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68292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语文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语文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语文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语文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docx

《语文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课程.docx

语文课程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初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文是重要的什么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A、学习B、交际C、实践D、交流

2、语文课程既有工具性也有(B)

A、思想性B、人文性C、政治性D、情感性

3、语文是实践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B)

A、知识B、实践C、应用D、能力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是: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多少个左右会写?

(D)

A、1500B、2000C、2500D、3000

5、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对书法的艺术感受、欣赏能力,因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B)

A、艺术价值B、审美价值C、实用价值D、经济价值

6、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训练学生的(C)

A、基本技术B、言语能力C、读写能力D、基本知识与技能

7、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的[A]

A、人际交流的素养B、口语表达的能力C、语言沟通的素养D、社会实践的能力

8、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A]

A、评价能力B、创作能力C、仿写能力D、体验能力

9、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几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B]

A、9B、8C、7D、6

10、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在哪方面不宜刻意追求系统和完整?

[C]

A、语言知识B、文学知识C、语文知识D、写作知识

11、语文评价应既重视形成性评价,也重视终结性评价,但更重视[C]

A、发展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表现性评价

12、初中文言文的达标水平是: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何等程度的文言文?

[B]

A、较难的B、浅易的C、中等难度D、普通

13、选择语文教学策略应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的[D]

A、思维发展规律B、心理发展规律C、认知发展规律D、身心发展规律

14、语文课程评价应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同时更重视[A]

A、定性评价B、终结评价C、表现评价D、定量评价

1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以下三方面应做到少而精:

课文注释、练习和[A]

A、语文知识B、课文篇目C、文言文篇目D、单元练习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教育部2000年初颁发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强调语文学科同样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该大纲突出了这样一些方面[ABCD]

A、提出了发展健康个性的要求B、强调独立思考的能力

C、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D、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E、重视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17、语文新课程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它主要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BD]

A、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B、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品质

C、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

D、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E、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词语教学中“理解”的几条途径是[ACDE]

A、联系上下文B、强化识记训练C、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D、在运用中加深理解E、结合生活实际

19、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知识教学涉及以下哪些内容?

[ABCDE]

A、文字知识与文体知识B、语法知识与修辞方法

C、作家作品知识D、文化常识E、写作知识

20、《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包括[ABDE]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

C、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D、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E、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

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工具。

首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们凭借语文思想,凭借语文想象,凭借语文学习,凭借语文工作,凭借语文实现着跨越时空的交际。

其次,语文是人们用以表情达意、进行思维交际的工具。

因为思维活动需借助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进行,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

其三,语文还是帮助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工具。

各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听说读写等语文的基本功,处理工作等也离不开语文这个工具。

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作。

可以说,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

22、个性化阅读P70——是指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

个性化的第一要义是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又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而只有富有创造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的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

23、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换言之,过程是相对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过程。

是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运用某一技能、体验某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时候,需要经历一个感知、理解、运用或实践的过程。

方法即在这一过程中学到某一方法,或运用某种已掌握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书上没找到,此为自我理解)

24、语文课程资源P167——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

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怎样表述语文课程性质的?

P26

答: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6、简述语文课程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P33

答: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认识语文课程,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语文的丰富内涵。

(1)语言和思维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

语言的发展促进了动物向人的转变,也促进了人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与人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

(2)语言是人的重要智能。

(3)作为交际与思维工具的语言,是人生存、交流、发展的重要凭借,是人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之必需。

(4)人的智力发展与语言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人的语言是一种智能,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能够很好地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的发展。

(5)语言是生命之声,语言的活动就是生命的活动。

(6)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

人在语言发展的同时,接受了文化的熏陶,又凭借语言学习文化。

人在学习语言作品、学习文化的过程中,认识社会、认识世界。

语文教育正是这样的课程。

(7)民族语言积淀民族的行为方式、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

总之,语言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文课程的性质怎么说也不仅仅是工具。

27、简述识字教学应如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P59

答:

(1)注意加强与儿童生活的联系。

(2)小学阶段儿童形象思维发展优于抽象思维,应优先把一些表示具体事务的汉字教给他们。

(3)生活在汉字世界中的儿童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好多汉字,因此,应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新鲜感,灵活处理教材,保持儿童识字的兴趣。

(4)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儿童很有兴趣。

要恰当利用这些因素,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8、试述语文教育的特点。

P35-P37

答:

(1)人文性。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中的原理、公式、定理、法则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相关练习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

而语文则是对人们精神领域起作用,而且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又是深广的。

另一方面,许多语文材料本身就是多义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启发性,所谓“艺术的空筐”。

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

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由此出发,语文课程应该考虑:

①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

②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应该从对人的发展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来选择教学的内容。

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的多元反应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

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也是对真理的尊重。

这是语文特点所决定的。

(2)实践性。

在人文学科中,语文与哲学历史等学科有所不同。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阅读与表达本身既是一种实践的行为,又是一种实践的能力。

由此出发,语文课程应该考虑:

①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语感等等。

②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知识没有实践的环节是难以转化为能力的。

因此,语文实践能力主要应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而不能片面强调“知识为先导”。

③义务教育阶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知识是需要的,但是诸如语法修辞文章做法之类的知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不必过多,也不必追求系统和完整。

这一时期学生还处于感性的时期,应该让学生多接触感性材料,参加感性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把握语文规律。

(3)生活化。

这是与实践性联系在一起的。

语文是母语课程,它与外语不同。

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

因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大量实践中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应强调日常生活中习得,强调日积月累。

(4)民族化。

语文课程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考虑这些特点与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①汉语特别具有灵性,它是具象的、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创造的空间特别大。

②汉字富有神韵,具有审美价值,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诗。

象形、会意、指事、形声都是汉字特有的极富有创意的造字方法。

汉字组词灵活,可以组成不计其数、层出不穷的词。

③汉语还有一个特有的词组系统,往往4个字,凝练精简,意蕴丰富,成为汉语很重要的元素。

④词法句法大体靠意会,没有多少性、数、格的区别,也不必以动词为中心。

总之,汉语没有多少强制的规矩,它是一种真正从人的思维与表达的需要出发的以人为本的语言。

⑤汉语的文化性也特别强,尤其是它的词汇和词组系统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这些相联系,我国文学以抒情性强而著称于世。

中国的诗歌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就是诗性的文化。

29、语文课程应从哪些方面考虑学生的文化建构问题?

P67

答:

语文课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学生的文化建构问题:

(1)教材的课文。

教材的课文篇数有限,却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应非常重视课文的构成。

从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角度看,教材的课文应“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典范性,强调经典、精品、规范、示范,要让孩子读到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读到上乘作品,大师级作品。

文质兼美,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文化内涵,一方面指每篇课文都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一方面是从整体上看,课文的组成要从思想的、社会的、审美的、科学的等多个纬度来考虑课文的总体的文化构成,使课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时代气息,主要指“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学生建构的文化应该是五彩缤纷的多元文化。

(2)课外阅读。

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

①《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材料要具有广泛性。

“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不但包括文学作品,而且包括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

即就文学作品而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应进入阅读的视野,体裁风格也应是多样的,既有童话、寓言、故事,也有诗歌、小说、散文、剧本。

②应引导学生扩大阅读的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各类读物,阅读推荐作品和自己喜欢的作品,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

提倡读整本的书,鼓励网上浏览。

广采博闻,开阔视野。

(3)阅读应有量的保证。

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多多益善。

(4)推荐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培养学生阅读一流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品味和趣味。

(3)阅读过程和阅读习惯。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阅读教学过程中,都应重视文化的建构问题,不能舍本逐末,只重视阅读的知识、阅读方法、阅读技能,要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文化积淀。

不能肢解作品,忽视整体把握和美的感受,应注意把握作品的精髓,让读者的心灵与作品碰撞。

应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提倡少做题,多读书。

让学生广泛阅读作品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最好的方法。

有了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学生才能真正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文化。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30、下面是一份说课稿,仔细阅读,然后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其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要求:

各谈两点,略加阐述。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它在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一课。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学理念

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培养会学;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字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

二、教材研究

1、课文简介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育的抒情名篇,作于1938年11月。

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列内涵丰富,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

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诗名句。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我爱这土地》一诗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的内容。

作为初三的最后一册语文书,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作用:

既是对初中知识的总结、归纳,直面中考;又是对高中知识的承接。

面对去年中考的改革,出现修改病句和文言朗读节奏的两个新题型,我们应及时适当的对教授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必要的语法知识。

近几年来,初中语法教学淡化甚至零化,不仅造成初、高中教学出现大断层,也使学生面对英语大量的语法无所适从。

我们的学生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这套教材做好这个衔接工作。

另外,高一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应初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3、教学设想

《我爱这土地》作为诗歌单元的首篇,又是名篇,应重点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成就(目的:

扩充文学基础知识)

方法:

组织学生课下搜集材料,教师适当补充

2、写作背景简介(重点)

目的:

便于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迅速把握主题

方法:

组织学生课下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影象材料,创设课前爱国情境

3、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重点、难点)

目的:

提高诗歌理解能力

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理解文中意象,有感情的朗诵全诗,把握诗歌的主题(难点)

目的:

学习朗诵方法,培养爱国情感

方法:

教师指导朗诵,学生练习朗读

4、能力目标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

目的:

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治性情。

方法:

采用整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

5、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侧重于朗读,在此基础上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二课时把握意象,学习象征手法,欣赏诗歌凝练的语言。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

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

有关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

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影片中日本鬼子被打得晕头转向,看了真让人精神振奋。

电视剧《烈火金刚》,影片中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行为真让人痛恨不已。

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了解历史,记住历史,无论它是光荣的,还是屈辱的。

抗日战争虽然带给中国人民巨大灾难,但同时它也是一段反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历史。

(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学生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及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这些音像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形象感受诗人特殊的写作背景)。

2、作者及背景简介

1938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他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诗歌《我爱这土地》。

(再次强化特殊背景,加强爱国氛围)

3、听录音、初步感知情

诗人借土地抒发自己对处于日本铁蹄蹂躏下祖国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的热情,这个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在诗歌中叫意象。

4、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指导

重读:

能鲜明表达诗人情感的词、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意象土地应重读。

试读,标重读

朗读节奏

关联词后如:

“假如”后停顿

学生标节秦,试读

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要停顿

语法知识补充:

句子成分(帮助学生掌握停顿方法)

学生自读,试划分

这一步主要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的方法,从而在理论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扩展:

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与此基本相同。

课下试着划分。

5、跟读录音,再次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6、朗读小擂台

重点设计这个活动和比赛,促使学生竞争,并通过竞争掌握知识,切实感悟对祖国的挚爱之情,真正提高感悟、理解、表达、运用等实际能力,完成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达到学一会十的水平和升华感情的目的。

7、作业设计

进入角色,以诗人的身份,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一篇创作感受,最终落实体会诗人感情的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使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1、优秀作业展示,用学生自身感悟把握文章主题

2、紧扣“土地”,师生赏析诗歌

学生有感情齐读,提出自己的疑难。

老师进行汇总,按顺序分条列在黑板上。

分组讨论解决,发挥学生主动性,老师巡回提示,了解解决情况。

(十分钟)对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找代表自行解决。

如:

意象的象征义,结合背景显而易见。

稍有难度的,老师专门提出来,重点讲解。

如:

鸟这抒情形象的选择

3、语言赏析

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板书设计

鸟——歌唱——土地

我——热爱——祖国

小结:

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把握课文的大意并不会很难,《我爱这土地》诗也明白易懂,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及意见,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

 

四川省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考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初中)试卷

一、单选(15题30分)

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A)

A.语文实践B.知识传授C.积累感悟D.语感训练

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学写规范、通行的(B)

A.楷体B.行楷C.行草D.草书

3、口语交际教学应重视口语交际的语言修养和(A)

A.文明态度B.文学修养C.科学素养D.人文素养

4、语文教材的编写应当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C)

A.母语情感B.审美意识C.创新精神D.爱国热情

5、按照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 D )

A.合作关系B.传授关系C.交际关系D.对话关系

6、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

具有独立阅读能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A)

A.良好的语感B.一定的鉴赏力C.较高的审美力D.较高的理解力

7、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B)

A.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统一B.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C.情感性和工具性的统一D.言语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8、语文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不同,它属于(D)

A.自然科学B.历史科学C.社会科学D.人文科学

9、全日制义务教育第四学段要求学生45分钟完成的习作不少于(C)

A.300字B.400字C.500字D.600字

10、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C)

A.教学材料B.学习工具C.课程资源D.教学内容

11、语文新课程要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作品,即文学作品教学应强调(C)

A.审美意识B.审美创造C.审美体验D.审美感受

1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D)

A.实施者B.促进者C.参与者D.引导者

1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评价应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不作为考试内容的有语法和(C)

A.文学常识B.逻辑知识C.修辞知识D.文体知识

14、《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目标的要求是: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A)

A.表达方式写作B.实用文体写作C.修辞方法写作D.文学体裁写作

15、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沟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整体发展(D)

A.认知与情感B.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D.听说读写能力

二、判断改错题(5题30分)

16、教材的体例与呈现方式应尽量模式化。

(×)

(p103:

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

17、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阅读资源。

(×)

(p167: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8、写作评价应注意对写作过程的评价。

(×)

(p174:

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19、“以评价促发展”是语文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

20、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前提。

(√)

三、简答题(3题24分)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