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6851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1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

经济生活知识点

高一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

(1)商品的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类型:

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商品(服务)

(3)商品的基本属性

①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自然属性)

②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社会属性,特有属性)

2.货币的产生

(1)原因:

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过程:

①偶然的物物交换②扩大的物物交换

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④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货币的优点:

①体积小、价值大②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③质地均匀、容易分割

4.货币的含义:

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职能的含义:

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2.货币职能的内容

(1)价值尺度(基本职能)

①含义:

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②原因:

货币是商品,凝聚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有价值,因此能通过自己的价值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③我国货币的计量单位:

元、角、分

④执行价值尺度的货币是观念上的货币

⑤价格:

A.含义: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B.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右图)

(2)流通手段(基本职能)

①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③流通手段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

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④商品流通:

A.含义: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B.公式:

商品——货币——商品

(3)其他职能:

①储藏手段②支付手段③世界货币

三、纸币

1.纸币的产生与发展:

金银条块--铸币--纸币

2.纸币的优点:

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3.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4.纸币的发行规律:

 

6.正确对待货币

君子爱财,应当“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既反对把金钱作为万恶这源,又反对为追求金钱而不择手段。

这才是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

爱护人民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我们要做到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不揉搓、毁坏人民币,不使用假币。

同时,还要了解一些防伪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第一课第二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一、信用卡与支票

1.结算方式

(1)现金结算

①含义:

用现金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②缺点:

容易丢失、结算不方便、不便携带很多、使用不安全等。

(2)转账结算

①含义:

双方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②优点:

节省大量现金使用,节约大量流通管理费用;便利经济往来,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资金的安全,有利于货币监督。

2.信用卡

①含义:

广义上:

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如银行信用卡、公交卡、校园卡等。

狭义上:

指的是银行信用卡,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购物和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账。

②作用(优点):

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的方便。

3.支票

①含义:

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种类:

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二、外汇

1.外汇的含义: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其他外汇资产等。

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

并不是所有的外币都能成为外汇,必须能自由兑换成本币,在经济往来中被各国普遍地接受和使用。

2.汇率的含义:

即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①当人民币升值时:

出口商品的价格就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这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由于货币升值带来出口困难,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加剧国内矛盾。

②当人民币贬值时:

有利于本国产品的出口,有利于吸引外资,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但也会引起进口的减少,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和资金的外逃。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

人民币币值稳定,表现为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供求影响价格

1.需求对价格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需求增加,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降。

2.供给对价格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涨。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①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盈利)

②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亏本)

4.劳动生产率

(1)含义:

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2)类别:

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3)表示方法:

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多,劳动生产率越高。

②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生产单位商品所需的时间越短,劳动生产率越高。

(4)劳动生产率与价值的关系

(5)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①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

②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

5.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①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

时涨时落。

②从一段较长的时间看:

价格与价值吻合。

③从变化曲线看:

涨跌幅度基本抵消,而且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第二课第二框: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商品价格变动影响商品的需求量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需求法则:

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较大)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不同

①价格变动对替代品的影响:

当两种商品是互为替代品时,一种商品降价(涨价),其需求量增大(变小),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增加)。

所以,替代品二者之间的价格与需求量同方向变化,需求量则反方向变化。

②价格变动对互补品的影响:

当两种商品为互补商品时,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上升),需求量增加(减少),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减少)。

所以,互补品二者之间的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化。

需求量则正方向变化。

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人一定数量的人、财、物。

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三课第一框:

消费及其类型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主要因素:

居民的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总量越大;

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少,消费总量越小。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收入高,居民消费高;未来收入低,居民消费低。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差距越大,总体消费水平越低;收入差距越小,总体消费水平越高。

2.根本因素: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3.其他因素:

①物价水平②消费观念③商品的性能、质量、广告

4.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③缩小收入差距,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

⑤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

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5.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

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②公式:

食品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100%

③意义:

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一般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越高,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低,消费结构越不合理。

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消费结构越合理。

二、消费的类型

1.

按交易方式不同划分

2.按消费目的划分

①生存资料消费:

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

②发展资料消费:

满足人们德育、智育、体育等全面发展的需要。

较高层次。

③享受资料消费:

人们对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消费。

最高层次。

3.按消费对象划分:

有形商品消费和无形商品消费

第三课第二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特征

对待态度

从众心理

跟风随大流,具有盲目性

具体分析

求异心理

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具体分析

攀比心理

炫耀性

坚决发对

求实心理

讲实惠、合实际

大力提倡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①含义:

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消费行为的总称。

②主旨:

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核心:

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四课第一框: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①消费对生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②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物质丰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欲求越来越多样化,然后想去赚更多的钱,主动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和积极性,从而对社会生产做更大的贡献。

③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生产者生产各类商品和服务,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从而从商品价值中赚取利润。

也只有完成了消费这一环节,一个商品才走完它的生产过程,从而企业老板才有再生产的资本。

④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3.社会再生产

①含义:

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②过程(环节):

生产(决定作用)、分配(桥梁作用)、交换(纽带作用)、消费(目的、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

①现实原因:

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理论依据: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要求我们要发展生产力。

2.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3.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①以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

②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重视人才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必须要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第四课第二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

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指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形式。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公有制经济的成分(范围)

(1)国有经济

①含义:

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

②地位: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作用及体现:

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有关键作用。

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

具体表现:

第一,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

第二,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2)集体经济

①含义:

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②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作社、集体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股分合作制企业等

③地位:

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作用:

A.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B.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

C.缓解就业压力

D.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E.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①含义:

由不同所有制经济共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经济形式。

②形式:

公有制经济+非公有经济

③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④与公有制的关系:

其中的国有、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

⑤性质:

如果国有或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⑥作用:

A.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

B.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主体地位

(1)主要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这种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上可能有差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布上的优势;这种优势,指的是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同时要强调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仅要有数量上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

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即使国有经济比重减小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会削弱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2)增强措施

①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②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4.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1)多样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作社、集体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股分合作制企业等

(2)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

①股份制的性质:

如果国家、集体控股,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②实行股份制的意义:

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的成分(范围)

(1)个体经济

①性质(含义):

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属小私有制。

②特点:

以自己劳动为基础,一般不剥削他人,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③作用:

利用分散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

(2)私营经济

①性质(含义):

以生产资料私有雇佣劳动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②特点:

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取得利润为目的,规模较大,有较高劳动生产率和先进的设备。

③作用:

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增加劳动就业,增加个人和国家收入,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

(3)外资经济

①性质(含义):

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吸引外资建立起来的所有制形式。

②形式:

依法设立和经营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外商独资企业③作用:

引进境外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

2.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创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和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内容: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地位: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3)原因(必然性)

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坚持措施

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第五课第一框:

企业的经营

一、公司的类型

1.企业

(1)含义:

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目的:

营利

(3)性质:

经济组织

(4)地位:

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5)类型:

①国有企业(主导作用)②集体企业③非公有制企业

(6)义务:

①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②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7)企业的组织形式:

按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划分

①个人独资企业②合伙制企业③公司制企业(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

(1)含义:

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2)目的:

营利

(3)性质:

企业法人

(4)地位:

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5)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p38

(6)组织机构

①决策机构:

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A.权力机构: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或(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

B.董事会:

对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负责。

②执行机构:

由董事会聘用的经理组成,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宜。

③监督机构:

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

优点:

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2、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1.企业经营的含义:

企业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2.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

利润=收入—成本

3.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首要条件)(根本方法)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重要因素)

①企业信誉和形象的含义:

企业的信誉是指企业在一切经济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反对失信和欺诈;而企业的形象则是指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与认同。

②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

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③企业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意义:

A.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通过产品与服务形成竞争优势。

B.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4.企业的兼并、破产和联合

(1)企业兼并

①含义:

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处于劣势企业的经济现象。

②作用:

A.对企业:

 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竞争力。

B.对国家和社会:

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兼并的核心是竞争。

(2)企业破产

①含义:

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②意义:

A.对企业:

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竞争力。

B.对国家和社会:

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3)企业联合

①含义:

指企业之间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而实行的合营或合并。

大企业之间的联合通常叫作“强强联合”。

②作用:

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取更大利润的目的。

第五课第二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的含义:

是劳动者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2.劳动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劳动是光荣的。

3.劳动者

(1)地位: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对待态度:

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光荣属于劳动者。

3.就业

(1)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

①对社会:

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对个人: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有利于实现劳动者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就业的形势:

严峻

①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整体上供大于求)。

②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素质偏低)。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3)解决就业难的措施

国家角度:

①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根本措施)

②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具体措施)

企业角度:

③要扩大规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就业政策,要积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④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要提高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角度:

⑤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⑥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就业。

A.树立自主择业观B.树立竞争就业观C.树立职业平等观D.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2)取得劳动报酬(3)休息休假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6)享受社会保险福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8)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劳动义务是互为前提的;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

3.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措施

劳动者:

(1)劳动者要增强权利和法律意识,自觉签订劳动合同,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2)当自身权益收到侵害时,可以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