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诊断和防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6440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疾病诊断和防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常见疾病诊断和防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常见疾病诊断和防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常见疾病诊断和防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常见疾病诊断和防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疾病诊断和防控.docx

《常见疾病诊断和防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疾病诊断和防控.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疾病诊断和防控.docx

常见疾病诊断和防控

猪场常见疾病的防控方案

病毒性疾病

一、.猪瘟(CSFV):

1、临床症状:

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状出血。

急性感染不表现症状突然死亡。

亚急性和慢性感染常见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便秘或下痢、转圈等神经症状。

初生仔猪感染表现顽固性腹泻、神经症状。

可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

2、病理变化:

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布满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边缘黑色梗死灶;喉头粘膜出血;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胃底壁出血溃疡。

慢性过程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

3、防治:

做好疫苗免疫接种,根据疫苗筛选试验选择好的疫苗。

有条件的需对猪群采血检测抗体,以不断及时地调整猪瘟免疫程序。

每次接种后都要跟踪血清抗体水平,监测疫苗免疫效果。

发病时需紧急接种,加大剂量,同时给药防止继发感染。

二、猪圆环病毒感染(PCV)

1、临床症状:

主要损伤免疫系统,号称猪的“艾滋病”,引起感染猪被毛粗糙、生长迟缓,与之相关的疾病主要有: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

临床症状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和消瘦、皮肤苍白、肌肉衰弱无力、精神差、食欲不振、呼吸困难。

重症病例有贫血和黄疸,淋巴结肿大;皮炎肾病综合征:

皮肤先斑点状出血,出血区域后背黑色结痂覆盖,大小不一,与周围界限明显,不油腻,从后肢和会阴区域开始扩散;混合感染:

引起猪的免疫抑制,从而使机体更易感染其他病原,最常见的混合感染有PRRSV、PRV(伪狂犬病毒)、PPV(细小病毒)、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PEDV(流行性腹泻病毒)、SIV(猪流感病毒)。

此外还可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

2、病理变化:

肺脏呈现间质性肺炎变化,有灰褐色炎症和肿胀,呈弥漫性病变,比重增加,坚硬似橡皮样;淋巴结异常肿胀不充血,切面白色;肾脏水肿,苍白,被膜下有坏死灶,“白斑肾”,也可见出血点;肠道皱缩,肠管变细,“鸡肠样”。

3、防治:

加强饲养环境管理;做好疫苗接种,全群有计划的接种圆环病毒灭活苗;做好保健,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做好蓝耳、猪瘟、伪狂犬等疾病的防控工作。

三、蓝耳病(PRRSV)

1、临床症状:

各年龄段猪易感。

发病个体常出现急性病毒血症,出现发热、呼吸急促困难以及四肢皮肤和耳朵出现短暂的“斑点”样充血或发绀。

母猪感染表现流产、流产后的不孕或者不发情以及产死胎、木乃伊等繁殖障碍症状,个别表现无乳症和神经症状,流产率为5-50%。

感染母猪所产仔猪中有正常猪、弱仔、自溶死胎(褐色)、部分木乃伊化胎儿或完全木乃伊化胎儿的各种组合。

公猪感染无明显症状,但会影响精子活力和静夜质量,同时PRRSV可通过精液交配传递给母猪。

哺乳仔猪感染常伴随高死亡率,表现神经症状、腹泻、败血症等。

断奶和生长猪感染后表现败血症、呼吸困难、生长减缓等,死亡率12-20%。

PRRSV感染常继发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等,加重病情。

2、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败血症和间质性肺炎。

可见耳朵、四肢内侧皮肤、腹下皮肤败血;淋巴结肿大充血;肾脏出血点。

肺脏病变为肺脏质地坚硬或者弥散性质地坚实,感染部位灰黑色带有斑点并湿润,不塌陷,有弹性。

严重病变为弥漫性分布,感染部位质地坚实橡胶状,湿润,呈红黑色或者带斑点。

3、防治:

建议受威胁场采取疫苗接种进行预防,健康场不进行免疫。

活苗不稳定安全性差,仅建议在疫情时紧急接种使用。

同时做好猪瘟、伪狂犬、圆环病毒的预防接种工作。

四、猪伪狂犬病(PRV)

1、临床症状:

各年龄段猪易感,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

初生仔猪表现痉挛、划水样、尖叫等神经症状,以及顽固性腹泻,1-2日死亡。

母猪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和繁殖障碍表现,公猪表现睾丸肿胀。

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

2、病理变化:

一般无特征性病变,如有神经症状,脑膜充血、出血和水肿,脑脊髓液增多,扁桃体、肝和脾有散在白色坏死点。

肺有白色坏死点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胃底粘膜出血。

3、防治:

紧急情况下,用高免血清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常规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控该病的根本措施,1日龄滴鼻,35-40日龄二免,母猪配前免疫。

五、猪传染性胃肠炎(TGEV)

1、临床症状:

2周龄以内的仔猪,一周龄以内最易感。

感染后12-24小时会出现呕吐,继而出现严重的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脱水迅速,很快死亡,死亡率高;在2-3周龄的仔猪,死亡率在0-10%。

断乳猪感染后2-4天发病,表现水泻,呈喷射状,粪便呈灰色或褐色,5-8天可耐过转归,极少死亡,但影响生长,常表现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有些母猪与患病仔猪密切接触反复感染,症状较重,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食欲不振和腹泻,也有些哺乳母猪不表现临诊症状。

2、病理变化:

主要的病理变化为急性卡他性肠炎,从胃到直肠可见程度不一的卡他性炎症。

胃肠充满凝乳块,胃粘膜充血;小肠鼓气肿胀;肠壁弹性下降,管壁变薄,呈透明或半透明状;肠内容物呈泡沫状、黄色、透明;肠系膜淋巴结肿胀,乳糜管内没有脂肪。

心,肺,肾未见明显的肉眼病变。

3、防治:

平时注重防寒保暖和通风透气,搞好环境卫生最重要,规模化猪场做好全进全出管理;免疫接种:

寒冷季节妊娠母猪产前2周疫苗接种;紧急治疗:

疫病流行期间可用鸡新城疫1系苗做紧急防治;或注射抗TGEV高免血清;或将病死猪的小肠内容物搅碎后给产前一个月左右的母猪服下,母猪出现腹泻症状说明返饲有效。

六、猪流行性腹泻(PEDV)

1、临床症状:

与传染性胃肠炎症状相似。

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吃奶后。

年龄越小,症状越重。

一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4天,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最高的死亡率达100%。

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

断奶猪、母猪常呈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性腹泻大约一周,并逐渐恢复正常。

少数猪恢复后生长发育不良。

肥育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一周后康复,死亡率1%--3%。

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呕吐,重者水样腹泻3-4天可自愈。

2、病理变化:

眼观变化仅限于小肠,小肠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缩短。

组织学变化,见空肠段上皮细胞的空泡形成和表皮脱落,肠绒毛显著萎缩。

3、防治:

本病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可参考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办法。

我国已研制出PEDV甲醛氢氧化铝灭活疫苗,保护率达85%,可用于预防本病。

还可选用PEDV和TGE二联灭活苗,免疫种公猪和临产前种母猪,乳猪通过初乳获得保护。

在发病猪场断奶时免疫接种仔猪可降低这两种病的发生。

流行性腹泻病毒已经发生变异,变异病毒感染常规疫苗免疫无效,出现类似病情需立即送样检测。

七、猪细小病毒病(PPV)

1、临床症状:

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而母猪不表现明显症状,没有证据显示细小病毒对公猪造成影响。

多感染头胎母猪。

视感染妊娠阶段不一,母猪可能表现为返情、不发情、不产子、产子数很少、产出胎儿一部分为木乃伊等。

只要出现胚胎或胎儿的死亡或两者并存,都应该考虑细小病毒感染。

2、病理变化:

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微炎症,胎盘有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被溶解、吸收,感染胎儿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及坏死等。

3、防治:

对细小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尚无治疗方法。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接种疫苗可使母猪在怀孕的整个敏感期产生免疫。

八、猪流行性乙型脑炎(JEV)

1、临床症状:

发病具有季节性,常在夏季炎热时期。

引起母猪以流产和生产异常为特征的生殖障碍,同窝仔猪有死胎、木乃伊、有脑积水和皮下水肿的虚弱仔猪。

感染公猪引起睾丸水肿充血。

2、病理变化:

在母猪由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肉眼可见或显微病变还未见报道。

自然感染公猪的睾丸在鞘膜腔有大量的粘液,附睾的边缘和鞘膜脏层可见到纤维增厚。

死胎和虚弱新生儿比较典型的病变为脑积水,其他病变还有皮下水肿、胸膜积水、腹水、浆膜瘀点状出血、淋巴结充血等。

3、防治:

疫苗为首选的控制方法,可在蚊虫滋生季节提前一个月对种猪群免疫两次,即可获得足够长的免疫保护力。

细菌性疾病

一、大肠杆菌病

1、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病)

1)临床症状:

发病日龄早,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发病急、症状明显、死亡率高。

无季节性,但寒冷时发病率较高,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

病猪口渴,吃乳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2)病理变化:

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脱落。

肠壁变薄,松弛,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重要。

乳糜管管内有白色脂肪。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胃内含凝乳块。

3)防治:

注重产房防寒保暖和消毒。

药物预防可于初生后12小时内口服敏感抗菌素,如增效磺胺甲氧嗪和硫酸庆大霉素等。

仔猪生后在第一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以后每天两次连续3天。

如有发病猪继续投药,药量加倍。

疫苗免疫可对妊娠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接种大肠杆菌苗,可选用商品化基因工程苗或者自家苗。

可采取支持疗法,包括抗脱水和抗酸中毒,可通过腹腔补液或者饮水。

2、仔猪白痢(迟发型大肠杆菌)

1)临床症状:

本病多发生于断奶前后1-2周的仔猪。

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

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

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猪粪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2)病理变化:

病死仔猪脱水,消瘦、皮肤苍白。

胃粘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灰白色,酸臭或混有气泡。

肠壁变薄半透明,畅粘膜充血、出血易剥脱,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常有继发性肺炎病变。

3)防治:

仔猪出生后第一天口服恩诺沙星/土霉素0.5ml,7日龄重复用药,参考仔猪黄痢防治方法。

3、水肿病

1)临床症状:

多发生于断奶前后1-2周的小猪,以体格健壮的小猪易发。

活猪表现神经症状如轻度共济失调或步调蹒跚,眼睑和前肢皮下水肿,呼吸困难。

2)病理变化:

头部皮下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脑膜充

血,脑回水肿;胃壁增厚,胃底粘膜水肿;胃内充满凝乳块,有胶冻样渗出物;肺脏水肿;结肠壁水肿、增厚。

3)防治:

选择能到达小肠腔的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氟喹诺酮、头孢菌素等。

其他参考仔猪黄痢。

二、猪链球菌病

1、临床症状: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常见2型、5型和马链球菌感染。

多发生在断奶前后,以5-10周龄最多发。

急性型以脑膜炎和败血症为主症,慢性型以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脓肿为特征。

同时可致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

常见症状表现包括神经症状如转圈运动、抽搐等,关节肿大所致跛行,被毛粗乱,皮肤出血点或出血斑,严重的出现死后凝血不良等。

猪链球菌感染还可感染特定人群发病,并可致死亡,危害严重。

2、病理变化:

败血症的病理表现包括天然孔流出暗红色血液,凝固不良;颈下、腹下及四肢末端等处皮肤紫红色的血斑点;皮下、黏膜、浆膜出血;鼻镜、喉头及气管黏膜充血,内有大量气泡。

肺充血肿胀;脾肿大,色暗红或蓝紫。

肾脏肿大、出血点,皮质、髓质界限不清。

胃肠黏膜、浆膜散在点状出血。

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

脑膜炎型主要表现为脑膜和脊髓软膜充血、出血。

个别病例脑膜下水肿,脑切面可见白质和灰质有小点状出血。

关节肿大常见于慢性病例,关节腔内可见脓性或者纤维素性积液。

关节囊膜面充血、粗糙、滑液浑浊,并含有黄白色奶酪样块状物。

有时关节周围皮下有胶样水肿,严重病例周围肌肉组织化脓、坏死。

链球菌有时也可在腹腔表现轻微的纤维素性渗出病理变化。

3、防治:

1、做好圆环、猪瘟、伪狂犬等免疫抑制疾病的免疫预防,特别是圆环病毒。

链球菌一般继发于圆环感染。

2、可根据实际选择使用链球菌疫苗。

3、采集样品送检,做细菌学分离试验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

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庆大霉素、泰妙菌素和甲氧苄啶磺胺时比较有效的药物。

4、收集病料制成自家组织苗或者自家细菌苗,注射产房小猪进行预防。

三、副猪嗜血杆菌感染

1、临床症状: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

可以影响从2周龄-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

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

急性病例,常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

病猪发热(40.5~42.0℃)、被毛粗糙、食欲降低、精神沉郁;呼吸困难,疼痛(尖叫);可视粘膜发绀;腹部鼓胀,腹壁扇动;关节肿大,跛行。

2、病理变化:

最主要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全身性的纤维素性渗出,胸腔、腹腔大量黄色纤维素渗出物,导致脏器之间严重粘连,肠道粘连导致蠕动受阻引起腹腔鼓胀腹壁扇动;关节肿大,关节腔大量黄色粘液;心包覆盖大量纤维素性渗出,形成绒毛心或者盔甲心;副嗜血杆菌一般不易引起严重败血症状。

1、防治:

1、做好圆环、猪瘟、伪狂犬等免疫抑制疾病的免疫预防,特别是圆环病毒。

副嗜血杆菌一般继发于圆环感染。

2、大多数血清型的猪副嗜血杆菌对头孢菌素、氟甲砜、庆大、壮观霉素、磺胺及喹诺酮类等药物敏感。

3、用自家苗(最好是能分离到该菌,增殖、灭活后加入该苗中)、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能取得较好效果。

种猪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免疫能有效保护小猪早期发病,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四、猪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引起),又称喘气病、地方性肺炎。

1、临床症状:

各年龄段猪均易感,尤以断奶仔猪最易感,常作为始发病原,继发其他呼吸系统病原感染。

最大的危害在于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增加料肉比。

表现为咳嗽和气喘,明显的腹式呼吸,体温一般正常。

2、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是肺部出现肉样变,主要集中在肺尖叶和心叶,病灶与非病变区界限明显,颜色通常为紫红到黄褐色。

特征性指示病变为两侧肺病变呈现对称变化。

感染后10~12周,若无继发感染,肺部病变组织会逐渐自我康复,但仍会留下永久性的组织伤痕,可看到明显的肺泡萎缩。

继发其他细菌感染时,常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素性、化脓性病变,甚至出现明显的坏死灶。

3、防治:

怀孕母猪分娩前14~20天以支原净、利高霉素或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氟甲砜霉素等投药7天。

仔猪1日龄口服0.5ml庆大霉素,7日龄、21日龄2次免疫喘气病灭活苗。

仔猪15日龄、25日龄注射恩诺沙星一次,有腹泻或PRDC严重的猪场断奶前后定期用药,可选用支原净、利高霉素、泰乐菌素、土霉素、氟甲砜霉复方。

五、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1、临床症状:

保育猪和育肥猪易感,多见于育肥猪。

常见育肥猪突然急性死亡,口鼻可见血样泡沫流出。

感染猪群食欲减退,不同程度的咳嗽和喘气,以及严重程度不一的结膜炎病变。

鼻子、耳朵、四肢皮肤等发绀,后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张嘴呼吸。

若无继发感染,一般可自行消除症状。

2、病理变化:

单纯感染病变局限于胸腔,主要见于呼吸道,急性死亡病猪肺呈现“红气球”样变化,充血肿胀,从切面流出大量含血泡沫,且在气管和支气管中充满泡沫。

或以纤维素性胸膜炎为主,表现肺脏纤维化,牢固粘附于胸壁上,肺脏布满大小不一的脓肿样结节。

3、防治:

根据猪场实际,按发病日龄提前1周开始投药,可选择支原净、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强力霉素等,留作种用的猪群避免使用氟苯尼考。

有条件的最好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发病场进行疫苗接种,可在5~8周龄时首免,2~3周后二免。

母猪在产前4周进行免疫接种。

可应用包括国内主要流行菌株和本场分离株制成的灭活疫苗预,或者三价亚单位疫苗。

六、猪肺疫:

(多杀性巴氏杆菌)

1、临床症状:

常继发于支原体感染,故肺部病变类似。

急性猪肺疫俗称“锁喉风”、“肿脖瘟”。

急性呈败血症变化,颈部肿胀,高度呼吸困难。

最急性型:

往往呈败血症症状,病猪体温突然上升到41℃~42℃,呼吸困难,心跳加快,不吃食,口鼻粘膜发紫。

耳根、颈部、腹部等处发生出血性红斑。

咽喉肿胀,坚硬而热;病猪呈犬坐状,在数小时到1天内死亡。

急性型:

往往是胸膜肺炎症状。

体温上升至40℃~41℃左右。

呼吸困难,有短而干的咳嗽,流鼻涕,气喘。

有粘液性或脓性结膜炎。

皮肤出现出血红紫斑。

开始时便秘,后来下痢。

往往在2~3天内死亡,不死的多转为慢性。

慢性型:

表现为持续的咳嗽,呼吸困难。

病猪逐渐消瘦,有时关节发生肿胀。

最后持续腹泻,衰竭而死。

2、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以喉头及其周围组织的出血性水肿为特征,切开颈部皮肤,有大量胶胨样淡黄或灰青色纤维素性浆液。

全身脏器败血症病变。

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

心外膜及心包膜上有出血点。

肺急性水肿。

脾有出血但不肿大。

皮肤有出血斑。

胃肠粘膜出血性炎症。

急性及慢性肺炎巴氏杆菌感染肺脏常与胸腔粘连,胸膜干燥、呈半透明状,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胸膜附有大量湿润、浅黄色的纤维蛋白渗出物,可以此区分。

感染巴氏杆菌的肺脏,前半部病变区域界限清楚,同时存在多发性脓肿,肺叶间广泛粘连。

3、防治:

通常通过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巴氏杆菌感染,药物可选择头孢类、氟喹诺酮类等,有条件的可取样进行药敏分析。

抗生素对巴氏杆菌感染的预防效果要好于治疗效果,可单独使用磺胺类药物、青霉素类等,或者采用联合给药的方式如四环素/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既可作为预防用药。

目前尚无可有效预防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疫苗。

七、猪萎缩性鼻炎(AR):

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引起

1临床症状:

2-5月龄猪易感。

喷嚏带血丝(注意墙面)、颜面变形、鼻部歪斜和生长迟滞,常伴结膜炎,流泪。

猪只常因鼻类刺激黏膜表现不安定,用前肢搔抓鼻部,或鼻端拱地,或在猪圈墙壁、食槽边缘摩擦鼻部,并可留下血迹。

由于泪水与尘土沾积,常在眼眶下部的皮肤上,出现一个半月形的泪痕湿润区,呈褐色或黑色斑痕,故有“黑斑眼”之称,这是具有特征性的症状。

2病理变化:

病变多局限于鼻腔和邻近组织。

病的早期可见鼻黏膜及额窦有充血和水肿。

特征性病变是鼻腹部和背部的鼻软骨萎缩,通常通过观察第一和第二臼齿间鼻盘上方鼻甲骨横断面萎缩情况来判断。

正常猪的鼻卷曲是上下对称的,轻度和重度病例,最常见的是鼻甲骨腹侧卷曲萎缩。

3防治:

现有Bb(I相菌)灭活油剂苗和Bb-Pm灭活油剂二联苗两种疫苗。

可用于母猪产仔前2个月及1个月份别接种,以提高母源抗体滴度,保护初生仔猪几周内不受本病感染。

母猪产前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可减少母猪的感染和传播,起到治疗的目的,可选用磺胺二甲嘧啶400-2000ppm或者土霉素400-1000ppm。

八、猪梭菌性肠炎(仔猪红痢):

(病原:

C型魏氏梭菌)

1、临床症状:

1-3日龄多发,多为每窝最健壮的小猪表现症状。

以血性下痢,排出浅红或红褐色稀粪,或混合坏死组织碎片和气泡;急性感染仔猪100%死亡,慢性感染存活率较高。

2、病理变化:

病变见于空肠和会场。

空肠粘膜出血呈暗红色,肠内有血样液体。

肠壁上布满出血点,肠腔鼓气透明。

急慢性少见出血,可见肠壁增厚。

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潮红。

3、防治:

加强产房消毒和保温。

在发病猪群,对怀孕母猪于配种前和产前2-3周进行疫苗免疫。

使仔猪出生后吃到注苗母猪初乳,获得免疫保护;做好产房及临产母猪的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在常发病猪场,仔猪出后后,在没吃初乳前用抗菌药物(如氨苄青霉素、土霉素、痢特灵)进行预防性口服,有一定效果。

九、猪痢疾:

(猪痢疾密螺旋体)

1、临床症状:

7-12周龄多发,常爆发于引种后。

体温稍高。

精神、食欲差。

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腹痛。

粪便中可见血液、粘液和白色粘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恶臭。

病程1~3周。

慢性者进行消瘦,发育不良,病程更长。

死亡常与脱水、酸中毒和高钾血症有关。

2、病理变化:

病变局限于大肠,回盲结合处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

大肠肠壁和肠系膜充血水肿,水肿程度随病程而减轻。

肠系膜淋巴结可能肿大,腹腔内出现少量清亮的积液。

大肠浆膜面出现白色稍突起的病灶,尤以慢性和亚急性明显。

粘膜常覆有粘液,随病情进一步发展纤维素性渗出物增加,粘膜表面坏死,形成厚的带血的假膜,剥去假膜露出浅表糜烂面。

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

3、防治:

可用痢菌净、氯霉素或痢特灵等持续用药。

通常在发病场将药物添加到饲料中预防效果更好。

严格隔离检疫引起猪,用过乙氧酸消毒猪场及加强清洁卫生是防止本病的重要措施。

10、猪渗出性皮炎

1、临床症状:

病原为葡萄球菌,典型病理表现为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出现皮炎,以嘴部和头部常见,经3-5天蔓延至全身。

皮炎病灶呈黑色,富含脂质而具油腻感。

患猪皮温升高,可出现口腔溃疡,并可损伤蹄部。

严重病猪脱水,24h内死亡。

2、病理变化:

早期病变出现于口、眼、耳周围以及腹部,较晚的病例由于泥土和粪便粘在感染皮肤而至患猪覆盖一层厚的棕色油腻并有臭味的痂。

外周淋巴结通常水肿和肿大。

肾盂可见粘液。

其他脏器可能观察到化脓性病变。

3、防治:

渗出性皮炎的致病机制主要是母猪产道寄生大量葡萄球菌,仔猪出生时体表携带出病原,若体表出现伤口或者提抗力下降则可能发生感染。

1、接产时防止损伤仔猪,做好仔猪体表消毒。

2、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或者预防,由于耐药性的增加,需要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学相关实验筛选敏感药物。

3、收集病料制成自家苗,注射产前1-2周的妊娠母猪,可产生大量的母源抗体传给仔猪使仔猪获得保护力。

寄生虫病

弓形虫

1、临床症状:

弓形虫寄生于宿主血液中。

弓形虫感染在人和动物中很常见,常通过摄入被弓形虫卵囊污染的食物或者饮水而感染,或食入含有包囊的肉而被感染。

猫时唯一一种从粪便排除弓形虫卵囊的动物。

如果母猪在怀孕期间被感染,则仔猪也可能在生前就被感染,出现发育不全、死亡或弱仔,或在出生后很快死亡。

存活感染仔猪出现腹泻、共济失调、震颤、咳嗽等症状。

生长育肥猪感染出现高热稽留,呼吸困难,精神沉郁,可视粘膜发绀或黄疸,皮肤出现淤血点。

可取血液图片观察进行诊断。

2、病理变化:

典型变化为肺脏间质增宽,“玻璃肺”。

肝脏肿大,表面可见白色坏死点;淋巴结条索状肿胀。

3、防治:

做好生物安全,猪场内清除猫、犬、鼠类等,做好清洁卫生。

弓形虫仅对磺胺类抗生素敏感。

①胺嘧啶(SD)+已胺嘧啶;前者按70毫克/公斤体重,后者按6毫克/公斤体重,内服,每天服两次,首次倍量,连用3~5天。

②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内含10%磺胺-5-甲氧嘧啶和2%三甲氧苄氨嘧啶);按10公斤体重肌注不超过2毫升,每天1次,连用3~5天。

③磺胺-6-甲氧嘧啶(SMM);按60毫克/公斤体重,配成10%注射溶液肌注,每天1次,连用3~5天,或者按内服首量0.05~0.1克/公斤体重,维持量0.025~0.05克/公斤体重,每天2次。

连用3~5天;或者按内服首量0.05~0.1克/公斤体重,维持量0.025~0.05克/公斤体重,每天2次。

连用3~5天;或者(SMM)加DVD(敌菌净)增效剂,按5:

1混合,口服混合物60毫克/公斤体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