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41581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地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一章地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一章地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一章地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一章地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地球.docx

《第一章地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地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地球.docx

第一章地球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教学内容】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形状、地球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

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地球仪、资料图片、投影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明亮的圆球;在十五的晚上,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像明亮的圆盘。

但是,我们自己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

我们自己却不容易地球的整体面貌。

古人如何认识地球呢?

我们现在呢?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引导:

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已经得到肯定,不过这个问题在古代却是有许多的争论。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看教材图

提问: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能完全反映事实(地球真实形状)吗?

(不能)

引导:

可是,我们却能够从某一些方面推出事实。

好像比如……(举出远处船只、发生月偏食的例子并做出必要解释)其中,我们地球仪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更可以证明地球是圆形的。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

(小组充分讨论)

总结:

最能准确、科学反映的就是太空员在太空拍下的地球卫星图片。

讨论:

从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你领悟到什么?

总结:

如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生命。

过渡:

我们看上去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真的是一个完全、精确的圆形吗?

(不)

2、地球的大小(板书)

看p3图1.2

让学生读出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4万千米)

讲解:

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

所以说,地球其实是一个中间略鼓的椭圆的球体。

不过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通常我们就用平均半径来表示。

第二课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

观察地球仪,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1)地球仪和真实地球的原貌有什么差别?

(凹凸、国界、地轴、经纬线等等)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定位、绘制国家边界、地理事物的总体观念、分辨地理事物)

小组讨论。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总结: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这样可以方便我们了解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看p4页制作地球仪活动

四、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自己回家试试制作地球仪

【板书设计】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第3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纬线和经线、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

【教学准备】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表面积有5.1亿平方千米,地球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好像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什么事?

(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纽约世界贸易大楼被轰炸)

那么,同学们,有谁可以告诉我这两座城市的具体位置呢?

(模糊不清)

我们上堂课学习了一种手段,依靠它,就可以准确的辨别他们的位置,那样是什么呢?

(展示手中地球仪)

继续问还有什么方法?

(地图)

讲述:

地球仪和地图的确可以比较准确地读出位置。

可是如何准确读出位置呢?

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要讲的内容。

首先,同学们看看,地球仪上都画了什么?

(喜马拉雅山、中国、海洋;还有一些相交的线)

可能会回答经纬线

那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经纬线?

二、纬线和经线(板书)

1、小组讨论: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

(1)纬线的定义和特点(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经线的定义和特点(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3)认识地轴、南极、北极、赤道(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提问:

地球真的有一根轴吗?

地球表面能够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

2、让学生看教材图1.10(经线图)和1.11(纬线图)

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教师指图,学生读自己的地球仪,反复认识)

展示板图五带分布图(p12图1.20)

(2)引导学生继续找出:

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3)请同学们在图上画出0度、30度、60度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中、高纬三个区域)

3、展示课件

教材图1.12和教材图1.13;学生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

(1)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

(2)东西半球怎样划分的(东:

20°W~160°E)

(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3)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经线:

相等纬线:

越高纬越短)

(4)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教师与经线对比,让学生观察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让学生完成教材P8“活动”的第二条问题。

问:

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

为什么?

(总结:

找不到该点,40°纬线南北半球各有一条,116°经线各有两条)

(6)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三、总结

为了总结巩固上面讨论的知识,展示下列表格,让学生填出。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圆圈

半个圆圈

指示的方向

东西

南北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零度线的确定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第一节4——8

2、完成《地理同步训练》第一节内容

【板书设计】

纬线和经线

经线:

相等纬线:

越高纬线越短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第4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和方法:

能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能在地图上正确标注地球自转的方向;对部分时间问题作出简单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实事求是、自强不息等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用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教学演示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地球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欣赏毛泽东诗词《七律--送瘟神》。

教师叙述: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并问学生“坐地日行八万里”这可能吗?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就能较容易的解决这一问题。

二、地球的自转(板书)

1、学生阅读课本P9“天转还是地转”?

材料,要求学生能概括讲解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主要观点。

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方向、周期(板书)

演示动画“地球的自转运动”,学生观察。

提问:

地球是怎样自转的?

方向如何?

周期是多少?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回答。

2、教师逐一指图,提示学生观察并回答: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

(板书)1.概念: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

一天

3、地球不停的以日为周期自转着,你能用所熟悉的一些事例说明地球自转的存在吗?

课本插图1.15“昼与夜”,完成思考题:

(1)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现象?

(2)如果地球是个透明体,还会有昼夜更替现象吗?

(3)如果地球不自转,昼和夜在短时期还会更替吗?

教师演示电脑动画“昼与夜”,把亚、欧、非洲的一面面对学生,学生观察,质疑:

为什么看不到南、北美洲?

(观察图画,思考问题)

(学生动手演示,感悟体验)学生用手电筒照射手中的地球仪,观察看到的结果。

4、总结

(1)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平行到达地球表面;

(2)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到达地面的太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阳光照亮的半球是白天,照不到的半球是黑夜,明亮的半球和黑暗的半球交接地带则是黎明或黄昏;

(3)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不同地方,有的将永远是白天或黑夜,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同一个地方,昼夜不断交替,处在明亮的半球时是白天,处在黑夜的半球时是黑夜;地球自转一周,昼夜更替一次,时间就是一天,约24小时;地球上的不同地方,日出和日落的时间不一致,出现了时间差异。

三、昼夜更替(板书)

提问:

你能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吗?

  

(1)坐在行驶的车上,车外树木的景观向后移动;

  

(2)日月星辰每天周而复始东升西落;

学生活动:

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持地球仪的北极或南极对着自己,观察地球仪做什么运动。

印证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印证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

教师承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公转,关于这些问题将是下节课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如鸡叫三遍天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牵牛花破晓开放等等)

【板书设计】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绕转轴心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产生现象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