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4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优选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8214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4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优选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4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优选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4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优选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4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优选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4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优选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4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优选学案.docx

《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4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优选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4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优选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4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优选学案.docx

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4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优选学案

第24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情回顾

考纲展示

命题趋向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7·全国卷Ⅲ,37;2017·江苏卷,15~16;

2017·天津卷,12;2016·全国卷Ⅰ,36;

2016·海南卷,4~6;2016·北京卷,36

1.农业区位因素。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以我国或世界某区域农业分布图、统计图表等资料为背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以区域图为切入点,结合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等信息考查农作物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形成条件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2017·全国卷Ⅲ,36;2016·北京卷,9~10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主要区位因素及变化特点

主要方面

变化特点

自然因素

__气候__、地形、土壤、__水源__等

比较__稳定__

社会经济因素

__市场__、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__科技__等

变化__较快__

(2)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自然因素可能是有利因素也可能是制约因素

a.因A__气候__不同,低纬地区农业为一年三熟,而高纬地区农业则为一年一熟。

b.东北平原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其优势因素有C__地形__,D__土壤__,但不利因素是B__热量__。

②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农业发展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a.随着E__交通__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农产品的销售地域空间扩大。

b.受F__市场__需求的影响,城市周围的农业结构和类型随之改变。

③科学技术因素是改善不利自然条件的保障

a.改造过程Ⅰ主要发生在__低山丘陵区__。

b.改造过程Ⅱ主要发生在__干旱、半干旱区__。

农业区位中的气候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因素主要包括光照、热量、降水等,而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有关。

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不一定好。

2.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如果能保持合理的利用强度,土地资源可以为人类持续利用。

(2)不利影响

一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地形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械化水平

坡度<25°,宜发展种植业;坡度>25°的山地,宜发展林牧业;低洼易涝地适合发展渔业

气候

光照

光照的强弱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如棉花分布于光照充足的地区

热量

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品种和耕作制度

如冬小麦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春小麦分布于中温带和寒温带

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降水量>800mm水田农业,400mm~800mm旱作农业,200mm~400mm畜牧业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土壤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度、墒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如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水源

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种植业要布局在灌溉水源丰富的地区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园艺业、乳畜业等易腐烂变质,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使农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降低

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着产品成本和质量

季风水田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良种

使单位产量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区分农业生产的“三因素”

类型

含义

主要区位因素

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条件)。

分析主要因素,即要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主导区位因素

主导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限制性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因缺乏某一条件而不能进行农业生产,其他条件都能满足,那么这个缺乏的条件即为限制性因素

[例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燕麦分皮燕麦和裸燕麦两种,皮燕麦主要用做饲料和饲草,裸燕麦可粮、饲、草兼用。

燕麦生长期短,喜温凉,耐低温,耐干早,抗盐碱,但燕麦连作会使燕麦田的病虫害增多,杂草蔓延,影响产量。

内蒙古种植燕麦历史悠久.目前是我国裸燕麦种植规模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固阳县—武川县—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一带被称为中国燕麦谷。

近年来中国燕麦谷实行燕麦与马铃薯轮作制度,燕麦种植业与养羊业并举发展,使农业优势资源得到整合,农田生产潜力得以发挥,下图示意中国燕麦谷的主要种植区。

(1)分析中国燕麦谷规模化种植的优势条件。

(2)分析燕麦与马铃薯轮作制度能够发挥农田生产潜力的主要原因。

(3)阐述燕麦种植业与养羊业并举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

解析 第

(1)题,读材料分析可知,燕麦生长期短,喜温凉,耐低温,耐干早,抗盐碱。

中国的燕麦谷主要是指固始县—武川县—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一带,该地带纬度较高,属于中温带,夏季气候温凉,深居内陆,降水较少,属于半干旱地区,适宜燕麦生长;该地带地广人稀,土地辽阔,适宜大面积种植,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的实现;由材料可知,该地燕麦种植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距离河北、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较近,市场潜力大;同时还有当地政府政策和科技的大力扶持。

(2)题,由材料可知,如果燕麦连作,不仅会使燕麦田的病虫害增多,杂草蔓延,而且会影响产量。

由于不同的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各不相同,通过燕麦与马铃薯轮作,燕麦与马铃薯能够在土壤里吸收各自不同的养分,从而能够平衡土壤养分,进而保持土壤肥力;燕麦与马铃薯轮作种植,避免了单一燕麦的连作,防止杂草蔓延的出现,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最终能够提高燕麦和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从而发挥农田的生产潜力。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燕麦种植业与养羊业并举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可以参考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发展优势。

燕麦的秸秆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羊粪可以作为农田的肥料,因此该方式一方面可以将秸秆作为饲草,发展养羊业,从而有利于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防止草场超载;同时也避免了秸秆直接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从而实现了秸秆资源化;另一方面,将羊粪作为有机肥还田,不仅能够增强土壤肥力,还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意义。

答案 

(1)中国燕麦谷位于中温带半干旱地区,夏季温凉,降水较少,适宜燕麦生长;土地辽阔,适宜大面积种植;燕麦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近,市场潜力大;当地政府政策和科技的大力扶持。

(2)不同的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种类、数量和比例各不相同,燕麦与马铃薯轮作能够平衡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避免作物连作,防止杂草蔓延,减轻病虫害;提高燕麦和马铃薯品质和产量,发挥农田的生产潜力。

(3)燕麦可作为饲草,发展养羊业,有利于减轻天然草场压力,防止草场超载;避免秸秆直接焚烧带来的污染,实现秸秆资源化;羊粪作为有机肥还田,增强土坡肥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 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1.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方法

(1)整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即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关键因素法

先分析是要回答主要、主导因素还是限制性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回答。

(3)发展分析法

①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市场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

②交通运输、技术条件的变化: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时间,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致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模板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分析模板

区位因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纬度××,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昼夜温差大;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

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

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种植历史

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模板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观点

有利/不利;经济/社会/生态

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

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将带来×××不利影响

[例2](2016·海南卷)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据此完成

(1)~(3)题。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 )

A.热量B.水分

C.光照D.土壤

(2)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D )

A.劳动力成本低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历史悠久D.能源供应充足

(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 )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 第

(1)题,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修建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就是为了改善热量条件,所以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

(2)题,从材料提取信息“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说明该地区的温室培植蔬菜的生产技术比较差,同时也说明该地区温室种植刚起步不久,称不上历史悠久。

根据图例信息,该地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充足,能源供应充足是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和该地区引进的温室培植“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说明政策扶持最直接的目的是让蔬菜尽可能满足当地需求,减少对外依赖。

三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人类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生产,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和改变自然规律的作用和发展趋势(如改良土壤、培育良种、围海造田等),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农业文明。

合理的生产强度,可以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2.不利影响

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下表: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毁林开荒、垦山种粮

水土流失

不合理灌溉

土壤沼泽化、土壤盐渍化

过度放牧、滥垦滥挖

草场退化、沙化,载畜力下降

过度采伐森林

森林资源减少,森林生态保护功能减弱,河流下游涝灾频发

滥捕滥杀

生物多样性减少

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广泛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产量与品质降低,和土壤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

不合理排放

污染土壤与水体,危害人类健康

境外物种的引进

病源、生态灾难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答题模板

一般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需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球面貌的变化:

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

(2)对生态的影响: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山区、黄土区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迁移农业会导致森林减少、气候变化等。

(3)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大气、水体污染。

[例3]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 )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增高

(2)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B )

A.温室气体减少  B.森林覆盖率减小

C.入湖泥沙量降低  D.草原生产量降低

解析 第

(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①区域位于休伦湖与伊利湖之间,湖泊对①区的影响,四个选项说法都对,但夏季气温降低对农作物生长不利,B项错误;冬季不是该地区农作物生长季节,C、D项错误;①区域的夏季风来自湖面,具有增湿的作用,所以湖泊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夏季降水增多。

(2)题,由图可知④区域主要从事养牛业,养牛业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不大,A项错误;养牛业会垦殖牧场、破坏森林,故B项正确;养牛业不可能减少入湖泥沙量,C项错误;该地属于温带森林带,因此对其“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可能是对草原的破坏,D项错误。

台湾青枣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小乔木果树,果实富含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

近年来,福建将其作为短、丰、快的新兴果树种类加以引种推广。

下图为根据青枣因冻害减产的数量制作的福建省台湾青枣种植区脆弱性区划图,完成1~2题。

1.福建省农民大面积引种栽培台湾青枣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B )

①地形平坦 ②气候适宜 ③市场广阔 ④科技发达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2.闽南青枣种植区脆弱性较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D )

A.土壤比较贫瘠B.热量条件较差

C.种植水平D.种植面积较大

解析 第1题,台湾青枣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小乔木果树,福建省纬度较低,属亚热带地区,气候适宜;台湾青枣果实富含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品质好,市场广阔。

第2题,闽南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因此种植台湾青枣的面积较大,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脆弱性较高。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种植规模迅速扩大。

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3~4题。

 

3.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A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

C.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D.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4.该地制种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D )

A.水源  B.机械  

C.土壤  D.市场

解析 第3题,河西走廊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颗粒饱满。

故选A。

第4题,由于蔬菜、瓜果、花卉等种植利润更大,且市场需求多,更吸引农民向这些种植的方向发展。

故选D。

(2016·全国卷Ⅱ)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5~6题。

5.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B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6.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C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解析 第5题,由材料中“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工业化的经营模式”,说明农业资源为关键,某县以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的优质茶叶为中心,建设了现代茶庄园,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扩大规模,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也才能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发达便捷的交通网、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可以促进茶园发展的条件,而不是前提条件。

第6题,传统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7.下图为欧洲某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特点。

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

A.水源不足B.土壤贫瘠

C.洪涝频繁D.气温较低

解析 由图中的地形区名称及该地大面积种植橄榄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夏季,降水少,水源不足。

[例](2016·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

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

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

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

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

样卷展示

(1)横县纬度较低,高温期较长;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有品牌优势,市场广阔。

(2)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样卷剖析

得分:

(1)2分 

(2)6分

失分原因:

(1)题,审题不清,要求分析有利的“气候”条件,答成了有利的条件,导致只有“高温期较长”这一点符合要求。

(2)题,答案的完整性不够,不能按分答题,本小题共8分,一般要答出4个要点,本题答出3个要点,得6分

标准答案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温度较高(降水较多)。

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盛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城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

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

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解析 第

(1)题,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主要受水源影响,新疆长绒棉生产基地应分布于水源较为充足的绿洲地区,从该方面分析判断即可。

新疆地处西北内陆,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可从无霜期、气温、日照时长、热量、昼夜温差、土壤、灌溉水源等方面分析。

(2)题,商品棉的销售受产品属性和质量、交通、市场等条件影响,新疆长绒棉质地优良,加之棉花易储存、易运输,同时由于该地区域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国内市场需求量大,长绒棉供不应求。

第(3)题,新疆地处西北内陆,距海较远,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灌溉水源不足;该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地表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严重,这些制约了西北地区商品棉的生产。

第(4)题,该区域气候干旱,水源短缺,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将会增加水资源消耗,从而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小甚至断流;加剧气候干旱,造成荒漠化扩大、绿洲消失等;水资源不合理利用还会造成土地盐碱化,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伤害。

答案 

(1)分布规律:

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

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课时达标(二十四)

香料作物华尼拉原产于美洲,马达加斯加引种后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

华尼拉作物生长环境:

气温21℃~32℃,年降水量1500~3500毫米(要求9个月雨季,3个月旱季),海拔1500米以下的坡地。

读马达加斯加等高线(单位:

米)地形图,完成1~2题。

1.华尼拉的原产地最可能在( B )

A.加拿大B.墨西哥

C.秘鲁D.阿根廷

2.上图中最适宜华尼拉生长的地点是( A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第1题,从题干材料可知,华尼拉的生长环境应为热带草原气候,只有墨西哥符合条件。

第2题,该岛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排除乙;丙、丁地不符合其地形条件的要求,可排除;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且为海拔小于1500米的坡地,最适宜华尼拉生长。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

该气候不利于瓜果蔬菜的生长,但拉萨利用大棚技术使得多种瓜果蔬菜得以在高原上生长。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A )

A.热量条件B.光照条件

C.水分条件D.土壤条件

4.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藤蔓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长不好,只有将藤蔓“挂”起来才能结果。

“挂”着的原因是( A )

A.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B.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C.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减少大棚占地面积,减少农业投入

D.土壤干燥,直接“铺”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发

解析 第3题,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业生产。

太阳辐射可透过塑料薄膜进入大棚内,但塑料薄膜能阻挡大棚内的地面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改善了当地的热量条件。

第4题,大棚内地面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生长发育,而棚内空气的温度高,有利于西瓜的生长。

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只有在这里(原产地)其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

这是因为当地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合泰国气候资料图,完成5~6题。

5.泰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