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7816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x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docx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课题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时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弹压橡皮筋、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等活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观察儿种正在发声的物体,初步懂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观察我们的发声器官一一声带,了解声带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懂得声音是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认真观察发声的物体,并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声音产生的奥秘。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聚焦

上二课,我们探究了各种各样的声音,知道声音有的来自于动物的叫声,有的来自于大自然的声音,还有的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

那么我们能够制造出声音来吗?

学生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引导:

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够制造出各种不同的声音,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⅛-:

研究橡皮筋的发声

教师出示根橡皮筋,引导:

同学们,这是根普普通通的橡皮筋,我们可以让他发出声音吗?

实验要求:

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实验步骤。

第1步:

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

第2步:

采用拉伸、按压、揉搓橡皮筋等方法,看一看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第3步:

弹拨、拉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第4步:

观察橡皮筋发出声音时橡皮筋本身的变化。

学生分小组活动,探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并且交流讨论,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指导。

全班交流,出示各小组的实验报告,交流各小组的实验结论。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拉伸、按压、揉搓橡皮筋,都不能使橡皮筋发出声音,而轻轻地弹拨橡皮筋,横向拉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够发岀声音,并且橡皮筋在发出声音的时候会颤动,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橡皮筋的声音是由于橡皮筋的振动产生的。

活动二:

研究物体是怎样发声的

教师引导:

同学们,刚刚我们研究了橡皮筋是怎样发声的,下面我们继续来观察儿种正在发声的物体,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出示课本第5页上面的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

图片一:

轻轻拨动钢尺,让钢尺发出声音。

图片二:

轻轻的击鼓,让鼓发出声音。

图片三:

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声音。

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各小组分别按照以上三幅图的做法,轻轻拨动钢尺、轻轻的击鼓、敲击音叉,并仔细观察这三种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同时用手轻轻地触摸这些还在发出声音的物体,看看有什么感觉。

学生分小组活动,仔细观察钢尺、小鼓和音叉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并用手轻轻触摸还在发声的钢尺、小鼓和音叉,看看有什么感觉。

全班交流,预设:

生1:

我发现这三种物体在发出声音的时候,他们本身都在振动。

生2:

我用手去触摸正在发生的小鼓时,发现小鼓在振动。

生3:

我用手去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时,发现音叉也在振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践活动,我们发现钢尺、小鼓和音叉在发声的时候,本身都在振动。

山此可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板书: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研讨

教师引导:

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声音的产生。

那么,你们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全班交流:

声音是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从上面实验的橡皮筋、钢尺、小鼓和音叉发出声音时,他们本身在振动。

从这些证据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问题:

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教师出示学生吹竖笛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一段竖笛吹奏的乐曲。

四S拓展

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人类可以通过嘴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我们是怎样发声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发声器官。

出示课本第5页下面的一幅图片以及旁边的文字,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并仔细观察这幅图片,了解人类的发声器官一一声带,体会声带发声的原理。

教师指导学生把手轻轻的放在喉结处,然后大声的说话,认真的感觉声带的振动。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声音是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些发声的物体在发声时,本身就会振动,从而产生声音,而我们人类能够说话,那是因为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那么,声音乂是怎样传播出来的呢?

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课继续探讨。

教学反思

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课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单元一学科

科学年级四

学习

目标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3.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4.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5.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6.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重点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难点

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呼呼的风声、潺潺的流水声、虫儿的鸣叫声,诉说着大自然的千变万化,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声音产生的的奥秘!

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如家里人说话的声音、电视机发出的声音、电话铃声、门窗打开的声音、窗外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树上鸟儿的声音、菜市场的唱杂声……我们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如通过喉咙发出的声音:

说话声、笑声、喊叫声、咳嗽声、歌声等;通过身体

回顾周围的声音,先听家里的,再听外而传来的,外而自己发出的,通过自己器官发出的。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

.趣。

实验步骤:

(2)将橡皮筋放在桌面上轻轻按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岀声音。

(3)将橡皮筋放在手中轻轻揉搓,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4)把橡皮筋的两端固左下来,轻轻弹拨橡皮筋或拉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

思考并回

答。

通过橡皮筋

发出声音,

探究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当我们轻轻拉伸、按压或揉搓橡皮筋时,橡皮筋没有发岀声音:

当我们把橡皮筋拔动橡皮筋两端固立下来,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了声音,轻轻拉动橡皮筋,橡皮筋没有发岀声音。

实验记录:

方式

能否发岀声音

拉伸橡皮筋

按压橡皮筋

猜测。

按照要求完成实验,同学们做完后,有各组记录员进行填写。

揉搓橡皮筋

弹拨橡皮筋

拉动橡皮筋

实验分析:

轻轻拉伸、按压、揉搓或拉动橡皮筋时,橡皮筋没有明显的振动,没有发岀声音;当橡皮筋两端固泄下来,轻轻弹拨时,橡皮筋发生了明显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由此我们可推断,橡皮筋发出声音与它是否振动有关。

实验结论:

拉伸、按压、揉搓或拉动橡皮筋时没有发出声音,弹拨橡皮筋时发出声音,声音的产生与橡皮筋的振动有关。

2.橡皮筋发声时看到的现象。

橡皮筋发声时,会上下或左右运动。

当物体进行往复运动,即它的状态改变的过程,我们把这样的运动称为振动。

我们发现,当橡皮筋发出声音时,它在振动。

3.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声音的情况。

拨动橡皮筋,它会振动并发岀声音,当我们用手或苴他工具将橡皮筋的振动停下来,它的声音也听不到了。

4.总结。

橡皮筋发岀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继续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看一看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探究能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

实验目的:

探究能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

实验材料:

钢尺、鼓槌、小锤、鼓、音叉。

实验步骤:

(1)什么情况下这些物体能发出声音。

1拨动、舶打、敲击都能使钢尺发出声音。

2用手舶打或用鼓槌敲击鼓而,能使鼓发出声音。

3用小锤敲击音叉,能使音叉发出声音。

实验步骤:

(2)什么情况下这些物体不能发出声音。

1慢慢弯曲钢尺,钢尺不能发岀声音。

2慢慢按压鼓面,鼓不能发出声音。

3轻轻触摸音叉,音叉不能发出声音。

(3)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你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

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

弯曲钢尺、按压鼓而、轻轻触摸音叉都不能发岀声音。

当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时,会感觉它们在振动,随着振动的停止,便不会听到声音。

实验现象:

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

这个活动是从正反两个方而来验证之前对物体发出的声音方法放入猜测。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振动和物体发声之间的关系。

通过总结,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以及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

发声物体

我看到的现象

我的想法

弹拨橡皮筋

橡皮筋在振动

声音的产生于物体的振动有

拨动钢尺

钢尺上下振动

敲击鼓而

鼓而产生振动

敲击音叉

音叉剧烈振动

实验分析:

(1)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岀声音,根拯它们都受到了力,并且产生了运动这一现象,猜测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到的力和自身的运动有关。

(2)由弯曲钢尺、按压鼓而、轻轻触摸音叉这些情况分析,物体受到了力,也产生了运动,却没有发出声音的事实,猜想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实验分析:

(3)物体发声时会有振动,所以轻轻触摸会感觉到物体的振动。

物体停止振动后,不会发出声音。

实验结论:

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观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视频资料。

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如我们弹吉他时,吉他弦发生振动,并发岀声音。

而当我们轻轻按压吉他弦时,并没有发岀声音,因为此时吉他弦并没有振动。

我们轻轻拨动橡皮筋,会听到声音,这是因为橡皮筋产生了振动。

而我们轻轻拉伸橡皮筋,不会听到声音,这是因为橡皮筋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并没有产生振动。

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竖笛是通过中空部分的空气柱(笛管内的空气)振动来发岀声音,竖笛能发出髙低不同的音调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音调与振幅是由空气柱的粗细、长短决泄的。

拓展提高:

我们的发声器官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一一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岀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昆虫发声

1•摩擦发声。

蟋蟀的发音器由音铿和摩擦片组成。

振翅时,左翅叠在右翅上,音铿和摩擦片相互摩擦而发出声音。

蝗虫的发音器分别称为音铿和刮器,两者摩擦时,还引起前翅的振动发出“嚓嚓”的声音。

2.由口发声。

天蛾靠内唇发声,当咽及肌肉收缩形成气流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体产生声音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通过感受声带发声的小活动,激发学生对振幅与声音的关系的兴趣。

从口内出入时,遇内唇受阻,会发出犹如人“吹哨”的声音。

3.翅振发声。

昆虫飞翔时翅的拍打,胸部供片的振动以及左右翅互相拍击也能产生声音。

4.膜振发声。

昆虫的发音器构造分为大小两室。

大室内有褶膜与镜膜,小室位于体的内侧,内有鼓膜,当昆虫体内肌肉收缩,便振动鼓膜发声,加之镜膜的协助和共鸣室的反响,声音就分外响亮了,如蝉等。

5.碰击发声。

如灰蝶中有些种类的蛹,以它的前端敲打树叶、小枝条发声。

如叩头虫。

观看《动物的语言》视频资料。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我们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我们能使物体发出声音,力的作用不是物体发岀声音的根本原因,只有振动才能产生声音,这些物体停止发岀声音的时候,它们都会停止振动。

板书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消失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作业练习含答案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堂练习

一.填空。

1、声带越(),发出的声音越(),声带越(),发出的声音越()。

2、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而产生的。

3、一个物体,如音叉、钢尺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

一个()物体。

4、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填“能"还是“不能”)发岀

5、敲击音叉,然后轻轻按住,感觉音叉在()。

6、吹竖笛时,竖笛发岀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

二、选择。

1、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岀“彩”的声响,

这响声是由于()。

A、破裂时气球皮振动发岀的响声。

B、气球破裂时引起周用空气振动发岀的响声。

C、气球被吹大时球皮振动发岀的响声。

2、下列有关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声音产生,就一泄有物体在振动。

B、振动停止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C、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左能听到声音。

3、下列做法中,()会发出声音

C用手按压鼓面D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

4、使橡皮筋发岀声音的最佳方法是()。

A用力拉伸橡皮筋B轻轻拨动橡皮筋

C揉搓橡皮筋D挤压橡皮筋

5、将敲响的锣而用手一按,响声就立即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A、锣而停止了振动

B、锣而振动更慢了

C、声波传到锣内去了

三、判断。

(对的打“J”,错的打“X”)

1、用手敲击桌而,可以听到声音,但并看不见桌而在振动,说明桌而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

2、让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马上就停止了。

()

3、被敲击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音叉在振动。

()

4、振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功能,如心脏的搏动。

()

5、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

()

6、敲击音叉后轻触水面,水面会有变化。

()

四、你能想办法使塑料小尺发出声音吗?

至少写出三种方法。

五、实验操作题:

利用音叉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目的:

探究音叉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

水槽、水、音叉

实验猜想:

音叉发声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淸水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而

(3)观察水面,用手轻轻触模击打过的音叉

实验现象:

(1)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而,水面会()。

(2)用手轻轻触摸击打过的音叉,感觉音叉在()

实验分析: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而,会产生水花和波纹,说明此时的音叉正在快速地振动。

用手轻轻触音叉产生“麻麻”的感觉,也能说明音叉在振动。

实验结论: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声音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作业设计

一、填空。

1、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髙),声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

 

2、赛龙舟时,

3、一个物体,一个(振动

4、拉伸皮筋、

円晋Q

5、敲击音叉,

6、吹竖笛时,

阵阵鼓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

如音叉、钢尺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物体。

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不能)(填“能”还是“不能”)发岀

然后轻轻按住,感觉音叉在(振动)。

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o二、选择。

1、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岀“彩”的声响,这响声是由于(B)。

A、破裂时气球皮振动发岀的响声。

B、气球破裂时引起周【洞空气振动发岀的响声。

C、气球被吹大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2、下列有关声音现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振动停止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C、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左能听到声音。

3、下列做法中,(D)会发出声音

A拉伸橡皮筋B揉搓橡皮筋

C用手按压鼓而D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

4、使橡皮筋发岀声音的最佳方法是(B)。

A用力拉伸橡皮筋B轻轻拨动橡皮筋

C揉搓橡皮筋D挤压橡皮筋

5、将敲响的锣而用手一按,响声就立即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A

A、锣而停止了振动

B、锣而振动更慢了

C、声波传到锣内去了

三、判断。

(对的打“J”,错的打“X”)

1、用手敲击桌而,可以听到声音,但并看不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而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2、让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马上就停止了。

(√)

3、被敲击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音叉在振动。

(√)

4、人类生活中离不开振动,振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功能,如心脏的搏动。

(√)

5、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

(X)

6、敲击音叉后轻触水而,水而会有变化。

(√)

四、你能想办法使塑料小尺发出声音吗?

至少写出三种方法。

方法一:

弹拨小尺。

方法二:

用小尺拍打桌而

方法三:

把小尺使劲摔到地上。

五、实验操作题:

利用音叉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目的:

探究音叉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

水槽、水、音叉

实验猜想:

音叉发声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淸水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而

(3)观察水面,用手轻轻触模击打过的音叉

实验现象:

(1)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而,水面会(荡起波纹)。

(2)用手轻轻触摸击打过的音叉,感觉音叉在(振动)

实验分析: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而,会产生水花和波纹,说明此时的音叉正在快速地振动。

用手轻轻触音叉产生“麻麻”的感觉,也能说明音叉在振动。

实验结论:

用力击打音叉,音叉会产生振动,发出声音,当振动的音叉接触水而时,会引起水面振动,使水而会荡起波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