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59403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5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报告.docx

《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报告.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报告.docx

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报告

第一部分项目规划

前言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有关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②平整土地,改良土壤;③道路、沟渠、林网等综合建设;④归并农村居民点、村办与乡镇企业等;⑤恢复利用废弃土地;⑥划定地界,确定权属;⑦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

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土地资源集约与持续利用的主要手段;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是严格贯彻执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具体表现,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了增加该项目区的可实施性,更好地进行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与灌排改造工程,特依据当地实际条件,并在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项目来源

周家台村、留云阁村、及宋家台村隶属于湖北省##市##乡。

本次土地整理项目区域位于以上三村交界处,东起宋家台村,西至周家台村南到七支渠,北抵三支渠。

土地分别属于周家台村、留云阁村、宋家台村三村集体所有。

该项目区属平原地带,地势平坦且较低洼,属于平原湖区,项目区内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雨量充沛,所以水洼较多,一般深1.5米至4.0米。

本地区独特的地势使得一遇雨天即积涝成灾、农作物减产、农民收入减少。

更为严重的是本项目区没有完善的排涝设施,抗旱时期有水不能灌溉,渍涝时,积水难以排出。

同时项目区内交通不便利,只有若干乡间小道,主干道极少。

林网建设滞后,且项目区内没有电力设施,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的开发利用。

就典型平原湖区特色的##乡而言,开展沟、渠、路、林及配套建筑物如桥、闸的建设和改造,进行土地平整,不仅能够增加耕地面积,还能够大大改善项目区耕作条件和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根据《土地管理法》和《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方法》以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周家台村、留云阁村、及宋家台村三村交界处开展土地整理工程项目。

《##市##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报告》由##市国土资源局于2002年11月上报。

报告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投资概算及效益评价做出了初步分析,现已由国土资源部审查批准入备选库项目立项,其性质为以国家投资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

上报项目总投资为636.06万元,整理面积409.0100公顷。

项目建设目的

1、具体落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孝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通过土地整理,有效地保护农业用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按市场经济需求,制定合理的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发展农业经济。

探索项目区经济自我维护、持续发展的道路。

3、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项目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产的稳定性。

4、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5、坚持高标准、高起点。

根据水利部颁发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规定,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配套改造,保留合理部分,改造不合理工程布置及设施,使项目区工程达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

6、完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7、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项目规划任务

1、分析项目区基本情况,包括土地适宜性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等,科学确定田、水、林、路、渠的整治及建设方案。

2、充分了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各部门规划,使项目规划与其协调一致,反映区域发展动向。

3、进行土地平整,落实土地开发整理指标。

4、合理确定地块形状和规划,有效调整土地关系。

5、整治农田水利工程。

对项目区主要灌排渠系及其构筑物等进行工程配置、布局与建设,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计算。

6、完善田间道路工程。

在符合道路规划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占地面积,结合现有实际情况,对沟、渠、林、田等进行全面规划,做到方便生产,方便生活。

7、其它工程建设,如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涉及的农田生态防护林及水土保持工程等。

8、综合评价规划方案,进行规划方案效益评价。

9、制定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

10、制定规划实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项目规划依据

相关规划文件及依据

1、《##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市国土资源综合评价报告》;

3、《湖北省##县国土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评价》;

4、《##县土地利用现状与调查》;

5、《湖北省孝感地区国土资源综合评价报告》;

6、《##市气象资料》;

7、《##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8、《##市建设工程信息造价》(2003);

9、《##统计年鉴》(2000-2002);

10、《##市##乡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汇编》(2000-2002);

11、《##市##乡2002年农业年报》;

12、《##市##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水利、交通、林业、农业、环保等部门相关专项规划。

行业技术标准

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程规程(试行)》;

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5、《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9、《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L18-1991);

10、《现代电工手册》(修订本)。

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

7、《##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市土地整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川政办文(2003)33号];

8、《##市环境保护局关于##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环保审查意见的复函》[川环函(2003)4号];

9、《##市林业局关于##市实施##乡土地整理项目的确认意见函》;

10、《##市水利局关于##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项的确认意见函》[川水(2003)29号];

11、《##市农业局关于实施##乡土地整理项目确认意见的函》[川农业函(2003)1号];

12、《##市血防办关于对##乡土地整理项目结合血防灭螺的审查意见》。

项目概况

##市概况

##市位于汉江下游,江汉平原腹地,东与武汉东西湖农场、蔡甸区毗邻,西接天门,南临仙桃,北与应城、云梦、孝南接壤,市区距武汉市57公里,距孝感市52公里,全市现辖9个乡15个镇、3个农养殖场。

境内还有解放军总后勤部沉湖农场、一个省辖农场(中洲农场),一个市辖农场(华严农场),土地总面积1662.9300平方公里(含中洲农场56.3700平方公里)。

全市设置村委会585个,生产大队45个(不含中洲农场,下同),居委会27个。

2002年末人口106.80万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1600公顷。

2002年末实有耕地面积63266.6700公顷,人均0.0600公顷。

##市地处江汉平原,由于汉江横贯全境,历经洪水漫流冲刷,形成汉江沿岸略高,中部低平,东南部有起伏的山丘,西北部边缘(汉北河以北)有从湖滨隆起的岗地,境内地貌形状大体可划分为平原和低丘两种类型,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97%和3%。

##市内通航河道有4条,以汉江为主,兼有汉北河、北支河、中支河等,汉江上达荆襄等地,下抵武汉。

##江汉大桥已建成通车,它把107、316国道和省道荷沙公路与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连成一体,构成武汉市外环线,改善了江汉平原的交通条件,优化了公路布局,使##汉江两岸天堑变通途,省级干线荷沙公路横贯全境,南通宜黄公路,西北接汉宜公路。

##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丰沛,雨热同步,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既利于农作物生长,也宜于林、牧、副、渔发展。

根据2002年度《##统计年鉴》统计,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871610.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9.1%。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1072.00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2385.00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18153.00万元。

其中二、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是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8170.00元,比上年增长了7.7%。

优良的区域位置,充沛的光热条件,丰富的生物资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潜在的经济实力,勤劳智慧的##人民,为进一步开发、优化利用当地土地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项目区概况

一、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根据《土地管理法》和《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方法》的规定,为落实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拟对##市##乡周家台村、留云阁村及宋家台村一片低湖田及闲置荒地进行土地整理。

该项目实施后,不仅能增加耕地面积,还能大大改善项目区耕作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此整理项目,群众要求整理的呼声也很高,并且##乡项目区水土资源丰实,交通便利,未利用土地、低湖田面积大,整理潜力大。

整理后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利用率,满足农民扩大生产的需要,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乡周家台村、留云阁村及宋家台村土地整理项目位于东经113°37′54″-113°40′12″,北纬30°25′52″-30°27′45″,土地属于周家台村、留云阁村及宋家台村三村集体所有,总面积为409.0100公顷,其中周家台村163.2300公顷,留云阁村107.7200公顷,宋家台村138.0600公顷,为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

其实地范围东起宋家台村,西至周家台村,南到七支渠,北抵三支渠。

2、地貌

项目区地形为平原地带,地形平坦且较低洼,属平原湖区。

项目区内水洼较多,一般深至1.5米至4.0米。

平整后地势平坦,形状规则,便于农业生产。

3、气候水文特征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6.1℃,平均降水量1200mm、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丰沛、雨热同步、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245天,适宜于喜温作物和水稻的栽培,也有利于秋播作物安全越冬。

4、植被

项目区范围内有少量耕地种植农作物,其余绝大部分是荒芜地及芦苇和杂草生长地。

5、土壤

项目区土层厚度大于1米,土壤类型以潮土、水稻土为主,砾石含量小于5%,土壤肥力中等,少量地段为潮土,保水、保肥性能较好,有机质含量在1.5%左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6、地质

项目区地质为中生界和新生界第四系统(Q),下部为砾石层,上部为粘土、亚粘土层,厚1-50米。

三、自然灾害

1、旱灾:

受大气环境影响,梅雨之后,盛夏初秋,气温骤升,蒸发量大,而农作物需水量正值盛期,降雨量一旦减少即出现旱情。

按干旱时段可分为伏旱、秋旱与春旱。

据1952~1980年29年资料统计,伏旱发生机率最高,有十二年,占52%;秋旱次之有十一年,占42%;春旱较少,有二年,占6%。

出现20天以上干旱有24次,平均五年四遇。

干旱20~30天为三年至四年一遇,干旱31~60天为三年一遇,干旱60天以上为五年一遇。

其中伏秋连旱占旱年的37%,旱涝连续发生又占渍涝年数的51%,连续干旱和汉江低水位组合在一起时,灌溉水源发生困难,组合时间越长,灾情越重。

2、涝灾:

项目区内降水年内集中在六月上旬至七月上旬,届时强大的潮湿季风和从北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于长江流域,形成梅雨,降雨强度大,历时长,雨量占全年雨量的三分之一,个别年份占五分之三。

这时长江、汉江也处于洪泛高水季节,一旦江水顶托,自排的能力丧失,则无足够调蓄能力的呈锅底状的项目区就会严重渍涝成灾。

四、自然资源

1、光热资源

项目区光照时间全年为1992.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6%,平均气温为16.1℃,无霜期为245天。

2、水资源

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雨量充沛,适宜于各种作物生长。

降水量的71.8%被蒸发和向地下渗透,28.2%形成地表径流,蓄于境内坑塘、洼地和沟渠。

可供地表水水量每年约为26.84万立方米,能满足项目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项目区水、热资源参数见表1-1。

五、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涉及周家台、留云阁及宋家台三个村,人口共计4671人,耕地总面积5574.00亩,人均耕地1.19亩。

农民人均年收入1648元。

农业生产以种植一季稻为主,其次是油料和其它经济作物。

项目区农村经济情况见表1-2。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失修的简陋水利设施难以满足农田排灌的要求,灌溉主要依靠团结渠及天然降水,排水主要通过自然冲沟将渍水排入周边沟渠,沟渠淤积,利用率不高,使得雨水难以及时排出,造成项目区涝灾。

2、交通状况

项目区内以若干乡间小道为支道,主干道极少。

3、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内无林网,规划在改造干道及新建干支道两旁种植意杨。

4、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没有电力设施,需要从邻近村庄架设“两高一低”电力线路供项目区用电。

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目前除少量树木、灌丛保护水土和自然沟渠排水外,无生态环境保护设施。

土地利用现状

六、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区耕地190.8300公顷,占总面积的46.66%,其中水田153.6100公顷,旱地37.2200公顷,水域173.3100公顷,占总面积的42.37%,其中未利用的废弃坑塘68.63公顷,养殖水面73.55公顷,沟渠31.13公顷;道路10.7700公顷,占总面积的2.63%,居民点21.9200公顷,占5.36%;田埂12.1800公顷,占2.98%。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409.0100公顷,详细情况见表1-3。

七、项目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的矛盾日趋尖锐,土地承载量越来越大。

2、项目区部分荒地,由于水涝灾害等原因,没有有效利用。

3、土地利用不合理,项目区田快小,田埂系数大,浪费了土地资源,不利于农业集约化、现代化建设和经营推广。

表1-1项目区水、热资源参数表

十一

十二

平均气温(℃)

3.3

5.3

9.8

16.1

21.5

25.4

28.4

27.9

22.9

17.2

10.9

5.4

平均相对湿度(%)

78

80

82

83

80

80

81

82

81

80

80

77

平均气压(hpa)

1023.7

1021.3

1016.9

1011.5

1006.8

1002.6

1000.4

1002.7

1009.9

1016.7

1021.2

1024.1

风速(m/s)

2.6

2.6

2.8

2.7

2.5

2.4

2.8

2.4

2.4

2.2

2.4

2.5

平均降水(mm)

38.2

55.5

91.4

130.6

156.8

206

183.6

113.9

83.7

81.2

56.1

27.9

一日最大降水量(mm)

32.6

39.3

55.3

115.1

126.6

252.8

312.2

129.2

119.6

89.8

52.2

54.8

表1-2项目区农村经济情况表

名称

人口(人)

耕地(亩)

人均耕地(亩/人)

人均年收入(元/人)

周家台村

1281

1253.00

0.98

1612.00

留云阁村

1489

1930.00

1.30

1648.00

宋家台村

1901

2391.00

1.26

1672.00

合计

4671

5574.00

1.19

1648.00

表1-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

公顷

一级类

二级类

面积

所占比例(%)

耕地

旱地

37.2200

9.10

水田

153.6100

37.56

合计

190.8300

46.66

水域

废弃坑塘

68.6300

16.78

养殖水面

73.5500

17.98

沟渠

31.1300

7.61

合计

173.3100

42.37

居民点

21.9200

5.36

道路

10.7700

2.63

田埂

12.1800

2.98

项目区总面积

409.0100

100.00

4、耕地质量下降,土地产出率低。

5、水域辽阔,但利用率低。

6、死水坑塘较多,血吸虫病泛滥。

土地适宜性分析

##市土地整理项目区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且较低洼,属于稻、棉、油轮作种植区。

下面将项目区农作物适宜性条件进行分析。

1、雨量充沛,降水集中。

项目区年降水量在1000-1200mm之间,地域间年最大差值173.3mm,在农作物的主要生长期4-10月,历年平均雨量为900mm,降雨的季节分布为春、夏、秋、冬各季分别约占33%、40%、17%、10%,月平均降雨量6月最多,平均为203mm,一月最少,平均为29.2mm,降雨日数年均为123天,其中3-6月降雨日数均在12天以上,稻棉生长后期8-10月则在9天左右,且降雨量小。

2、光能资源充足。

本地年平均日照率为44%,一年中又以6-8月最多,占全年35%,冬季12-2月最少占18.6%,特别是8月日照率为61%,9、10月日照率为49%,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及其它秋作物的生长都十分有利。

3、热量丰富。

项目区年均气温16.1℃,1月最低,月平均3.1℃,7月最热,月平均28.6℃。

全年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利于作物干物质的积累。

≥10℃活动积温为4285℃-5020℃,全年无霜期年平均245天,80%的保证率为225天。

4、水资源充足。

项目区年均降水总量为20.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310mm,径流量4.94亿立方米。

地下水储藏量充足,水源富余,水质清洁,多属于碳酸盐淡水,呈中性或微酸性。

5、土壤资源可耕性。

项目区的土地耕性良好。

成土母质大部分为河流冲积物及湖泊沉积物,土壤类型以潮土、水稻土为主,砾石含量小于5%,土壤保水、保肥性能较好,有机质含量在1.5%左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耕地经过历年的农事活动,熟化程度高,土层深厚,耕性良好。

根据以上分析,项目区今后的种植模式还是应该以油——稻和麦——棉,蚕豆——棉、油——稻——菜、蚕豆——菜——菜以及三旱三水和四旱二水六年轮作为宜。

水资源平衡分析

八、可供水量分析

1、地表水

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雨量充沛,适宜于各种作物生长。

降水量的71.8%被蒸发和向地下渗透,28.2%形成地表径流,多年平均径流深326mm,蓄于境内坑塘、沟渠。

可供地表水水量每年约为26.84万立方米。

2、地下水

据水文地质部门探明,可开采地下水资源总量与天然径流量所占的比值相同,因此地下水资源非同小可,不可忽视。

但是到目前为止,项目区的地下水还没有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只有个别农户在村前屋后打井取地下水供人畜饮水之用,因此,地下水的适当开采,是使水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季节性缺水得以补偿的辅助性措施。

但地下水不能盲目、无限制开采,必须保持地下沙丘承压能力与地基基础的相对稳定,避免产生因为这一平衡系统的破坏而导致地层的不同程度的沉降。

经对项目区内地下水水质分析可知,地下水可作为生活与工业冷却用水,因含Na离子,不宜作灌溉农业用水。

因此,项目区只有在大旱年时方可开采地下水来补充所缺灌溉用水。

3、过境水

本项目区灌溉水主要来自汉江,由汉江取水经三湖连渠后输送到项目区内,再由三条支渠取水灌溉。

汉江自仙桃市流入##市境内,年平均流量为1320m3/s,最小为198m3/s,年际变率为4.54。

据80年统计,##市水利工程引汉江水量只占汉江过境水量的0.1%,推算出的现状水平年,当灌溉保证率取95%时,引水灌溉量只占汉江过境水量的0.46%,所占比重极小。

九、灌溉用水量平衡

结合项目区内多年降雨资料及蒸发资料,经分析计算可得,项目区设计灌水率在P=95%时为0.787m3/s/万亩,另取加大系数1.3,用于计算渠系加大流量。

项目区年设计灌溉用水量为193.5万m3。

根据以上来水量与用水量分析可知,项目区内水量充足,如果加以有效利用,则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区内的生产与生活用水。

但项目区内的灌排设施不完善,限制了项目区的发展,因此,本规划除进行土地平整外,主要对项目区内的灌排现状进行必要的改造与完善,充分发挥项目区的优势,把项目区建设成为一个高标准的示范区,为我国南方平原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及人口密集地区的土地整理、灌排改造工作树立典型,积累经验。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项目区经过田、水、路、林整理后,可以净增耕地面积70.1800公顷,净增耕地率可达17.16%,净增耕地主要是通过利用废弃坑塘、田块归并、沟渠修直等工程措施。

项目区配套设施的建成及实施土壤改良工程,将改善项目区原有190.8300公顷的低产田的生产条件,使项目区耕地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田。

规划目标和原则

规划目标

1、项目区整理后,增加耕地70.1800公顷,占项目总面积的17.16%,建立田、林、路、渠配套的生态农业基地,林成行、渠成网、路相通、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使项目区成为旱涝保收的优质农田,提高耕地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2、通过田块重划、土地平整和道路修建,使项目区达到“田成方、路成框”的效果,满足机械化作业的需要。

3、整理后种植面积增加,防护林网的建设,使整理后的土地减少了风蚀、旱灾、涝灾的影响,耕作层土壤得到改良,农田小气候得到调节,出现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有利于田间有益生物、小动物的繁衍,有利于养分的积蓄和潜在养分的分解,释放,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的目标。

3、合理配置灌排系统,增强农田水利设施的“挡、排、降、蓄”功能,灌溉保证率达到95%,使农业生产稳定和持续发展。

4、合理布局农田防护林,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5、架设“两高一低”电力线路供项目区用电。

规划原则

1、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3、因地制宜的开发整理,提高规划设计的可实施性;

4、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5、改善土地利用条件,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6、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7、依法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8、规划的时效性及适当超前性;

9、规划的整体性;

10、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规划方案

规划标准

一十、道路建设标准

按照本规划的目标,区内道路建设不仅要能满足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需要,同时还要方便各自然村之间以及项目区与外界联系,其中田间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