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专题题库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8072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96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化学专题题库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备战高考化学专题题库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备战高考化学专题题库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备战高考化学专题题库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备战高考化学专题题库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化学专题题库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题及答案.docx

《备战高考化学专题题库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化学专题题库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题及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化学专题题库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题及答案.docx

备战高考化学专题题库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题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阳极泥处理后的沉渣中含AgCl,工业上可用Na2SO3溶液作浸取剂浸出回收。

某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该过程。

已知:

i.25oC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

AgCl1.9×10–4g;Ag2SO34.6×10–4g;Ag2SO4 0.84g。

ii.25oC时,亚硫酸钠溶液酸化过中含

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如图所示。

Ⅰ.浸出氯化银

取AgCl固体,加入1mol/LNa2SO3溶液作浸取剂,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浸出液(pH=8),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AgCl+

[Ag(SO3)2]3–+Cl–。

(1)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AgCl溶解的原因是___。

Ⅱ.酸化沉银

(2)经检测,沉淀m为AgCl,则溶液m中含

微粒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3)探究沉淀n的成分。

①甲同学认为沉淀n一定不含Ag2SO4,其依据是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沉淀n可能含Ag2SO3,进行实验验证。

i.本实验设计的依据是:

Ag2SO3具有________性。

ii.乙同学观察到________,得出结论“沉淀n不含Ag2SO3”。

③丙同学从溶液n的成分角度再次设计实验证明沉淀n不含Ag2SO3。

i.本实验设计的依据是:

若沉淀n含Ag2SO3,则溶液n中含

微粒的总物质的量___(填“>”、“=”或“<”)Cl–物质的量。

ii.结合实验现象简述丙同学的推理过程:

____。

Ⅲ.浸取剂再生

(4)溶液m经处理后可再用于浸出AgCl,请简述该处理方法____。

【答案】AgCl(s)

Ag+(aq)+Cl-(aq),Ag+与SO32-结合生成[Ag(SO3)2]3–,促进AgCl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HSO3-Ag2SO4的溶解度远大于AgCl或Ag2SO3,溶液中Ag+的浓度很小还原b中清液的颜色与c相同,均为浅紫色溶液<e中无沉淀生成,说明清液中没有Cl-,则溶液n中加入稀硝酸使[Ag(SO3)2]3–全部转化为Ag+,Ag+将Cl–全部沉淀,由此可知溶液n中含Ag元素的微粒总物质的量不小于n(Cl–)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10

【解析】

【分析】

I、

(1)利用平衡移动的知识答题即可;

II、

(2)生成沉淀m时,溶液m的pH为5,观察图像,可以得知HSO3-的物质的量分数占100%;

(3)①溶液中Ag+的浓度很小,而Ag2SO4的溶解度较大,故不会形成Ag2SO4沉淀;

②依据Ag2SO3的还原性答题;

③e中无沉淀生成,说明清液中没有Cl-,则溶液n中加入稀硝酸使[Ag(SO3)2]3–全部转化为Ag+,Ag+将Cl–全部沉淀,由此可分析出溶液n中含Ag元素的微粒总物质的量不小于n(Cl–);

III、(4)m溶液中的溶质为NaHSO3,浸取剂为Na2SO3溶液,需要加入NaOH溶液将NaHSO3转化为Na2SO3。

【详解】

I、

(1)AgCl(s)

Ag+(aq)+Cl-(aq),Ag+与SO32-结合生成[Ag(SO3)2]3-,促进AgCl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II、

(2)生成沉淀m时,溶液m的pH为5,观察图像,可以得知HSO3-的物质的量分数占100%,则溶液m中含

微粒的主要存在形式是HSO3-;

(3)①Ag2SO4的溶解度远大于AgCl或Ag2SO3,溶液中Ag+的浓度很小;

②i、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SO32-具有还原性,则该实验涉及的依据是Ag2SO3具有还原性;

ii、沉淀中无Ag2SO3,则该沉淀不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可以观察到a试管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b、c试管中酸性KMnO4溶液依然呈紫色;

③e中无沉淀生成,说明清液中没有Cl-,则溶液n中加入稀硝酸使[Ag(SO3)2]3–全部转化为Ag+,Ag+将Cl–全部沉淀,由此可分析出溶液n中含Ag元素的微粒总物质的量不小于n(Cl–);

III、(4)m溶液中的溶质为NaHSO3,浸取剂为Na2SO3溶液,根据曲线图可知,加入NaOH溶液调整pH到9-10即可。

2.实验室用酸性蚀刻废液(含Cu2+、H+、CuC

、Cl-等)和碱性蚀刻废液[N

、Cu(NH3

、NH3·H2O等]制备CuI(白色固体)的实验流程如下:

(1)步骤Ⅰ中发生了多个反应,其中Cu(NH3

与盐酸反应生成Cu(OH)Cl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步骤Ⅳ需控制pH为1~2,80℃下进行,合适的加热方式是______。

 

(3)步骤Ⅴ的具体步骤是蒸发浓缩、______、____。

 

(4)步骤Ⅵ在下列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已省略)中进行。

①装置a中盛装浓硫酸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②用装置d中的溶液洗涤制得的CuI的目的是____,然后再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___。

【答案】Cu(NH3

+3H++Cl-+H2O

Cu(OH)Cl↓+4N

热水浴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分液漏斗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可防止CuI被空气中的O2氧化使固体快速干燥并溶解表面可能混有的I2

【解析】

【分析】

由流程图可知,酸性蚀刻废液和碱性蚀刻废液混合反应得到Cu(OH)Cl悬浊液,过滤,将Cu(OH)Cl加水、过浆后,与浓硫酸水浴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粗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洗涤得到硫酸铜晶体,硫酸铜晶体与碘、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碘化亚铜白色固体。

【详解】

(1)步骤Ⅰ中Cu(NH3)42+与盐酸反应生成Cu(OH)Cl沉淀和氯化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NH3)42++3H++Cl-+H2O=Cu(OH)Cl↓+4NH4+,故答案为:

Cu(NH3)42++3H++Cl-+H2O=Cu(OH)Cl↓+4NH4+;

(2)步骤Ⅳ为Cu(OH)Cl加水、过浆后,与浓硫酸在制pH为1~2,80℃下水浴加热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铜,故答案为:

热水浴;

(3)步骤Ⅴ为硫酸铜粗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洗涤得到硫酸铜晶体,故答案为:

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4)①装置a中盛装浓硫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中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故答案为:

分液漏斗;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②装置d中的溶液为二氧化硫的饱和水溶液,碘化亚铜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用二氧化硫水的饱和水溶液洗涤碘化亚铜,可以防止碘化亚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再用无水乙醇洗涤可以溶解除去碘化亚铜表面可能混有的单质碘,并能使固体快速干燥,故答案为:

可防止CuI被空气中的O2氧化;使固体快速干燥并溶解表面可能混有的I2。

3.

(1)已知草酸(H2C2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

CO↑+CO2↑+H2O,下列装置中,可用作草酸分解制取气体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某实验小组为测定铁锈样品的组成(假定铁锈中只有Fe2O3·nH2O和Fe两种成份),利用草酸分解产生的CO和铁锈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为得到干燥、纯净的CO气,洗气瓶A、B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②、在点燃C处酒精灯之前,应先持续通入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20.00g置于硬质玻璃管中,充分反应后冷却、称量(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16.64g,D中浓硫酸增重1.44g,则n=______。

④、在本实验中,下列情况会使测定结果n偏大的是____(填字母)

a.缺少装置Ab.缺少装置Bc.反应后固体是铁和少量Fe2O3·nH2O

【答案】④NaOH溶液浓硫酸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CO中混有空气而在加热时发生爆炸2b

【解析】

【详解】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择固液反应且需要加热的装置,所以选④.

(2)①为得到干燥、纯净的CO气,应先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吸收即可;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时会带走水蒸气,为除去水蒸气,选用浓硫酸洗气。

②装置中含有空气,CO中混有空气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所以要通入混合气体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③由题意知,固体质量减少的量为水和氧的量,浓硫酸吸收的量为水,反应方程式为:

Fe2O3.nH2O+3CO=Fe+3CO2+nH2O固体质量减少量

18ng(18n+48)g

1.44g20.00g-16.64g

所以18ng:

1.44g=(18n+48)g:

(20.00g-16.64g)

解得n=2。

④a、缺少装置A,未除去CO2,可能影响CO还原氧化物,固体质量差变小,导致所测n值偏小,错误;b、缺少洗气瓶B会导致装置E增重的质量偏大,所以测定结果n偏大,正确;c、反应后固体是铁和少量Fe2O3•nH2O,固体减少的质量偏小,导致所测n值偏小,错误。

4.以海绵铜(CuO、Cu)为原料制备氯化亚铜(CuCl)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1)Cu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SO4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Cu2+与OH-反应能生成[Cu(OH)4]2−,[Cu(OH)4]2−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吸收”过程:

①2NO(g)+O2(g)

2NO2(g)ΔH=-112.6kJ·mol−1提高NO平衡转化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②吸收NO2的有关反应如下:

反应Ⅰ:

2NO2(g)+H2O(l)=HNO3(aq)+HNO2(aq)ΔH=-116.1kJ·mol−1

反应Ⅱ:

3HNO2(aq)=HNO3(aq)+2NO(g)+H2O(l)ΔH=-75.9kJ·mol−1

用水吸收NO2生成HNO3和NO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过程:

HNO2为弱酸,通过电解使HNO3得以再生,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

(4)“沉淀”过程:

产生CuCl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22s22p63s23p63d104s1正四面体形O增大压强、提高氧气的浓度3NO2(g)+H2O(l)=2HNO3(aq)+NO(g)ΔH=-212.1kJ·mol−1HNO2-2e-+H2O=3H++NO3-2Cu2++SO2+2Cl-+2H2O=2CuCl↓+SO42-+4H+

【解析】

【分析】

海绵铜(CuO、Cu)中CuO与稀H2SO4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因硝酸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会将铜氧化为铜离子,最终生成硫酸铜,SO2具有还原性,再将铜离子还原为氯化亚铜,NO合理利用,经过氧化与电解过程得到硝酸,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Cu的原子序数为29,Cu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SO42−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4+

=4,且不含孤电子对,由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该微粒为正四面体形;[Cu(OH)4]2−中Cu2+提供空轨道,O原子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答案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1;正四面体形;O;

(2)①2NO(g)+O2(g)

2NO2(g)ΔH=-112.6kJ·mol−1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提高NO平衡转化率,平衡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提高氧气的浓度等;

②由盖斯定律可知:

(反应I⨯3+反应II)⨯

可以得到用水吸收NO2生成HNO3和NO的热化学方程式:

3NO2(g)+H2O(l)=2HNO3(aq)+NO(g)ΔH=-212.1kJ·mol−1;

(3)电解过程中,阳极上HNO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HN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HNO2-2e-+H2O=3H++NO3-;

(4)Cu2+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Cl,离子方程式为:

2Cu2++SO2+2Cl-+2H2O=2CuCl↓+SO42-+4H+。

5.C、N、S的氧化物常会造成一些环境问题,科研工作者正在研究用各种化学方法来消除这些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1)CO2的重整用CO2和H2为原料可得到CH4燃料。

已知:

①CH4(g)+CO2(g)=2CO(g)+2H2(g)△H1=+247kJ/mol

②CH4(g)+H2O(g)=CO(g)+3H2(g)△H2=+205kJ/mol

写出CO2重整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

(2)“亚碳酸盐法”吸收烟中的SO2

①将烟气通入1.0mol/L的Na2SO3溶液,若此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则溶液的pH不断_____(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当溶液pH约为6时,吸收SO2的能力显著下降,应更换吸收剂,此时溶液中c(SO32-)=0.2mol/L,则溶液中c(HSO3-)=_____。

②室温条件下,将烟气通入(NH4)2SO3溶液中,测得溶液pH与各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关系如图:

b点时溶液pH=7,则n(NH4+):

n(HSO3—)=______________。

(3)催化氧化法去除NO。

一定条件下,用NH3消除NO污染,其反应原理4NH3+6NO

5N2+6H2O。

不同温度条件下,n(NH3):

n(NO)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4:

1、3:

1、1:

3时,得到NO脱除率曲线如图所示:

①曲线a中,NO的起始浓度为6×10-4mg·m-3,从A点到B点经过0.8s,该时间段内NO的脱除速率为_____mg·m-3·s-1。

②曲线b对应NH3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

(4)间接电化学法除NO。

其原理如图所示:

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阴极室溶液呈酸性)_____。

吸收池中除去NO的原理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CO2(g)+4H2(g)=CH4(g)+2H2O(g)△H=−163kJ/mo1减小1.6mol/L3:

11.5×10−43:

1

【解析】

【分析】

(1)已知:

①CH4(g)+CO2(g)=2CO(g)+2H2(g)△H1=+247k/mol,

②CH4(g)+H2O(g)=CO(g)+3H2(g)△H2=+205k/mol,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得:

CO2(g)+4H2(g)=CH4(g)+2H2O(g),据此计算△H;

(2)①二氧化硫通入亚硫酸钠溶液生成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显酸性,据此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的量的关系计算可得;

②先判断溶质,写出电荷守恒式,在利用pH=7时,c(H+)=c(OH-)找出其他离子的等量关系,结合图示进行等量删减或替换,最后得出结果;

(3)①曲线a中,NO的起始浓度为6×10-4mg•m-3,根据图象得到A、B处的NO脱除率,可得两处的NO的浓度,再计算脱除速率;

②NH3与NO的物质的量的比值越大,NO的脱除率越大,据此分析;

(4)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结合酸性环境书写;阴极产物吸收NO。

【详解】

(1)已知:

①CH4(g)+CO2(g)=2CO(g)+2H2(g)△H1=+247k/mol,

②CH4(g)+H2O(g)=CO(g)+3H2(g)△H2=+205k/mol,

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2得反应:

CO2(g)+4H2(g)=CH4(g)+2H2O(g)△H=△H1−2△H2=−163kJ/mo1,

故答案为:

CO2(g)+4H2(g)=CH4(g)+2H2O(g)△H=−163kJ/mo1;

(2)①将烟气通入1.0mol/L的Na2SO3溶液,二氧化硫与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以电离为主,显酸性,故溶液pH不断减小;向亚硫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氢钠,反应方程式SO2+Na2SO3+2H2O=2NaHSO3,溶液中反应的亚硫酸根离子和生成亚硫酸氢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1:

2,即溶液中参加反应的亚硫酸根为(1.0−0.2)mol/L,则生成c(

)=2×(1.0−0.2)mol/L=1.6mol/L,

故答案为:

减小;1.6mol/L;

②b点时溶液pH=7,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H4)2SO3和NH4HSO3,根据电荷守恒:

c(

)+c(H+)=c(OH−)+c(

)+2c(

),因pH=7,故c(H+)=c(OH−),则c(

)=c(

)+2c(

),由图可读出b点时,c(

)=c(

),则c(

)=3c(

),因在同一体系,n(

):

n(

)=3:

1,

故答案为:

3:

1;

(3)①曲线a中,NO的起始浓度为6×10−4mg⋅m−3,A点的脱除率为55%,B点的脱除率为75%,从A点到B点经过0.8s,该时间段内NO的脱除速率为6×10−4mg⋅m−3×(0.75−0.55)÷0.8s=1.5×10−4mg⋅m−3⋅s−1,

故答案为:

1.5×10−4;

②NH3与NO的物质的量的比值越大,NO的脱除率越大,则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4:

1,3:

1,1:

3时,对应的曲线为a,b,c,即曲线b对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

1,

故答案为:

3:

1;

(4)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图可知是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其电极反应式为

;根据图示,吸收池中

和NO是反应物,N2和

是生成物,则吸收池中除去NO的原理是:

故答案为:

【点睛】

陌生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步骤:

①根据题干找出反应物以及部分生成物,根据物质变化分析化合价变化并据此写出得失电子数;②然后根据电荷守恒配平电极反应式,在配平时需注意题干中电解质的环境;③然后检查电极反应式的守恒关系(电荷守恒、原子守恒、转移电子守恒等)。

6.实验室里,从废旧钴酸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在铝箔上涂覆活性物质LiCoO2)中,回收钴、锂的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拆解废旧电池获取正极材料前,先将其浸入NaCl溶液中,使电池短路而放电,此时溶液温度升高,该过程中能量的主要转化方式为____。

(2)“碱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过滤”所得滤液用盐酸处理可得到氢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酸浸”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若硫酸、Na2S2O3溶液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替代,也可以达到“酸浸”的目的,但会产生____(填化学式)污染环境。

(4)“沉钴”时,调pH所用的试剂是____;“沉钴”后溶液中c(Co2+)=____。

(已知:

Ksp[Co(OH)2]=1.09×l0-15)

(5)在空气中加热Co(OH)2,使其转化为钴的氧化物。

加热过程中,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左下图所示。

290~50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6)根据右下图判断,“沉锂”中获得Li2CO3固体的操作主要包括____、____、洗涤、干燥等步骤。

【答案】化学能→电能→热能H2NaAlO2+HCl+H2O=NaCl+Al(OH)3↓8LiCoO2+S2O32-+22H+=8Li++8Co2++2SO42-+11H2OCl2NaOH溶液或氢氧化钠固体1.09×l0-6mol/L6Co2O3

4Co3O4+O2↑蒸发浓缩趁热过滤

【解析】

【分析】

正极材料主要由Al和LiCoO2组成,LiCoO2属于盐类,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判断,其与NaOH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故“碱浸”过程中只有Al和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过滤得到滤渣为LiCoO2;“酸浸”时反应物有LiCoO2、硫酸和Na2S2O3溶液,依据“沉钴”产物为Co(OH)2可判断,反应后钴元素的价态从+3价降为+2价,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以及工艺中最后还可获得Na2SO4·10H2O副产品,可推知S元素价态升高并转化为SO42-;之后调节pH值得到Co(OH)2沉淀,再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pH值沉锂,得到碳酸锂和母液,母液结晶得到Na2SO4·10H2O。

【详解】

(1)依据“电池短路而放电”“溶液温度升高”两项信息,即可判断废旧电池的处理过程中能量的主要转化方式为化学能→电能→热能;

(2)依题中信息可知,正极材料主要由Al和LiCoO2组成,LiCoO2属于盐类,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判断,其与NaOH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故“碱浸”过程中只有Al和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H2;“过滤”所得滤液用适量盐酸处理可以得到氢氧化铝,方程式为NaAlO2+HCl+H2O=NaCl+Al(OH)3↓;

(3)根据分析可知“酸浸”时Na2S2O3被氧化为SO42-,Co元素被还原,结合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8LiCoO2+S2O32-+22H+=8Li++8Co2++2SO42-+11H2O;加入的Na2S2O3起还原作用,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替代“Na2S2O3溶液和硫酸”,也能实现酸浸目的,可知该反应中,盐酸也起了还原剂的作用,氧化产物为会污染环境的Cl2;

(4)结合“沉锂”后母液中还可以获得Na2SO4·10H2O,可知用的试剂为NaOH溶液或固体;溶液pH=9.5,则溶液中c(OH-)=10-4.5mol/L,带入Ksp[Co(OH)2]=c2(OH-)·c(Co2+)=1.09×l0-15求得c(Co2+)=1.09×l0-6mol/L;

(5)从图中信息可知,加热前的反应物为Co(OH)2(0.930g),其物质的量为0.01mol,依据钴元素的量不变可知:

n(Co)=0.01mol,m(Co)=0.590g,温度升温290℃时,转化为0.830g某种钴的氧化物,该氧化物中,n(O)=

=0.015mol,由此可以确定该氧化物为Co2O3;同理可以确定500℃时,n(O)=

≈0.0133mol,则生成的氧化物为Co3O4;所以290℃~500℃过程中,Co2O3转化为Co3O4,反应过程中,Co元素化合价降低。

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并转化为O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O3

4Co3O4+O2↑;

(6)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LiCO3微溶,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为了提高锂元素的回收率,同时防止硫酸钠析出,应采用蒸发浓缩(减少溶剂)并在较高温度下趁热过滤等操作。

【点睛】

热重分析法是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热重曲线,可以推测物质的热稳定性、加热反应生成的产物等相关信息。

第5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受热过程中Co元素的量不变,利用图中数据信息,确定分解所得氧化物中钴、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从而确定不同温度下生成的氧化物的组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一种以黄铜矿和硫磺为原料制取铜和其他产物的新工艺,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

其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

“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Cu2++CuS+4C1-==2[CuCl2]-+S

回答下列问题:

(1)铁红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Ⅱ”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反应III”的离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