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48219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当前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当前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当前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当前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ocx

《当前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ocx

当前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事。

柳斌同志指出: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紧迫任务,应该是走向素质教育。

要从现在起步,走向素质教育……”当前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如何起步,现状如何,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与思考,基本摸清了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

现状之一:

领导思想不端正。

仅管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无时不左右着领导者的办学思想,尤其是对农村小学的领导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因而学校领导产生了害怕影响教学质量的思想,仍然按统考分数排列学校和教师的名次,所谓的实施素质教育也只能是隔靴搔痒不到位。

现状之

二:

教师素质跟不上。

仅管省教育厅早就提出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这一重要举措,但由于在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中,工作不够严格,“以次充好”,“以点带面”,导致了不少“南郭先生”蒙混过关,竟然很轻松地拿到了“合格证书”。

再加上大批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这些教师教学基本功都较差,真正达到合格的没有多少。

由于教师素质跟不上,实施素质教育就难以真正到位。

现状之三:

评价机制不健全。

以单纯的统考成绩排名次,论英雄;以发放奖金的多少来刺激教师一味地教死书,死教书,甚至不惜一切弄虚作假。

现状之四:

社区、家庭压力大。

家庭对独生子女甚至非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学校统考成绩一旦稍低一点,犹如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社区崇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压力有增无减。

综上所述四种现状,直接制约着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笔者认为,当前在农村中小学必须采取如下对策:

1、必须彻底端正学校领导者的指导思想。

要大张旗鼓地开展“换脑筋”、“换位置”的活动。

凡指导思想不端正者坚决换下领导岗位。

由上至下真正发挥领导者的宏观调控作用。

2、必须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督查。

要花大力气,下大决心,坚决克服督查中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腐败现象”。

3、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规范地评估一所学校、一个教师的工作,促使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4、要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盆花”经不起“狂风暴雨”。

实施素质教育要在一个地区形成气候,否则“盆花”就会“夭折”,实施素质教育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5、要采取强硬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破“铁饭碗”,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6、要调整布局,发挥人才优势,提高规模办学效率。

要集中人力、物力办教育,这样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才能加快。

∙“期盼补考”反射出教育弊端

孩子期待的是什么?

很简单,就是轻松愉快的玩。

学校是一个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书香芬芳的场所,教师不仅要让孩子在学校大量读书、接受教育、获得知识,还要让他们快乐的读书,愉快的接受教育,更应该用风趣的语言、有趣的知识、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孩子心中原有的、潜在的学习激情和探求知识的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成为喜爱读书的人。

实际上,我们的教育已经让孩子感受到读书是一项苦差事,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自然对读书产生厌烦情绪和恐惧心理。

所以,我们的小主人公才希望爸爸“补考”,因为只有爸爸补考,孩子才有再一次游玩的机会。

女儿的话也道出了父女之间的生疏和隔膜。

父亲如果常常与孩子交流沟通,常常与孩子外出游玩,何至于一次就会产生很想再玩的想法,而且宁愿父亲补考,也想多玩一次。

家庭教育中亲情很重要,父母要多带孩子们秋游、冬游、郊游、踏青,激发他们的生活激情和学习乐趣,这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培养了父子感情,还增加了交流沟通的机会。

∙没有素质考试何来素质教育

一手抓素质一手抓应试就像左右手互搏

“无论我在教学中多么努力地尝试新教法,考试一到,一切都得推倒重来,一切都要为考试让路,我想不明白这样下去到底怎么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其实是每个合格老师心目中的教育理想,然而理想和现实往往是存在差距的,“造成这种反差的就是考试,小到月考、阶段考,大到中考、高考”,田闯说。

前两个月搞教改后两个月赶进度

田闯从小就想当老师,高中毕业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专业,大学里学了不少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这些让田闯对自己未来的教师生涯产生了无限向往:

“我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在乡镇中学推行素质教育并不容易。

“升学对这些小村小镇的孩子来说太重要了,他们必须通过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田闯说。

现在学校既要求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但是以升学率来考核老师的这根弦却一点儿也没松。

“我经常是每个学期前两个月的时间不停地学习各地方的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后两个月又要为了应付考试,开始赶进度。

我的教学就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轮流坐庄。

”田闯说。

我不得不变换自己的做法。

实际上经过两个月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正在形成。

虽然学生还不适应,效率低,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效率将会因为学生的自学水平而大大提高。

而现在我不得不去填鸭、满堂灌,要跟得上进度才行。

以后还将不得不反复这样的做法,最后成为考试的牺牲品。

在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每到田老师觉得学生的能力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考试的时间就要到了。

“现在考试的试卷非常平面,只能记录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无法考查学生具有了什么样的能力”,面对学校对教师的考核,面对自己的学生所背负的一个家庭的期望,田老师不得不放下自己认为更重要的教育内容,开始大量地让学生做题,不停地给学生找模拟试卷。

当终于把一场考试应付下来后,田老师原来所做的教学改革几乎已经看不到任何效果。

“我不知道自己这样还能坚持多久,如果考试还是像原来那样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我们根本无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田老师说,他觉得自己总是这样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来回折腾,自己和学生都快受不了了,“素质教育的改革已经进行了这么长时间,可是我们还不能做到教了什么考什么,而是考什么教什么,我们连教的和考的都做不到统一,这样的教育改革还不如不改”。

家长学生为何纷纷逃离素质教育学校

原来,这所学校一直以来以素质教育搞得好著称。

好多学校的体育课经常被中考科目挤占,这个学校却一节不落;好多学校下午放学后会给学生加课,这个学校下午放学后有各种体育比赛、兴趣小组活动。

这几年这个学校的升学率有所下降——几年前,如果以升学率排序,王丽儿子所在的学校在全区排在前三名,这两年排在了四五名的位置上。

家长们纷纷猜测学校升学率下降的原因,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都是素质教育惹的祸。

经过几个月的奔波,王丽为儿子联系了河北一所县级重点中学。

一般的县中多有“高考集中营”之称,不少北京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这种学校,希望孩子能被培养成“考试高手”。

“我也知道孩子为了考试而学习,不一定能真的有出息,可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家庭来说,不敢冒险让自己的孩子只‘素质’不‘应试&rsuo;,所以,只要最后绕不过高考,多‘素质’的教育都是白搭。

”王丽说。

雪融化了一定是水吗素质教育在应试标准前只能卡壳

北京市崇文区一所中学的高三语文教师武老师则认为,素质教育与考试之间的矛盾已经浸透在日常教学中的细小环节。

“雪融化了一定是水吗?

”武老师问记者,这是一个让很多语文老师都心痛的例子。

一次小学低年级语文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

“雪融化了是:

___?

”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

水,这个答案与试卷的标准答案相符,于是很多同学都轻而易举地在这道题上拿到了分数。

但是小姑娘文文却在试卷是写上了:

春天。

“雪融化了是春天,这是一个有着多么充分的想像力和很好的文学天赋的孩子呀!

”武老师以一个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和一个语文老师的双重身份上都给了这个孩子很高的评价,可是事实是,文文这道题的得分为“零”。

这个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才子,对目前完全没有美感的语文教学充满了苦恼。

现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的康健在描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弊端时指出,现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划一性”太过明显,有划一的课堂、划一的方式、划一的时间,当然还有划一的考试和划一的标准答案。

“以考定学大大限制了孩子们学习内容和范围的丰富性,扼杀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朱小蔓所长也对现在这种“以考定学”的标准化了的考试表示出了疑问。

“另外过分地追求标准答案,过分地训练求同思维,阻碍求异思维、批判思维,肯定会阻碍想像力的延伸”。

没有素质考试哪来素质教育确实要改革评价方式了

“现在确实到了该改革教育评价方式的时候了,要使评价方式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朱小蔓所长说。

她认为现在的考试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频度过大、方式过死”。

虽然教育管理部门一再强调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尽量少考试,考试也不能排队。

但是很多学校仍然是月考、阶段考、期中考、期末考……考试不断。

“素质教育似乎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喊的口号很高,但对考试却仍然异样崇拜,考试已经由应试教育的工具变为素质教育的法宝了。

”田闯老师说,“我们的教育改革不能再这样存在两张皮了,教学环节再花哨,考试还是原来那样,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

没有素质考试哪来的素质教育?

∙感受俄罗斯的中小学教育规范

俄罗斯如何规范中小学

每班不得多于25人

从2003年9月1日起,俄罗斯将实施新的教学规范,要改善教学条件,减轻学生负担。

俄罗斯普通初等和中等教育采用11年一贯制,l—4年级为低年级,5—7年级为中年级,8—11年级为高年级。

教学时间不要太长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代,不应过早剥夺儿童无忧无虑地游戏的乐趣。

俄罗斯儿童入学年龄为7或8岁,具体由家长决定,但至少应在9月1日前达到6周岁零6个月。

应由心理一医疗一教育咨询组确定儿童是否已作好入学准备。

入学对儿童来说是心理和体力上的极大转折,应逐渐适应。

1年级学生每周上学5日,课时都安排在上午,每课时不超过35分钟,每天不得超过4节课,第二第三节课之间安排40分钟以上的课间休息;第一学季每日只安排3节课。

对1年级学生不布置家庭作业,学习成绩不记分。

在第三学季中间安排1周春假。

2年级起,每课时35分钟,分班课、大课和个别辅导的时间,均计入学生最大课时负荷。

低年级学生在6日制的情况下,最大负荷为27课时;在5日制的情况下,最大负荷为25课时。

中年级学生负荷为31—34课时(6日制)或28—31课时(5日制),高年级分别为35—36和32—33课时。

教学楼要低矮便利

为便于出入和疏散,市区新建教学楼不得高于三层,人口稠密地区不得高于四层,容纳学生的规模不得多于1000名,农村地区不得多于500名;原先建造的三层以上教学楼,四五层只许设置偶然使用的实验室等厅室。

教学楼一层设衣帽间,以班级为单位。

低年级每班应有固定教室,中高年级教学进程根据班级教室和科目教室的体制安排,可在教学楼除地下室和半地下室之外的任何一层。

每名学生在教室所占面积不得小于2.5平方米。

化学,物理,生物和信息学一定要设实验室。

在教学楼附属建筑的一层设健身房,面积不得小于9x18米,高度不得低于6米。

礼堂应能容纳在校学生的60%,每个座位占地0.65平方米。

医务室面积不得小于14平方米,长度不得小于7米,以便测学生视力和听力。

每层设男女卫生间各一个,便池各有隔间。

每30名学生1个洗脸池,每20名女生1个便池,每60名男生1个小便池和两个大便池。

教学楼内的墙壁应光滑,可水洗,使用木地板或加保温层的地板砖。

教室要宽敞温暖

教室内最远的课桌同黑板的距离不得超过8.6米,学生从那里看3米长的黑板时,视角不得小于35度;最近的课桌同黑板的距离不得小于2.4米。

课桌间通道应宽于60厘米,课桌同临街墙或走廊墙的距离不得小于50厘米,最后一排课桌同后墙距离不得小于70厘米。

讲台同黑板的距离不得小于100厘米,黑板下缘离地应为80—90厘米。

教学场所的室温为:

教室、讲堂、礼堂和实验室18—20摄氏度,教学工场17摄氏度;电脑教室19—21摄氏度,图书馆17—21摄氏度,健身房15—17摄氏度,健身房更衣室19—23摄氏度,医务室2l一23摄氏度,课间休息室16—18摄氏度,门厅和衣帽间16—19摄氏度。

一公里以上要开校车

在城市里,学生上学步行距离不得大于500米,学校同交通繁忙街道的距离不得小于100米,操场同教学楼的距离不得小于25米。

在农村,学校与学生拄处距离不得超过4公里,学生上学乘车不得超过30分钟。

对家庭与学校距离大于1公里的学生,村政府有责任提供校车,住处同校车站的距离不得超过500米。

对住处离学校15公里以上或因恶劣天气无法每天到校的学生,学校应提供住宿饮食要营养卫生

学校应为学生安排一次热食(早餐),如果家长愿意,还可提供午餐。

对全日制班级学生应提供早餐和午餐两次热食。

学生人数超过100名的学校应设学生食堂。

为保证饮食卫生和饮食平衡,校内饮食不得使用未经消毒或煮沸的散装奶、未经烹制加工的奶渣和酸奶油、易变质的肉冻和冷汤、无法加热消毒的饮料、有害健康的油炸食品,蘑菇因难以迅速大量鉴别毒副作用,故不得出现在学校食堂饭菜中。

课上课间要做操

为预防过度疲劳以及脊椎和视力受损,低年级上写作、阅读和数学课中间,应做短时间的体操和眼保健操。

全日制班级要安排午休。

为增加在校活动量,学生除按教学大纲上体育课外,每天要做早操,每课中间应在课桌旁做短时间的体操,课间安排体育活动,全日班每天安排一小时体育活动学校应组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比赛。

∙教育不公:

更多的是为了教育政绩人为的不公

全国政协委员李宝芳指出:

教育不公产生的一个原因是目前对教育投入太低。

没有教育投入的保障,实现教育公平就很难落到实处。

特别是对农村地区,全社会5800多亿元教育投资中,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了其中的23%。

这对教育公平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李宝芳委员看到了教育不公,也看到由于教育投入不足而造成的教育不公。

可是,教育不公中最大的不公却是城乡差异,同一地区,农村学校根本没法同城镇学校相比,当城镇学校不断得到政府扶持,不断上等级的时候,农村学校只能望钱兴叹,最后落得找政府不如找老板的尴尬地步。

由于政府投入少,农村学校能够保证没有危房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那里谈得上网络等现代教育资源!

离广州中考体育考试不到一个月了,不少学生担心发挥失利,纷纷在网上寻找兴奋剂…

本来,同一地区,政府原本应该尽量保证教育城乡均衡同步发展,甚至更应该先扶持农村学校。

可是,近年来,地方政府总喜欢把县城的学校装点得漂漂亮亮,搞一些示范学校,不论中学小学,都得有一两间拿得出手的学校,否则当地的教育就显得落后了,教育成绩也不显著了,向上级领导也不好交代。

因为每年总有上级领导来检查教育工作的,领导来了,总不能带领导去见教育的真面目吧,这时,花掉了教育投入大头的示范学校就派上用场了,领导看得欢心,当地领导也介绍得舒心!

如今,每一个县都建有示范性高中,一间示范性高中,不知花掉多少原本属于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当颇具规模的示范性高中拔地而起时,农村学校只能眼巴巴地哭泣。

同时,示范性高中还肩负另一重任,那就是背负着当地高考成绩的重任。

每年高考过后,高考成绩就成了衡量一个地方政府教育成绩好坏的标志,一个地方高考考得好与不好,全凭示范高中考得好与不好。

因此,示范性高中能够争取到一个地方最好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政绩不无关系。

由此看来,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的困窘,并非都是由于政府投入少,而是由于政府教育投入分配的不公,造成了城乡学校办学规模的天壤之别,人为地制造了城乡教育的不公。

由于政府本着让城镇学校先富起来的办学思路,教育经费几乎都投入到了城镇的学校,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师资分配的不公。

农村环境艰苦,办学条件差,有那个毕业生愿意分配到农村教学,新毕业的老师不去农村也罢了,一部分县城学校每年都从农村招收教师,并进行所谓的“入城考试”,这些,都人为地造成了城乡教育的巨大不公!

关注教育不公,除了关注到“特别是对农村地区,全社会5800多亿元教育投资中,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了其中的23%。

”外,还应该关注到同一地区的城乡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明显地看到教育不公的真面目,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不公,更多的是人为的不公,是为了教育政绩而人为地制造出来的教育不公!

∙困惑的思考:

在素质教育与考试竞争之间

∙新课程背景下传统学校管理模式的缺失与转型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学校管理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学校管理过分重视学校工作的静态性,导致学校工作形成统一、封闭的管理系统,严重阻碍学校教学工作的创新。

因此,应向以人为本,创新、开放和发展的新型学校管理模式转变,从而为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

  一、传统学校管理模式的缺失

新的课程改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全新的管理模式来保证和推进,而我国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是在强调统一的课本课程的条件下形成的,是以理性主义为基础、以课程体制为模本的,其弊端在课改的背景下显露无遗:

(一)过分重视学校工作的静态有序性传统的学校管理,尤其是课程与教学管理,深受泰罗理论的影响,把学校工作设计成严密的程序和环环相扣的流程。

这种程式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保证学校工作的秩序,提高工作的效率。

但是,当程序过于细密并被神圣化后,其弊端便显现出来:

一是过分看中工作程序,师生员工在繁文缛节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程序标准过于细致,限制了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各级管理人员把程序当成不可更改的金科玉律,在规程的桎梏下,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管理工作。

(二)学校完全受制于上级教育行政机关我国长期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体制和计划经济模式,形成了学校和政府之间的“婆媳关系”,严重影响了课改的开展。

主要表现在:

一是课程开发管理权下放后,很多校长都反映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不明,不知如何去做;二是对校本课程开发,心中无数,对本校的优势、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缺乏了解;三是不能结合新课程有效地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三)学校自身形成了一个封闭系统,缺少与外界进行信息、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系统能够产生新的有机结构的必要条件,必须是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

不断与外部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以避免增熵的出现。

我国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与社会直接接触甚少,发展到极端是无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的涨落和类型的变化,关起门来培养。

这种自成一体的学校教育模式,是与社会相隔绝的封闭系统。

(四)学校内部等级森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泾渭分明传统组织理论所推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层级模式,不仅表现在宏观的教育系统中,也表现在微观的学校组织中。

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教师阶层分明。

其负面影响有:

一是行政人员(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等)成为学校组织的“官僚”或“准官僚”,上下级关系僵硬;二是官僚体制,以低程度信任和严格的规则为特征,以直接而细致的控制为先决条件,需建立严密的监控系统。

降低了教师的积极性,加大了监控成本;三是教师各负其责,门户自守,自扫门前雪,团队意识薄弱,不利于协同解决相关问题;四是学生的兴趣、愿望、要求很难被真正考虑;五是学校各部门之间横向交流与协作不够,甚至相互阻隔和冲突,使学校整体目标受损。

二、建立新型学校管理模式

从管理的宏观视角看,为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应完成以下转向

:

(一)从强调常规管理转向注重创新管理目前,学校所处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整个社会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巨变,可以说变化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教育改革也不例外。

也许学校不宜用盖茨的“离破产只有18个月”来自警,但在“惟一不变的是变化”的时代,学校再想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进行管理,只能被时代所抛弃。

新课改要求“既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又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生成和发展”。

同时,在课程管理上的指令性减弱,“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1]

(二)从强调有形资产的管理转向注重无形资产的管理  20世纪80年代,罗默•卢卡斯开创了新的经济增长理论,确定了无形资产的地位。

教育中的无形资产管理也受到有关专业人士的重视,国内这个领域的开拓者蔡吉祥先生在《神奇的财富:

无形资产》一书中,以第三产业的无形资产为题,论述了教育系统的无形资产。

但是,在实践中,学校无形资产的地位目前还难以像有形资产那样真正为学校的经营者、管理者所重视。

而对新课程与教学的管理,要求必须把学校无形资产的管理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首先,学校领导要提高对学校无形资产的认识,用实践工作者的话说,校长要从“姓钱”转向“姓教”。

其次,学校管理者要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学校的无形资产,将开设特色课程、培植名师、提高社会声望等放到开发学校教育资源的高度加以对待。

再次,要增强依法办学意识,对于属于学校专利权之内的教改成果、科研成果,属于商标权之内的校名、校徽等要依法加以保护。

(三)从强调物本管理转向注重人本管理古典管理学派认为,人是经济平面的人,人的一切工作行为都是源于经济的动机,并力主“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经济赏罚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后,知识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日渐突出,而人是知识的载体,要发挥知识的作用,必须发挥人的作用。

将管理理论的选择和新一轮课改联系起来,我们不难得出,人本管理更符合改革的要求。

因为:

第一,人本管理提倡决策重心的下移,“决策在基层作出”,从而打破了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泾渭分明的界限,让“被管理者”参与决策。

新课改所突出的也正是课程管理权力的下移,让地方、学校、教师在课程管理中拥有更大的权力,尤其重视教师对课改的参与。

第二,人本管理主张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依据,而不是以服务者主观的理念或客观标准为依据,来设计产品(或服务),即所谓人性化设计。

目前新课改的出发点之一就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种发展是主动性且富有个性化的。

新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教材的呈现形式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第三,人本管理强调人与组织的共同生长,甚至提出“员工第一,工作第二”的诱人口号。

新一轮课改也追求通过课改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进而带动学校的发展。

以课改育“名师”,以“名师”建“名校”,形成改革与发展,个人与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成为一些学校的战略选择。

(四)从强调分工转向注重团队协作分工的思想对学校管理影响很大,教师劳动的个体性是传统教育学的经典结论之一。

面对新课改的目标指向,学校管理的重心必须从强调分工转向注重团队协作。

因为:

第一,新课程目标的多维性、内质的丰富性,反衬出教师个人知识、能力的局限性。

面对着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和日益增加的知识总量,多么渊博的教师都会显得茫然无措。

现代教师不能靠单枪匹马,只能靠大兵团协同作战。

第二,综合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求教师打破学科界限、门户观念,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科间的学习、吸纳和整合,再不能期望百科全书式的教师承担起综合课的教学任务,而只能靠教师之间的密切协作,通力配合。

知识层次越高、教育越现代越是如此。

第三,新课程反映了校本管理的某些内容,如校本(学校)课程开发,校本教师培训等,这唤醒了教师的“学校意识”,学校的发展、兴衰、存亡问题前所未有地摆在了每位教师的眼前。

对组织的认同感有助于教师之间形成凝聚力、亲和力,每位教师都发自内心地感到:

“我们彼此不可或缺”。

(五)从强调刚性管理转向注重柔性管理传统的学校管理推崇刚性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