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6 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8955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6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6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6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6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6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6 Word版.docx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6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6 Word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6 Word版.docx

高中语文写作对点讲义16Word版

第2节 考前增分训练

增分训练一 让文采照亮阅卷老师的双眼

考点指向(指明考向)

语言优美,即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文章具有表现力。

这无疑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一个人丰厚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是阅卷老师愉快阅卷的基本保障。

千篇一律的文章会让阅卷老师倦怠,但语言优美、文采飞扬的句子会使你的文章从千万篇平庸之作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得高分。

要使作文语言优美,文采斐然,可以使用以下几个方法来增添自己作文的文采,为写作提分。

佳作悟法(举一反三)

且念初心

□·山东考生

“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

”小孩想要分辨两者不同,却扯断了枝条,然作为食物,茎叶纠结又有何大碍呢?

既然当初种植之时是为取其实而啖,那么在生长过程中就该不忘初心,顺其自然,不应因现状复杂变化而改变人生前行的方向。

且念初心迎浮世。

如果曾点不能念初心,而是在乱世中易志与其他弟子一同去佐君治世,那么又怎会有让孔夫子也不禁赞叹向往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境?

如果庄周不能念初心,而是弃竿濮水岌岌乎追随两位大夫投奔楚王,那么又怎会有曳尾于涂中的乌龟在清风夜唳中欣赏孤月的妩媚?

我想,我面前的人生之路上也必然充满着劳绩与诱惑,而我愿自己也能不忘初心,顺其自然,铭记着曾与上帝约定过的那一方晴好,坚定着信念不改的脚步,执着于终将到达的彼岸,如瓦尔登湖之于梭罗,如悠然南山之于陶潜。

且念初心看人生。

林清玄曾说,一尘不染不是没有尘埃,而是尘埃任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

我想,我也该是如此,不是处处企盼着一份完美的生活,而是在尘埃累累中亦能不忘初心,双眸清亮,无论春雨夏雷秋霜冬雪,都能认得清我所选择的道路,然后掷地有声地走下去。

因为我能清楚地听到那春风十里,因为我能清楚地看到那陌上花开。

且念初心守信念。

世界飞速运转,人人都恨不得自己能一个劈成两个用,我却听闻内联升纳的布鞋底子九十多道工序至今一道未省。

教育大业,应试机制,我们不得不承认分数依然是一项衡量标准,然我亦听说四川某状元不想做“普通人”却不知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而沦为街头流浪汉的故事。

我想到了我们身处的世界,这个日益浮躁而喧嚣的世界。

也许,最初我们只是想在闲暇时静静地读些书,记录些心灵感触。

可是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各种疯转的晒旅游、晒美食等照片,就按捺不住想要一起跟风。

也许,最初我们只是想轻轻握着心爱之人温暖的手并肩躺在浅夜清香柔软的草地上,一起看繁星点点,可是拿起智能手机时又禁不住放下她的手开始专心刷动态……

我想,我们真的应该守住初心,不应因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当心际杂乱之时便抬头望一眼窗外那永远春绿冬白的老榆树,轻吟木心的《从前慢》,诚诚恳恳,心无旁骛,顺其自然,初心不改。

且念初心,瓜藤豆须依然纠缠着慢慢生长,一切本就是最美好的模样。

技法指要(名师支招)

技法一:

巧拟标题法

(1)善用修辞

运用修辞手法,能使标题简明生动,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

《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丝瓜藤》(·山东考生);《似曾相识燕归来》(·浙江考生);《人生如水行世》(2013·湖北考生);《流淌在岁月里的温馨》(2013·甘肃考生);《理想不死》(2012·天津考生)。

(2)镶嵌活词

嵌入生动的词语(形容词或动词等),往往能使标题表意含蓄隽永。

《深入灵魂的热爱》(·北京考生);《淡定有勇,花自盛开》(2013·河南考生);《藏在秋叶下的温暖》(2012·福建考生);《熄灭蜡烛,莫惊扰美》(2013·江苏考生);《善举无痕爱意长》(2012·黑龙江考生)。

(3)巧用意象

富有诗意的物象,能使标题含蓄。

《一杯春醪寄余心》(·浙江考生);《燕子不归春亦然》(2013·江西考生);《生于此岸,心无岸》(2012·广东考生);《生如逆旅,一苇以航》(2012·福建考生);《荒野有灯》(2012·北京考生)。

(4)选用素材

诗词名句、历史典故等素材都有极强的表现力,能使标题简洁凝练。

《仰观宇宙,俯察万物》(·广东考生);《翰墨浓香渡红尘》(2013·四川考生);《草色遥看近却无》(2012·天津考生);《何妨吟啸且徐行》(2012·福建考生)。

(5)化用“词名”

影视剧名、歌曲名、广告词,能使标题自然亲切,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

《祝君安好》(2013·甘肃考生);《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

》(2013·广东考生);《归去来兮》(2012·山东考生);《天下兴亡,我的责任》(2012·山东考生);《活在今天》(2012·广东考生)。

(6)采撷哲理

富含哲理意味的语句,含蓄蕴藉,用这样的语句作标题,耐人寻味。

《偷得浮生一日闲》(2013·四川考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012·安徽考生);《无心插柳柳成荫》(2012·河南考生)。

技法二:

精构“凤头”,巧设“豹尾”

(1)营造诗哲意蕴

文章开头或结尾如能营造诗韵与理趣交相辉映的意境,就会给人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沉醉感。

可用环境描写勾勒美景,浓墨渲染气氛,思辨启人心智,这样的开头都能给人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新颖感。

观不尽的笔墨,听不厌的笙箫,排排青山、株株垂柳将我吸引到那里——旖旎繁华的江南。

没有肃杀,不显王气,一方方水潭,一处处田园,多么温馨,多么富有诗意。

迷恋着江南,我将更多的目光停留在西子湖畔。

那水边曾有一处小园。

房前屋后有株株梅花争艳。

几声鹤唳,伴着几声吟哦,填满了这个静谧的小园。

厅堂简朴雅致,屋宇低矮却处处芝兰。

——《追寻那个隐士》

分析] 文章开篇运用优美的语言,设置了一个古朴的诗意情境,把读者带入美妙的沉思情境中,为叙写深阅读之美营造了氛围。

(2)巧用修辞

如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运用的修辞手法巧妙而又贴切,文章语言就会亮丽多彩,就会起到悦人眼目、怡人心田的艺术效果。

①一念很短,却是善良与罪恶的轮转;一举很小,却是生存与死亡的考验;一心很窄,却是希望与绝望的差别。

——《一念、一举、一心》

②一缕阳光,便能驱散阴霾;一滴雨露,也可滋润干渴的禾苗;困境中伸来的一双手,擎起的是希望的大伞。

有时候,小小的善举也能汇成汪洋,为明天带来永不消逝的光芒。

——《善举无痕爱意长》

分析] 实例①运用了排比,把善良和罪恶的对比层层深入论证开去,凸显了善良的重要性。

实例②运用了拟人和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善举的美好与重要。

(3)解说诠释

概念往往是议论说理的前提和基础,弄清了概念,事理才能得到阐发,论证才能进一步展开和深入。

有的文题本身就包含着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议论文的开头运用诠释法,先释义破题,后面的论述才能顺其自然。

人生是一道佳肴,有甘甜也有酸苦;人生是一部杂集,有精华也有糟粕;人生是一谱旋律,有高潮也有低谷;人生是一片天空,有阳光也有乌云。

快乐的人生总是多彩的,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可是总有人遭遇了生活的挫折后,却不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是放大痛苦,忽略快乐,让失意的阴霾占据了心情的天空。

快乐的人生,是迎难而上的果敢,是痛苦释怀的恬淡;快乐的人生,是珍藏幸福的永恒,是摒弃泪水的滤纸;快乐的人生,更是痛并快乐的赞歌,是缤纷多彩的盛宴。

分析] 文章开头多角度地诠释出了人生的真谛:

没有痛苦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

但也不能放大痛苦,忽视快乐,快乐的人生应该是多彩的。

多角度描写或阐述,是把抽象化为具体,拉近作者与读者距离的有效手段。

(4)引用化用

在开头或结尾恰当地引用或化用名家经典言论、格言警句等,就会使文章简洁明了又富含意蕴,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书信唤起了人们对亲人的牵挂。

边塞诗人岑参在西征的途中写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诗句,我料想这个口信,定然弥足珍贵,因为它寄寓着远在他乡的人们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书信架起了臣子与君王沟通的桥梁。

面对君王,诸葛孔明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出师表》,以表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助后主刘禅的决心,一腔忠贞字字可见。

忠孝不能两全的李密写下《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寥寥数语,感动了君王,也达成了自己不出仕的愿望。

——《追寻·传承·发扬》

分析] 文章大量地引用了诗词名句,这样的开头表现了作者丰富的积淀、缜密的思维和优秀的语言素质,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5)类比联想

由于两种事物具有性质相似或相同的特点,由甲联想到乙,这样的类比,生动形象地推导出令人信服的观点,往往新颖、形象,极具吸引力。

雄鹰看到蓝天的广阔,便振羽高翔,自由而高傲;飞瀑看到峭崖的险绝,便一泻千仞,流银泻玉,灵动如龙;海燕看到巨浪的汹涌,便引吭高歌,乘风破浪,大气蔚然。

人,若是只看到自己,便如那墙头的浮草,轻浮浅陋,如那草原的孤鹿,寂寞而时时有被吞噬的险情。

上帝造人,繁衍万世,生命中不仅有你,而且还有他,有我。

人之为世人,也绝不仅仅只有我,请不要忘了这个七彩世界里的你我他。

看到自己看到别人,你的世界会更精彩,生命中阳光也会更灿烂。

分析] 文章由自然界中的“雄鹰”“飞瀑”“海燕”看到“蓝天”“峭崖”“巨浪”而“振羽高翔”“一泻千仞”“引吭高歌”,自然地联想到人世间的“你我他”,这样便自然贴切地推导出“看到自己看到别人,你的世界会更精彩,生命中阳光也会更灿烂”的主旨。

不过,运用这种方法时既要注意紧扣观点,精心设计与“本体”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近的“类体”,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恰当衔接。

(6)巧妙发问

文章开头提出一个问题,并给予一个答案,引发读者探究这样回答的理由,增加阅读的兴趣;或只问不答,引起读者注意,吸引读者深入阅读。

往事如观流水,来者如仰高山。

纷繁人间千万之事,人生匆匆不过数十载。

时光流逝,纵然我们记住了亲人的叮咛,友人的祝福,情人的蜜语,一些伤心往事难免郁积于胸,块垒难消。

面对万千世事,我们该忘记什么又该铭记什么呢?

答曰:

忘记失败痛苦,铭记美好快乐。

——四川考生《那阵风穿过》

分析] 文章开头段落采用了一问一答的设问方式,在一问一答间,作者的观点鲜明突出,一目了然。

技法三:

用语贴切

◎善于选用能绘声、绘色、绘态的词语,做到写景状物,求其穷形尽相;写人叙事,求其惟妙惟肖;抒情言志,求其情理畅达。

在咿咿呀呀的橹声刚刚摇碎清晨的空寂时,睡得微酣的你一下子就醒了,随意挽来几片淡云,点缀在你如梦缥缈的烟波里。

那秀气的燕尾轻扫过水面,几片灵动的云影剪裁出江南独特的羽衣。

昨夜下过雨了吧?

你不语,黑青色的檐角给碧蓝如洗的天空镶上了细细的一条边,只有屋檐旁悬而不落的水滴“嘀嗒”一声,悄悄地诉说着你的小秘密。

黛瓦,白墙,绿竹,羞涩的你将自己藏在那红霞的后头;可你优雅婉约的风采,岂是寻常什物遮挡得住的?

你那迷人的粉面,不知迷住了多少人的心,满满的,都是惊喜。

——《忧与爱》

分析] “摇碎”将意境写活了,空寂的清晨,是“咿咿呀呀的橹声”划破这片清晨的静寂。

“剪裁”描摹江南燕子,在烟波中,在水面上,在云朵间,轻灵地飞舞的姿态尽展于方寸之间,把江南水乡优美的意境描摹得如诗如画,意蕴深长。

技法四:

巧用修辞

◎或比喻,或联想,或拟人,或巧用标点表情达意。

特别是运用自然事物喻理,用自然事物点化人生,使文章具有哲理意蕴。

善,如一盏明灯,给在黑夜中行走的人指明方向。

善,如一缕清风,给在烈日下工作的人送去清凉。

善,是修船工刷漆时,顺手补了一个小洞,避免了一场灾难。

(文章的开头)

……

善,如一盏明灯,给在黑夜中行走的人指明方向。

善,如一缕清风,给在烈日下工作的人送去清凉。

善,如一朵青莲,给在渡口等待的船工献上馨香。

善就是“当代雷锋”郭明义那一本本鲜红的证书。

善就是“最美教师”张丽莉为学生挺身而出的无畏身影。

善就是“最美妈妈”吴菊萍伸出去接孩子的双臂。

善在你我身边,让我们行动起来,用善点亮人间、温暖人间吧!

(文章的结尾)

——《让善点亮人间》

分析] 斐然的文采是最先能打动阅卷老师的,本文即是如此!

以排比句式开篇,烘托了气势。

“善,如一盏明灯……善,如一缕清风……”妥帖的比喻,清新的语句,让人心旌摇动。

最经典是结尾处连用六个排比句,层层推进,在最后一句,水到渠成地得出本文的观点——用善点亮人间、温暖人间。

全文所有内容都围绕着这一结论展开,而这个结论得出得竟如此自然,让人不得不佩服考生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技法五:

善用句式

◎或长短句变化,或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反复,或反问,使文章句式形成参差变化,以增强视觉、节奏的美感。

是迷惘过、沉思过、不解过、拥有过、遗失过、坚定过,无法再言放弃的信仰;是六场懵懂的沉浮、七次深入的探究、八遍认真的书写、九句豪壮的肯定、十年一梦的坚持;是无论被否定多少次,被打败多少次,仍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是再打造一个寻梦过程,向缺憾处寻觅圆满的执着。

过去的是坎,这道坎被追逐的人一一跨过。

——《跨过去》

分析] 本段句式参差错落长短忽现,或长短句变化,或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化;并且大量地使用了修辞,使文章句式形成参差变化,以增强视觉、节奏的美感,同时凸显了“跨过去”这一主题。

技法六:

援引名句

◎恰当、妥帖地引用名言、诗词,增加文章的底蕴。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似乎都在感伤自己所失去的东西,“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恨自己身居官场,受尽束缚;“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秦观触景伤情,想起那段逝去的刻骨铭心的爱情;“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

如此碎碎叨叨、自怨自艾,倒不如换个思维,学会寻找拥有。

学会拥有是一种心态。

当愁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时,你不妨调整心的焦距,让忧愁的自己看到远处风吹杨柳、龙腾瀚海的美景。

杨绛在“文革”时一边扫厕所,一边想着翻译的书,感慨自己虽然失去了自由和惬意,但好在还拥有笔、拥有书,还能够写、能够看。

她心态平和,能够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困境。

——《燕子不归春依然》

分析] 文采飞扬。

本文的一大亮点在于语言富有文采,其中最突出的是善于引用或化用古诗词,如标题“燕子不归春依然”,如“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等,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积累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即学即练(高分跨栏)

1.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请以“让身上的太阳发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1)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文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置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置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优美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设置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让身上的太阳发光”这个话题是从苏格拉底的名言中引出来的。

理解这个话题应当以理解苏格拉底的名言为基础。

苏格拉底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强调的是要努力发现并培育个人身上的潜质与潜能,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格尊严。

“让身上的太阳发光”的前提条件是每个人都拥有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格尊严的潜质与潜能,这就是“太阳”。

如果这种潜质与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掘、培养、提升,或者被遮蔽与扼杀,“太阳”就不能“发光”。

“让身上的太阳发光”就是要避免这种情况。

“让身上的太阳发光”是一个兼语短语。

要确定立意的范围,我们可以先问几个问题:

谁身上的太阳发光?

“太阳”指的是什么?

“太阳”为什么没有发光?

怎样让“太阳”发光?

让“太阳”发光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在思考这些问题并作出自己明确的回答后,我们作文的立意就确定下来了。

答案:

 (示例)

(1)正确的选择让自身发光。

(2)散文。

(3)擦亮自身的光芒

(4)用鱼、鹰、萤火虫三个自然事物的正确选择,引出人的正确的选择使自己发光这一主题。

(5)运用李白归隐山水、比尔·盖茨放弃学业等素材。

引用与之相关的名言。

(6)用抒情性的语言写自己的真切感受。

2.作文。

公鸡登上一堆沙土,在上面刨个不亦乐乎,它忙忙碌碌地想找点食物,最后却翻出了一颗珍珠。

公鸡说:

“这个宝物尽管光彩夺目,对我却毫无用处,还不如找到一颗麦粒,用它来填饱肚子。

咱们庭院里的鸡鸭羊猪,都喜欢吃麦粒,要这珍珠干什么呢?

我用不着佩戴这个宝物,也不想用它来打扮自己,就让人们去把它当宝贝吧!

”说罢,公鸡把珍珠丢到一边,继续去翻找它的麦粒。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文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置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置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优美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设置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写作关键是要找准材料中珍珠与麦粒的比喻义,找准其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

珍珠是个宝物,光彩夺目,用来装饰和打扮,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虚的,是一种附着物,可以指生活中的荣誉、地位;而麦粒是实实在在对人生有益的具体的东西。

据此我们可以从公鸡的行为中悟到这样的道理:

要抛弃虚荣,拒绝诱惑,不要在追寻的过程中因沿途的景色而迷失方向,舍本逐末。

这是一个立意的角度。

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考虑:

公鸡想找的是食物,却先找到珍珠,但它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最终明智地舍弃了珍珠,据此我们可以把立意定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执着于既定目标”,“坚守目标,需要清醒的头脑和智慧的眼光”,也可进一步确定为“要勇于取舍”,“借我一双慧眼”。

答案:

 (示例)

(1)坚守。

在金钱等各种诱惑面前,坚守良知。

(2)议论文。

(3)坚守良知。

(4)坚守良知是我们为人处世之本。

(5)援引名人事迹,结合社会热点来论述。

(6)坚守良知,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增分训练二 让起伏的结构舒展阅卷疲倦的思维

考点指向(指明考向)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学类文章行文时要通过设置悬念、抑扬变化等方法,使文章生动有味,曲折而有感染力,从而让阅卷老师疲倦的思维兴奋愉悦起来,奠定高分的基础。

佳作悟法(举一反三)

宿 命

□2013·湖南一考生

我靠在昏暗、潮湿的小矮墙上,我正在思考我的人生——我是一只猪。

我的祖辈都一样,有着极其悲惨的宿命。

宿命,宿命。

我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我只需要吃好睡好,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日复一日……看着同伴们渐渐膘肥的身材,我却始终壮不起来,我有着自己的思想。

我不愿臣服于我的宿命,因为我深知,我的自由之日便是我受死之时。

夜幕降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我被屠夫送进了屠宰场。

那儿陈列着一行一行的猪头,一排一排的猪肉,我明白,我们身上的猪头、猪肉、猪肠通通不是我们的,除了我们自己的灵魂。

我一个激灵醒了过来。

夜色朦胧,我站在猪圈门口,挥洒冷汗。

同伴一个一个都睡着了,我沐浴着从断崖处吹来的山风,我的灵魂躁动不安。

我似乎看到了狼在断崖上嗥叫。

我也情不自禁,摆正了姿态,嗥叫了一声,同伴们瑟瑟发抖,迷惑地望着我,显得很害怕。

他们一定以为我患上了猪瘟,或者以为我是一只披着猪皮的狼。

我没有解释什么,因为我只是顺从我的灵魂罢了。

我决定要逃跑。

“什么?

”同伴们瞪着眼睛惊恐地看着我,此刻的我站在猪圈门口,继续沐浴我的清风。

我知道他们不会理解我,就像人们不理解韩寒一样,我和他一样,都是叛逆少年。

就像汪国真说的:

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我的内心似乎更坚定了。

明天,明天。

红艳的晚霞如期而至,浓浓的雾气没忘记给大地披上一层灰色的幕。

我趁着夜色,拱开猪圈门,玩命似的往断崖飞奔,迎面吹来的是凉爽的清风。

逃跑时我回头望了一眼,看到了我的母亲,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肯定的目光,似乎是我做了她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

断崖的清风不像猪圈的,猪圈里的风夹杂着湿气和污臭。

我摆正了英姿,不断嗥叫,因为我战胜了我的宿命,我顺从了我内心的灵魂。

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嘀咕:

“你战胜了你自己的宿命,多么值得啊!

夜幕下的断崖,依稀可见几颗星星,这勇敢的灵魂之花,此时此刻,开得到处都是。

【点评】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构思全篇,写一头猪无法接受祖辈的宿命,决心从猪圈中逃出去,并最终出逃成功的故事。

文章心理描写细腻,一一展现了一头猪的思考和情感,让我们在阅读中对其由同情转为敬佩,从而油然地生出赞美之情。

另外,作者善用隐喻,如“狼”这一意象的反复使用,暗指猪的叛逆;如多次提到“风”,或象征着对自由的渴望,或传达了获得自由的喜悦。

并且,作为一篇记叙文,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够很好地处理主题与内容的关系,紧扣主题来叙述,适时点题。

这是一篇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的作文。

技法指要(名师支招)

技法一:

欲扬先抑法

◎“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反之亦是。

这种方法(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可以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和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卖菜人的老趼

夏日午后,人们似乎都在燥热的阳光里隐身了,唯有老树下斜靠着一个人影。

那人戴着草帽,在聒噪的蝉声中显得分外安逸。

他的面前,是一个装着十几张钞票的盆子和两只用扁担挑来的筐。

筐里除了一瓶水、一杆秤和几把没有卖出去的小菜,别无他物。

那人是这个小区里摆摊卖菜的。

没有人关心他的来历,人们都形象地称他为“卖菜人”。

卖菜人从不挪地方,偌大的小区,他只看上了紧挨着一号楼的这棵老树。

老树枝叶繁茂,甚至伸到了几户人家的阳台边。

他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倒是那双手上的老趼怪硌人的。

加上他摘菜卖菜总顾不上洗手,所以他的手上常常沾满了泥土。

小区里的人都喜欢到他那里买“原生态”的绿色蔬菜,只是他那双手让很多人感到膈应。

卖菜人似乎也看出了这个问题,不知从哪儿拿来一个旧盆子,盆子里面备几张零钞,顾客付钱和找钱都靠这个盆子充当媒介。

这样省了很多事。

时间久了,很少有人再去议论卖菜人那双长满了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