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之二.docx
《古琴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琴之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琴之二
古琴之二
古琴制作人:
雪父
四、古琴十大名曲
1、潇湘水云该曲是宋代郭楚望的古琴代表作。
当时,金兵入侵,郭楚望住在湖南宁远九嶷山下,潇水自九嶷山流过。
郭楚望深感国家不安定,心中忧国忧民。
于是,他借水光云影,来表达自己对大宋大好河山眷恋与赞美之情。
《潇湘水云》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绰、揉、注”等技法,集中体现了古琴艺术的“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被历代古琴家公认为古琴曲中的顶级佳作。
2、高山流水伯牙所创,其原曲已无从考证。
现在我们听到的琴曲《高山流水》是清末的版本,它是后人根据钟子期与伯牙的故事写的,有多种谱本,并逐渐将该曲分成《高山》和《流水》两个单曲,其中的《流水》以川派张孔山所传的七十二滚拂的版本最为著名。
3、广陵散该曲表现了战国时期韩国铸剑工匠为韩王铸剑,到期未成而被韩王杀害。
工匠的儿子聂政长大立志报仇,经过顽强的努力终于刺杀了韩王并自杀身死,乐曲甚为慷慨激昂。
而曹魏的时嵇康临刑前演奏《广陵散》,使得该曲因嵇康而成了盖世之音,绝世之响。
4、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诗而谱写的一首琴曲。
王维的诗是送朋友去西北边疆而作: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奏三次,故称“三叠”。
这首琴曲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体验,包含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5、梅花三弄该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
音乐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故称为“三弄”。
乐曲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表现出“风荡梅花,舞玉翻银”的意境。
6、醉渔唱晚《醉渔唱晚》是唐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所作的琴曲,全曲描绘了渔翁豪放不羁的醉态,其中有着表现放声高歌的音调和类似摇橹声的音调。
素材精炼,结构紧严,琴界评价该曲“奇音妙趣,描写醉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是一首精致的琴曲小品。
7、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雁落平沙》。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
作者不详。
此曲琴谱最初载于明末《古音正宗》(1634年)。
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不仅广为流传,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段数、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8、阳春白雪传说古代有一歌手唱《下里巴人》,有许多人跟着唱和;后来再唱《阳春白雪》,由于艺术高超,难度很大,唱和的人就很少了。
于是《阳春白雪》被称为曲高和寡的代表作品。
《阳春白雪》早在唐代就已有记载,后收录于明朝《神奇密谱》,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
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全曲七段十五节可分成起、承、转、合四个组成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乐曲。
9、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最早见于明《杏庄太音续谱》。
有诗云“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
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10、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
“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笳哀声的缘故。
该曲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
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
该曲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五、古琴七种艺术境界
(一)雄"雄"是古琴演奏气度、气韵、气势、气氛的壮伟、强劲、阔大、昂扬。
它是所演奏琴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原本所具有的品格。
沈佺期(唐)《霹雳引》"岁七月火伏而金生,客有鼓琴于门者,奏霹雳之商声,始□羽以□□(□为无法输入的字),终扣宫而砰□。
电耀耀兮龙跃,雷阗阗兮而冥。
气鸣啥以会雅,态□翕以横生。
有如驱千骑、制五兵。
截荒虺、斩长鲸。
孰与广陵比意,别鹤俦精而已。
俾我雄子魄动、毅夫发立。
怀恩不浅,武义双辑。
视胡若芥、剪羯如拾,岂徒慷慨中,备筵群娱之翕习哉。
"此诗并非抚琴而歌之辞,乃是听琴有感而发之作,客观地写出琴客所奏《霹雳引》给予听者乐印象及情绪感染。
其诗明确写出客有鼓琴于门者,奏《霹雳》之商音,定是实写其事,沈氏在诗中所写出的感受与《广陵散》的气势不相上下,令其惊叹,"雄子魄动"是琴演奏具雄伟之气,其曲有雷电交加,风雨相会驱骑挥剑之势,更令听者生发立之感。
女道士李季兰《在峡流泉》"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是琴的演奏中所展现的雄伟气势,亦是充分的"雄"字。
水流的激湍喷涌,使诗人疑为"含风雷"
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几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又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胃。
"此诗所写琴的气势,明指其一如勇士赴敌,而且是划然之变,更突出其勇而显其雄。
(二)骤"骤"乃是强有力劲的情绪、激越的形象突然之展现。
这种艺术手法在今天许多音乐作品中使用,为演奏家精心处理和着意表现。
常常体现为乐曲中的转折、突强突快以及忽起忽止。
唐人无名氏诗《姜宣弹小胡笳》中记写琴家开匣置琴忽然挥手,"骤击数声风雨回"。
显示出其强势出现之突然性。
在韩愈《听颖师弹琴》中,昵昵之态划然变轩昂之气。
有时音乐徘徊,方"跻攀分寸不可上"之抑郁凝结,忽如失足于云端,而"一落千丈强",亦是突兀而令人惊悸之骤。
大诗人元稹所著之文《怒心鼓琴判》所记下之"骤"亦明指出它在人心所生之情节中:
"感物而动,乐容以和。
苟气志愤兴,则琴音猛起、""将穷舞鹤之态,俄见杀声"是由于"气志"之"愤兴"而使得"琴音猛起"。
此"猛"是为突然展现之所使,而"俄见杀声"之"俄见"亦分明是突然之出现。
这里元稹引蔡邕闻邀他去会面的主人琴中有杀声而返,其后知是因弹琴见螳螂捕蝉而引发琴中之变的典故。
此处元稹确信诗中所写到的弹琴者在音乐中有"愤声""猛起"之实的突变。
"骤"为突然之意。
唐代著名琴家陈拙在论述演奏诸项中说:
"亦有声正厉而骤止"。
可见"骤"有时是突发,又有时是突止,皆在突然之变。
陈拙讲到正厉而骤止之"骤",表明在唐代"厉声"也是琴之正格。
这应是职业琴家的艺术准则,是音乐艺术中普遍自然存在的刚劲、强烈的表情。
因之,其鼓琴,或琴音猛起,或划然而变,风雨忽生于指下,兵戈忽陈于弦中,正厉而骤止,方升而急落。
若身躯坠于云端,似心神因惊而窒息。
起伏动静在于倾刻,令人魂魄为这慑。
此乃骤者。
(三)急"急"者疾速也。
历代琴人谈及古琴演奏,常含轻、重、疾、徐四项。
唐诗言及琴时,只有"急"而未卜先知见"疾","疾""急"同意。
所以此象乃名之以"急"。
诗人张乔是咸通年进士,在他的《听琴》诗中写到了"急":
"静恐鬼神出,急惊风雨残"。
写出琴静之极时令人世间凝神而惧,琴急之甚时又似有风雨交加地。
此处所用不着之"疾""凶残"之"残",可见诗人所感受到琴家演奏中的"急"何等强烈。
贾岛诗《听乐山人弹〈流水〉》第一句即写出"朱丝弦底燕泉急"其燕泉之急乃由琴声表达出来。
而项斯的《送苗七求职》诗中更直写出琴声本身之"急":
"独眠秋夜琴声急"与此相同天宝年间的梁涉在他的《对琴有杀声判》中也直言"朱弦促调"。
"促调"者,乃急促旋律,而不是短促之曲。
此文之前有我解题说"甲鼓琴多杀声"可见因为"多杀声"其曲调才急促。
至于陈拙有言"疾打之声,齐于破竹",乃是在一个音上急促运指而产生的刚劲之声,以表现激越之情,则是又一种含意所在。
而骆宾王《咏怀》诗中所写之急,"悲调弦中急",应是情绪悲愤而令音乐表现为急切,速度有突然的加快或密集型的突然出现。
长短时值之音大差别的交错出现,则其中之悲而有愤,乃属悲愤之急。
因之可知在急速之一外还有"急切"之"急"。
职业琴家陈拙在论及"操""弄"大曲的演奏布局处理时提出"前缓后急者,妙曲之分布也。
或中急而后缓者,节奏之停歇也。
"则是音乐作品整体布局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安排,以求其鲜明的变化,加强其艺术感力。
因之,其挥弦,有时琴音流动,节拍快速,如风如雨,如飞泉,如激浪。
有的指快音促而急切激越,则悲痛迫协之情涌溢。
又或大曲之奏如行云流水,舒卷收放,缓急相接。
其运思微妙,气韵生动,此乃急者。
(四)亮自古良琴高手皆尚金石之声。
金声即指如钟,石声即指如磬。
钟之大者沈雄小者嘹亮,磬之声清亮而润泽。
唐人于琴,"亮"亦是一种重要之美。
诗人张瀛有《赠琴棋僧歌》,他赞禅师的琴声"弦中雅弄若金",就是以敲钟为喻的而且一至于"响长松而住秋雨"。
伍乔的诗《僻居酬友人》则更明确写出"古琴带月音声亮。
"月下之琴,声音明亮可以与明月相呼应。
无名氏的词《步步高》中之"声韵高"所写的"高"并非音位的高低,而是人们常用不着之"高声"之高,乃响亮明朗之意。
吕温的文章《送琴客摇兼济东归便道谒王虢州序》中写琴人之琴所表现的才德及政声:
"发以雅琴,琅琅然若佩玉之有冲牙也。
"则也是琴音之亮如玉振。
在元稹的文《与卫准南石琴荐启》中写琴声为"□响亮于五弦,应铿于六律"即明写其亮,又直言其铿锵之韵,在谢观的《琴琴合奏赋》中也写道琴瑟之奏"激寥亮于云中"则此处写"亮"已升腾入云。
司马承真的《素琴传》等及他精心自制的琴音韵奇佳:
"琅琅锵锵,若球琳之并振焉。
"以击玉相喻,也是清亮之音。
因之,其鼓琴,声若敲种击磬,而得金石之声。
音韵寥亮,琅琅锵锵。
在秋空而入云,傍松针而带月,令金飘瑟瑟,玉堂清越。
此乃亮者。
(五)粲粲者明丽之意,或又可能说是琴音之甜美而有光彩者。
李白的《琴赞》写道:
"峄阳孤桐,石纵天骨,根老水泉,叶若霜月。
折为绿绮,微音粲发。
秋风人松,万古奇绝"。
讲到奇绝之琴音有如秋风人松。
此系良琴的乐器音质,是演奏艺术的物质前提。
柳识的《会琴记》写道:
"若然者,宁袭陶公真意,空拍而已,岂袭胡笳巧丽,异域悲声。
"虽然文中崇陶渊明的无弦琴清高孤傲,无音而空拍,贬抑艺术性大曲《胡笳》的生动感人之"巧丽"以其美妙而明丽为不可取。
但却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胡笳》中的艺术感染力正在其粲发的音乐之中。
这是音乐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粲"。
司马承真《素琴传》写道:
"诸弦和附,则采采粲粲,若云雪之轻飞焉。
众音谐也,则喈喈嚷嚷,若鸾凤之清歌焉。
"则是良琴于高手的演奏之下各弦相合,众音相溶、音乐韵味美妙明丽,如云雪鸾凤漫舞清歌。
是演奏艺术和精美的乐器相作用的极致者。
因之,其鼓琴,妙音发于良材之弦,存于使作之曲,应乎高手之指:
光彩明丽,一若云雪之轻飞而耀目。
如鸾凤之清歌而沁心。
人琴俱优,心手相合,方可得如是之美。
此乃粲者。
(六)奇奇是古琴演奏至妙时所产生的特别意境。
超出常态令人有神奇难测之感。
李白在他的《琴赞》中写到"秋风人松,万古奇绝"。
是古琴的演奏艺术有奇境。
此时心中所感之松已不是俗山之常松,心中所感之风已不是平日襟袖之和风。
尤其此时之心,已因琴之奇韵而不是素往平凡之心。
奇绝之境存于琴曲琴音,引发人的深心中超越时空的至妙之感。
是极高的演奏艺术方可达到,亦需要欣赏者的精深理解,方可感到的化境。
因而需以"奇"命之。
舒元与在他的"琴志"中写到:
"备指一弄五声丛鸣。
鸣中有去峰横空、鸣泉出云,凤龙腾凌,鹤哀鸟啼。
松吟风悲。
予聆之,初闻声入耳,觉毛骨耸擢,中见镜在眼,觉精爽冲动。
终然睹化源廖廖,贯到心灵。
则百骸七窍,仙仙而忘觉。
神立廖廓,上洞见天地初气,惊肩太古,阔视区外。
"文中将琴之奇和心中之奇作了充分而生动的描写。
琴音缤纷璀璨,忽若天外飞来峰,又若万丈云端而落之泉,因之奇极。
既如凤舞龙飞,又如鹤唳鸟鸣,松风悲吟。
而令听者之心激荡升腾,怀拥天地古今,含皆是奇之至境。
岑参诗格甚为高峻。
他在诗《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中写道:
"此曲弹未半,高堂若空山。
"把人的精神引到远离尘嚣之境,已是甚奇,进而"幽引鬼神听",有超越人而与鬼神相对之感。
僧皎然而诗《奉和裴使君清春夜南堂听陈山人弹白雪》中的"通幽鬼神骇,合道精鉴稀。
变态风更入,含情月初归。
"也写出了与鬼神相格的奇境奇气。
因之其鼓琴,人化境而超常态者,五音共鸣,令高堂忽若空山。
或觉有灵峰横贯天外,或感似鸣泉落自云端。
有如龙凤腾增凌,鬼神惊骇。
又或初闻速悸,中感神爽,终觉天地之精气。
琴家之手、琴家之心、听者之耳、听者之神,相溶而得。
此乃奇者。
(七)广"广"即弹琴之气质格调雍容阔大,宽远绵长。
在人,内心的音乐感觉超出身躯之外,有居高临下豁然之势。
在曲,气度稳健爽朗,不限于一琴之声一室之境。
李白诗《听蜀僧弹琴》写道: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蜂,为我一挥手,如听万餐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人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蜀僧弹琴令李白之心生汹涌之松涛,澎湃于群山之间,是已超于是七弦之上,一室之内。
再如韩愈的,《上已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列》所说的"优游夷愉,广厚高明",韩愈是听"随风"、"文王"之曲,"追三代之之遗音"所得。
李白是由万群松,长风振荡所得,在时间和空间的扩展中,其心神则相一致了。
伯牙子期以琴沟通心神,在于雄伟崇高之势,宽广动荡之气。
唐人梁涉的《对琴有杀声判》引此典故,并强调它的峨峨、荡荡的广远之势:
"朱弦促调。
缘心应声。
既峨峨以在山,亦荡荡而著水",也承高山流水之峻伟广远。
是其气度及意境之广所在,赵耶利说"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风",更明确了琴之为乐,时亦有若长江流之广,而又似国似士心之广的神凝气和闲雅悠远之风。
因之其鼓琴,气度精神宽远深厚,绵长阔大。
成于心而形于声,发于七弦而充乎天地。
既如山之峨峨,亦若水之荡荡。
或在神而广厚高明,或在声而绵延浩淼。
有时如听万整之松,有时如亲国士之风,此乃广者。
11良宵引--茅毅“《良宵引》,隋贺若弼所作。
在现存琴著中最早出现在《松弦馆琴谱》中。
《松弦馆琴谱》是虞山琴派的代表琴著。
良宵引也是虞山琴派的代表琴曲之一。
这支琴曲结构精致,旋律婉转,曲风恬静,引人入胜,是小曲之中的精品。
自隋代问世于明代盛行至今,一直深受琴家的赞赏和重视,收录在多部琴著谱集中,包括:
《松弦馆琴谱》、《大还阁琴谱》、《天闻阁琴谱》、《自远堂琴谱》、《五知斋琴谱》、《琴学初津》、《诗梦斋琴谱》、《醒心琴谱》、《琴心直指》等。
“其曲取意于月夜轻风,良宵雅兴。
曲风细腻委婉,清新恬静。
是为恬美妙趣之精品。
”(《醒心琴谱》)《良宵引》也是我初学琴时的开指之曲。
学习古琴,在熟习领会自己所依之传谱、师承的基础上,也需要了解、学习和欣赏不同流派及风格的古琴,以开扩眼界,拓宽思想,增加阅历,借鉴他人所长,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当代琴家亦大多厚爱此曲,在现存的录音中,可找到的《良宵引》版本有很多,家师摩尼天虹,及溥雪斋、管平湖、刘少椿、张子谦、吴兆基、谢孝苹、成公亮、李家安、苏思棣、李孔元等琴家,都有《良宵引》录音传世。
经不同琴家演绎此曲,风格各异、妙趣不同。
其中我个人比较喜欢溥雪斋、管平湖、刘少椿、张子谦、李孔元,及家师的《良宵引》。
溥雪斋先生的凝炼清实。
管平湖先生的清亮潇洒。
刘少椿先生的宁静淡泊。
张子谦先生的灵动仙逸。
李孔元先生的坚实方正。
都堪称经典。
而家师摩尼天虹先生的《良宵引》以清冷闲逸见长。
良宵浩月之趣由指下自然流出,若天籁清音,闻之心旷神怡。
《良宵引》虽小,但却是琴曲中的精品。
”
12夜琴
(一)--李祥霆“《夜琴》三首,是依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境而作:
“蜀琴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淡无味,惬心浅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以极其缓慢的十数声为曲,拨弦为声,移指为韵,淡至无味。
好象正是诗人所追求的。
可我听着却没有感觉,难怪诗人说“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我等肉眼凡胎实在不解此中风情。
”
13夜琴
(二)--李祥霆“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静听着,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凄凉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太薄弱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林徽因《深夜里听到乐声》”
14夜琴(三)--李祥霆“夜里弹起的古琴,总是孤单,却是一个人的狂欢。
那世间,此时,无色无味无声无息,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不眠的夜,总是太长,而我静似皓月,孤单单自弄弦。
夜的目光,在琴声之上,是那明月,照着我半世的往事,涉水而来。
夜,夜未央,天际疏星趁马,正好让孤独驰骋万里,却步步生莲。
扯一匹红尘万丈做珠帘,流苏浮影里,度曲飞觞夜夜不疲。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都冷冷清清,茫茫夜色回头遥望,那些熟悉的梦,都已散场,只剩一琴,弦瑟窈窕,伴着我的梦。
漫漫旅程向前眺望,未知的路有多长,是否,情长路更长?
夜色万里之下,当这样的琴声响起,海子的诗如飞萤扑到我耳边:
“你说你孤独/就像/很久以前/长星照耀着十三个州府的那种孤独”。
是的,此刻的我,没有归属,往后也是。
天地之下,我的孤独如星辰闪耀。
所以,让我们,点燃一支香,让光亮爆炸这黑夜,乱弹一曲,让声音掀开夜的狂欢。
所以,就有了《夜琴》。
这是李祥霆即兴演奏的琴曲,正如一人孤独的狂欢,落花处无言,月明时低语,行云流水无断痕,想走的时候就走,该停的时候就不想停。
根据曾听过他讲座的人说,他曾提到这首曲的起因,那时雨果公司的人请他根据白居易的诗谱一曲:
“蜀琴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淡无味,惬心浅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他亦是很喜欢这诗里琴里的淡味,然而开始连录了两首他都不满意,认为仍然是有表情的琴曲,淡味不足,紧接着的第三遍总算是满意,不想最后做出来的CD将三首曲子全部收录在内,也就是夜琴1、2、3。
后来有一个听众点评他这张专集,赞叹完其他曲目,落到《夜琴》之上,笔锋一转,带着些些郁闷说:
“都以极其缓慢的十数声为曲,拨弦为声,移指为韵,淡至无味。
好像正是诗人所追求的。
可我听着却没有感觉,难怪诗人说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我等肉眼凡胎实在不解此中风情。
”琴,夜里的琴,大约都这样。
因为心事不想要人听,只要自己懂就好。
这样的心事,也许,只是在每一朵夜放的昙花前驻足,为那芳香暗涌依依远去的夜晚留步,而已。
而这样的琴夜,若见满月下樱花夜琴,静穆之中夜色斑斓,而月光之下,大雁飞过,驮走一身樱花夜琴。
西窗灯火,残夜琴抒,月明露重,天空海阔啊。
有一首歌唱:
“水不孤独山孤独/所以水把那山围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那树上住/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那心牵住/路不孤独人孤独/所以人在那天涯哭/一只大雁寻一万只大雁的归处/一朵花开一万朵花都祝福”。
孤独的琴师,从来都不寂寞,他静如湖水的胸中宛若这样含着一朵莲花绽放。
有人说,昼短而夜长,何不秉烛游。
对于琴师,未央的夜,正是弹琴处。
待得池莲罢花、寸心怀夜时,愿那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呵”
15楚歌--姚丙炎“《楚歌》神奇秘谱:
臞仙曰,是曲者古曲也。
按项羽至垓下,与汉战不胜,入于壁,汉兵围之数重。
韩信使军中皆作楚歌之声,项羽夜闻,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乃夜起帐中,悲歌忼慨,欲与虞姬相别。
自为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其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阙,虞姬和之。
因泣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而虞姬因取剑自刎。
于是羽乘骏马,麾下壮士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
平明,汉军觉而追之,于是重瞳无光,兵散势去,至于乌江毕矣,于时之人,感其事而作弦歌以悼焉。
浙音释字琴谱:
希仙曰:
是歌也,祖自张子房所作。
而后人增之,按祖王谱曰:
古典也……(与神奇秘谱瞳,惟虞兮作虞姬)……下多“噫!
悲夫。
”
谢琳太古遗音:
按史,项羽至垓下,(与前同)……姬既自刎羽溃围南奔,兵散势去,至乌江亦自刭。
后追其事而作此操。
西麓堂琴谱:
项籍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有并吞秦汉之志。
淮阴侯垓下,会军中作楚歌。
楚军闻之皆散去,因遂破籍。
后人仿之,故有此作。
太音补遗:
羽至垓下,闻四面皆楚歌声。
乃夜起饮帐中,作“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歌别虞姬。
至乌江自刎。
后人伤之,故作是曲。
或曰留侯作,后人增益之耳。
《楚歌》小标题《神奇秘谱》:
一、忆别江东二、气欲吞秦三、夜闻铁笛四、八千兵散五、英雄气消六、泣别虞姬七、阴陵失道八、乌江不渡 《浙音释字琴谱》:
一、衔枚出塞二、气欲吞秦三、夜闻铁笛四、尘土十年五、英勇气消六、泣别虞姬七、阴陵失道八、乌江不渡 《谢琳太古遗音》:
一、忆别江东二、长驱关塞三、铁衣尘土四、禾黍秋风五、夜闻铁笛六、八千兵散七、英雄气消八、阴陵失道九、虞姬泣别十、拔剑声十一、乌江不渡
《风宣玄品》:
与《神奇秘谱》同。
《琴谱正传》:
一、忆别江东二、长驱关塞三、禾黍秋风四、铁衣尘土五、英雄气消六、夜闻铁笛七、八千兵散八、泣别虞姬九、乌江不渡
《西麓堂琴统》:
一、忆别江东二、垓下势穷三、夜闻楚歌四、起饮帐中五、流涕长潸六、八千兵散七、泣别虞姬八、阴陵失道九、亭长舣舟十、乌江不渡
《杏庄太音补遗》:
与《琴谱正传》同。
《重修真传》:
一、歌声慷慨二、忆别江东三、长驱关塞四、铁衣尘土五、禾黍秋风六、夜闻铁笛七、八千兵散八、英雄气消九、阴陵失道十、虞姬泣别十一、拔剑声十二、乌江不渡
《楚歌》歌词 《浙音释字琴谱》:
第一段衔枚出塞寒风飒飒兮九月霜天,家乡忆别兮古有余年。
父母盼望兮心悬悬,早晚忧煎。
衔枚出塞,晓夜无眠,执锐披坚,间关留连。
尘埃兮狼烟,雁来兮消息无传。
铁马兮北风寒月,鸟巢南天,河日归旋。
第二段气欲吞秦拔山力那颠覆,吞秦声吞哭泣,哽咽心兮何抑郁,逡巡兮那五更促。
人生兮皆从你那父母生,休忘了那养育,乾湿三年寻乳哺艰辛,保爱如珠玉。
望儿立计成家,老来也旨羹菽。
倚门朝暮,反使双眉蹙,肝肠刀割兮死生难卜。
第三段夜闻铁笛铁笛声声报道,听声声报道归宜早。
负剑担枪。
铁衣尘土,征战如何好。
眠沙卧草,梦里旌旗忽倒,急忙惊觉,枕鼓眠旗懊恼,生死谁为保。
光阴兮似箭也如梭,急催人老。
恨山川的那盘泊盘泊路难行,问君呵,何日得返家乡道,父母恩谁报。
碌碌碌碌兮何时了,何时了,只思那无常事怎生了,输赢生死兮怎能生是了。
江东云渺渺,关山程杳杳,妻子也如何好,世事也难分晓。
不如归去兮,事事皆了,行歌坐眺。
第四段尘土十年辞亲奉那君王,十年兮百战那疆场。
我家东望也何方,是何方,八千子弟兮好同返江东上。
第五段英雄气消人生百岁,春梦也一场。
战阵苦奔忙,伤心百箭疮,身死不归故乡。
你那魂魄滞他方,父母断肝肠,两头消息茫茫。
诸军将,你那早识便宜兮,免得将身到那无常。
楚歌兮,机深张子房。
第六段泣别虞姬项王兮对虞姬也,泣说一个因依。
时不利兮那骓不逝,无可奈何兮虞姬两分离。
悲歌的那痛惨凄,溃围南渡也,星怖八百乘余骑。
第七段阴陵失道溃围用渡出淮,失陷大泽,汉师追至和洲界,逼来城门外。
历思从起兵,越而今而八载,百未尝而一败。
依谁罪,阴陵失道真无奈,溃围斩将,往事难追悔。
第八段乌江不渡乌江长舣舟来,江东虽小王何碍,愿急渡。
於心独愧,无奈八千子于今也何在,无面见,无面见江东父兄辈。
”
16高山--姚丙炎“高山 《列子·汤问》记载:
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热雄伟的乐曲。
钟子期赞赏地说:
“巍巍首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和曲子。
钟子期又说:
“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个独立的琴曲。
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
《天闻阁琴谱》中的《流水》为清代川派琴家冯彤去的传谱,曲调与《神奇秘谱》中的《流水》大致相同。
在第六和第八两段中增加了七十二滚指指法,从而使水势汹涌、奔腾澎湃的效果更加逼真。
”
17流水--龚一“《神奇秘谱》所载《流