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0723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docx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docx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

1放大镜

课堂回顾

探索:

比较放大镜、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1)中央厚、边缘薄的_________(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物体能把图像_________,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_________有关。

_________,放大的倍数越大。

基础训练

1判断题。

(1)放大镜是凸透镜,它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

(2)放大镜越大,其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3)中央厚、边缘薄的物体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

(4)透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透镜的视野。

()

(5)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2选择题。

(1)下列三个放大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3)下列关于放大镜的使用,描述错误的是()

A.眼睛和物体的距离保持不变,移动放大镜,直到获得清晰的图像

B.眼睛和放大镜的距离保持不变,移动物体,直到获得清晰的图像

C.放大镜和物体的距离保持不变,移动眼睛,直到获得清晰的图像

2.怎样放得更大

课堂回顾

探索:

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

(1)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______倍,电子显微镜能放大约______倍。

(2)我们自制的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__________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__________。

(填“目镜”“物镜”或“反光镜”)

基础训练

1判断题。

(1)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

(2)改变组合凸透镜中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放大的倍数和清晰度不会发生改变。

()

(3)显微镜和放大镜相比,显微镜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更大。

()

(4)用放大镜就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

(5)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比,光学显微镜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更大。

()

2选择题。

(1)光学显微镜的镜头一般是由()组成的。

(2)将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8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且清晰时只能看清一排2个字。

这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

A.2倍B.4倍C.8倍

(3)制作组合凸透镜时,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垂直C.平行或垂直

(4)下图所示是用()观察到的大肠杆菌。

A.电子显微镜B.光学显微镜C.放大镜

(5)“显微镜”科学小组在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时,为了方便观察,他们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简固定,固定时需要测量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3填图连线题。

填图并将组合凸透镜与光学显微镜相对应的部分用线连接起来。

素养提升

4材料分析题。

我们制作的简易显微镜是用透镜制成的,它是利用透镜对光折射而产生物像的,像这样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的倍数x物镜放大的倍数。

因为人眼所见到的光有一定的波长范围,所以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一定限度的。

1932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大大提高了放大倍数。

1983年,科学家又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

(1)下列显微镜技术发展历史的过程正确的是()。

A.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B.放大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2)实验室里一个显微镜的目镜的放大倍数是3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20倍,这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A.50倍B.600倍C.3020倍

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课堂回顾

(1)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_________组成的。

(2)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昆虫头上的_________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

(4)用显微镜观察时,放大的倍数越大,看到的图像_________,视野_________。

基础训练

1判断题。

(1)昆虫的身体构造很奇特,有些昆虫的身体器官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我们需要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来观察。

()

(2)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相同。

()

(3)显微镜的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时,要用专用的擦镜纸,不能直接用手擦。

()

(4)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灰尘的颗粒大小很均匀。

()

2选择题。

(1)昆虫用()来辨别气味。

A.鼻子B.嘴C.触角

(2)用放大镜观察不到的是()。

A.昆虫身体的内部结构

B.昆虫眼睛的特点

C.昆虫是如何吃食物的

(3)小科同学分别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了蝴蝶的足,并做了记录,()是用显微镜观察时做的记录。

(4)蝇的()由许多小眼睛组成,它能看到周围360°范围内的物体。

A.单眼B.复眼C.眼球

(5)小明同学写了一个很小的“上”(如图甲),他从目镜里看到这个字的图像有点偏上了(如图乙),他需要将玻片()移动才能将其移至视野中央。

A.向上B.向下C.向左

(6)蝴蝶触角的形状是()。

3填表题。

小雅同学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片树叶,请帮小雅同学完成表格。

4拓展题。

人类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有很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模仿苍蝇的________,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2)根据苍蝇________的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了“蝇眼照相机”和“蝇眼雷达”,还仿制出一种“蝇眼探测系统”。

(3)蝴蝶翅膀上的________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从而调节体温。

科学家受蝴蝶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对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课堂回顾

探索:

认识细胞

(1)洋葱的表皮是由________组成的。

(2)我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时,需要将洋葱表皮制作成_________。

(3)洋葱表皮是无色透明的,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制作玻片标本时需要滴加________。

基础训练

1判断题。

(1)制作洋葱玻片时感觉眼睛不舒服,可以用手揉一揉。

()

(2)发现载玻片或盖玻片有点脏时,要用洁净的纱布将其擦干净,不能直接用手擦。

()

(3)调节反光镜可以增加视野中标本的亮度。

()

(4)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如果将低倍镜变换成高倍镜看到的情况是视野范围变大了。

()

(5)在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碘酒的作用是染色。

()

2选择题。

(1)1663年,()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他将观察到的“小房间”命名为细胞。

A.詹森父子B.伽利略C.罗伯特胡克

下图是小科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据此回到

(2)-(5)题。

(2)图中的小黑点是()。

A.细胞核B.细胞质C.液泡

(3)如果小科想观察到完整的A细胞,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A.将玻片标本向左下移动

B.将玻片标本向右上移动

C.将显微镜向右上移动

(4)小科看到的图像整体呈现紫色,主要原因是()。

A.洋葱表皮是紫色的

B.显微镜的镜片是紫色的

C.制作玻片标本时进行了染色

(5)如果小科想观察到更多的细胞,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A.换用低倍镜B.换用高倍镜C.调节反光镜

(6)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图像非常模糊(如下图所示),此时应该转动(),直到图像清晰。

A.反光镜B.调节旋钮C.物镜

素养提升

3探究题。

某科学小组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下面是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实验过程,请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填空。

盖玻片镊子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清水载玻片

①取:

先用_________把洋葱切开。

掰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

在内表皮上用_________轻轻划“井”字,用_________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

②滴: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用_________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_____。

③展:

将撕下的表皮置于_________上的_________中,使其展平形成薄层。

④盖:

用_________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⑤染:

把一滴_________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⑥吸:

用_________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并吸去多余的染液。

玻片标本制作完毕。

(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

(3)在显微镜下看到洋葱表皮细胞中有一个大泡泡,这是()。

A.细胞核B.液泡C.细胞壁

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课堂回顾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

(1)_________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荷兰生物学家_________发现了血液红细胞。

(3)红细胞呈圆球状,边缘_________,中间略_________,成熟的红细胞没有_________(填“细胞质”“细胞膜”或“细胞核”)。

基础训练

1判断题。

(1)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

()

(2)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血液红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是一样的。

()

(3)细菌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

(4)虽然不同细胞的功能不同,但它们相互依存,共同协作,完成生命体的各种功能。

()

(5)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超过10万个。

()

(6)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是气孔。

()

2选择题。

(1)下列生物不是由细胞组成的是()。

A.病毒B.细菌C.草履虫

(2)下列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病毒B.变形虫C.蚜虫

(3)保卫细胞间的空隙是()。

A.叶绿体B.气门C.气孔

(4)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主要是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A.叶绿体B.细胞壁C.细胞核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是不同的,动物细胞没有()。

A.细胞核B.细胞壁C.细胞膜.

(6)下列关于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气孔是和叶片功能有密切联系的一种结构

B.气孔是植物与环境之间的门户

C.向植物叶面施的肥料无法从气孔进入植物内部

3连线题。

把下列细胞与名称用线连起来。

素养提升

4材料分析题。

人体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共约有40-60万亿个,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之间。

除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外,所有细胞都有一个细胞核,是调节细胞作用的中心。

最大的细胞是成熟的卵细胞,直径在0.1毫米以上;最小的细胞是血小板,直径只有约2微米。

肠黏膜细胞的寿命为3天,肝细胞寿命为500天,而脑与骨髓里的神经细胞的寿命有几十年,同人体寿命几乎相等。

血液中的白细胞能杀死病菌,有的白细胞只能活几个小时。

(1)人体内()是没有细胞核的。

A.成熟的红细胞B.白细胞C.神经细胞

(2)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是()

A.成熟的红细胞B.血小板C.成熟的卵细胞

(3)血液中的()能够帮助我们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A.成熟的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课堂回顾

探索: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如果水中微小的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_________,再在上面滴一滴水,盖上盖玻片。

也可以用_________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

(2)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训练

1判断题。

(1)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因此里面没有微生物。

()

(2)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

()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

(4)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

(5)在池塘的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

2选择题。

(1)取鱼缸里的水,倒入装有()的烧杯中,一个星期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大量的霉点。

A.食盐B.酒精C.干草

(2)使用滴管时要尽量保持滴管口()。

A.竖直朝下B.竖直朝上C.水平

(3)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微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B.微生物需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C.所有的微生物都非常细小

(4)下图是小科同学培养的微生物,他应该用滴管在()处取水制作装片。

(5)下列生物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是()。

A.变形虫B.蚜虫C.苍蝇

(6)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类繁多B.生长繁殖慢C.分布广泛

3连线题。

将下列微生物的名称与相应的图片用线连接起来。

变形虫衣藻水蚤钟形虫

素养提升

4探究题。

某校拓展课程开展“草履虫”的研究,请你一起研究。

(1)用干草放入水中制成培养液(如下图),甲杯中的液体最好选用()。

A.矿泉水B.自来水C.池塘水

(2)为了让草履虫繁殖得更快,培养液应放在()。

A.门后黑暗的角落B.实验室的窗台上C.冰箱的冷藏柜中

(3)观察“草履虫”时,除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外,还需要()。

A.滴管、碘酒、镊子、脱脂棉纤维

B.滴管、镊子、脱脂棉纤维

C.小刀、镊子、碘酒、培养皿

(4)如下图,显微镜调焦时,要旋转()处,调节镜简的高低。

先抬高镜筒安放好载玻片,再用眼睛观察()处降低镜筒,然后眼睛观察()处慢慢抬升镜筒,直至出现清晰的图像。

(选填字母)

(5)小方高兴得叫起来,我看到了“草履虫”,他看到的是()。

(6)听到小方的叫声,同组的小明同学赶紧把显微镜移到自己面前观察却怎么也看不到草履虫,这是为什么?

(7)经过持续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后,确定草履虫是一种生物。

你能写出草履虫的生物特征吗?

(至少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微生物与健康

课堂回顾

探索:

微生物带来的危害和好处

危害

(1)有些微生物(细菌和病毒)会给我们带来_________。

(2)有些微生物会引起食物_________。

好处

(1)有些微生物能帮助我们生产__________。

(2)利用一些微生物处理_________和污水。

(3)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各种_________可以预防、控制传染病。

(1)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顺序:

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扫描隧道显微镜。

(2)在我们吃的食品中,有许多与微生物的作用密不可分,请举三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训练

1判断题。

(1)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2)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世界。

()

(3)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解开了所有自然界的秘密。

()

(4)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

(5)为了防止馒头霉变,要将它放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

()

(6)人体内有大量的微生物。

()

2选择题。

(1)下列食物属于微生物的是()。

A.蘑菇B.芝麻C.食盐

(2)()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小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

A.放大镜B.制作玻片C.显微镜

如下图,小科发现花生上面长毛了。

据此回答(3)-(5)题。

(3)花生上面长毛的主要原因是()生长和繁殖造成的。

A.细菌B.霉菌C.病毒

(4)关于这些花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花生不能吃了

B.这些花生洗干净以后还可以吃

C.这些花生可以直接吃

(5)你建议小科以后将花生储存在()的环境中。

A.潮湿温暖B.干燥温暖C.干燥低温

3连线题。

将下列观察工具与相应的观察范围用线连起来。

光学显微镜能看到小昆虫等

放大镜放大几十倍,能观察到生物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织

眼睛放大一千多倍,能观察到生物的细胞、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万倍,能观察到细菌、病毒

素养提升

4探究题

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11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COVID-19。

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升级——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

直接传播是指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手接触污染物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

做好自我防护包括;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并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

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1)从这则信息中,可以知道当时已确认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2)戴口罩和勤洗手是两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勤洗手主要针对的传播方式是______________。

(3)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能在合适的环境内快速繁殖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

A.微生物B.昆虫C.动物

(4)下列图中()是显微镜下新型冠状病毒的图像。

 

2.1我们的地球模型

课堂回顾

探索:

认识地球

(1)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__________,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

(2)观察常用的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指示东西方向的圆圈是__________,连接南北两级、指示南北方向的线是__________。

基础训练

1判断题。

(1)地球的年龄约4亿年。

()

(2)根据世界地形图,可以看出地球上的海洋比陆地的面积大。

()

(3)地球的外部被大气层包围着。

()

(4)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均匀分布的,像一个石球。

()

(5)地球用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自转。

()

2选择题。

(1)地球内部由外到内的结构是()。

A.地核→地幔→地壳B.地幔→地壳→地核C.地壳→地幔→地核

(2)关于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C.地球在宇宙中是静止的

(3)在“用橙子模拟地球自转"的活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吸管模拟地球自转的轴

B.用橙子的果肉模拟地核

C.用橙子的横切线模拟赤道

(4)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地核的橡皮泥的厚度最小

B.表示地幔的橡皮泥的厚度最大

C.表示地壳的橡皮泥的厚度最小

(5)小科观察常用的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得到了下列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A.地球仪上主要用蓝色代表海洋,其他颜色代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B.地球仪上沿南北方向分布的线是纬线

C.赤道是纬线圈中最长的一条

3探究题。

小兰同学利用橙子制作了一个地球模型,用来模拟地球自转。

(1)小兰使用实验室里的小刀切开橙子时,应该将橙子()。

A.从中间纵向切开B.从中间横向切开C偏上方横向切开

(2)小兰使用实验室里的勺子(未清洗)挖出橙子的果肉,下列对果肉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A.自己吃掉果肉B.把果肉和同学们分享C.将果肉扔掉

(3)小兰用吸管穿过橙子,组成了地球自转模型,如图丙。

模型上的切痕代表着________,模型中的吸管代表着________。

素养提升

4简答题。

下面是小科同学制作的三种不同的地球模型,请在模型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模型的名称,并分析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昼夜交替现象

课堂回顾

探索:

常见的四种假设

(1)地球是一个________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________,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________。

(2)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是________。

基础训练

1判断题。

(1)我国的每个地方都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

(2)昼夜现象的产生只与太阳有关,与地球的运动无关。

()

(3)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它静止不动。

()

(4)利用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可以检验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

()

(5)在没有新证据之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各种假说暂时都是正确的。

()

(6)昼夜现象的产生与月球的运动有关。

()

2选择题。

(1)用手电简照射地球仪,被光照到的地方模拟的是()。

A.白昼B.黑夜C.都有可能

(2)我们在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时,可以用手电简模拟()。

A.月球B.太阳C.地球

(3)小科同学回家后想继续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他可以用()模拟地球。

A.遥控器B.橙子C.香蕉.

(4)以下三种关于地球运动和太阳运动的猜想,其中不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A.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动

B.地球不动,太阳自转

C.地球自转

3连线题。

将下列假设与对应的图片以及能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用线连接起来。

素养提升

4探究题。

如图,小兰同学做实验探究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1)小兰的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兰这样的实验探究在科学上称为()。

A.模拟实验B.对比实验C.观察实验

(3)小兰用手电简代表________,用地球模型代表________。

(4)小兰最终得出结论:

这种假设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5)假如小兰的地球模型坏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放弃实验

B.使用透明的水晶球代替地球模型,继续实验

C.使用乒乓球代替地球模型,继续实验

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课堂回顾

探索:

“地心说"和“日心说"

(1)傅科摆证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________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

(3)地球会绕地轴________,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_现象。

地球还会绕着太阳________。

基础训练

1判断题。

(1)从古到今,人们一直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

(2)按照“地心说”和“日心说"这两种观点来做模拟实验,都能发生昼夜交替现象。

()

(3)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动。

()

(4)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