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56968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docx

《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docx

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

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

作者:

王丽华     2008-01-15  阅读人次:

325

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

  王丽华

  列宁逝世80多年来,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学者从未停止过对这位伟人的人格及其思想和理论的研究。

在列宁的研究工作者中,有列宁的崇拜者,也有对他毫无好感的人。

由于立场不同,这些学者在对列宁的研究中产生了观点上的严重分歧。

      一、列宁学研究中的不同观点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苏联官方组织撰写了一本内容全面而完整的列宁传记。

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罗•塞尔维斯看了此书后说,在这一传记中列宁被描绘成一个十全十美的民族圣人,说他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惟一真正的继承者,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思想”是完美无缺的,他在深化对20世纪的唯物主义观点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容争辩的。

他独特的智慧在政治学科的很多领域都得到了表现,而他的实际活动是以对总的政治和经济形势的科学分析为依据的。

他看问题是那样的公正而又一针见血,他能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及时制定出革命和建设的各项计划。

罗•塞尔维斯指出,这个传记还贯穿这样一个思想:

列宁永远不会犯错误。

尽管他并非总能使全党相信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人们仍然拥护他,始终如一地甘做他的事业的追随者。

有些党员一时有所动摇,但最终仍会对他坚信不疑。

塞尔维斯说,这部传记在最后对列宁的评价是:

没有列宁,就不会有苏维埃政权,他是“十月革命的化身”,是20世纪历史的缔造者。

(注:

罗伯特•塞尔维斯《列宁之谜》,载于《今日前苏联东欧》1993年第2期。

)但是对列宁的评价绝不仅仅是这一方面。

  罗•塞尔维斯在他的《列宁之谜》(注:

罗伯特•塞尔维斯《列宁之谜》,载于《今日前苏联东欧》1993年第2期。

)一文中,介绍了西方列宁学研究者的观点:

他们绝大多数不同意对列宁进行如此的吹捧,他们认为列宁绝非超人。

至于具体的看法则大相径庭——有些人把列宁比做一个夸大狂。

在他们看来,列宁是在利用科学理论掩盖其沽名钓誉的目的。

另一些人对列宁的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依照他们的观点,列宁属于一种独特的俄国知识分子传统的范畴,他与西欧的社会主义者在表面上具有相似之处。

还有一部分人力图证明,列宁确实如他本人所肯定的那样,是个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认为只能把列宁列入马克思的家谱。

  罗•塞尔维斯指出,西方学者在研究列宁时希望了解他在革命前许下了什么诺言,更想了解他犯过哪些错误。

在一些西方学者看来,列宁所推行的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要把经济搞上去,这是对的,但他的一些哲学思想只不过是些谬论。

即使是一些对列宁抱有好感的西方学者也认为,列宁固然是一位值得称颂的理论家,但他绝不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天才。

  对列宁的性格也存在着不同看法,罗•塞尔维斯说,有的学者把列宁描绘成一个富有斗争性而又极有才能的领袖;而另一些学者——多数是些怀疑者——认为列宁是一个爱争吵的人,是个固执己见的人,而且并不完全是个襟怀坦白的人。

有些学者称列宁是个天才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深信,列宁采取的一些组织手段是从他的理论中推断出来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正因为列宁喜欢无休止地争吵,这就说明,他是个无原则的人,他的政策的多变性是由政治上的无原则性而导致缺乏连贯性的证明。

这些是西方列宁学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让我们再来看看俄罗斯一些学者对列宁是如何评价的。

苏联解体后出现了一股反列宁风,针对当时批判列宁、列宁学说和共产党的言行,原苏联科学院院士Б.波诺马廖夫写了一篇题为《为什么苏联人民敬仰列宁》的文章,文章回忆了列宁的丰功伟绩,高度评价了列宁及其事业。

他写道:

“列宁在世时,我有幸在苏联共产党队伍中工作了五年。

就在那个年代,我们大家亲眼目睹因而确信,列宁‘一心为政权着想,有一股火热的激情’,他关心改善人民的生活,关心保卫祖国。

列宁为完善苏维埃国家机关,同官僚主义、纪律涣散和其他恶习进行斗争,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和长期的努力。

列宁的涉及苏维埃时期的著作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一点。

”“列宁同人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经常在群众性集会上发表演说,接见人数众多的工人、知识分子代表团,同农民代表交谈。

他一贯重视群众的申诉和来信,并坚持一定要给予答复。

”(注:

参见《苏共历史问题》1991年第4期。

)在评价列宁的功绩时,波诺马廖夫指出,列宁创建了共产党,他制定了党的组织、活动、政策等原则。

特别重要的是,这不仅关系到争取革命胜利的斗争时期,而且关系到领导苏维埃国家的执政时期。

列宁是捍卫苏维埃国家抗击各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势力侵犯的组织者,他发起创建了苏联红军。

  俄罗斯哲学博士弗拉基米尔•萨普雷金教授在他的《列宁主义:

遭遇无知》一文中,也针对社会上反列宁的言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且高度评价了列宁主义。

他指出,列宁主义是认识和改造现实的理论、方法论和实践。

列宁的理论遗产绝没有过时,相反,虽然它产生于具体的历史时代,具有时代的特征,但它在其主要方法论与革命改造内容方面是不可替代的。

(注:

参见[俄]《对话》1997年第7期。

  俄罗斯哲学博士理查德•科索拉波夫教授于1999年4月25日在东京举行的题为“克鲁普斯卡娅与列宁”的国际研讨会上作了《列宁与20世纪》的发言。

他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列宁在20世纪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总结了列宁的某些成功经验。

他在评价列宁是怎样的一个人时指出,列宁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

他创造性地将两种不可战胜的原则融入自己的活动。

第一个原则是严格的科学性,他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现象。

第二个原则是真正的人民性。

他密切联系劳动群众,毫不利己,无私奉献。

对此,无产阶级和农民群众都有切身感受。

列宁是独一无二的苏联政治体系的缔造者。

该体系可以称道的一点是标准的集中管理与列宁战略科学性的结合。

作为该体系的“首脑”应该集理论家和组织者的优秀才能于一身,在道德方面具有自我牺牲精神。

列宁就是这样一位集大成者。

列宁不仅赞成要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推动进步的社会变革,并且重视社会变革的物质前提。

他一方面以马克思发现的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结果是“剥夺剥夺者”)为依据,另一方面又不忽视劳动社会化这一客观规律的广泛作用。

列宁发挥了劳动和生产社会化的思想,以此为现代人类规划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从以上介绍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对列宁的评价应该说是多方面的,由于学者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因此观点不乏片面偏激。

那么对列宁到底应该怎么看,这个人物的意义究竟何在呢?

笔者认为俄罗斯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罗伊•梅德韦杰夫的观点值得注意。

  罗•梅德韦杰夫1991年同当时苏联《红星报》评论员有过一次对话(注:

参见1991年4月20日苏联《红星报》。

),在谈到如何评价列宁时他指出,列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但谁也无法改变他既是共产党又是苏维埃国家的缔造者的事实。

列宁是极其伟大的革命家,不能把政治家、革命家同文人、传教士相提并论。

革命家是一些有时不得不采用严酷手段的人。

但应当指出,现在列宁的种种主张常常遭到歪曲,就连他那个时代也会被歪曲。

梅德韦杰夫认为我们之所以不完全理解列宁有着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与至今没有全部公布列宁的文献有关。

另一方面是因为迄今为止我们仍然在神化列宁。

其实列宁自己公开承认有错误:

“我们犯过错误”,“我们没有按照那条道路走”,他并不隐讳自己的错误。

现在常常有人因列宁在道德、政治等方面的主张而指责他。

但是他是他那个时代的政治家,那是一个相当艰难的流血的时代。

谁也不会那么斯斯文文地行动。

列宁生活在帝国主义条件下,而那个时代的帝国主义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毫不留情的。

  在谈到如何评价、描绘列宁生平的文学作品时,罗•梅德韦杰夫认为这些作品存在许多矛盾。

尽管赞美很多,但革命家多少总有些局限性。

列宁有一定的目标。

他不是改良主义者,说得确切些,他同时也是改良主义者,但他是一个革命的改良主义者。

他有一定的使用革命方法的打算。

那时候,在俄国不可能采用别的方法。

因此列宁有一定的片面性是可能的。

但这种片面性与当时的情势,与当时的条件有关。

而列宁的观点是有变化的,甚至做法上也有变化。

说到底,他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嘛。

其实列宁在30—40岁之间、45岁、47岁、50岁时,想法都不一样。

这种情况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正常的。

在52岁时出现了一次转折,这发生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

但有一点很明确:

他对面临的局势始终有精确的估计。

列宁并没有写出概括他的全部学说的著作。

只是后来别人出主意要编纂列宁主义的某种简明手册或简述本。

实际上,列宁主义是很难用某一篇专论来叙述的,列宁主义一直在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列宁主义同战争和革命时期的列宁主义不一样;国内战争时期和新经济政策前夕的列宁主义又是另一种现象。

对于这一切应当善于总结,善于分析。

而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从把列宁奉为神一下子跳到往往毫无根据地否定列宁所做的一切。

罗•梅德韦杰夫的这种分析问题和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以及他对列宁和列宁主义总结出的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在对列宁是不是一位哲学家的评定上,国外学者之间也有许多争论。

对此,罗•梅德韦杰夫认为,列宁自己并不认为他是哲学家,他曾坦率地谈过这一点。

列宁不认为他的哲学著作可以同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著作相提并论,是我们后来把他的每一篇文章变成经典作品的。

列宁在世时没有搞对他的迷信,这是在斯大林时期出现的。

对此,罗•梅德韦杰夫还说:

“我在大学里是学哲学的,在这方面可以提出如下看法:

列宁的哲学思想很有意义,但那并不是一种可以同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同等看待的严谨的哲学思想……列宁对自己的哲学家身份的看法很客观,而且可以说他确实没有时间去集中研究哲学问题。

当然,他首先是政治思想家。

他写过许多社会主义经济方面的著作,不过这项工作刚开始做。

他是很善于分析国际形势的学者,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出色的政治理论家。

      二、关于“两个列宁”和“三个列宁”的说法

  关于“两个列宁”的问题最早是由南斯拉夫哲学博士德拉古京•列科维奇教授在他的《列宁与斯大林主义》(注:

参见《苏共历史问题》1991年第3期。

)一文中提出来的。

他说,列宁的遗产中似乎存在着两个层次,或者更简单而形象地说,存在着两个列宁——具体环境中的列宁和本质的列宁,存在着与此相应的两种列宁的观点。

在德•列科维奇看来,本质的列宁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和现实要求来研究问题的列宁,这是革新家和创造者的列宁。

这个列宁主张民主对话,以证据来说服和征服人,这个列宁是宽容的人道主义者。

简言之,这个列宁是有原则高度的列宁。

在他的《国家与革命》以及后期的著作和在党的机关的多次讲话中可以看到这种本质的列宁。

在这些著作中,他强调宽容、民主和人道主义。

具体环境中的列宁是个迫于极端严峻形势、迅速寻找摆脱这种严峻困境的、思绪万变的活动家。

形势迫使这个列宁迅速思考、急促决断,他不能每一次都考虑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具体环境中的列宁是个态度生硬、脾气暴躁而不容异己的人,是有限民主的代表者。

他不是说服而是训斥,要别人服从他。

他不仅是个过于严厉的领导者,而且是惩罚措施、监狱乃至集中营的支持者。

从他的《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和“军事共产主义”时期的著作以及同党内反对派斗争的一系列讲话中可以看到具体环境中的列宁。

德•列科维奇在评价这“两个列宁”时说,两个列宁是列宁理论和实践活动中的两个方面,两者紧密相连又相互交错。

具体环境中的列宁是一个不宽容的、暴躁的和压制人的人;原则上的或者说本质上的列宁是个解放者和人道主义者。

另外,法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外政策部研究员弗朗西斯•科恩在法国《共产主义手册》上发表文章,也对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也认为有两个层面上的列宁:

一个是抽象的理论家、思想家、哲学家的列宁;另一是作为行动者的列宁:

一个很快就掌握了政权的小党的缔造者,一次震动了世界的革命的领袖,一个革命国际的创建人,一个使苏维埃制度走上轨道的人。

(注:

弗朗西斯•科恩《在列宁逝世70周年以后难道应当公开背弃他吗?

》,载于中央编译局《列宁研究》1994年第3期。

  但是,不管是对抽象的列宁,还是对行动者的列宁,科恩都给予了高度的正面评价。

他指出,列宁能言善辩,意志坚强。

他有着生活和工作的激情,尤其是革命的激情,他为革命制定了自己的计划。

他深知理论的重要性,也深知必须用现实来衡量理论思想。

他善于应付意外情况,在事实的影响下改变主意,这往往又导致了人们愚蠢地称赞他的“实用主义”或者谴责他的“机会主义”。

  弗•科恩在同一篇文章中还指出,列宁作为革命政党的领袖的威信是没有争议的,这使他可以作出斩钉截铁的决断,勇猛向前。

他善于调动、组织他的拥护者。

列宁不是布尔什维克党惟一的领袖,但人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他,如果不是由于他的清醒的智慧和顽强的坚持,在革命机会来到时,彼得格勒和俄国就不会做好准备,大好时机就会丧失,十月革命也不会发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在思想和价值观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列宁的评价也不例外,同样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看法。

20世纪90年代末在纪念列宁逝世75周年时,俄罗斯在对列宁的研究中又出现过一次不小的争论。

政论家尤•布尔金在《独立报》上发表了《三个列宁》的文章,提出“三个列宁”的说法(注:

1999年1月20—21日[俄]《独立报》。

)。

  尤•布尔金在文章中说,他在研究十月革命至1923年初这一时期的列宁时,发现列宁作为政治活动家似乎具有“两重性,甚至三重性”。

由此得出“三个列宁”的结论:

十月革命的列宁、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列宁和1923年初的列宁。

在尤•布尔金看来,十月革命(包括革命前和革命后直至1921年初的活动)的列宁是极其热情的革命者、理论家和大规模社会摧毁活动的实践者。

作为十月革命的领袖,列宁是马克思主义者,虽然并不正统。

他把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移植到农民国家,这是列宁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带有极端革命性的亚细亚版的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

他是国内战争的思想家,他又是独裁者,当然他的独裁是同特殊的民主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民主是阶级的、革命的,只能运用于“自己人”,运用于社会下层,是同所有人的民主尖锐对立的。

对十月革命的列宁来说,社会主义是目的,其他都是手段。

这一时期列宁明显表现为唯意志论者。

  对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列宁,布尔金是这样评价的:

这一时期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他的阶级动机越来越弱。

他要求不要“摧毁”资本主义,而是要“活跃”资本主义。

这时的列宁只是政治领域的独裁者,在经济领域则是多元论者。

  而他所认为的第三个列宁,也就是列宁“遗嘱”中的列宁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说,这时的列宁仿佛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也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虽然还是社会主义者。

这时列宁的阶级动机几乎完全消失,国内和平的动机更加清晰。

他在政治领域试图限制党内寡头的无限权力和不受监督的现象。

对晚年的列宁来说,社会主义则是一个过程——是开放性的、不受任何“事先选定的目的”限制的过程。

晚年的列宁对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点关注得更多。

      三、对列宁几个理论问题的评价

  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主要课题。

国外学者在对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和理解上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了解他们的观点将有助于我们全面分析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列宁社会主义学说。

  近十多年来,国外学者在对列宁晚期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上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列宁晚期实行新经济政策表明列宁思想上发生转变:

列宁终于承认了资本主义是走向社会主义的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事实上默认了孟什维克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所坚持的俄国缺乏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不经过资本主义就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是迫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的压力,特别是为了平息国内农民的不满情绪而采用的政治上的权宜之计,与列宁的社会主义观并无直接关系甚至是敌对的,新经济政策不过是一种对农民的妥协和让步;一些学者认为,列宁的政治遗嘱是为防止布尔什维克党的腐败堕落,为防止出现分裂,保持党的团结和战斗力而进行的积极努力;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列宁后期的思想仍然是集权主义、专制主义的政治版本;不少国外学者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列宁的社会主义观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存在严重分歧和对立,认为列宁歪曲和修正了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原意,特别是把马克思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工人阶级专政思想变成了党的专政,混淆了阶级专政和政党专政的区别,而使俄国革命变成了与马克思主义无关的国家社会主义模式和专制政体;有的学者则把列宁后期的社会主义观解释为与马克思主义无关的“实用主义”式的社会主义;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苏联解体的根源也归罪于列宁,他们认为,由列宁开创、由斯大林恶性发展的“国家社会主义”、一党专政和政治集权主义是苏联失败的深刻根源之一。

(注:

参见林锋《国内外学术界对列宁晚年社会主义观研究综述》,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第1期。

  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学术界对列宁的社会主义构想讨论热烈,其中对列宁是否有社会主义这一构想的看法有原则性的不同,持否定态度的大致有如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列宁根本没有社会主义构想,他只是阐述了他对建设新社会的途径和方法的一些概念式的看法,而对社会主义本身则只限于泛泛的议论;第二种观点认为,列宁奠定了行政命令体制的基础,持这种看法的人甚至把俄国历史上的悲剧和斯大林的罪行都归罪于列宁,断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本身就是斯大林主义的根源;还有一些人把社会主义说成是历史进程的死胡同,号召苏联人回到资本主义去。

  关于列宁的社会主义构想问题,格•卢•斯米尔诺夫也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在为其1990年主编的《列宁的社会主义构想》论文集撰写的长篇引言《关于列宁的社会主义构想问题》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他首先肯定地指出,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构想。

同时他认为,列宁在形成这一构想的过程中利用了革命前俄国的,特别是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他的观点是在同布哈林、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等党的活动家的争论中形成和不断修正的。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列宁的某些原理是集体的理论探索成果。

  在谈到列宁的社会主义构想的形成过程时,斯米尔诺夫指出,列宁的这一构想是在争取社会主义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有一个演变过程。

他把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十月革命以前的时期。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在单独一个或几个国家里获得胜利的思想就是他在这个阶段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重大贡献。

他在《国家与革命》中提出了逐步消亡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并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自治的理论原理。

  第二个阶段是十月革命后最初的和平发展时期的几个月。

列宁在这一阶段初就提出了社会应建立在集体化原则基础上的构想,发展了关于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广泛利用资产阶级社会积累的组织经验和技术知识的原理。

提出达到世界范围内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的十分重要的标准之一。

他号召建立新的自觉纪律和劳动者的自我纪律,组织劳动公社之间的竞赛,在社会生产中实行民主,认识到在劳动者取得政权和基本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的条件下合作社的新作用,提出了国家对货币流通实行监督的思想、提高居民文化的思想、关于吸收“全体”居民参加管理的思想,等等。

  第三个阶段是实行“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阶段。

列宁在这一阶段的实践中认识到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是行不通的。

  第四个阶段是新经济政策时期。

列宁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贸易自由,利用货币,在工业中利用私人资本,这一切都是为了把经营活动、经济积极性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这一时期列宁的理论思想主要探索了国家向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相对长时间的过渡的途径和方法,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主义方法。

他研究了多种所有制形式这一强大的经营机制和克服直接生产者同所有制和生产异化的方法,探索了各阶级、集团、生产集团同个人的社会利益相结合的途径,党内和社会上实行民主的途径等等。

列宁正是在这个时期最终清除了以为社会主义是一个没有矛盾的,经济上、政治上一元化的,没有异端的社会这种幻想。

  在总结列宁社会主义构想形成的过程时,斯米尔诺夫说,列宁的思想始终在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和发展。

当生活提出要求时,他坚决摧毁教条主义的刻板公式,抛弃过时的理论概念,继续前进。

  帝国主义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垄断阶级的资本主义本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问世以来,各国无产阶级视其为经典,即使在资产阶级中间它也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列宁的这篇著作一直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同时也引起了一些批评和争论。

  首先在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评价上就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美国学院派马克思主义者约翰•威洛比在他的《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评论》(注:

参见《美国学者布劳特撰文捍卫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载于《国外理论动态》1998年第4期。

)一文中对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进行了恶意批评。

在威洛比看来,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不过是对希法亭等人的帝国主义理论进行普及化而已。

针对这一观点,美国左派马克思主义者詹姆斯•布劳特撰文捍卫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注:

参见《美国学者布劳特撰文捍卫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载于《国外理论动态》1998年第4期。

)他在文章中首先批评了学院派马克思主义者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评价,他指出,学院派马克思主义者对以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现代帝国主义理论抑有敌意。

在他们看来,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一篇重要著作,但它所涉及的仅仅是帝国主义理论中的经济部分。

该书中提出的论点,在很大程度上依据的是霍布森、希法亭等人的关于帝国主义经济学的一些早期著作,因而列宁的著作不能被看作是本源性著作,至少在学术上它是不重要的。

并且,根据该书的经济理论,帝国主义并没有像列宁自己证明的那样,是资本主义最后的、行将崩溃的并将引发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

这些学院派马克思主义者强调指出,资本主义已经走过了好战的帝国主义阶段,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相对和平的制度,这种制度虽然还不完善,但却依旧在发展进步。

  詹•布劳特在分析了列宁的帝国理论后对威洛比的观点进行了批驳。

他指出,不能仅以《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篇文章来评价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事实上,该文仅仅是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论述中并不非常重要的一篇,而且集中在经济方面。

列宁在《第二国际的破产》、《社会主义与战争》、《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等著作中论述了帝国主义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这些著作连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形成了一个关于垄断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社会上占据统治地位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的完整理论。

列宁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分析虽然源于希法亭、霍布森等人的理论,但从把帝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整体进行分析的角度,列宁的著作是具有本源性的。

  关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在学术上的贡献也是有争议的。

西方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在学术上是无足轻重的。

例如,美国学者安东尼•布鲁厄在他的《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注:

安东尼•布鲁厄《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求实出版社1984年版。

)一书中写道,《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对于帝国主义理论的发展很少或者说没有作出贡献,他的理论内容不多并且来源于希法亭、布哈林和霍布森。

美国学者罗纳德•奇尔科特在他的《比较政治经济学理论》(注:

罗纳德•奇尔科特《比较政治经济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一书中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主要采用他人的著作,大部分内容在理论上并非创新,而且有时在分析上并不连贯,列宁的目的是政治而非学术,列宁对各对立帝国之间分割世界提出了有影响力的描述,但他的分析有若干缺点,他分开描述了各种倾向而没有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还有一些学者也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并无首创,只是他在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概念上做了勾划,那只是一种归纳论。

  美国学者特伦斯•麦克多诺在这一点上显然与上述观点不同,他认为列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