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436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2019·内江]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

A.581年B.589年

C.605年D.618年

2.[2019·德州]当你看到“及第”“进士”“状元”“连中三元”这些词语时,你会想到以下哪种制度(  )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3.下图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遗址。

经考古发掘,该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

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这说明隋朝(  )

A.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B.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D.贫富分化加剧

4.[2019·苏州]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5.[2019·菏泽]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

这一伟大工程(  )

A.中心是长安

B.最南端到达今天的扬州

C.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

D.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6.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

在历史的长河中昙花一现。

《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

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

A.统一南北币制

B.科举制的创设

C.“开元盛世”

D.大运河的开凿

7.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传》: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这是李密(隋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为声讨哪一人物而写的(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宗

D.唐玄宗

二、非选择题

8.有人说: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灭亡后,形成了“东晋十六国”的局面……文帝杨坚也因其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材料二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代诗人皮日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才能实现材料一提出的“政治稳固、百姓富足”的目的?

 

(2)材料二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

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

这种考试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谈谈诗人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

题干中的“进士”“状元”“连中三元”都与科举制有关。

故选C项。

3.B

4.C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科举制从隋朝创立开始到清末废除,一直是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故选C项。

5.D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

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之间的交流,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故选D项。

6.C

7.B

8.

(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朝代:

隋朝。

依据:

门第的高低。

影响: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2019·娄底]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2.[2019·泰安]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

其中描写唐太宗的是(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女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3.[2019·内江]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  )

A.轻徭薄赋B.简法轻刑

C.选贤任能D.恩威并施

4.《贞观政要》记载:

太宗谓侍臣曰:

“守天下难易?

”侍中魏征对曰:

“甚难。

”太宗曰:

“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

”……(太宗)又谓(太子)曰: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整顿吏治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5.后人赞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结合唐初盛世创立,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①武则天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②为唐朝盛世来临起到承前启后作用 ③国内安定,未曾有政局动荡 ④唐朝基本国策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6.科举制度在我国施行了一千三百多年,以下属于武则天为科举制的完善做出的贡献是(  )

A.加试策问B.创立进士科

C.创立殿试D.创立八股文考试制度

7.[2019·恩施]盘点中国古代繁荣强盛的时代,唐朝当位列其中。

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极盛。

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姚崇、宋璟、杜如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能干廉洁,办事效率高

B.全国各地兴修水利,耕地面积扩大

C.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有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

D.倡导节俭,抑制奢侈风气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四年,皇帝欲重修乾元殿。

张玄素谏曰:

“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亡隋之弊,甚于炀帝远矣。

”“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

”上叹曰:

“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于是罢役。

——依据《贞观政要》等辑录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

根据材料,归纳他罢修乾元殿的原因。

 

材料二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项目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2)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材料三 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经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欢迎和鼓励别人讲真话。

(3)材料三中裴矩为何佞于隋而诤于唐?

这对今天我们的国家建设有何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人物相关史实。

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开创了“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

故选A项。

3.C

4.D [解析]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出整顿吏治,排除④。

故选D项。

5.C

6.C [解析]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故选C项。

7.A [解析]杜如晦是唐太宗时期的贤臣。

故选A项。

8.

(1)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

原因:

虚心纳谏;吸取秦、隋灭亡教训;国力尚未恢复;百姓贫困;与民休息;体恤百姓;及时纠正不当决策;理政气氛民主;臣下直言。

(2)盛世局面: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共同原因:

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

(3)原因:

封建社会是君主专制的社会,一个佞臣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昏庸的皇帝;而一个诤臣的背后,大多有一位虚心纳谏的明君。

(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现实意义:

建立健全法制,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第3课 盛唐气象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2019·重庆A卷]唐代出现了筒车。

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

筒车安置在流动的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

这说明筒车是(  )

A.耕作工具B.交通工具

C.灌溉工具D.生活用具

2.[2019·广东]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

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A.对边疆统治加强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3.唐太宗说:

“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

”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

A.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C.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D.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4.[2019·重庆B卷]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

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

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经济的繁荣B.文学艺术的兴盛

C.政治的清明D.社会风气的开放

5.史学家吕思勉说:

“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

”这一变化导致了(  )

A.唐朝由盛而衰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D.科学技术发展

6.[2019·郴州]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屈原B.杜甫

C.辛弃疾D.关汉卿

7.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出李白诗歌特点的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唐朝书法家辈出,下列哪位书法家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  )

A.颜真卿B.柳公权

C.欧阳询D.王羲之

二、非选择题

9.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制度篇

材料一 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材料中提到的“长策”制度是指唐朝实行的哪一种选官制度?

这种制度对历史发展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经济篇

材料二 如图

(2)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标志。

分别写出图一和图二生产工具的名称和各自的优势。

 

文化篇

材料三 在唐朝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4)根据以上探究,你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参考答案】

1.C

2.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文成公主的嫁妆包含的类别有宗教、手工业、医药学、农业等这几个方面,丰富的嫁妆折射出唐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

故选C项。

3.A 4.D

5.B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唐代进士科重视诗赋,导致了唐诗繁盛辉煌。

故选B项。

6.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

故选B项。

7.C

8.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故选A项。

9.

(1)制度:

科举制。

作用: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图一:

曲辕犁;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

图二:

筒车;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3)唐诗。

(4)国家的统一安定;统治者制定合理的政策;开放的外交;调整缓和阶级矛盾;民族关系融洽;社会经济繁荣等。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下面表格说明(  )

主要外国使团来唐概况表

国家

大食

新罗

波斯

天竺

日本

百济

高丽

次数

37

26

26

25

13

8

7

A.唐朝对天竺的影响最大

B.唐朝与周边国家交往频繁

C.与唐交往的都是欧洲国家

D.唐朝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2.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张骞通西域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观察以下文字框可知,这是哪一国家与唐朝频繁交往的有关记载(  )

●向中国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引入中国先进的科技成就

●仿效唐朝建立政治制度

A.新罗B.日本

C.印度D.大食

4.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

“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

”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7世纪中期,日本仿照唐朝制度进行改革;8世纪前期,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语言记录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日本的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中国人过端午节、重阳节的习俗也传到日本;日本京都建筑仿照长安……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唐朝文化对日本影响很深

B.日本是唐朝的附属国

C.唐朝疆域辽阔

D.日本文化对唐朝影响很大

二、非选择题

6.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

材料二

(1)玄奘到佛教发源地      (填序号)游学;鉴真东渡的国家是      (填序号)。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

 

 

(2)由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

 

(3)材料二中的钱币分别是唐朝和日本的钱币,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表明日本深受唐朝的影响,你还能举出其他一些事例吗?

 

(4)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我国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1.B

2.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发生在西汉,故排除④。

故选A项。

3.A

4.D

5.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D表述错误,C与题干材料无关。

故选A项。

6.

(1)发源地:

②;国家:

④。

现象:

对外交通发达;对外交往范围广;对外交往活跃等。

(2)原因:

唐朝手工业和商业繁荣;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海陆交通发达。

(3)举例:

日本人模仿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的都城平城京的建制仿唐长安;田制、赋税制度以及官制、法律制度也多参照唐制;日本的服装式样、茶道等也受到唐朝影响。

(4)应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与世界各国开展友好往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尊重差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