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卓越计划进展工作情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6890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工程大学卓越计划进展工作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安工程大学卓越计划进展工作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安工程大学卓越计划进展工作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安工程大学卓越计划进展工作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安工程大学卓越计划进展工作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工程大学卓越计划进展工作情况.docx

《西安工程大学卓越计划进展工作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工程大学卓越计划进展工作情况.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工程大学卓越计划进展工作情况.docx

西安工程大学卓越计划进展工作情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进展工作报告

 

二○一三年元月

西安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进展工作报告

西安工程大学教务处

2011年6月,我校获批成为全国第二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高校。

学校决定,首先在纺织工程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实施。

同年9月,我校2011级纺织工程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专业的试点班顺利开班。

目前,各项教学及管理工作运行正常。

一、总体概况

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

以工业行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及工程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工程的实际项目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服务行业为主体,依托学校行业优势,结合学校服务面向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骨干企业的资源优势,加强校企联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国家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2、总体思路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工程方法,获得工程师良好训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能胜任工程设计、生产组织管理、产品研发等工作,并具有国际视野和一定的领导意识、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作风朴实、积极进取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学校在“十二五”本科人才培养教育规划中,将实施教育部“卓越计划”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教务处和相关学院在本科教学年度工作计划和专业建设规划中,也将实施“卓越计划”作为重要内容。

2012年学校继续扩大“卓越计划”实施规模,轻化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三个专业已申报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相关学院对拟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数量、选拔办法与程序等进行了完善,既满足教育部对全日制工科本科生参与“卓越计划”的比例要求,又符合学校教学和专业建设的实际。

3、参与专业

纺织工程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首先实施“卓越计划”。

要求其他各工科类专业也要参照“卓越计划”的要求,着手卓越计划实施。

各学院可以选择部分专业实施“卓越计划”,学生人数报学校审批后组织实施。

参与专业,最好是优势特色本科专业,要具备良好的行业企业培养条件。

4、培养层次和培养模式

培养层次:

本科。

培养模式:

采取校企联合“3+1”人才培养模式。

即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可划分为两个学习阶段,分别为三年校内培养阶段和一年企业培养阶段。

5、学生情况

纺织工程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两届学生。

纺织工程每届30名学生,共计60名学生。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每届25名学生,共计50名学生。

二、组织管理

(一)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校领导和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卓越计划”领导小组。

负责总体设计和部署各阶段的工作任务;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人、财、物等保障;审定学校工作方案;督促检查实施及落实;协调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成立了以主管教学校领导为组长的校级“卓越计划”工作组和“卓越计划”校企联合培养指导委员会。

校级工作组的主要职责是:

制定学校工作方案及专业培养方案;起草相关的管理制度;聘请企业教师;完善管理办法;指导学院签署企业合作协议;负责学生的选拔与教学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如校企合作、国际交流、业务洽谈、对外联络等。

实施“卓越计划”的学院,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落实各项工作。

校企联合培养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

指导学校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对实施政策提出建议和咨询;审定各专业培养方案;评价实施的效果与质量,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2、学校和学院及专业教研室高度重视,组织专人,明确任务,调查研究,按时申报和组织校内“卓越计划”项目试点,全面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与企业界团结协作,共同制定《“卓越计划”工作方案》,工作中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完善。

3、学校印发的文件有:

《西安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试行)》(工程大校字〔2012〕11号)和《关于成立西安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关组织管理机构的通知》(工程大校字〔2012〕10号)。

(二)政策条件保障

1、修订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细则。

工程类学科要将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

2、学校从2011年开始,对新进的工科类专业教师分批派往相关企业、设计研究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学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

3、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开发平台等向“卓越计划”试点班优先开放,并配备专业教师加强指导。

鼓励教师吸收“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

4、调整学校现有工程中心、研发中心、实验室布局,强化实践教学功能,加大工程能力的培养。

5、在实验实践教学分组安排、课程编排、教室使用、图书资料借阅、课内课外教学条件利用、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等方面为卓越班学生创造条件。

6、“卓越计划”试点班授课教师工作量按照1.5的系数计算。

7、对在“卓越计划”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以及涌现的先进个人、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经费保障

1、设立“卓越计划”研究专项资金,开展国内外调研、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2、设立“卓越计划”教学专项基金,用于外聘教师、校企联合培养、实训实践以及选派教师赴企业、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挂职锻炼和学习进修。

3、加大对实施“卓越计划”专业的建设经费投入,增加生均日常教学经费,以保证日常教学和学生实践或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4、多渠道筹措经费,并争取得到企业大力支持。

(四)质量保障

1、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将校内、校外各项教学活动纳入正常教学质量保障和教学质量督导工作中,加强学校、学院、系(教研室)对“卓越计划”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和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估,作为对教师聘用和续聘、考核、评优、评定职称的依据。

2、学校和企业把外聘教师的教学质量纳入正常的监控之中,教学单位和联合培养企业共同组织人员听课,并定期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研讨,帮助外聘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3、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实行“过程监控、分段管理”。

通过初期选题、导师审题到中后期检查和专家抽查、随机盲审等方式,对各个环节全程监控和层层把关,确保质量。

4、课程结束,对任课教师做出考核评价,并反馈结果。

学校也可以将此结果作为续聘该教师的依据。

5、外聘教师若不能按学校要求完成教学工作,将及时通报协作单位并做好相关教学安排和解聘工作,并作好善后工作。

(五)培养方案特点

一是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工程训练,重构课程体系。

二是加强实践教学,明确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实践教学时间。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在企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不少于一年;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实现课程之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企业学习和学校培养之间的衔接,联合共同培养。

三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

要求每个学生在校四年中,至少有一次参加创新性工程实践活动的体验,并获得相应学分。

(六)学生遴选与管理

由学院在新生中进行遴选。

从宣传、动员、报名、遴选到最终确定学生人数及组织管理等都提出具体方案。

1、参与试点的学生,自愿报名,由学院综合考核选拔。

单独编班和授课,学校配备班主任和专业课程教师,企业配备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教务处负责学籍管理。

学院在学生遴选、班主任配备、教学条件创造、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保证等各方面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保证卓越计划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由学校和企业按要求设立联合管理小组进行管理。

双导师制:

校内导师,由学校具有高级职称、并具有企业工作经验或参与过工程建设及研究经历的专业教师担任。

校外导师由企业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担任。

联合指导或配对指导:

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可根据需要成立联合指导小组,或配对指导学生。

交替指导:

指导教师可视企业具体情况,既可指导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全部过程,亦可分工序、分阶段的交替指导。

3、建立合理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对不能适应培养的学生,允许其转出到原专业或其他专业学习,并保留已经取得的学分。

实行多级进入、互相转换。

4、各专业培养方案确定的在企业进行的学习活动,均为必修环节。

考核采用学习总结、学习汇报与答辩、导师评分等多种评定方法,最终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新补修。

5、学生就业将采取自主择业与推荐就业相结合的形式。

对学生在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与企业岗前培训、企业需求相结合,鼓励学生优先选择与联合培养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学校依托学科、专业、教师与知名企业建立了120多家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和深化双方合作的内涵,形成一批稳定的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单位,为卓越计划奠定基础。

共同建立了“纺织服装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中心由企业高管和学校主管领导负责,其任务是与学校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承担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管理工作。

企业根据校企联合培养方案,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提供实训、实践的场所与设备,安排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也可以安排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

目前,学校已经与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集团)、际华三五三四制衣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签订了“卓越计划”学校企业联合培养协议。

学院和教务处密切合作,积极邀请企业高级经理人来校,共同研讨“卓越计划”方案,征求企业对卓越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

以此为契机,请企业负责人与师生座谈、作专题报告,鼓励学生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最近,“西安工程大学—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西安工程大学—际华三五三四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两个工学基地获批成为2012年陕西省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学校将按照要求,充分发挥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示范效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高质量实现建设目标。

同时,建立开放共享机制,除承担共建高校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任务外,向全省其他高校开放。

(八)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一支相对稳定、高水平的专、兼职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参与“卓越计划”的所有专业教师,均应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历。

通过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我校“五+X”产学研合作基地及其它企业去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工程项目研究等工作,力争在3-5年内达到:

每一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两年以上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主讲。

2、选聘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学校教师及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教授专业课,并担任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实践教学活动。

3、企业主讲教师要有5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

4、加强与国外知名工科高校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诸如课程合作、项目合作、师生短期学习等多种形式的交流。

增加教师中去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比例,学习与借鉴世界一流高校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努力提高工程类专业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5、完善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

在观念上、政策措施上,逐渐将对工科教师的评聘与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转到侧重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服务等内容上来。

三、培养模式

(一)培养标准

我校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应达到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1、基础与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基础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知识与管理知识;熟悉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与营销过程;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工程技术能力: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能够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3、沟通与交际能力:

具有良好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和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具备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决策和统筹规划能力以及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工程管理能力:

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工程管理与评估的能力。

能够使用技术语言,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

具有一定的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

5、个人能力与素质:

具有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国守信和严谨求真的敬业精神。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沟通、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以及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具有善于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专业培养方案

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的专业标准,遵循工程型人才培养规律,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优势与特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教学平台,强化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基础,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及职业发展继续学习的能力;构建素质课程教育平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构建企业工程教育平台,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视野。

学校先后组织召开了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工作会议、专业培养方案论证会、专家评审会、校企联合培养工作会议。

主要目的一是讨论学校的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

二是对相关配套政策提出建议和咨询。

三是讨论审定各专业培养方案。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优化了2012版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并在试点过程中,根据经济技术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及时优化课程内容。

(三)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明确专业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育环节、课外教学与训练等要求,核心加强课程群建设,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1、核心加强课程群建设,加强实践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培养。

设置交叉、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开展创新训练活动。

2、按照卓越计划精神和要求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凡是国家有要求的行业专业,都要实施卓越计划,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层面的卓越计划专业。

按照卓越计划思路,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造。

3、研究并尝试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打通渠道。

4、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围绕产品生命周期,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践行CDIO模式、知识工程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等,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一体化改革。

(1)以未来服装行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基于行业的实际工程背景,坚持“艺工结合”的办学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培养掌握服装产品理论与技术,拥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2)围绕如何将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教学和教学模式改革,依据知识工程的理论,探索课程文化与课堂文化、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3)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中,将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知识从理论教学中分离,设立专门课程,安排在企业工程实践教学基地进行。

保证一年企业实践教学时间,按照校企联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4)建立完善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制订可行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完善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组建稳定的由专职(学校教师)和兼职(企业工程师)教师组成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5、纺织工程专业作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科专业,加强人文、艺术、心理、美学、市场方面的知识,在课程设置上也充分体现纺织工程专业的特点。

(1)通过思想、方法、史实类课程强化学生的政治修养、道德修养、行为规范修养,加强辩证思维能力,以科学和哲学态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2)通过语言类课程,提高学生外语的应用能力,利于学生放眼世界,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文化。

(3)通过人文、艺术、美学、心理学课程,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风土人情、东西方文化异同、不同民族文化差异。

(4)计算机、信息类课程使学生能掌握现代先进工具,能有效的为自己提供工作条件和交流的平台。

(5)通过经济管理类模块和贸易营销模块课程,使学生在纺织工艺及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能全面考虑产品生产成本及工艺设计的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6)通过学校课堂的专业理论、聘请校外企业教师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使学生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

(7)通过课外科技活动、纺织专题系列讲座、社会实践等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职业素质、团队精神和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8)通过企业一年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加深对整个纺织品生产链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夯实良好的工程基础。

(四)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深入开展课程内容优化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教师主要围绕对卓越计划试点班教授课程的认识与看法、针对所教授课程内容变化的情况、在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产生的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改革工作,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正在开展学校和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陕西省教育厅立项的纺织、服装专业卓越计划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工作,完成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探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构建与实践探索》等多篇论文,并在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全国高校纺织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研讨会、全国纺织服装高校教学管理年会上交流、发言,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卓越计划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扩大受益面,推动其他专业工程教育的深入开展。

2、紧紧把握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三个实质要求,完成好重点任务:

(1)创立学校与纺织、服装、轻化(印染)、机械、电气控制等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2)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3)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

3、继续做好相关工作:

(1)继续调研讨论“卓越计划”的内涵、任务、措施;

(2)根据行业标准,完善学校不同专业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专业标准;

(3)继续完善学校专业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

(4)继续研讨形成实施“卓越计划”所需的配套政策、措施;

(5)对“卓越计划”实施情况及时跟踪检查、总结反馈和完善提高,促使培养方案的日臻完善,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五、建议

1、主管部门对建立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应该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企业支持、经费支持,特别是对地方高校;

2、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还需要继续进行多方面、多途径探索;

3、创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与企业共同进行),需要学校、企业、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协作,共同创新;

4、对地方高校,尤其要为“卓越计划”提供专项资金和条件保障;

5、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并且向基础教育延伸,还需要继续深入,目前教学型高校任务重。

2013年01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