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504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材料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材料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筑材料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筑材料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材料总结.docx

《建筑材料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材料总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材料总结.docx

建筑材料总结

篇一:

建筑材料总结

第一章建筑材料概论

1.按化学成分分类:

(1)有机材料:

植物、沥青、合成高分子

(2)无机材料:

金属—铁、钢、铝、铜

非金属—烧土制品、胶凝材料、混凝土及硅酸盐制品

(3)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钢筋混凝土

2.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物理性质:

(与质量有关、与水有关、与热有关)

(一)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填充率与空隙率

(1)密度: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材料的密度只与构成材料的固体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有关,所以对于同种物质构成的材料,密度为恒定值。

(2)表观密度: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常将包括所有孔隙在内时的密度称为表观密度,也称体积密度。

只包括闭口孔在内时的密度称为视密度。

大多数材料的体积中包含有内部孔隙,其孔隙的多少,孔隙中是否含有水及含水的多少,均可能影响其总质量,因此,材料的表观密度除了与其微观结构和组成有关外,还与其内部构成状态及含水状态有关。

(3)堆积密度:

散粒材料(粉状、颗粒状)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密实度:

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填充的程度。

(5)孔隙率:

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

孔隙率反映材料内部孔隙的多少,直接影响材料的多种性质。

孔隙率越大,则材料的表观密度、强度越小,耐磨性、抗冻性、抗渗性、耐腐蚀性、耐久性越差,而吸水性、吸声性、保温性越强。

(6)填充率:

散粒材料在某种堆积体积内被其颗粒填充的程度。

(7)空隙率:

散粒材料在某种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体积。

(二)与水有关的性质

亲水性与憎水性、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

(1)亲水性——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容易被水润湿的性质。

θ≤90°

憎水性——材料不易被水润湿的性质。

θ>90°

(2)吸水性

定义:

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

指标:

吸水率表示,有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两种。

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吸水饱和时,所吸水分的质量占干燥质量的百分率。

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吸水饱和时,所吸水分的体积占干燥体积的百分率。

质量吸水率与体积吸水率的关系:

w体=w质ρ0

材料的吸水率与其孔隙率有关,更与其孔特征有关。

材料内与外界连通的细微孔隙愈多,其吸水率就愈大。

(3)吸湿性

定义:

吸湿性是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指标:

含水率—等于材料吸入水分质量占干燥时质量的百分率。

(4)耐水性

定义:

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材

料的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工程中通常将k>0.85的材料称为耐水性材料,可以用于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重要工程。

(5)抗渗性(不透水性)

定义:

材料在压力水作用下抵抗水渗透的性能。

用渗透系数或抗渗等级表示。

材料的抗渗等级是指用标准方法进行透水试验时,材料标准试件在透水前所能承受的最大静水水压力,并以字母p及可承受的水压力(以0.1mpa为单位)来表示抗渗等级。

影响材料抗渗性的因素:

材料亲水性和憎水性、材料的密实度、材料的孔隙特征

(6)抗冻性

定义:

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反复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强度也不

显著降低的性能。

抗冻性以试件在冻融后的质量损失、外形变化或强度降低不超过一定限度时所能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或称为抗冻等级(f)。

影响抗冻性的因素:

1.材料的密实度:

密实度越高则其抗冻性越好。

2.材料的孔隙特征:

开口孔隙越少则其抗冻性越好。

3.材料的强度:

强度越高则其抗冻性越好。

4.材料的耐水性:

耐水性越好则其抗冻性也越好。

5.材料的吸水量大小:

吸水量越小则其抗冻性越好。

(三)与热有关的性质

(1)导热性

定义:

材料传导热量的性质称为导热性。

材料导热性用导热系数λ表示。

导热系数越小,材料的隔热性能越好

(2)热容量

定义:

材料在加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热容量。

比热容:

质量为1g材料温度升高lk所需的热量或温度降低1k时放出的热量。

(3)耐燃性和耐火性

耐燃性:

是材料抵抗燃烧的性质。

它是影响建筑物防火和耐火等级的主要因素。

耐火性:

材料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保持其不破坏、性能不明显下降的能力。

用耐受时间来表示。

(也可以用用耐火度表示)

二、材料的力学性质

(1)强度和比强度

强度:

材料在外力(荷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材料主要有抗拉、抗压、抗剪、抗弯四种强度。

比强度=材料的强度/表观密度

(2)弹性与塑性

弹性:

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消失时,材料的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

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塑性:

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消失时,仍能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

并有不产生裂缝的性质。

(3)脆性和韧性

脆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无明显塑性变形而突然破坏的性质。

韧性:

在冲击或震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致被

破坏的性能。

(4)硬度和耐磨性

硬度:

材料表面抵抗其他硬物压入或刻划的能力。

耐磨性:

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

常以磨损率衡量。

三、材料的耐久性

定义: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长久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

包括:

抗冻性、抗风化性、抗老化、耐化学腐蚀性

影响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为:

1)内在因素:

化学成分或组成性质;结构和构造特征。

2)外在因素:

物理作用:

光、热、电、干湿变化、温度变化及冻融变化等。

化学作用:

大气、环境水以及酸、碱、盐等或有害气体的侵蚀作用。

机械作用:

使用荷载的持续作用,交变荷载引起材料疲劳等

生物作用:

包括菌类、昆虫等的作用而使材料腐朽、蛀蚀而破坏。

大气作用:

阳光、空气及辐射作用下,有机材料等的老化。

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胶凝材料:

在一定条件下,经自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后,能将散粒材料

或块状材料粘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的材料,统称胶凝材料。

按照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有机和无机胶凝材料两大类。

气硬性胶凝材料:

只能在空气中凝结硬化,保持和继续发展其强度,在水中不

能硬化,也就不具有强度。

(石灰、石膏、水玻璃、菱苦土)

水硬性胶凝材料:

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并继续发

展其强度。

(水泥)

一、石灰

1.原料

主要原料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天然岩石,常用的有石灰石、白云石等,这些天然原料中常含有粘土杂质,一般要求控制在8﹪以内。

2.常用的石灰种类

生石灰粉:

由块状生石灰磨细生成。

cao

消石灰粉:

将生石灰用适量水经消化和干燥而成的粉末,主要成分为ca(oh)2。

石灰膏:

其主要成分为ca(oh)2和水。

3.石灰的熟化

工地上使用石灰时,通常将生石灰加水,使之消解为消(熟)石灰—氢氧化钙,这个过程称为石灰的“消化”,又称“熟化”。

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生石灰熟化形成的石灰浆应在储灰坑中放置两周以上,这一过程称为石灰的“陈伏”。

4.石灰的硬化

石灰浆体在空气中逐渐硬化,是由下面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来完成的:

结晶作用:

游离水分蒸发,氢氧化钙逐渐从饱和溶液中结晶。

碳化作用:

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化合生成碳酸钙结晶,释出水分并被蒸发。

5.石灰的技术要求

建筑石灰的技术指标有细度、cao+mgo含量、co2含量和体积安定性等。

并按技术指标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

6.石灰的技术性质

(1)可塑性好、保水性好

(2)硬化慢、强度低

(3)硬化时体积收缩大

(4)耐水性差,不易贮存

7.石灰的应用

(1)石灰乳、涂料

篇二:

建筑材料教学总结

《建筑材料》教学总结

张泽民

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为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施工管理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加之是建筑专业的基础学科,我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把握这两点,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上,我全身心的投入,希望能给才进入大学并选择建筑专业的学生奠定一定的基础知识,构建专业基础知识,为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好准备。

从开始执教12级建筑班开始,拿到教材后,我提前通览全书(之前也曾学科)按照学校要求,我编写了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按时按质准备教案上课,为学生讲解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每节的课程内容,及重点难点都详细做了充分准备。

首先,是每章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我都是提前做好准备,把每章节的课程都先阅览一遍,对该做强调的地方做好注释,因为《建筑材料》这门课程是一门专业理论课,所以有时候理解起来不是很通俗易懂,我自身的学习,再查阅相关资料,我把不容易理解的地方给学生指出来并加以解释,这个过程,我对每节课的内容更加熟悉,每章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都了然于心,知识的传达就更加容易接受,这样这个过程做到了老师要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内容的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其次,是课程内容。

前面讲了我在上课前都做了充分准备,对课程内容烂熟于心,自然讲解渐渐由前面的不连贯变得循序渐进了,学生对课程内容更加容易接受。

由于每章节的课程内容不尽相同,且内容理解不相同,我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制作ppt课件,下载相关视频给学生观看,从效果来看,我相信学生容易接受,并掌握了,同时也提高了其兴趣。

再次,是课程的重点难点。

对于书中每章节必然有相应的重点难点内容,课前我都做了准备,遇到重点时,我都会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勾画,并提高自己的音量来吸引学生重视,遇到难点时,我一是让大家注意跟着我的节奏学习,多次讲解,多次提示,直到学生能理解,有时我会停下来,让学生提问并解答,以便他们能理解难点问题,同时我会在课前准备一定的例题给学生讲解,以实例帮助他们理解这部分内容。

最后,是布置一定的作业和试题练习。

几乎在每章结束后我都会给学生分发自己准备的试卷或习题,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做好,他们会反过来在书中找答案,这样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并在这过程对重点难点加以消化吸收,最后把答案给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错误认识的地方,达到了课后巩固知识的作用。

教学方法:

把教育的重点从以“传授知识”向“能力培养”转变的要求,课堂讲解与分组实践交叉进行,实现交互式教学;教师指导下学生轮流发言讲述,实现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现场教学、实验、现场教学等接触实践的教学方式

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电教化、多媒体等)来提高教学效果等等,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以增长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

对学生的评价:

目前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学习能力较低,作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现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用简单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并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

教学效果与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从学生考试成绩情况来看,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有待于提高,今后除应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应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在一些细节知识可能没有注意到,我会在下学期注意到并加以改正。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我们应尽可能安排相应建材试验,使学生对所学建筑材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

实践教学: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安排学生进行相应建材试验,使学生对所学建筑材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

篇三:

建筑材料课程总结

课程学习总结

---作为一名建筑师对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

姓名:

胡超

一、学习过程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行业对于实用性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作为一名建筑学学生,也是有必要对建筑材料有一定的了解的。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建筑材料可以算是一个建筑物的细节。

所以本学期的建筑材料课程学习中,我也学到了很多。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材料课程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建筑材料进行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包括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地位,材料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材料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

但是这些都是笼统的初步了解,建筑学毕竟是作为工科专业,具体到材料的一些技术指标还是有必要进行了解和掌握的。

老师也带着我们学习了解了目前主要材料如水泥、钢筋、砂石等的试验过程以及取样方法。

紧接着我们进入到更加具体的学习中,首先学习的是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材料的体积,密度,吸水性,抗渗性等等。

学习过程中老师也有所选择,没有让我们学习和计算具体的物理公式。

而是强调需要了解到一些在建筑工程中一些材料选用的规范。

如土木工程中将软化系数≥0.85的材料成为耐水材料。

在设计长期处于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重要结构时,必须选用>0.85的材料,用于受潮较轻或次要结构物的材料,其值也不宜<0.75等等。

在材料的力学性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性质的受力,也制定不同的指标检测方法。

如抗压、抗拉、抗剪、抗弯等等。

材料不是单纯的放在真空的环境中来使用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来使用的,所以我们也需要了解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也是影响材料性质的一方面。

如化学组成,宏观、微观结构等。

具体到某一特定的材料,首先接触到的是天然的材料(天然石材、土)。

作为天然的材料,只需要经过切割、破碎等物理加工就可以得到。

其也因为很多优点,自古至今都还在使用,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赵州桥等建筑都是使用天然石材建造的,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沧桑变化,现在也成为了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但是天然石材自重大,性脆,加工及建设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和较长的时间,随着现代社会的建筑向高层、大跨度结构发展和建设速度加快。

天然石材的使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就是钢材和混凝土。

所以老师在本章的学习中也只是以介绍为主。

既然现在社会的建筑使用最多的材料是钢材和混凝土,那我们在建筑材料的学习中自然对这些材料需要有更多的了解。

然而在了解混凝土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什么叫做胶凝材。

胶凝材料大体分为有机胶凝材料和无机胶凝材料(气硬性胶凝材料和水硬性胶凝材料)。

两者都可以将其他材料胶结成整体,并具有一定的强度。

最常用的有石灰、石膏、水玻璃和各种水泥。

其中石灰和石膏还作为建筑墙面的抹面使用。

水泥的品种繁多,按其性能和用途不同,水泥可分为通用硅酸盐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等;专用水泥。

如道路硅酸盐水泥、砌筑水泥、油井水泥等;特性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抗硫硅酸盐水

泥、膨胀水泥等。

认识水泥的过程中,老师也要我们记住水泥的代号及强度包括如何最快的通过字体颜色来识别水泥种类。

如p·1、p·2代表硅酸盐水泥,p·o代表普通硅酸盐水泥。

以上两者都是通过红色字体书写的。

p·s·a、p·s·b代表矿渣硅酸盐水泥,使用绿色字体书写。

p·p代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f代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c代表复合硅酸盐水泥。

而这些都是以黑色或者蓝色字体书写的。

而概括地讲,硅酸盐水泥主要生产过程为“两磨”(磨细生料、磨细水泥)、“一烧”(生料煅烧成熟料)。

具体的化学反应过程也没有进行详细了解,但是在水泥的水化和硬化过程中影响的因素却有如细度、用水量、养护条件、龄期等。

硅酸盐水泥的具体技术指标中,细度上,gb175-2007规定:

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应不小于300千克每立方米。

凝结时间上,gb175-2007规定:

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大于390分钟。

体积安定性上,严格规定体积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为不合格品,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了解完了水泥之后,我们开始学习混凝土部分的内容,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骨料和水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

在普通混凝土中,粗细骨料约占总体积的70%,水泥石约占30%。

在水泥石中,水泥和水约占10%和15%,还有5%的气孔。

之前对水泥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学习,接下来的学习中,具体到混凝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粗细骨料、水、以及一些掺合料、外加剂都进行了细致的学习。

在混凝土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指的是混凝土拌合物能保持其组成成分均匀,不发生分层离析、泌水等现象,适用于运输、浇筑、捣实成型等施工作业,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

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主要通过坍落度作为指标,其实测试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作用下产生流动能力,是使用最悠久和最广泛的测试混凝土和易性的方法。

了解到了混凝土的各组成以及前期的测试之后,我们对成型的混凝土试块性能进行学习。

包括强度、变形性能、耐久性、质量波动与控制等。

主要也是以了解定义及相关的规范为主。

最后接触到的是真正的设计工作——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作为建筑学的学生是不需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的,但是作为非常重要的部分,老师觉得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

认识到配合比设计前的准备工作,配合比设计的基本知识、配合比设计的步骤等。

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建筑材料中的砂浆进行了学习和了解,砂浆主要还是作为装饰材料进行使用,但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使用的也越来越少了。

紧接着学习的便是我们建筑材料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那就是钢材,随着现在钢结构的使用越来越多,钢材也是建筑师必须要了解的一种建筑材料。

在钢材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钢材的主要分类和代号。

如z代表镇静钢,f代表沸腾钢,b代表半镇静钢,tz表示特殊镇静钢。

钢材的技术性质主要包括力学性质和工艺性能等。

通过对这些性质,如抗拉性能,冷弯性能等的了解,才能做到正确、经济、合理的选用钢材。

而现在,国家对于钢材也有相应的标准,根据这些标准我们才能做到正确的选用。

如现在主要钢种有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而现在常用的建筑钢材又分为热轧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以及冷轧带肋钢筋等等。

在课程的最后,我们也要对墙体及屋面材料、木材等其他材料进行了解和学习。

二、学习总结

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是水泥,混凝土和钢材。

这三者是目前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量很大的材料,但同时不能忽略其他的一些建筑材料。

对其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这样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把握细节,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建筑。

三、体会

土木工程材料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但是正如老师所说的,这门课程的知识点非常多,内容繁杂,上课可能听懂了,但是考试又是都不会。

学习土木工程材料需要长久的记忆,以及实验来提高自己的认知。

学好这门课程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计划

土木工程材料需要长久的学习,但是学校的课程又无法满足,所以在今后的学习设计过程中不能将材料抛之不顾,要时常拿起来看一看。

多走进工地、试验室去了解最基本的原理,这些都将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认知范围。

建筑师是要求有很丰富的学识的,需要大量知识的积累,所以我觉得长久的学习土木工程材料是很有必要的。

篇四:

《建筑材料》知识点归纳

建筑材料

一、名词解释

1.

2.

3.

4.

5.

6.

7.

8.

9.晶体:

晶体结构是有一定结晶形状的固体。

玻璃体:

玻璃体结构是①无固定形状的物质,其胶体:

胶体是极其微小的粒子分散在介质中形成密实度:

是指材料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孔隙率:

是指在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填充率:

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中被其颗空隙率:

是指散粒状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质量吸水率:

是指材料吸水达到饱和状态下吸入体积吸水率:

是指材料吸收水分后水分占有的体②粒子的排列是没有规律的。

的结构。

例。

粒填充的程度。

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水的质量与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之比。

积占干燥材料自然体积的百分数。

10.吸湿性:

是指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

水分的性质。

用含水率ww表示。

11.耐水性:

是指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破坏、

强度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用软化系数kp表示。

12.抗渗性:

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的性

质。

可用抗渗等级p表示。

13.抗冻性:

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的状态下,能够经

受多次冻融循环的作用而不破坏、强度不显著降低(不大于25%)、质量不显著减少(不大于5%)的性质。

用抗冻等级f表示。

14.强度:

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15.比强度:

是指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是

用来评价材料是否轻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

16.弹性:

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

消除后,变形完全消失并恢复到变形前的形状尺寸的性质,这种变形被称作弹性变形(可恢复变形)。

17.塑性:

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

消除后,仍保持或部分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尺寸,并且不产生裂纹的性质,这种变形被称作塑性变形(永久变形)。

18.脆性:

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

限度后,突然破坏而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性质。

19.韧性:

是指材料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

收较大能量并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性质。

20.硬度:

是指材料表面抵抗其他较硬构件压入或刻

划的能力。

21.耐磨性:

是指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

22.胶凝材料:

①在物理、化学作用下,能由液体或

膏状体变为坚硬的固体,并②能胶结其他材料制成整体,且③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统称为胶凝材料。

23.气硬性胶凝材料:

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并保持或

发展其强度的胶凝材料。

适合:

地上和干燥环境。

24.水硬性胶凝材料:

不仅能在空气中硬化,而且能

更好地在水中硬化并保持或继续提高其强度的胶凝材料。

适宜:

即适宜于地上,也可用于地下和水中的环境。

25.陈伏:

为保证石灰完全熟化,石灰必须放入坑中

以水覆盖保存两星期以上,这个过程称为“陈伏”26.硬化:

石灰浆在空气中的硬化是物理变化和化学

反应两个过程同步进行的。

27.水玻璃(俗称“泡花碱”):

是①由碱金属氧化物

和sio⒉结合而成的②能溶于水的③一种金属硅酸盐物质。

28.水泥浆的水灰比:

拌和水泥浆时水与水泥的质量

比称为水灰比(w/c)。

29.标准稠度用水量:

是指水泥净浆达到规定稠度时

所需的拌和用水量。

30.凝结时间:

是指水泥从加水开始到水泥浆失去可

塑性所需的时间。

31.水泥的初凝时间:

是指水泥从加水到水泥浆开始

失去可塑性的时间。

32.水泥的终凝时间:

是指水泥从加水到水泥浆完全

失去可塑性的时间。

33.体积安定性:

是指水泥浆体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

匀性。

34.水化热:

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因水化反应所放

出的热量称为水泥的水化热。

(通常以kj/kg表示。

35.硅酸盐水泥:

p30页3〃2〃1

36.砂率:

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

百分率。

37.徐变:

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