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年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项调研测试 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7113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学年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项调研测试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学年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项调研测试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学年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项调研测试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学年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项调研测试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学年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项调研测试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学年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项调研测试 精品.docx

《最新学年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项调研测试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学年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项调研测试 精品.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学年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项调研测试 精品.docx

最新学年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项调研测试精品

2018学年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项调研测试

2018.12

本试卷共8页,五大题,共26小题,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蝉联禅让殚精竭虑箪食壶浆

B.歼灭忏悔纤尘不染安土重迁

C.供给拱让哄堂大笑烘云托月

D.亢奋伉俪引吭高歌沆瀣一气

2.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解决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该市全面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免杂费,免收课本费、作业本费。

②据了解,10月22日新华社发布公告:

嫦娥一号卫星将于24日至2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

③迁居北京西郊后,曹雪芹在艰难境遇中,呕心沥血,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

A.进而授权批阅B.进而受权披阅

C.从而从而受权批阅D.从而授权从而中披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警察教授王大伟编写的歌谣刚一播出就深受听众喜爱,后来,他一发而不可收,编写出几十首押韵的警示语歌谣并结集成《平安歌谣》一书出版。

B.一首《扬州慢》,王悦只默读了两遍就记住了,背诵起来不仅流畅,还一字不差,如此惊人的记忆力,我们这些普通的学生是鞭长莫及的。

C.夏日炎炎的七月,新安百货公司举行“反季节促销”活动,看到价格比平时便宜了两到三成的名牌服装,许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

D.如今,这里不再是昔日贫穷落后的小镇,而是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处处是厂房,宽阔的马路上车来车往,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泥垢积存得多了,不仅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使汗液和皮脂不容易排放出来;而且也容易滋生和繁殖病原微生物,引起皮肤病。

B.对《时代周刊》上的封面人物,吉布斯表示(《时代周刊》资深编辑),这并不一定表明一种荣耀,而只是体现了当选人物的新闻性。

C.一则“演戏要演好人”的标题确实令人费解,是说演员只能演正面人物不演反面人物?

还是说演戏要把人物形象塑造好?

D.她深厚的学养,庄重的仪表,高雅的气质,再加上流畅、悦耳、宛如小溪出涧似的语音,使所有的学生和前来听课的老师折服了。

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小组,各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2—4人即可。

B.长征三号甲火箭是一枚三级液体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为2650千克,比长征三号火箭翻了近一番以上。

C.听证会上,有关专家指出,科学调整中秋假期以引导市民错开出行高峰确实很有必要,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路面车流的有效控制。

D.作者没有着力把主人公写成一个美丽多情、温柔娇气的天使,而是一个渴望自由平等、敢于和自己所处的恶劣环境作斗争的妇女。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是冬季里少有的一个月夜。

,给原本应该美好的月夜平添了几分恐怖的气息。

①树木投射着昏暗的影子静静地伫立在山岭上

②四周如积雪一般一片明晃晃的白

③叫声久久地回荡在空旷的山野里

④夜莺藏在林子深处一会儿便发出一声悠长的啼叫

⑤银色的月光倾泻在丛林和乱石间

A.④③⑤②①B.⑤②①④③C.⑤①②④③D.④③⑤①②

二、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一)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

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后齐国①上言:

“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②,遣使聘之。

三反而后至。

舍于北军③,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

使人因谓光曰:

“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

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

“君房④足下:

位至鼎足,甚善。

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霸得书,封奏之。

帝笑曰:

“狂奴故态也。

”车驾即日幸其馆。

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

“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

”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

“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

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帝曰:

“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

”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

帝从容问光曰:

“朕何如昔时?

”对曰:

“陛下差增于往。

”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

帝笑曰:

“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

年八十,终于家。

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选自范晔《后汉书·严光传》)

(二)

在《蛊》⑤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

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

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

(选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注]①齐国:

山东一带的官府。

②玄纁:

黑色和浅赤色的布帛,指帝王用来聘请贤士的礼物。

③北军:

城北军队的驻地。

④君房:

侯霸字君房。

⑤《蛊》:

与下文的《屯》均出自《周易》。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令以物色访之

B.阿谀顺旨要领绝

C.帝从容问光曰

D.复特征,不至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乃备安车玄纁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

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直接表现光武帝“以贵下贱”的一组是

①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

②帝笑曰:

“狂奴故态也。

③车驾即日幸其馆

④不可相助为理邪

⑤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

A.①③⑥B.①②⑤

C.②④⑤D.①③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严光年轻时就因为品格高尚而有名声,且是光武帝的老朋友,到了光武帝当上皇帝的时候,他却改名隐身江湖,表现出不攀附权贵的高尚节操。

B.司徒侯霸与严光有旧交情,因公务繁忙不能前往拜访严光,便派人送信请他屈就前来叙旧,严光很生气,把信笺投给使者,并口授回信批评和警告侯霸。

C.当严光被接到京都后,光武帝亲临客馆拜访严光,恳请他辅助自己治理天下,还授予他谏议大夫的要职,虽遭到严光拒绝,却依旧能包容尊重严光。

D.范仲淹认为,没有严光就不能成就光武帝一生的辉煌,没有光武帝也不能成全严光的清高品格。

一个是心比日月还光明,一个是气度比天地更广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凌虚台记苏轼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①。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曰:

“是必有异。

”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

公曰:

“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

“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

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抓虺②之所窜伏。

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

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

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

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注]①扶风:

地名,今陕西凤翔县。

②虺:

毒蛇。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丽:

靠着

B.虽非事之所以损益益:

益处

C.霜露之所蒙翳翳:

遮蔽

D.而况于人事之得丧丧:

失去

12.下列对原文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原文:

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译文:

但从物理方面来说是不应该这样的,这就是建筑凌虚台的原因。

B.原文:

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译文:

重重叠叠的好像行人排队在墙外行走,而在墙内只能看到他们的发髻一样。

C.原文:

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译文:

他把这个意思告诉了从事这项工作的苏轼,请他写文章记下建台的事情。

D.原文:

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

译文:

如果有的人想要以此向世人夸耀而且感到自足,那就过时了。

13.下列语句全属于反映“兴衰无常”的一组是

①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②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

③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

④计其一时之盛……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

⑤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⑥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③④⑥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介绍了终南山与扶风城的地理形势以及修筑“凌虚台”的原由,接着叙写了择地、凿池、筑台的过程,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

B.与扶风太守登临“凌虚台”,作者感慨万千:

今日的“凌虚台”竟是昔日的荒草野地,而谁又能预料到明日的“凌虚台”将是怎样的呢?

C.文章由“凌虚台”的修建而联想到历史上不少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的建筑,而今大都成了废墟残垣,从而抒发了人事变化无常的感慨。

D.最后部分卒章显志:

世上万物变化无常,故不足以夸世耀人;真正值得追求的是那些永恒“足恃”的东西。

表现了作者豁达、进取的精神。

三、本大题8小题,共36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5-18题。

(18分)

中国古典园林中“风”的文化意蕴李金宇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以风为题名的景观、建筑极多,极常有。

大到北京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等景区;小到扬州个园的透风漏月厅、卢氏意园的“水面风来”馆、苏州留园的清风池馆、北京香山见心斋中的畅风楼等建筑。

风在园林中如此受重视,这是因为它不仅丰富了园林的空间意境,更重要的是体现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蕴。

翻开中国园林建筑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较多的古典园林是扇形建筑的,如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留园的“与谁同坐轩”等。

这是因为扇能让人联想到风,意会到风。

园林中如此突出“风”,其实和园主身份有极大的关联。

中国园林的主人多是皇室、官宦或士大夫文人,他们深受中国儒家学说的熏陶和浸渍,以讲“仁”“礼”为己任,以追慕“圣贤”为大道。

而“风”在中国儒家经义中正有着特殊的含义。

《毛诗正义》中就云: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因此有着强烈的政治教化色彩,更出现了一个极常见的词语——仁风。

儒家官宦的喜风,还因为风里的那份心情,风里的那个理想世界。

司马光《独乐园记》有:

“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我们从充满自然生气的表象里,看到了儒家之风的深层的审美涵义:

对心灵、宇宙“天人”之间亲密和谐的无限追求与向往。

王振复在《宫室之魂》一书中写到:

“在中国建筑文化之灿烂星空中,究竟哪一类建筑样式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最大,或者说其文化意蕴开拓了建筑文化的道家境界呢?

是中国园林。

”无疑,道家对自然的崇尚,正和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追求相拍相合。

李格非记董氏西园:

“开轩窗四面,甚敞,盛夏燠暑,不见畏日,清风忽来,留而不去,幽禽静鸣,各夸得意,此山林之乐。

”在风中,人与自然似乎更为知音。

“宵分人静,风起云涌,长林萧萧,如作人语。

”(清戴熙《赐砚斋题画偶录》)对风的敏感,正是人们心静闲适的表现。

清郑板桥云:

“茅屋一间,天井一方……月中有清影,夜中有风声,只要闲心消受耳。

”聆听风中之味,大有道家所谓“心斋”、“坐忘”的精神境界。

只有在闲、静、平和的心境下映物,才能进入妙赏的佳境,才可达到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

禅境是道境的又进一步,是由道的虚转而为禅的空。

冯钟平说:

“中国园林命意在空不在实”。

“空灵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特点之一”,正如任晓红所说的“园境也与这禅境一样,都是超然物相之上,在心性的自由天地中建立起的境界”。

对中国园林的欣赏是视觉的,更是心觉的。

一亭、一树、一石、一水,多需妙悟迁想,体味出象外之象。

要有“慧心”,才可在咫尺山林中体味到一石一天地,一花一世界。

而寺塔悬铃,是借风来传梵音的。

“风吹悬铃,日夜铿然有声,有梵音到耳之妙境与妙趣”。

风正如严羽以禅论诗云: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听松声,可豁烦襟……听梵音,可清尘根”(明倪允昌《光明藏》)。

对佛家而言,风里的世界是一个洗涤灵魂的世界,它吹去了千千万万的尘埃,还原成一个“明镜台”。

身有所感,心有所动,神有所思。

或许,这就是风在寺庙园林中体现出的无穷禅味。

“风”对园林而言,无论是从自然借景,还是从文化审美角度,都对观者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而“风”,在强调“天人合一”的文化里又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节选自《新华文摘》2018年第9期,有改动)

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6分)

A.风不仅丰富了园林的空间意境,还蕴涵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故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备受重视。

B.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它深厚的文化意蕴开拓了建筑文化的道家境界。

C.对风的敏感是闲适、宁静、平和心境的体现,在这种心境下映物,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D.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不是用视觉,而是用心来感悟景物,从而体味出象外之象来。

E.在佛家看来,“风”可洗涤人的灵魂,风能使人在闲、静、平和的心境下进入妙赏的佳境。

F.在观者心中,“风”成为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自然景物,也成为园林中重要的审美对象。

16.下列各句能够直接证明“风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的说法是(3分)

A.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以风为题名的景观、建筑极多,极常有。

B.中国园林的主人多是皇室、官宦或士大夫文人。

C.风里的世界是一个洗涤灵魂的世界,它吹去了千千万万的尘埃。

D.禅境是道境的又进一步,是由道的虚转而为禅的空。

17.请列出宦官文人喜爱“风”的原因。

(4分)

18.请概括出“文化意蕴”在本文中的意思。

(5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9—22题。

(18分)

善待自我——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冯之浚

①中国人生智慧关注人与自我的关系,强调善待自我。

人生有得有失,有顺有逆,有荣有辱。

顺境易处,逆境难为,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顺境和逆境。

自古常言不我欺,不论顺境逆境、圆缺福祸,都要理解别人,善待自己;自解得失,随缘自适,这才是处理好人与自我关系的关键。

②苏轼在一首词中写到“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这转引自孔子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里面含有“进退有节,仰俯皆宽”的意思。

苏轼一生坎坷,但在对待人生顺逆上,他却是中国文人当中一个典型例子。

上面这句词体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他圆满地融合了儒家、道家和禅宗,入则奉儒,忧国忧民,出则道禅,一身洒脱,形成了“不为外物之得失荣辱所累的超旷精神”。

③孟子讲: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说的是儒家人格理想不仅是个体善的修炼,更重要的是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是济世救民。

儒者对国事民瘼有真诚的关怀,努力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建功立业,即使遭到贬谪也以深沉的忧患系念天下百姓的疾苦和国家的兴亡。

同时,儒家也讲究超越精神,穷居陋巷,自得其乐,安贫乐道;把慎独和放达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几千年来其影响始终不衰。

④面对名利,入世的儒家、忘世的道家、出世的佛家都提出了各自的解脱之道,这其中禅宗“放下”的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禅宗有则故事:

当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婆罗门贵族来看望他。

婆罗门双手各捧一个花瓶,准备献给佛陀作礼物。

佛陀对婆罗门说:

“放下。

”婆罗门就放下左手的花瓶。

佛陀又说:

“放下。

”于是婆罗门又放下右手的花瓶。

然而,佛陀仍旧对他说:

“放下。

”婆罗门茫然不解:

“尊敬的佛陀,我已经两手空空,你还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

“你虽然放下了花瓶,但是你内心并没有彻底的放下执着。

只有当你放下对自我感观思虑的执着、放下对外在享受的执着,你才能够从生死的轮回之中解脱出来。

⑤当然,“食色,性也”,儒、道、佛三家开出的药方,虽有“悬壶”之功,却乏“济世”之力,人们不可能完全摆脱名和利的束缚。

不过,在物欲张扬的当下,劝人把名利看得淡一点,“空”一点,淡泊处世,清心守静,在清静中寻找舒适,在闲适中享受乐趣,使人经常调剂到一种怡乐自在的最佳状态,从这个角度看三家之说,不无裨益。

⑥修身之本在安心,是中国人生智慧的一大特色。

禅宗二祖慧可,少为儒生,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

《祖堂集》中记载,慧可问达摩祖师:

诸佛心印的法门,可以说给我听吗?

达摩说:

诸佛心法,并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

他听了又问道:

我心不得安宁,请大师为我说安心法门。

达摩便说:

你把心找出来,我便为你安心。

慧可听了这话,当时便愣住了,良久,方说:

找了半天心,连个影子也找不到。

达摩开导他说:

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

我已经帮你安好心啦,你看到了吗?

慧可恍然大悟。

佛教禅宗一派传入中国,与老庄合理核心相结合,发挥了“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的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禅,表现出很高的人生智慧。

禅宗主张凡事持平常心,不过分追求、过分祈盼、过分喜怒哀乐,顺其自然,但求心安。

如此一来,繁杂的人生问题,就变得比较简单明了了。

在任何环境中,人生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正确对待客观事物,对健康也是有益的;不良的心态对健康有害,甚至导致疾病。

⑦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可以用宋代大儒张载的“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概括,此说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仁者气象”和“天地情怀”。

今天我们继承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的精髓,实现和谐人生,构建和谐社会,正是要实现这一伟大理想。

(节选自2018年6月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9.下列各项能正确解释“善待自我”意思的有(4分)

A.不论顺境逆境、圆缺福祸,都要理解别人。

B.自解得失,随缘自适,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关系。

C.不为外物之得失荣辱所累,能将慎独和放达结合。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6分)

A.中国人生智慧注重人与自我及人与人之间等关系,注重人的内心感受,强调善待自我。

B.苏轼一生坎坷,他忧国忧民的生活态度充分体现了善待自我的中国人生智慧的境界。

C.儒家独善其身、济世救民的人格理想及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是中国人生智慧的体现。

D.修身安心是中国人生智慧的特色,不追求、不祈盼,主张一切顺其自然,但求安心。

E.佛教禅宗与老庄合理核心相结合所形成的中国禅,是中国人生智慧的最高境界。

F.能否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关键是心态的选择,而心态的选择则体现了人生的智慧。

21.文中划线的句子写道:

“慧可恍然大悟。

”他“悟”出了什么呢?

(2分)

22.②-⑥段是文章论述的主体部分,完成下面的问题。

(6分)

(1)给这一部分划分段落层次。

(2)给每一段落层次起一个四字小标题,明确表达怎样做才能“善待自我”。

四、本大题3小题,共12分。

23.“快速公交”是城市新兴的公交系统,即在城市道路中专门隔离出专用道,供快速公交专用车实现无障碍行驶。

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北京、昆明、广州三地“快速公交系统”设置或规划的情况,简要概括出规划中的“广州快速公交系统”所具有的优势。

不得超过30字。

(5分)

城市

长度

车道设置

路面状况

运行速度

换乘点设置

票价

北京

15.8公里

1条专有线路+专用行车走廊+社会混行车道

封闭路段+混行路段

18公里/小时

5个大型换乘站点

0.4元

昆明

10.5公里

1条专有线路+专用行车走廊+4条公交线路+其他公交车可共用车道

封闭路段+混行路段

18公里/小时

多个可换乘站点

1元

广州

19.7公里

多条专有线路+专用行车走廊+灵活使用车道

封闭路段+混行路段

26公里/小时

换乘站点较少

2元

24.扩展下面语段中划线的部分。

要求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并保持原意。

(3分)

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格外舒畅。

你看,天边晚霞飘,路旁小树摇。

几分钟前,我在学生会文娱部长的竞聘角逐中一举胜出,想着自己可以一展拳脚,大干一番,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功感油然而生。

25.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语文科组举办一次“校园文化广告语”征集活动,请仿照示例,给学校“阅览室”“音乐专用室”各拟写一则广告语参加征集活动。

(4分)

宣传橱窗广告语(示例):

字字含意韵,句句传真情。

阅览室广告语:

音乐专用室广告语:

五、本大题1小题,60分。

26.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在强调一件事情是千真万确的时候,总会这样说:

“我亲眼看见的,还能假吗?

”但眼睛也会犯错。

图1和图2的AB线段长度一样,但你会感觉到图1的线段短,图2的线段长,这是世界著名的“谬勒-莱尔错觉”。

从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或者有怎样的联想?

请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把你的思想和认识表达出来。

文体不限,标题自拟。

 

2018学年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项调研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考点

分值

答案

说明

1

语音辨析

3

B

歼jiān、忏chàn、纤xiān、迁qiān。

A.蝉chán、禅shàn、殚、箪dān。

C.供ɡōnɡ拱ɡǒnɡ哄、烘hōnɡ。

D.亢、伉kànɡ、吭hánɡ、沆hànɡ。

2

词语运用

3

B

“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或因果关系;“进而”表示在前述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从而”没这个意思。

“受权”是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授权”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

“披阅”是披览、阅读的意思;“批阅”指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

3

成语运用

3

A

“一发而不可收”的意思是“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

不可误作与之相近的“一发而不可收拾”,因为后者的意思是“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B.“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这里应为“望尘莫及”。

C.“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语境不存在帮助别人的意思。

D.“面目全非”意思是:

完全不是原先的样子,形容变化很大。

含贬义。

4

标点符号

3

D

A小层次并列用顿号,大层次并列则用逗号。

A.用了分号,使人误以为此处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其实第一层在“不仅”前,所以分号要改为逗号。

B.句内括号应紧贴在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