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别水稻缺肥的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9922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辨别水稻缺肥的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怎样辨别水稻缺肥的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怎样辨别水稻缺肥的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怎样辨别水稻缺肥的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怎样辨别水稻缺肥的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辨别水稻缺肥的方法.docx

《怎样辨别水稻缺肥的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辨别水稻缺肥的方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辨别水稻缺肥的方法.docx

怎样辨别水稻缺肥的方法

怎样辨别水稻缺肥的方法

篇一:

七种水稻缺素症诊断

水稻生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元素有三大特点:

一是该元素是所有作物完成生活周期所不可缺少的;二是缺少这种元素时作物表现出缺素症状,唯有补充它后才能恢复正常,要预防缺素症;三是必需的元素在作物营养上具有直接作用的效果,而不是由于它改善了作物生长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果。

以上三条是判断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的标准。

下面主要介绍氮、磷、钾、锌、硫、硅、铁等七种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1、氮素

氮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合理施用氮素是非常重要的。

水稻主要通过根吸收氮素,叶片也能吸收部分氮素营养。

当温度高且通风良好时,根吸收作用增强,会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

所以,适时晒田很重要。

水稻氮素营养不足时,会导致细胞体积小而细胞壁增厚,细胞分裂减少,植物生长缓慢,长相矮小,茎杆短而纤细,叶片少且小,叶片颜色逐渐变浅发黄绿,最后干枯。

这种症状开始出现在下部老叶上,再向上扩展。

与受干旱造成的枯叶不同的是,干旱植株叶片是上下同时发黄。

水稻氮素营养不足时,按叶片长出的先后顺序,后出的叶片逐渐短小,且叶片呈直立趋势,分蘖少,穗轴短小,虽能略早成熟,但灌浆不好,瘪粒较多,空瘪率高。

氮素过剩时(磷、钾配比恰当时除外),营养生长过于旺盛,植株徒长。

植株变得柔软多汁,降低了茎杆的抗倒伏能力,植株茎杆的壁薄,病菌极易侵入,稻株抗病虫害能力不强。

2、磷素

磷是构成水稻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部分,在作物的生育早期,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与早熟、优质、高产有重要作用。

磷在植物体内的活动性很强,生长初期所吸收的磷,能在水稻一生中反复参与新组织的形成和代谢作用;同时作物前期缺磷所受到的损失,即使后期大量补施也不能补偿过来。

因此,早期施磷,尤其是苗期施磷,是提高磷肥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

另外,在水稻开花后,进行根外追磷,有利于淀粉的积累,使籽粒饱满。

水稻缺磷表现为水稻形成僵苗,返青后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不分蘖或迟延分蘖;叶型狭长,叶面积小,但叶片直立呈一柱香状,叶身纵向稍呈环状卷曲,叶色暗绿苍老,心叶以下第2、3叶叶尖枯萎呈黄褐色;老根变黄,新根少而纤细;穗小粒少,千粒重降低。

磷素过多时,强烈地促进作物的吸收作用,消耗大量的糖分,淀粉积累少,瘪粒增加;无效分蘖多,叶肥厚而密集,植株矮小,早熟;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早衰,而且阻碍对硅的吸收,水稻容易发生稻瘟病。

另外,降低了锌、铁、镁等元素的有效性,从而引发因缺铁、锌、锰而带来的失绿症。

沿着叶中筋逐渐向边缘变为黄白色,老叶出现褐斑,生长后期整个叶片呈褐色,根系伸长缓慢,易被误以为稻瘟病。

在多年大量施用二铵的水田,磷积累较重,近年来已表现出磷害症状。

很多农户只要得稻瘟病,就以为是氮素过多造成的,越是不敢正常使用氮肥,用二铵越多,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3、钾素

钾能促进光合作用,增强作物的抗旱性,提高抗寒性,增强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

水稻缺钾,可引起植物体内代谢紊乱,失调。

由于钾在作于体内再利用能力强,所以缺钾症在生长后期才表现出来,从老叶逐渐显现出来。

如果新叶也表现缺钾,表明水稻已严重缺钾。

叶脉上出现赤褐色斑点,这种现象由下叶往上叶发展。

首先老叶尖端发黄变褐,而后老叶呈火烧状枯死。

同时分蘖数减少,植株矮,叶色较正常植株绿,植株下部叶片下垂。

沙土地很容易缺钾。

4、锌

锌在作物体内参与生长素的合成。

当水稻缺锌时,不严重的情况下于分蘖基部出现少量褐色斑点,半个月左右消失。

严重情况下,生长处于停滞状态,植株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分蘖显著降低。

土壤缺锌严重时,在移栽后两周到一个月出现失绿条斑,棕色锈状条点,呈

圆形或卵圆形,大小约为1-3mm,严重时形成条纹。

成熟期推迟,影响产量。

5、硫

硫在水稻体内参与新陈代谢作用,硫是作物体内许多物质的成分。

硫还能促进根系的生长。

作物缺硫时,首先从幼嫩部位表现出来,幼叶黄化;严重缺硫时,老叶变黄甚至变白,植株黄瘦,矮小,叶片细,茎细长支根少,开花结实少,且推迟。

作物对硫素的吸收在幼穗形成期最多,后期减弱。

所以硫肥应在抽穗前施入。

近年来,由于尿素和磷酸铵的大量应用,代替了含较高硫元素的硫酸铵和过磷酸钙,硫酸根在土壤中的含量逐渐减少,土壤逐渐表现出缺硫的症状。

6、硅

水稻是需硅较多的作物。

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增强水稻的抗病力。

硅使水稻的叶片、叶鞘、茎、根、表皮形成硅胶层从而阻止病害侵入。

提高抗旱性。

叶片角质层与硅酸层发达,能明显减少叶片的蒸腾强度。

提早成熟。

水稻施用硅肥千粒重增加,植株增高。

硅能降低水稻土中过量的铁、锰对稻根的毒害作用。

一般轻质土壤易缺硅,使用含硅矿渣(例如粉煤灰)、钙镁磷肥、硅镁肥等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除含硅化肥和矿渣外,有机肥料中也含一定数量的硅。

水稻缺硅时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和受病害侵染。

在水稻生长前期缺硅时有效穗数减少,在水稻后期缺硅则小穗数减少。

7、铁

稻株缺铁时,首先在叶子的叶脉之间出现缺绿病,之后,叶脉本身开始变黄,因而,整个叶子开始染上缺绿病。

诊断缺铁现象方法是,老叶仍然呈绿,只有新叶变黄。

如果把可溶铁盐喷在叶子上,喷过的地方从缺铁的情况下恢复过来,叶子变成绿色。

篇二:

辨别土壤是否缺肥方法

要用什么肥料,冲施肥,还是滴灌肥,何时施肥,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土壤的缺肥状况,“十看”辨别土壤“肥瘦”:

一看土壤颜色。

肥土土色较深;而瘦土土色浅。

二看土层深浅。

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60厘米;而瘦土相对较浅。

三看土壤适耕性。

肥土土层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层黏犁,耕作费力。

四看土壤淀浆性及裂纹。

肥土不易淀浆,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极易淀浆,易板结,土壤裂纹少而大。

五看土壤保水能力。

水分下渗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为肥土地;不下渗或沿裂纹很快下渗的为瘦土。

六看水质。

水滑腻、黏脚,日照或脚踩时冒大泡的为肥土;水质清淡无色,水田不起泡,或气泡小而易散的为瘦土。

七看夜潮现象。

有夜潮,干了又湿,不易晒干晒硬的为肥土;无夜潮现象,土质板结硬化的为瘦土。

八看保肥能力。

供肥力强,供肥足而长久,或潜在肥力大的土壤均属肥土。

九看植物。

生长红头酱、鹅毛草、荠草等的土壤为肥土;生长牛毛草、鸭舌草、三棱草、野兰花、野葱等的土壤均为瘦土。

十看动物。

有田螺、泥鳅、蚯蚓、大蚂蝗等的为肥土;有小蚂蚁、大蚂蚁等的多为瘦土。

有了上面的十看,冲施肥德化新陆专家相信大家也已经对土壤的判别有了初步的了解,wtt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篇三:

水稻合理施肥有窍门

水稻合理施肥有窍门

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在生产实践上,由于对施用技术把握不好,常使水稻遭致肥害。

其症状有的表现为僵苗滞长或者停止生长;有的秧苗旺长,无效分蘖急剧滋生,导致贪青晚熟;有的秧苗长势荫蔽,诱发纹枯或稻瘟等病害。

发生肥害的稻田,轻者造成减产,重者使秧苗翻耕改种。

为了充分发挥水稻的施肥效应,除了施足基肥外,在追肥上必须施好“三肥”,即分蘖肥、穗肥和粒肥。

水稻施肥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因子和栽培条件等诸项因素来通盘考虑,灵活应用。

水稻对肥料的需求表现在营养时期、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

如早稻生育期短,需肥相对要少,施肥要早而集中;中稻、晚稻生育期较长,需肥量大,强度大,则应增加追肥次数,提高追肥比例。

水稻氮、磷、钾肥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出现在三叶期,有时氮、钾的营养临界期还出现在幼穗分化和幼穗形成期。

水稻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出现在长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阶段,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

据研究,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6-2.5千克,磷0.8-1.2千克,钾2.1-3.0千克。

三要素的比例为2:

1:

3。

了解水稻的需肥特性后,就应分期进行追肥。

一、早施分蘖肥

从移栽至幼穗开始分化前的追肥叫分蘖肥。

分蘖肥要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一般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总量的50%-60%。

因为分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营养的第一高峰期,又由于水稻生育前期气温、水温、土温都较低,养分释放慢,追肥量太少难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要。

只有早施才利于水稻早分蘖、多分蘖,降低分蘖节位,为争穗长、粒重创造条件。

分蘖肥在水稻栽后7-10天施用,每亩施用尿素5-7千克。

二、巧施穗肥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

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个高峰期。

施好穗肥能保花增粒,促进穗大粒多。

并能防止贪青、倒伏。

在技术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地力好,底肥足、分蘖多的田不施;二是早晨叶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色淡色的要施;三是阴雨天不施,晴天抢收施。

施用时间为水稻圆杆期。

亩施尿素3-4千克,并配施少量磷钾肥。

三、酌施粒肥

抽穗后的追肥叫粒肥或壮籽肥。

粒肥能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增进粒重。

但要注意的是,苗不黄的不施,阴雨天不施,有病害的田不施。

要选择晴天下午喷施1%的尿素溶液,或1比500倍的惠满丰活性液肥,每亩50千克。

缺磷地区还要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50-100克,兑水50千克。

对于已发纹枯病、稻瘟病的稻田,要选用菌核净、异稻瘟净、纹枯净、农抗120、消菌灵等农药防治。

四、如何使用水稻专用复合肥

水稻专用复合肥是根据水稻在移栽后对氮、磷、钾需求规律研制出来的一种中

浓度复合肥,最适作水稻移栽田基肥用。

它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返青快”、“安全性好”等特点,使用后能使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增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使用方法:

作水稻基肥,用量一般为25公斤/亩,不需再配施其他的化学肥料,施肥后马上可以插秧,不会烧苗。

移栽后5-7天再施追肥,用水稻专用复合肥作基肥的移栽田,追肥里氮的有量不变(一般10-15公斤/亩),钾肥数量可以减少一半(籼杂5公斤/亩,粳杂2.5公斤/亩),磷肥可以省略不施。

水稻专用复合肥还可以作水稻秧田基肥,秧田追肥及移栽田追肥,用量均为25公斤/亩。

五、谷子的施肥技术

谷子生育期短,一般90天左右,种植一般为麦收后贴茬直播,不施底肥。

因此,追肥对谷子丰产丰收至关重要。

追肥一般两次,第一次在拔节期每亩追施碳铵30~35公斤或尿素10~12公斤,第二次在旗叶出现后开花前追施,每亩追碳铵10~20公斤或尿素4~7公斤。

六、稻田施肥何时最佳

秧田施肥

基肥:

秋田起垄后,在畦面撒施经打碎、过筛的过磷酸钙每亩20-25千克,氯化钾每亩7-10千克。

在有机肥少、土质较贫瘠的秧田、秧畦上增施5-7千克硫酸铵,然后将肥料施入泥中,播上稻种。

追肥:

水稻种子从播种到期苗,要追肥2-3次。

第一次在秧田三叶期,亩施尿素2.5-3.5千克,或用其它氮肥5-7千克,加水200倍溶解后喷施。

第二次在移栽前4-7天,施肥量与第一相同。

这次施肥叫“起身肥”或“秧根肥”。

本田施肥

基肥:

在最后一次耙田前,先排去田水,早稻施绿肥亩1000-1500千克或猪粪800千克,另加施碳铵、尿素、氨水等,按标肥折亩施20-25千克,过磷酸钙亩施20-30千克,氯化钾亩施5-7千克,晚稻田用猪粪亩施500千克,氮、磷、钾化肥用量比早稻少1/4。

然后,将各种化肥与腐熟有机肥混合,撒施于田面,随即翻犁、耖田,使肥料与土层充分混匀,整平即可播种。

穗肥:

一般幼穗可在早晚穗抽穗前25-30天追施,可增加穗粒数。

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5千克,均匀撒施于土表。

水稻后期施化肥可采用根外喷洒方法,如用2%尿素溶液或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亩施150千克肥液,于下午将肥叶施于叶面即可。

七、妙施肥料提高水稻产量

水稻增产,科学施用肥料十分关键。

提高水稻产量的施肥技术有以下几点:

(一)、施足有机肥:

有机肥主要用作基肥,一般亩施腐熟土杂肥30-40担,或饼肥30-40公斤,还可于耕翻后上水前施用人畜粪肥40-50担。

(二)、控制氮素肥:

氮肥过量施用不仅会造成无效分蘖增多、恋青、倒伏、病虫害加剧,而且导致空秕粒多、结实率下降,影响水稻产量。

氮素肥料主要用作追肥,一般在水稻移栽后亩施尿素6-7公斤,第二次在插后13-15天结合耕田亩施尿素4-5公斤,以利发棵壮蘖。

中期要注意控水控肥,只对生长较差的二、三类禾苗酌情补施一些平衡肥,后期看苗补追粒肥3-4公斤。

(三)、重视施用磷钾肥:

磷肥以基肥为宜,钾肥以追施较好。

一般在有机肥充足的田块每亩施磷肥20公斤,作为蘖肥用的钾肥每亩可施氯化钾3.5-5公斤。

水稻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促进灌浆结实。

一般在抽穗扬花后期及灌浆期各喷施一次,每亩每次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对水50-60公斤于傍晚喷施。

(四)、增施微肥:

微量元素如锌、锰、硼等,能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应,增强稻株的抗逆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促进后期根系发育,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能加速花的发育,增加花粒数量,促进花粒萌发,有利于提高水稻成穗率;还能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结实率和籽粒的充实度,从而增加稻谷产量。

据试验,在栽培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施微量元素肥料的比不施的每亩可增产40-50公斤,而每亩生产成本才增加2元钱左右。

水稻施用锌、锰、硼等微量元素,一般以喷施两次较好。

第一次在分蘖盛期,第二次在幼穗分化完成期。

锌、锰、硼肥的施用量为每亩100-125克,冲水浓度为:

锌为千分之一;锰、硼各为万分之五,选阴天或晴天下午喷施叶面。

(LYJ)

八、水稻配方施肥技术

(一)、总施肥量

在亩施用1000公斤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入纯养分为N12—14公斤,P2O52--2.5公斤,K2O10—12公斤。

具体肥料用量等于上面提出的纯养分除以肥料外包装标明的养分含量。

如磷肥外包装标明为P2O512%,则应施2/0.14公斤(即14.3公斤)磷肥。

(二)、肥料的施用时期和数量

基肥:

全部农家肥、全部磷肥、30%的氮肥、50%的钾肥作基肥。

分蘖肥:

40%的氮肥、50%的钾肥作分蘖肥施用。

幼穗分化肥:

20%的氮肥作幼穗分化肥用。

粒肥:

10%的氮肥在齐穗期施用。

(三)、施肥方法

(1)基肥全层施,碳铵作基肥要结合耙田施下。

(2)追肥应保持有薄水层。

九、惊蛰:

稻秧施肥最当紧

“惊蛰”一到,意味着气温继续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地下的昆虫等开始苏醒。

这时的气候有两大特点,一是气温回升较快;二是渐有春雷萌动或春雷开始震响,所以叫惊蛰。

“春雷响,万物长”,我国自古以来都很重视惊蛰节气,许多农事活动就要从此开始,而最重要的农事莫过于“下种育苗”了。

惊蛰时节进入水稻育秧的季节,俗语说“秧好一半禾”,为了获得水稻高产,首先要培育出足够数量的壮苗,而秧田施肥又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

水稻秧田施肥管理的目的是培育壮苗。

水稻壮苗的基本特点是:

秧苗健壮挺拔叶片挺,叶色鲜绿,基部呈“扁蒲”状,根系发达,白根多,带有分蘖。

针对早、中稻的秧龄期较短,育秧期间气温低,土壤养分释放和肥料分解的速率都较慢的特点,施肥应该重视施用经过腐熟分解而又优质的农家肥,再适量施用化肥做秧田基肥。

在化肥施用原则上,要控制氮肥。

对于土壤肥力较高的秧田,应少施氮肥,适当提高磷肥和钾肥的用量,即采用低氮、高磷、中钾的复合肥育秧,切不可用高氮复合肥育苗;重视施用磷肥(如亩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30-40千克)和钾肥(亩施氯化钾10千克);在高肥力土壤上秧田基肥可不施氮,在一般肥力土壤上少施氮肥,每亩控制在3千克左右。

这样能够减少水稻秧田出现烂秧的可能,有利于培养壮秧。

在土壤缺锌的秧田,每亩用1千克硫酸锌与有机肥混合做秧田的面肥。

锌肥使用方法注意一定要施均匀。

在秧田后期即拔秧前3-4天可酌情施用氮肥作起身肥,群众称之为“送嫁肥”。

晚稻秧田施肥由于气温和泥温都比较高,为了防止秧苗生长过旺,晚稻秧田更适宜用肥效和缓而持久的农家肥,同时磷肥施用量比早、中稻秧田稍少,每亩基施过磷酸钙25-30千克或钙镁磷肥25-30千克。

钾肥对于晚稻育秧是非常重要的。

施钾肥可以防止秧苗的胡麻叶斑、褐斑病等,每亩晚稻秧田以施氯化钾8-10千克做面肥为宜。

氮肥施用更要注意,少施或不施氮肥,以利于控制秧苗生长。

在移栽前4-5天,每亩追施尿素2-3千克或碳铵8-10千克,以保证移植后新根的良好发育和加速禾苗的返青。

杂交水稻秧田施肥量应较常规稻的秧田稍多一点,并应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和氮素分次施用,尤其是注意增施钾肥。

因为钾对杂交水稻有良好的影响,以每亩施10-15千克氯化钾做面肥施用为宜。

十、水稻灾后土肥水管理指导意见

针对近期出现连续降雨、高温等天气对早稻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今年以来肥料价格上涨,部分稻田施肥不足的不利因素,早稻后期应根据禾苗长势及时进行施肥管理。

一是稻田受水浸后

应及时清理水田沟渠,疏通排水。

对稻叶粘有泥浆的水稻田,边排水边洗苗,以恢复叶片正常的光合机能,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二是适当追施肥料

一般在退水后3-5天适量施肥。

亩施尿素2~2.5公斤,氯化钾2公斤,施肥前先排干田水使土壤水分至不饱和状态,施肥后缓慢灌水,以水带肥入土;或用0.5%~1%尿素液和0.2%~0.3%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肥喷施。

三是如禾苗生长茂盛、长相浓绿的田块不应施肥,因禾苗吸肥过量,会造成组织松软,贪青,易感病虫,容易倒伏。

应及时排水晒田。

十一、夏至:

早稻要看苗追肥

6月21日是“夏至”节气。

这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上空,正午太阳最高。

夏至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夏至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需肥均较多。

这时节农田杂草生长也很快,它们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农谚说的好:

“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表明此时要抓紧中耕锄草。

同时,夏至也是多种春播作物追肥的重要时期。

早稻正处于抽穗前后,稻田已经结束了晒田阶段,要求土壤水分湿润便于开花灌浆,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使土壤透气良好,保证根系活力,才能高效吸收利用土壤养分。

夏至时节的施肥,在淮河以南正是早稻抽穗扬花时期,早稻的结实期从抽穗至成熟需要30~40天,完成开花授精和灌浆结实过程。

这阶段的营养供应状况直接影响早稻的穗粒数和粒重,是最后决定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水稻的粒重由“谷粒大小”和“充实度”两部分构成,充实度决定于这期间灌浆物质的合成与运输状况,加强后期营养管理,是促进早稻粒大粒饱防止空壳秕粒的关键时候。

水稻的灌浆是光合产物由茎叶向籽粒的不断运输,在开花后的15~20天出现灌浆高峰;而在花后的25~45天,稻谷籽粒的干重就达到最大值,宣告成熟。

通常早稻品种的生育期特点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会出现部分时段的重叠,表现为穗的生长先于拔节,幼穗分化早,单纯营养生长期短,生殖生长期开始早且较长。

传统的施肥模式以前促为主,只重视基蘖肥,事实上,后期稻株营养状况的重要,在于不出现早衰,保持个体健壮才为争取粒数和粒重提供可能和有利于高产。

水稻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后期稻株不同部位叶片的光合作用以上位展开叶的能力最强。

抽穗后顶部第2~3叶片是以供应籽粒为主。

这时施肥可使稻株上部功能叶维持较高的营养水平,确保其保持较强的光合能力,也促使迟开的弱势花得到充足营养,防止早衰,延长灌浆,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此时追肥主要要考虑早稻对氮钾养分需求的特点。

与晚稻相比,早稻所需的氮较少而需要的钾较多。

所以,追肥要采用氮钾肥配合使用,后期补钾很重要。

建议:

早稻钾肥的分配比例以基肥和追肥各一半为佳;此次氮肥的分配比例酌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折合纯氮4公斤/亩以内。

总之,要注意看苗施肥。

对于那些拔节期已出现了叶色褪绿的早稻田,后期适量追施氮肥可以提高结实率,促进粒大粒饱,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