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考试必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9240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考试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考试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考试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考试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考试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考试必备.docx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考试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考试必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考试必备.docx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考试必备

26.发现法: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27.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28.教育目的:

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9.学科课程:

亦称”分科课程”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教学顺序。

教学时数和期限。

30.道德情感:

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

.课:

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28.疲劳:

是人们连续学习或工作以后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可以分为生理的疲劳与心理的疲劳。

29.上位学习:

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

30.论文式测验:

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点,择其较重要者出几个试题,让学生用论文的方式,自由地以书面形式解答问题。

至于试题的深浅,则视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程度而定。

31.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

7.凯勒计划:

是由心理学家凯勒开发的个别教学系统,简称PIS。

28.认知结构:

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29.高原现象: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高原期”。

30.头一尾梯度:

发展的进行有若干基本的方向。

尤其是身体运动的发展方向,具有同神经成熟的方向相一致的梯度。

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部,这一进展的方向称作头一尾梯度。

31.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一般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期望效应的影响。

29.情绪困难儿童:

指经常为莫名其妙的紧张与焦虑所困扰。

30.教学策略: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

包括四个具体的方面:

课的划分、教学顺序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组织形式。

31.形成性评定:

一般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

32.认知结构:

指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教学:

从心理学角度,可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28.学习目标:

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29.隐蔽课程:

即学校中各种超出正式组织的学校活动范围,教学大纲或课程计划没有规定,教师没有正式讲授,学生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学习的、带偶然性、没有组织的和非正式的活动。

30.禀赋优异儿童:

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在特殊性向测验中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中得分超群者等,均可被认为是禀赋优异的儿童。

3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27.测量:

是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述。

教学过程中的测量是用数学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

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是借助于测验来进行的。

28.教学评定:

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30.智能不足儿童:

是指具有在心智发展期间所显著表现的低于平均的心智功能与缺陷性的适应行为的儿童。

28.学习困难儿童:

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失常的儿童。

其失常现象可能包括知觉障碍、大脑受伤、轻微大脑功能失常、阅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等。

29.智力技能:

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

30.讲台效应:

学校课堂上,台上教师和台下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境中,但其心理感受却各不相同。

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

它可以起一种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

这就是“讲台效应”。

31.动机性遗忘:

弗洛伊德认为,动机性遗忘是与不快、不安和内疚相关的遗忘,其实质是一种压抑,是人们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27.迁移一词最初来自桑代克,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8.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29.组织者指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30.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28.记忆恢复即学习后间隔一段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

30.下位学习指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时为下位关系时的一种学习方式或同化模式。

3直观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

26.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27.非正式学生群体:

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28.陈述性组织者:

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目的是为新的学习提供适当的类属者的组织者

29.教学设计:

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操作的程序。

30.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

26.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扩动方式。

27.一般而论,认知结构就是指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28.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30.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推动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简述理由。

答: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3)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32.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教学设计:

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操作的程序。

答:

(1)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

(教学目标)

(2)为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打算如何进行这种学习?

(教学策略、教学媒体)(3)在进行这种学习时,我们如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教学评价)

33.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

(1)教育者:

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以教育为目的把受教育者作为对象。

(2)受教育者: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34.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1)父母的表率作用

(2)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3)父母的文化修养。

(4)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35.教学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答:

(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

(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

(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形成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4)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

(5)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测量以及评价。

四、简答题

34.答:

跟学生建立师生关系应遵循的心理学原则。

(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

(2)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

(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36.答:

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1)教学目标具有启动功能。

(2)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

(3)教学目标具有激励功能。

(4)教学目标具有聚合功能。

37.答: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2)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3)指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4)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的自由。

(5)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38.答:

基本原则有二:

一是端正学习动机(包括应试动机);二是控制能增强兴奋度的各种刺激。

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做好学习评定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工作。

第二、做好经常性的学习评定工作。

第三、锻炼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答:

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

(1)准备律;

(2)练习律(包括:

应用律、失用律);(3)效果律。

33.答:

正式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队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

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既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

由有关学生自发成立。

他们往往因为父母工作单位、性别、个性等组合而成,大多由2—7人组成,如班级中的“团伙”等。

其类型有以下几种:

正面型非正式群体、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破坏型非正式群体。

34.答:

布鲁姆的分类,认知教学目标有六项:

(1)知识。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综合。

(6)评价。

35.答:

有意义学习

(1)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它类似于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这类东西。

32.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

答:

(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

(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

(3)强调交往。

(4)强调发展价值观。

33.简述良好的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

答:

(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

(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

(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为标准。

(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

(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

(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

34.简述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答:

从1903年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1)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

这一阶段主要是桑代克的理论占统治地位,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

(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庞杂,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

(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35.答:

(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

(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

(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

5)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36.简述加涅的指导学习理论。

答:

(1)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

(2)认为教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养成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

(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

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

32..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答:

(1)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2)学校的第二个目标应该是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3)学校的第三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

(4)学校的第四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经济地使用思想”。

(5)学校的第五个目标是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33.简述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答: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与思维状态,可将课堂心理气氛分成积极的、消极的与对抗的三种类型。

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

(1)教师的教学。

(2)课堂的领导方式。

(3)校风与班风。

(4)师生的人际关系。

(5)班级的规模。

34.学习评定中常见的教师心理误差有哪些?

答:

(1)宽大误差。

即由于教师的心理作用,而导致对学生学习夸大的评定。

(2)光环效应。

即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定不适当地受到对这个学生总的印象的影响。

(3)集中趋势。

即教师自觉地避免对学生学习进行极端的评定,从而使评分有接近中点的倾向。

(4)逻辑误差。

即教师对学生学习评定由于受学生某某特征之间的相似而给予同样评分的倾向。

(5)对比误差。

即教师对和自己的倾向相反的学生学习给予较低评价的一种误差。

(6)邻近误差。

即相对邻近的几张试卷给予较一致评分的倾向。

35.简述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

答:

(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

(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4)复习。

(5)过度学习。

(6)记忆法。

36.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小步子逻辑序列。

(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

4)学生自定步调。

(5)低的错误率。

37.试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强调帮助儿童直接发现周围世界的重要性。

如古希腊的“产婆术”,中国古代孔子的“启发式教学”。

这些,建构了教育史上强调积极思维、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传统。

他们也是布鲁纳提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础。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

(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

(3)重视学习过程。

(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

(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8)强调信息提取。

(9)提倡发现学习。

38.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促进迁移。

答:

学习迁移是有规律可循的。

只要遵循学习迁移的规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创造一定的条件,控制和调整有关影响因素,就能促使产生,预防负迁移出现,为此,应注意以下问题:

(1)合理地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

(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

(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

(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23.奥苏贝尔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

_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_

24.加涅的五阶段学习分类包括智慧技能、_______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_______、___和动作技能。

25.对学习迁移现象的理论解释中,影响较大的传统理论主要有形式训练说、__共同要素论概括化理论关系理论_

26.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三个规律,即____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_____

21.__学习测量和评定的主要功能有:

诊断功能、反馈与鞭策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心理功能。

3.变换各种直观材料或者事例呈现的形式,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被称为【.范例?

13.根据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分期理论,“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属于【c】

A.第一期

8.第二期

C.第三期

D.第四期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测量:

是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述。

教学过程中的测量是用数学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

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是借助于测验来进行的。

28.教学评定:

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29.隐蔽课程:

即学校中各种超出正式组织的学校活动范围,教学大纲或课程计划没有规定,教师没有正式讲授,学生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学习的、带偶然性、没有组织的和非正式的活动。

30.智能不足儿童:

是指具有在心智发展期间所显著表现的低于平均的心智功能与缺陷性的适应行为的儿童。

3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理解:

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28.学习困难儿童:

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失常的儿童。

其失常现象可能包括知觉障碍、大脑受伤、轻微大脑功能失常、阅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等。

29.智力技能:

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

30.讲台效应:

学校课堂上,台上教师和台下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境中,但其心理感受却各不相同。

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

它可以起一种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

这就是“讲台效应”。

31.动机性遗忘:

弗洛伊德认为,动机性遗忘是与不快、不安和内疚相关的遗忘,其实质是一种压抑,是人们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27.迁移一词最初来自桑代克,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8.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29.组织者指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28.记忆恢复即学习后间隔一段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

29.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30.下位学习指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时为下位关系时的一种学习方式或同化模式。

31.直观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

26.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28.陈述性组织者:

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目的是为新的学习提供适当的类属者的组织者

29.教学设计:

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操作的程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简述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

答:

(1)间接学习为主,直接学习为辅。

(2)组织计划性。

(3)有效性。

(4)年龄差异性。

(5)学生学习面向未来的特性。

33.简述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1)测验效度是指测量的真实性、正确性,即该测验与所要测量的目标特征相符合的程度。

如果一致性高,说明这个测验的效度高,反之则低。

(2)信度是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是指测量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只有信度高的测验才能够作为一个稳定可靠的测量工具加以应用。

(3)难度是指一套测验中试题的难易程度。

(4)区分度是测验题目对考生水平鉴别能力的指标。

是测验题目能够鉴别受测者水平的程度。

(5)可用性即测验在解释学生的能力、知识等方面有多大用处;测验的形式与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测验所花的时间和人力是否合适;以及评分是否客观,主持测验是否通过特殊训练等。

如果在这些方面使人不能接受,测验的可用性就低。

34.简述学习测量和评定的主要功能。

答:

(1)诊断功能。

(2)反馈与鞭策功能。

(3)管理功能。

(4)教育心理功能。

35.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

答:

(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

(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

(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

(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

(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

36.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答: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年龄特征。

(6)智力水平。

37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

(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求。

(2)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订出周密的计划。

(3)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

(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

(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

(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38.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答:

要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必须掌握和运用以下感知的规律:

(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

(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

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具备三个规律:

第一,差异律。

第二,活动律。

第三,组合律。

(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

(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

(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

(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

23.布鲁纳认为,学习所包含的三个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___知识的转换检查___知识是否恰当和充实。

24.根据非正式学生群体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_正面型非正式群体消_______、_中间型非正式群体__消极型非正式群体____、____破坏型非正式群体____

26.一个学习过程或学习事件的构成要素是__学习者、刺激、情境反应_

标准测验是一种大规模的、具有统一标准的、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的、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测验。

它根本不可能由教师或学校自行编制,一般由专门的考试机构编制试卷并组织实施。

22.发展的最本质的倾向表现为_分化____与整合_____的过程。

24.柯尔柏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其中的三个阶段分别指【前习俗阶段习俗阶段后习俗阶段】

25.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意心因动作】三大类。

26.依据强化间隔状况可把强化分为_.【固定间时强化灵活间时强化固定间次强化灵活间次强化】

32.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

答:

一般而言,使用发现学习应具备以下条件:

(1)学生方面的条件:

要求学生有相当的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

(2)教师方面:

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

(3)教材方面:

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33.简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答:

(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2)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3)知道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4)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自由。

(5)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34.简述练习过程的一般规律。

答:

(1)练习成绩的逐步提高。

(2)高原现象。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35.简述教学管理的弊端。

答:

(1)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高。

(2)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低。

(3)让学生娱乐或忙碌以取代学习。

(4)对惩罚的功效评价过高。

(5)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

36.禀赋优异儿童的教育策略有哪些?

答:

(1)加速制教学策略。

(2)充实制教学策略。

(3)特殊班级制教学策略。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37.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

(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