。

3、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依据标准化水平可分为两个阶段:

①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IBM制定的SNA)。

②国际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缩写ISO/OSI)。

4、Internet是从早期的ARPANET网(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建立的计算机网,最早的网络)发展起来的。

5、计算机网络与终端分时系统:

传统的多用户系统是由一台中央处理机、多个联机终端以及一个多用户操作系统组成。

在多用户系统中,终端不具备单独的数据处理能力。

计算机网络中的各个计算机(工作站)本身拥有计算资源,它能独立工作,完成一定的计算任务。

早期,由于计算机主机昂贵,而连接终端的费用相对较低,多终端分时系统迅速发展起来。

多终端分时系统属于集中控制,可靠性低。

6、计算机网络与多机系统:

多机系统专指同一机房中的许多大型主机互联组成功能强大、能高速并行处理的计算机系统。

耦合度是处理机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

它可用处理机之间的距离及相互连接的信号线数目来表示。

一般认为计算机网络中各计算机间的互联,属松耦合系统,多机系统一般认为属于紧耦合系统。

P10表1.3

7、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它们在计算机硬件连接、系统拓扑结构和通信控制等方面非常类似,而且它们都具有通信和资源共享的功能。

区别是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是在分布式计算机操作系统支持下进行的分布式数据库处理和各计算机之间的并行计算工作,也就是说各互联的计算机可以互相协调工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一个大型程序可以分布在多台计算机上并行运行。

分布式系统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透明的集成应用环境。

分布式数据库已经应市,对分布式集成应用环境的研究也还在继续。

8、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①数据通信;②资源共享(这是主要的,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③提高可靠性;④促进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发展。

9、网络软件包括:

网络协议和通信软件;网络操作系统(最主要的网络软件);网络管理及网络应用软件。

10、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层构成的。

11、网络的组成元素主要分:

网络节点(网络单元)和通信链路。

(1)网络节点又分为端节点和转接节点。

①端节点指通信的源和目的节点(如用户主机和用户终端);②转接节点指网络通信过程中起控制和转发信息作用的节点(如程控交换机、集中器、接口信息处理机)。

(2)通信链路是指传输信息的信道,可以是电话线、同轴电缆、无线电线路、卫星线路、微波中继线路、光纤等。

12、计算机网络分类

按距离分类:

广域网(远程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

按通信介质分类:

有线网、无线网。

按通信传播方式分类:

点对点传播方式网、广播式传播方式网。

按通信速率分类:

低速网、中速网、高速网。

按使用范围分类:

公用网、专用网。

按网络控制方式分类:

集中式、分布式。

按网络环境方式分类:

部门、企业、校园。

按拓扑结构分类:

①星形;②树形;③总线型;④环形;⑤点—点全互联型结构(N×(N-1)/2);⑥点—点部分连接不规则形(网状拓扑)。

13、总线型结构是由一条高速公用总线连接若干个节点所形成的网络,其中一个节点是网络服务器,由它提供网络通信及资源共享服务,其他节点是网络工作站(即用户计算机)。

总线型网络采用广播通信方式,即由一个节点发出的信息可被网络上的多个节点所接收。

由于多个节点连接到一条公用总线上,因此必须采取某种介质访问控制规程来分配信道,以保证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节点传送信息。

总线型结构网络中,负载能力是有限度的,工作站节点的个数是有限制的。

总线型网络结构简单灵活,可扩充,设备投入量少,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

实时性较差,当节点通信量增加时,性能会急剧下降。

1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①企业信息化②电子商务③信息的发布与检索④个人通信⑤家庭娱乐。

第2章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1、一次通信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端叫做信源,接收信息的一端叫做信宿。

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这种干扰称为噪声。

2、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码元速率(RB):

又称信号速率,指每秒传送的码元数,单位为波特,也称波特率。

信息速率(Rb):

指每秒传送的信息量。

单位为b/s。

消息速率(Rm):

指单位时间内所传送消息的数量。

误码率(Pc):

指接收消息的错误码元数在传输消息的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

3、什么是数字通信系统?

什么是模拟通信系统?

各有什么特点?

以数字脉冲形式传输数据的信道称为数字信道,相应的通信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信号是离散的。

以连续模拟信号形式传输数据的信道称为模拟信道,相应的通信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

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

一般的通信系统,信源产生的信息可能是模拟数据,也可能是数字数据。

在模拟传输方式中,数据进入信道之前要经过调制,变换为模拟的调制信号,模拟信号在传输中会衰减,还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如果用放大器将信号放大,混入的噪声也同时被放大了,这是模拟传输的缺点。

信号到达信宿时要通过解调,将模拟信号重新还原为数字数据。

数字信号只取有限离散值,在传输过程中即使受到噪声的干优,可以用信号再生的方法进行恢复,数字设备可以大规模地集成,比复杂的模拟设备便宜很多,频带要宽得多,数字信息易于加密且保密性好。

4、信道的通信方式:

单工通信:

一个站点传送到另一个站点,即信息流仅沿单方向流动,发送站和接收站是固定的。

半双工通信:

数据信号既可从A传到B,也可由B传到A,但不能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传输。

在一条线路上,用开关进行转换。

全双工通信:

同一时刻能在两站间双向传输数据信息,全双工通信一般采用四线制。

5、数据的传输方式:

基带传输:

把方波固有的频带称为基带,方波信号称为基带信号。

在信道上直接传送数据的基带信号称为基带传输。

基带传输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传输方式,常用于局域网中。

频带传输:

是指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音频信号后再发送和传输,到达接收端时再把音频信号解调成原来的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

宽带传输:

早期是指利用宽带同轴电缆在0~300MHz的频带上传输信息的技术。

使用时通常将这样宽的频带划分为若干个子频带,分别用这些子频带为传送音频信号、视频信号以及数字信号。

现在常指传输速率大于1Mb/s的广域网接入技术,例如ADSL、DDN等。

6、数据同步方式:

位同步(外同步法、自同步法)、字符同步、帧同步。

7、传输介质:

可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

有线介质主要有:

同轴电缆、双绞线、光导纤维;无线传输介质有:

微波、红外线和卫星。

同轴电缆:

局域网络中,细缆的最大传输距离可达925m(185×5),粗缆的最大传输距离可达2500m(500×5)。

双绞线电缆:

100米之内用双绞线,连接计算机终端通常4对双绞线,双绞线分屏蔽双绞线(STP)的非屏蔽双绞线(UTP),近来又出现了超5类和6类双绞线,其中6类双绞线可满足最新的千兆以太网的高速应用。

8、试述光纤传输过程?

首先如图2.20所示(P40),发送端先要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接收端又要用光检波器将光信号还原成电信号。

光源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器件:

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二极管(LD)。

发光二极管是多模光纤,激光二极管是单模光纤。

接收端用来把光波转换为电能的检波器是一个光电二极管,目前使用PIN光电二极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9、光纤的传输特性:

40Gb/s的系统已投入实用,100Gb/s以上的系统正在开发中。

10、简述传输介质的选择?

传输介质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制约。

首先,它要受到网络拓扑结构的制约,此外,网络容量、可靠性要求、数据类型以及网络系统环境等因素制约。

介质种类:

双绞线(常用的)、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介质。

11、模拟信号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

调幅、调频、调相。

12、采样定理:

一个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假设其最高频率或带宽为

,若对它以周期T进行采样,则采样频率为

,若能满足

,那么采样后的离散序列就能无失真地恢复出原始的模拟信号。

13、PCM编码过程:

采样、量化和编码。

14、多路复用技术及类型?

一种提高线路利用率的卓有成效的办法是使多个数据源合用一条传输线。

多路复用一般形式有:

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

15、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三种: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1)电路交换的特点:

是在两个用户要进行通信时,首先要建立一条临时的专用线路,用户通信时独占这条线路,不与其他用户共享,直到通信一方释放这条专用线路。

电路交换的速率较低,使用效率也较低。

电路交换经历三个阶段:

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拆除连接。

(2)报文交换:

是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交换的技术。

(3)分组交换方式是把要传输的报文分成若干个小的数据块,称为分组,然后以分组为单位按照与报文交换同样的方法进行传输。

分组头部中包含了分组编号,当各分组都到达目的节点后,目的节点按分组编号重组报文。

分组交换有两类:

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

16、快速分组交换包括帧中继和异步传输模式(ATM)。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网络体系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把每个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成定义明确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及服务。

将这些同层进程间通信的协议以及相邻层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在网络分层结构中,每一层要为上层提供服务,并说明调动这种服务的接口,而处在高层次的系统仅是利用较低层次的系统提供的功能和服务,不需了解低层实现该功能和服务所采用的算法和协议。

N层是N-1层服务用户,同时是N+1层的服务提供者,对N层来说,N+1层的用户直接使用的是N层提供的服务,而事实上N+1层的用户是通过N层提供的服务享用到了包括N层在内的所有下层的服务。

2、网络协议三个要素:

语义、语法、时序。

3、开放系统就是遵守互联标准协议的实系统。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ISO)。

4、OSI构造了堆栈式的七层模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

P68图3.2

5、物理层是OSI的最低层,它建立在物理通信介质的基础上,作为系统和通信介质的接口,为数据链路层实体间实现透明的位流传输。

物理层向上层提供位(bit)信息的正确传送功能。

物理层有四个特性:

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

6、数据终端设备DTE:

指网络中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设备,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源和信源。

它是资源子网的实体。

数据电路端接设备DCE:

介于DTE与网络传输介质之间的设备。

如调制解调器。

7、数据链路层的主要职责是控制相邻系统之间的物理链路,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送,发送方把用户数据封装成帧,并按顺序传送各帧。

8、网络层作为通信子网的最高层,其主要功能是为实现不相邻的源DCE和目标DCE之间的透明通信。

9、在OSI/RM中规定,在网络层中提供两种类型的网络服务,即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的服务。

分别称为数据报服务和虚电路服务。

10、数据报服务的特征:

①不需建立连接;②每个数据报都附有网络地址;③要求路由选择;④数据报不能保证按序到达目的地;⑤对故障的适应性强;⑥易于平衡网络流量。

11、虚电路服务的特征:

①要求先建立连接;②全网地址;③路由选择;④按序到达;⑤可靠性较高;⑥适用于交互式作用。

12、应用层是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它为应用进程提供了访问OSI环境的手段,是应用进程使用OSI功能的惟一窗口。

OSI/RM制定的主要应用层协议有:

①文件传输协议(FTP)②文件传递、存取和管理(FTAM)③虚拟终端协议(VTP)④报文处理系统(MHS)⑤作业传递与操作(JTM)⑥事务处理(TP)。

13、TCP/IP协议集是一个工业标准协议套件,是为大型互联网络而设计的。

包括:

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相当于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相当于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P84图3.9

14、网络层的核心协议是IP。

15、TCP/IP协议集提供了两个传输层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6、TCP/IP中常用的应用层协议:

①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②文件传输协议(FTP)③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④邮局协议(POP)⑤终端仿真协议(TELNET)⑥域名系统(DNS)⑦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第4章计算机局域网络

1、局域网的特点:

①较小的地域范围,在0.1~25km范围内;②高传输速率和低误码率;③局域网一般为一个单位所建;④局域网与广域网侧重点不完全一样,局域网侧重共享信息的处理,而广域网侧重共享位置准确无误及传输的安全性。

2、局域网的关键技术:

连接各种设备的拓扑结构、数据传输形式及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设计一个好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有3个基本目标:

协议要简单,通道利用率要高,对网上各站点的用户应公平合理。

3、国际上开展局域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研究和制定标准的机构有:

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委员会。

IEEE802标准完全遵循了ISO/OSI参考模型的原则。

IEEE802标准中把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AC)两个功能子层。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及物理层规范。

4、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是一种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传统以太网是指那些运行在10Mb/s速率的以太网。

今天的以太网早已进化到快速以太网、千兆位以太网乃至万兆位以太网。

P108表4.2

6、以太网物理层标准:

<以Mb/s为单位的数据速率><信号方式><以百米为单位的最大段长度/介质类型>。

P108图4.13和P109表4.3

7、同轴电缆以太网两种类型:

粗同轴缆以太网(10BASE5)和细同轴电缆以太网(10BASE2)。

10BASE5规则包括:

①最多使用4个中断器连接5个干线段;②最大网络干线长度为2500m。

10BASE-T以太网中的主要部件有网络接口卡、集线器、双绞线电缆、RJ-45连接器。

每箱为305m。

RJ-45连接器从计算机到集线器的最大距离为100m,最远的两台工作站距离为500m。

8、网桥分为本地网桥和远程网桥。

9、网络层上扩展局域网要使用路由器。

10、快速以太网是指工作在100Mb/s速率的以太网。

IEEE802.3u正式公布,命名为100BASE-T。

11、千兆位以太网允许以1000Mb/s的速度进行半双工或全双工操作。

12、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是速率为100Mb/s的光纤主干网。

13、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是一种互补关系,它们之间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

P148表4.9

14、IEEE802.11采用CSMA/CA(载波检测多路访问/冲突避免)协议。

15、所谓结构化布线,就是指建筑群内的线路布置标准化、简单化、统一化。

结构化综合布线则是将建筑群内的若干种线路系统——电话系统、数据通信系统、报警系统、监控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统一布置,并提供标准的信息插座、连接器和线路交叉连接设备等,以灵活地连接各种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

16、一个完整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一般可分为楼宇(建筑群)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以及工作区子系统六大部分。

大都与美国ANSI/EIA/TIA的综合布线系统标准相兼容。

ANSI/EIA/TIA-568A主要应用于电话、传真、计算机网络等语音和数据的传输。

17、简单局域网的构建:

总是选择以太网。

所需的材料清单见P162表4.10。

第5章计算机广域网技术

1、广域网是一种跨越长距离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局域网和/或主机连接在一起的网络。

P166表5.1

2、X.25、帧中继和SMDS属于分组交换技术,PSTN和ISDN属于电路交换技术,ATM则是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结合的技术,而DDN、E载波、SONET/SDH、CATV、ADSL等在性质上类似于一根物理专线。

我国采用的是欧洲的E载波标准。

3、DSL(数字用户线):

属于接入网(本地环路)技术,是在普通电话线上实现数字传输的一种技术。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是一种上、下行传输速率不相等的DSL技术,ADSL的下行速率远远大于上行速率。

4、HFC是利用有线电视(CATV)网络访问因特网的技术。

宽带接入还包括光纤接入、无线接入和以太网接入等。

5、广域网提供了三种通信服务:

①电路交换;②分组交换;③租用专线。

广域网链路类型大多数是点对点连接,用于点对点连接的帧封装协议主要有两种:

HDLC和PPP。

HDLC是一种面向位的链路层协议。

点对点协议PPP是用来解决因特网连接的协议,它的功能跨越链路层和网络层两个层次。

6、公共电话交换网络(PSTN)是基于模拟技术为基础的电路交换网络。

PSTN是一个模拟信道,所以利用PSTN进行数据通信需要使用Modem。

7、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产生于70年代,成熟于80年代。

ISDN可分为通信速率最高为2.048Mb/s的窄带ISDN(N-ISDN,即通常所说的ISDN或一线通)和通信速率高达622Mb/s的ATM宽带ISDN(B-ISDN)。

ISDN服务有两种主要类型,它们按带宽进行划分,分别称为B信道和D信道。

B信道速率为64kb/s,B信道是基本的用户通道;D信道速率为16kb/s或64kb/s。

D信道用来传输信令,是低速数据传输通道。

除了D和B外,还有H信道。

8、ISDN通过基本速率通道和主速率通道这两种传输结构为用户提供的接口相应地被称为基本速率接口(BRI)和主速率接口(PRI)。

(1)BRI由两个全双工的B信道和一个全双工的D信道组成,简称为2B+D。

B信道只有物理层协议,用于用户数据的透明传输,传输速率为64kb/s;D信道用于传输信令,传输速率为16kb/s。

(2)PRI有30个B信道和一个D信道(30B+D)。

9、ISDN把用户终端设备分为两类:

一类是支持I.430ISDN帧协议的终端设备,称为TE1,另一类是称为TE2的非ISDN终端设备(普通的计算机属于非ISDN设备)。

10、NT2是一个运行在OSI最低三层的智能设备。

ISDN定义了R、S、T、U四个参考点来描述ISDN各网络实体间的接口。

11、DDN是数字数据网的简称,是一种利用数字信道提供半永久性连接电路的数字数据传输网络,它能够为专线或专网用户提供中、高速数字点对点传输服务。

12、DDN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传输速率高,可达2.048Mb/s;②传输质量好;③传输距离远;④多协议支持;⑤传输安全可靠;⑥DDN网的通信费用为包月制;⑦无需拨号连接,可以随时进行通信。

13、DDN可提供专用电路、帧中继、压缩话音/G3传真以及虚拟专用网等多种服务。

专用电路为用户提供了一条点对点专线,传输速率在64kb/s~2.048Mb/s之间。

14、DDN网的用户接入方式:

二线模拟传输方式、二线(或四线)频带方式、二线(或四线)基带方式、多路复用、ISDN的2B+D方式、xDSL传输方式。

15、X.25的全称是“在公用数据网上以分组方式工作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端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

从ISO/OSI的分层体系结构概念看,X.25标准规定了OSI模型最低三层的功能,分别是物理层、链路层和分组层。

DTE可以是一个非分组式终端设备。

16、帧中继与X.25有许多相同之处:

①它们都是点对点交换网络;②它们都提供了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③作为DTE与DCE接口,帧中继和X.25可以归属于相同类型的协议;④帧中继和X.25都支持对多种协议的封装。

17、帧中继协议结构如图:

P207图5.34

18、异步传输模式ATM是一种可以在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上传输语音、视频和数据的技术。

它能够为用户提供高速、面向连接的信元交换服务。

ATM技术问世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被电信界认为是未来宽带网的基础。

ATM具有优良的QoS特性。

ATM协议分为三层:

ATM适配层、ATM层、物理层。

19、ATM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①ATM的成本比较高;②技术支持问题;③局域网仿真问题;④网络主干的选择问题。

  千兆位以太网主干应该是更为切实可行且经济实惠的方案。

第6章网络操作系统

1、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的接口,它除了要完成一般操作系统的任务外,还要管理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硬件资源(如网卡、网络打印机、大容量外存等)和软件资源(如为用户提供文件共享、打印共享等各种网络服务以及电子邮件、WWW等专项服务),允许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2、网络操作系统有三种类型:

①集中式。

集中式网络操作系统实际是从分时操作系统加上网络功能演变而成的,这种系统的基本单元是一台主机和若干台与主机相连接的终端,将多台主机连接就构成了网络,UNIX系统是典型的例子。

多用于关键任务场合,如金融行业。

②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这种模式代表了现代网络的潮流。

在网络中连接多台计算机,有的计算机提供文件、打印等服务,被称为服务器。

而另外一些计算机则向服务器请求服务,称为客户机或工作站。

Novell的Netware和Microsoft的WindowsNT是这种网络操作系统的典型代表。

③对等式。

应用两种场合:

A、简单网络连接。

适用于工作组内几台计算机之间仅需提供简单的通信和资源共享,这种情况下无需购置专用服务器。

Windows95/98/Me就是这一类的典型代表。

B、分布式计算。

目前尚无成熟的系统。

3、一般网络操作系统都提供文件服务、打印服务、目录服务和其他的通信服务。

4、网络操作系统还可以提供其他各种通信或增值服务:

视频/音频服务器、聊天服务器、传真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

5、网络操作系统独特的特征:

①硬件无关性;②广域网连接;③支持不同类型的客户端;④目录服务;⑤多用户、多任务支持;⑥网络管理;⑦安全性和存取控制;⑧系统容错能力;⑨互操作性(互操作性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内在属性,它允许不同类型的网络操作系统和厂商的产品共享相同的网络电缆系统,可以跨平台访问)。

6、UNIX是惟一能在所有级别计算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从微型机、小型机、大型机到超级计算机。

历史悠久。

P235表6.3

7、在设计UNIX系统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①小就是好;②使用简单;③通用;④无消息就是好消息;⑤开放系统是好系统。

8、UNIX系统的硬件环境:

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分时操作系统。

9、常用的UNIX网络服务功能:

①文件传输;②内部文件传输;③远程登录;④获取远程文件系统的连接。

10、WindowsNT是Microsoft公司1993年推出的,以WindowsNT4.0为主。

微软在设计NT时有意要突破Intelx86的体系结构,为避免因此而影响NT的独立性,微软首选了在MIPR4000(一种RISC芯片)上实现NT。

11、在Microsoft的网络环境中,用户必须熟识域、工作组之类术语。

12、网络用户最基本的用户账号包括三项信息:

用户名、密码和权限。

用户权限:

只读、只执行、读/写等。

任何一个注册用户可以给予一个或多个组的权限。

13、Windows2000,原名WindowsNT5.0。

加密文件系统(EFS)是以公用密钥系统为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