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53633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明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思明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思明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思明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思明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明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

《思明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明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明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

思明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思明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为促进思明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思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和《思明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思明区教育发展状况和“十二五”期间发展环境分析

(一)“十一五”期间思明区教育发展状况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按照“理念先进,管理科学,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德育为先,质量为本,多元发展”的要求,思明区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教育实力显著增强。

2006年和2007年期间,思明区先后以高分通过了省“对县督导”的评估和市级复评,达到一类地区优秀等次。

2007年被评为“省首批教育先进区”,2008年被确认为“全国社区教育示区”。

1.教育投入不断加大。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发展教育作为最重要的一项职责,依法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财政拨款2006年为56527万元,2007年为73222万元,2008年为73710万元,2009年为81090万元。

2006年以来,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和学校建设规划,配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先后新建和开办了观音山音乐学校、莲前小学、思明区第二实验小学、滨北小学分校、前埔南区小学分校、人民小学浦南分校、日光幼儿园瑞丽分园等一批校(园);完成了松柏中学、外附小等11个扩改建项目。

2.教育体系日趋完善。

学前教育长足发展,在全市率先启动早期教育工程,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8%;九年义务教育均衡推进,小学入学率达99.66%,初中入学率达96.92%,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4.57%,在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率达33.09%;高中教育得到普及,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达100%,四所高中校全部实现等级达标;社区教育持续推进,成为面向全国进行社区教育、终身教育交流的窗口,思明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示区”。

3.教育资源不断优化。

通过新建、扩改建,移植、兼并、老校带新校、名校办分校等办法,辖区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办学整体水平。

4.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建成思明区教育城域网,实现了教育资源共有共享。

100%的学校开通校园网,100%的教师配备办公电脑并通过信息技术培训,100%的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100%的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学校信息技术的配置达到或超过省级指标要求。

5.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大力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名师工程,提高了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目前,全区在编教职工4366人,其中专任教师3963人。

拥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718名,省级特级教师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20名、市级专家型教师18名、市级学科带头人70名(含培养对象),区级学科带头人155名。

6.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可喜的变化,教学效益显著提升,初中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列。

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实践基地建设以及“爱心网校”、“红领巾爱心超市”、“文明小博客”等德育品牌在全国围具有广泛影响。

青少年体育、艺术、科技在全国和省市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金奖、银奖。

(二)“十二五”期间思明区教育发展环境分析

1.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十一五”期间思明区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经济综合实力已跃居全省85个县(市、区)首位,跻身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上游位次;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社会发展呈现和谐、活跃、繁荣的良好氛围;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不断深化,城区品位、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旺盛。

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实施海西建设战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思明区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区委、区政府明确发展定位,要把思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示区、两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海西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文明和谐美好家园的中心区,积极推进海西建设进程,构建“五宜”(宜居、宜游、宜学、宜商、宜业)城区,建设“幸福思明”。

思明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依靠教育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依靠教育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依靠教育提升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为紧迫。

2.厚积的教育实力为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是思明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

这五年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学校布局更趋合理,教育资源不断优化,队伍素质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素质教育成效日益凸显。

思明教育取得的成就为今后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教育的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十一五”期间思明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

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择校现象依然存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仍未深入人心,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过重;教师的师德和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教学模式和方法还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布局不尽合理,亟需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因流动学龄人口快速增长而面临较大压力;老城区的学校校园面积过小,未能达到标准化程度;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有待进一步规。

这些矛盾和困难亟待在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

二、“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的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全局,转变教育发展观念,创新教育发展模式,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服务大局”工作方针,推进思明教育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更大的成效实践“海西先行多作贡献、特区创新争当榜样”,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目标

根据思明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和教育发展实际情况,按照“理念先进,体系齐全,设施优良,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稳定和谐、均衡发展”的要求,建立起保障能力较强、优质资源丰富、教育质量过硬的国民教育体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的教育服务体系和全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

到2012年把思明区建成省首批教育强区;到2015年前,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努力跻身全国一流教育强区行列。

(三)具体目标

1.事业发展目标。

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区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合理规划布局学前教育资源,全区100%的街道都有1所以上公办幼儿园,适龄幼儿入公办园比例不低于60%,为下一步争取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畴打下坚实基础;继续高标准、高水平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99%以上,小学五年巩固率达108.50%,初中保留率达98.85%,6-14岁三类残疾人口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达93%以上;巩固高中教育普及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3%以上,初中升入高中比例达100%;巩固和发展全国社区教育示区成果,80%以上的机关、事业单位和70%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65%。

重视扫盲教育,15~50岁青壮年人口文盲率控制在1%以下,成人文盲率控制在6%以下,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13年。

2.教育质量目标。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得以充分运用,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

初中阶段每学期期末学科考试,各学科及格率均达80%以上,全科及格率达70%以上;高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区中小学生道德水平明显提高,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8%以上。

科学技术教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取得良好实效。

各类学科、学术竞赛获全国和省奖的学校数、学生数逐年增多,在普及的基础上,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各类特长生。

3.教育创新目标。

教育理念更加先进,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充满活力,教育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

4.教育和谐目标。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公平程度明显提升,校园环境更加安全稳定,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学校建设步伐

按照长远考虑,统筹规划的原则,进一步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合理配置和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改善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形成高效运行,均衡发展的教育格局。

一是抓紧学校基本建设。

扩建思明小学、演武小学、莲前小学等一批学校;新建海峡社区中小学、瑞景中学、云顶学校和民立二小;选址重建特殊教育学校。

要科学编制思明区幼儿园布局规划,制定辖幼儿园建设的近、中、远期目标和任务。

到2013年,新配置13所标准幼儿园;到2015年,再配置12所标准幼儿园;总计新增225个班级。

二是全面落实校舍安全工作。

立足学校实际,分类、分步扎实有效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努力使校舍成为最牢固、最安全的建筑,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三是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实验室、图书馆(室)、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和体育卫生设施的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学校达到“四有”办学要求,2012年率先高标准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省级示性教师学校的标准,逐步改善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全面普及学前教育。

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按照“保基本、全覆盖、有质量”的要求,组织实施学前教育发展工程和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积极扩充学前教育资源。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支持街道、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举办或扩大具有公办性质的学前教育,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租金、以奖代拨、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

大力扶持和规民办幼儿园,严格办园标准,规办园行为,落实公办园与民办园对口帮扶制度,实行民办园分类定级评估工作,引导、鼓励和支持民办园创建省示园、市优质园、区优秀园。

积极探索保教方法,加强学前教育研究,强化片区管理机制,实施名园办分园、名园扶持弱园策略,不断扩大优质资源,促进幼儿园的涵发展,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有特色、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做好早期教育试点工作,积极探索0-3岁早期教育途径和方法,提高早期教育水平。

发挥区早教指导服务中心与各级示性幼儿园、妇幼保健机构的作用,辐射和带动全区市民学校、家长学校0-3岁早期教育的普及。

加快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每年招聘一定数量的公办幼儿教师,逐步满足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需求。

2.高水平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切实承担政府实施义务教育的职责,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更高的起点上办好每一所学校,实现高水平的均衡发展。

一是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进一步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

实施东部资源优化工程,通过名校办分校、高起点开办新校、片区合作交流、公民办学校结对扶持等方式,促进东部新城区的学校和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2015年,基本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优质均衡。

二是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业绩观,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在道德行为、学习兴趣、身心健康、良好习惯、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培育和发展。

要着力从教学行为、招生行为、考试评价行为、教师行为和教材使用等方面进一步规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是适当控制老城区学校招生规模,确保老城区学校各种功能室齐全,提高老城区生均占有教育资源比例,把老城区学校办成经典学校。

四是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根据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符合接收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

到2015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比例达90%以上。

五是进一步完善教师交流制度,盘活教师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3.优质发展高中教育。

扎实稳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

全面落实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开好选修课,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提供课程保证。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积极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综合素质。

建立健全与高中新课程相匹配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全面促进高中学校涵发展。

支持普通高中从实际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大胆创新,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促进普通高中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加强高中达标校建设,进一步优化高中教育资源。

力争将中学提升为省二级达标高中,华侨中学提升为省一级达标高中;松柏中学和湖滨中学在省一级达标基础上挖掘学校优势,打造特色品牌。

4.健全发展特殊教育。

建立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随班就读保障体系。

全力办好特殊教育学校,使之成为一所“医教结合”,集教育、康复培训于一体,适合残疾儿童少年特殊需要的学校。

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努力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办学格局。

开设残疾幼儿学前班,基本满足残疾幼儿、儿童、少年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培训的需求,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积极推进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确保通过首批省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的评估,争取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力保思明区特殊教育走在全国特殊教育先进行列。

5.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

加强校外艺术、科技和体育等设施及组织团体的建设,扩大科技示校、文艺、体育传统学校的规模。

在普及的基础上,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各类特长生,在全市、全国乃至国际的科技、艺术、体育等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

将校外教育基地(场馆)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整合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等各类资源,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设施完善的公益性校外教育场馆网络,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各类科技、文体场馆及活动中心等公共资源;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基地;探索建立大中小学纵向衔接、分层递进,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贯通的联动机制,实现校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6.全面提升社区教育。

实施终身教育体系工程,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党政统筹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分级分类推进、典型示带动、各类教育协调、群众广泛参与”的终身教育发展格局。

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逐步形成“人人讲学习、人人会学习、人人爱学习”的学习型城区。

完善区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街道市民学校、社区居委会学习点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服务体系建设。

依托区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电教中心及有关部门教育网络平台,建设远程开放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建设终身教育资源库,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充分利用辖区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为社区成年人提供多类型、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与培训。

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

依托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和思明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积极开展下岗再就业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等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为困难群体的就业培训提供经费和物质支持。

继续参与全国社区教育示街道的评选,力争每年有1—2个街道成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街道。

继续开展各种与市民社会生活、休闲娱乐、文化体育、家庭教育、医疗保健、科普、法律等密切相关、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

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构建以区老年大学为骨干,街、居老年学校、老年活动中心为基础,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为依托的老年教育体系,满足老年人就近学习需求。

引导和培养中小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个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和实践体验的教育重点,构建学前教育与小学、中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

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切实推进文明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示校、绿色学校等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继续开展法律、劳动、安全、国防等教育,开展“小志愿者”活动,扎实推进中华经典诵读行动。

实施青少年身心健康工程,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健全完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配齐专职教师,设立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建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引导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树立育人为本思想,忠诚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提升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落实工作职责,完善考评机制。

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和奖励表彰机制。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增强网络德育工作实效。

充分发挥公安、综治、街道和各级关工委和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四)推进教育改革和开放

1.改革教育管理体制。

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建立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

落实省级统筹、区级政府为主管理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区级政府负责本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组织实施工作。

区相关行政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依法履行动员适龄儿童入学、防止辍学、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确保校园稳定等义务教育工作职责。

2.改革学校部管理体制。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部治理结构,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监督、社会参与”的机制,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完善普通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健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社会各界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构建有特色的课程建设机制,完善对课程的管理机制,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新的教学常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不断开拓教学改革的新境界;创新教育评价机制,建立起新的学校、教师、学生、教学评价标准,促进教育个性化。

3.完善民办学校管理机制。

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

树立大教育观,推进公民办教育一体化管理,各职能部门依据职责,进一步规和完善民办学校招生、收费、教学、安全、财务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和信息公开制度。

制定和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和支持民办学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4.拓展教育开放新领域。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吸引国外、境外优质教育资源。

积极推进学校与国外、境外学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创设更多的平台和渠道,加强学校在艺术、体育、闽南文化、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作,建立两岸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互派交流的合作机制,创建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活动品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开辟台商子女在辖区就读“绿色通道”,进一步做好台胞子女在我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就读工作。

(五)推进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抓好区域特色学校建设的试点工作。

推进全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

一是规划引领。

出台《思明区区域特色学校建设试点方案》,使特色学校建设方向明、思路清,有计划、有步骤地持续推进。

二是经费支持。

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

三是强化学校主体地位。

积极引导学校依托自身的优势特色、统筹各自的办学条件、凝练各自的办学理念,打造各自的办学特色,形成“一校一特色,百花齐争艳”的办学格局,使教育均衡发展得到实质性的体现。

四是完善评价机制。

要建立健全与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相适应的督导评价机制,有效地推动特色学校建设的和谐发展。

(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进一步完善先进、高效、实用、安全的思明教育城域网,并逐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配置,为各类教育信息化充分应用提供服务。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名师课堂双向视频互动课程资源、实训教学资源、虚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和网上文献系统等分类资源库。

整合各校的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运行体系,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建立信息化教育新模式。

进一步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方式变革,不断提升教师科学、有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构建思明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规、完善教学管理、教师培训、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软件管理系统。

完善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管理信息系统作用,进一步提高教育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七)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工作;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投保校方责任保险;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办法;加强学生资助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落实。

(八)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和演练,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防能力。

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安全保卫工作信息报告制度和假节日的值班制度。

构建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抓好各种安全措施的落实和隐患整改,不断提升防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疾病防控。

加大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建立平安校园创建长效机制。

(九)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师德建设。

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师德建设工作向规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师风纯正,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队伍。

二是注重师能建设。

认真落实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科学规划,形成分类、分层、分级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机制和体系。

实施“名师工程”和人才培养、引进计划。

实施学科带头人培养管理办法。

推进校长储备计划。

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体系。

实施优秀教师、校长境外培训计划。

加大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

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引领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

加大对区教师进修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争创国家级示性教师进修学校。

健全和完善区、片区、校“三级”教育科研、教学研究体系,提升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能力和服务水平。

到2015年,遴选培养200名区学科教学带头人和一批区名校长,培养500名的区教学能手,新增特级教师10人、省学科带头人15人、市专家型教师30人、市学科带头人90人、市骨干教师300人。

到2015年,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得到较大提升,小学教师基本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达到97%以上,普通高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达到98%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不断提升。

三是强化制度效力。

完善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绩效考核、交流调配等管理职责。

健全“区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在区域合理流动的机制。

实行教职员工全员岗位聘任制,建立与岗位设置管理和绩效工资改革相适应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要重视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把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的培养、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一体化管理。

在民办教师评优、评先、培训、教科研、评定职称等方面与公办教师一视。

(十)增强教育公共服务功能

着力打造“学在思明”的城市品牌,积极引进国外著名品牌的培训机构和职业认证机构,促进语言类、专业技能、资格认证考试等多领域培训业务的发展。

依托高校拓展远程教育,完善成人教育,不断壮大教育服务产业规模。

四、“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教育各种矛盾和问题;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尊重和关心教师,充分调动、保护、发挥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